一、人生要有信仰 只要有了信仰,土地再贫瘠,不会拒绝一锄一镐的耕耘;河流再干涸,不会藐视涓涓细流的汇聚;天空再阴霾,不会挥洒点滴阳光的给予;山峦再沉默,不会拒绝莽莽绿色的诱惑。信仰是灯,引你走向漫长的人生。 二、热爱生命吧,生命之于我们只有一次 有人说,独处是美,沉默是金,在生命的进程中,你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说,凄凉是诗,悲壮是歌,在生命的现实中,你要耐得住挫折。珍惜生命,绝不是苟且偷安;饱食终日而无所作为,无异于慢性自杀。珍惜生命,就要惜时如金,待到硕果累累时,才有真正的快乐。生命的内涵在于进取,生命的意义在于拼搏! 三、不要忘记奋斗 也许你航行一生,也没有到达彼岸;也许你攀登一世,也没有登上顶峰。但是,能触礁的,都是勇士;敢失败的,未必不是英雄。不必太关心奋斗的结局如何。奋斗了,就问心无愧;奋斗了,就是成功的人生。 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会在你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启程了,人的智慧才得以发挥。 四、要珍惜机会 实力就是机会。机会是为才能准备的,才能是为成功准备的。一个人愈有才能,命运降临到他身上的机会就愈多;他得到的机会愈多,他距成功的距离就愈近。增长才干就是增加机会。 生活中,我们个人的机会并不少,少的是勇气和能力。把握机会,也就是把握人生。这可以使我们少生“恨满长安千古道”的遗憾。 五、仰起头来生活 人要自信。没有自信,便没有成功。一个获得成功的人,首先因为他有自信。 自信,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不自信,使可能变成不可能,使不可能变成毫无希望。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 六、要热情待人 热情待人也会得到热情的回报。热情待人,不单单是交际上的需要,更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表现,是对生命的一种礼赞。时间长了,它会使你养成一种独特的令人羡慕不已的素质和气度。 七、不要怕吃亏 吃亏,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品质,一种风采。不懂吃亏,就不能完美地领会人生;不懂吃亏,就不会有人生的壮丽辉煌。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老师说:“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读后感 www.lz13.cn)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许多平凡的人具有吃亏的品质,像海上的灯塔,甘忍寂寞,搏击风浪,作为方向,激励后人奋发向上。当然,吃亏是艰难的,它像咀嚼橄榄,先苦后甜,它像凤凰投火终于涅磐再生。 八、充满希望地活着 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希望是最美好的。世上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扼杀希望,最善良的事情莫过于培育希望。现实无论怎样严峻,只要未来有希望,人的意志都不易被摧垮;现实无论怎样憩适,只要前景一片暗淡,人的心情都会悲观和消沉。 前途比现实重要,希望比现在更重要。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公共场合孩子不懂礼貌,是父母的错
当然,也有些孩子平时在家表现很好,到了公共场所就变成「人来疯」,乱跑乱跳像个没有教养的野孩子一样,或者无理取闹,大声哭喊,让父母很难堪。通常,人们会觉得这孩子太不懂礼貌了。但是,真的是孩子没有教养吗?我觉得是家庭教育模式出了问题,是家长没有建立好规则。 比如,带孩子出门前,可以先提前跟孩子讲好要去哪儿,去做什么,到了那儿不要乱跑乱叫,也不能乱发脾气,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不去了。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要是在公共场所吵闹,可以对孩子说:「你在这里影响到别人了,爸爸觉得不好意思,所以要带你离开。」如此一来,孩子就知道不能再吵闹,吵闹了就要离开,不能影响到别人。 夏天如果在公共场合哭闹,我们就会马上抱她出去,在外面哄她,不会让这件事在公共场合内发生。如果孩子在餐厅哭闹,有些大人会直接在餐厅里喝斥孩子来制止他们,但我们会跟同桌的人说声「不好意思」,然后马上抱着她到餐厅外面去哄她,再不行,就带她回家。 夏天小时候,我们真的把她从餐厅里面带出来过,那次她不想坐下吃饭,大喊大叫。我第一次跟她说:「妳再叫,我就把妳抓到外面去。」她还是继续吵闹,我在餐厅里面跟她讲123,她还是不听,我就把她带出去。有人还特地跑过来跟我讲:「你不要对小孩子这么凶。」 我说:「谢谢你跟我这样讲,没关系的,我在里面已经好好地跟她讲了,她不能影响其他用餐的人。」我不会打她,只是让她知道怕,让她罚站而已,她还不听的话,就带她回家。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有些家长虽然会制止,但是说的话不痛不痒:「哎呀,不许再乱跑了,再这么吵我就揍你!」「再这样,我们就叫警察了噢! 」(警察根本就不可能来嘛。)既不告诉孩子这么做错在哪,也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孩子就不会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 有一次夏天在餐厅里面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我就很生气,跟她讲:「妳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在意这件事吗?不是因为妳不注意,不是因为妳粗心大意,而是如果这杯水很烫怎么办?烫到自己没有关系,如果伤到别人怎么办?妳知不知道那有多危险,我是怕烫到妳、怕妳受伤。」后来她就很注意了,再也没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所以只跟孩子讲不能怎么做是没有效的,要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做,用「为什么」来取代「不行」。 孩子到了公共场所很兴奋,所以才会大声尖叫、奔跑嬉闹,一次OK,可是三番两次都是如此,就是父母的问题了。而很多时候,孩子的父母竟然可以淡定地继续吃饭,也不管一下。这样一来会影响到其他用餐的客人,二来服务生上菜时,万一撞上四处奔跑的孩子,把孩子烫伤了,怎么办呢? 父母不管孩子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他知道自己控制不了他的孩子;第二,他觉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孩子,孩子一哭,自己的面子保不住。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常听到有些父母说:「回家再说,我回家再收拾你!」可是回到家,这种情绪过去了,也不会再说什么。 发生问题应该在当下就解决,如果怕把孩子骂哭了父母会丢脸,可以把小孩带到外面去,而不是让所有人看到你和孩子在对峙,这样既不能解决问题,又会让孩子更加任性。离开之后,父母再进行管教就好。 当孩子犯错时,问题必须当下解决,并请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做,用「为什么」来取代「不行」。 作者:夏克立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家有四个小老师
人们都说教好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身为四个孩子的母亲,我却深深地体会,孩子才是世界上最可爱的老师,因为他们一切良好品格都来自于本性的纯真、坦诚、善良和宽容,是真、善、忍的自然展现,但我们做父母的有谁舍得放下自己积累的经验、观念和权威,用心体会孩子们无所不在的「教诲」呢? 最小的3岁宝宝出生后第二天我抱他回家,换尿片前我决定让他上洗手间,他爸爸笑我,才出生一天的孩子怎么会知道上洗手间呢?宝宝证实了他完全懂得怎么配合妈妈,从那天开始,除了尿湿,他从来没有弄脏过自己的身体,一定要等人带他上洗手间。他并不是特例,他的两个哥哥都有这么「优异」的表现。宝宝的行为让我学会为人要懂得谦卑。 5岁儿子听说有人口渴了,在一旁玩耍的他,以非常快的速度打开冰箱拿饮料,结果饮料洒在地上,正手忙脚乱做家事的我不加思索地开口教训他的莽撞,他用一双清澈见底的眼睛,无辜又紧张地盯着我,探究的眼神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粗暴。 小三是家里的热心人,什么事情都要操心和帮忙,他的无私和热情让我自惭形秽。而作为大人,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好,忙于各种事务时,只知道把他们的热心当作是添乱,却不能真心体会孩子的无私与热情所带来的感动和快乐。 有一次,我正赶着要出门,二儿子却慢吞吞地帮小三收拾玩具,我嫌他动作太慢耽误了我的「大事情」,于是口不择言地数落他的种种不是。他仍然不慌不忙地按自己的速度完成事情。生活中这一幕总在重演,我一次又一次急得跳脚,二儿子却好像从来不记得我的恶语伤人,总是笑咪咪地说:「我最喜欢妈妈。」 我本来把这件事归为性格使然,在四个孩子中,他显得不够聪明,最为和顺沉静又老实平凡,在孩子们发生矛盾时,他总是最能忍受不公平和委屈自己的人,而且从不记仇。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正是他柔和能忍的个性,润滑调节家里孩子们的关系,默默地「帮」了我很多忙,我却用世俗功利的眼光来评价他,着急他不够聪明、敏捷,会吃亏,我为自己的言行感到万分的羞愧。 而进入青春期的大儿子,开始出现了种种叛逆言行,让我大感紧张。整天盯着他,心想他怎么不像小时候那么懂事、那么听话和那么爱帮助妈妈了,结果矛盾越来越多,真是让我焦头烂额。 后来我从矛盾和困难中查找自己有什么问题。发觉原来我整天数落他的毛病全是我自己的大问题呢!他曾经付出那么多的心力帮我带弟弟们,可我却从没觉得自己应该真诚地感谢他,对他的纯真、热心、体谅他人也不懂得赞美和学习,现在孩子不就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教育我,帮我回归孩子般的纯真本性吗?当我真诚地向大儿子道歉,并开始改正自己时,孩子也就不再搞叛逆了。 因为有四位小「老师」整天围绕在身边,从他们身上,我真正懂得了纯真的无价,也开始理解为什么成长的过程往往就是失去纯真的过程。如果大人都能从孩子身上学到无私、热情、助人、宽容、忍让,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我们会不会拥有新生宝宝神奇的领悟能力和神灵无所不在的呵护呀! 文/坷贝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我的亲子教育
上天很公平,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如果错过了,便没有回头重来的机会了。 身为英文家教,同时也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我,昨晚与一位不曾谋面的家长聊天,她想送她的孩子上英文课,但孩子不愿意。我建议她不要急着上课,应该要找出孩子不想上课的原因,并告诉她,我所得知的校园生态。我们聊了1小时左右,那位妈妈很惊讶,也对她的孩子深感抱歉,因为她从未仔细聆听孩子说话,只是告诉孩子:要和同学相亲相爱、要听老师的话……最后,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愿意对她说,因为说了等于没说。 我有感而发地想与大家分享我家的亲子教育。 从前的教育,认为打骂就是关心孩子的表现,其实,应该没有一个孩子在被打骂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罪有应得,下次一定会改过。而我们却在耳濡目染下,重复着父母给我们的教育方式,同样地对待我们的孩子,当然也包括我。 虽然我从小很叛逆,喜欢看我妈被我气得七窍生烟,后来想想,我只不过是想测试我妈的底限在哪?想找出和她和睦相处的方法。只是当时她不知道,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 只记得我高二时的某一天,将我妈的缺点,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并时常拿出来看,期许自己有一天当了妈,绝对不要重蹈覆辙。结果……自己有了孩子后,刚开始,我也是抓狂的打孩子,还自以为我比我妈高明。 直到许多学生告诉我他们的心事,我才渐渐了解孩子的想法,真的与大人是有差距的,也才慢慢能揣摩他们的心态,用他们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慢慢地,我家不只不打骂小孩,大家还常常希望能找时间聚会聊天,只是我们都忙,所以大部分是利用夜晚才开始交心,我们彼此非常珍惜这段缘分。 相处的艺术 上天很公平,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只有一次的机会,度过了就不能回头重来。我们真要努力思考许多事情。 还记得孩子小时候,身为新手妈妈,我依照自己母亲的教育经验——孩子不听话,就打他。但慢慢地,在学校听了我的学生叙述他们的妈妈如何残忍、如何不能沟通、如何不听他们倾诉等诉苦,我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我的孩子也这样向别人描述我,我该怎么办? 于是我慢慢知道,孩子做许多事,是有原因的。或许父母的要求,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只好蒙骗过关,过一天算一天,也不想知道父母真的想要的是什么;而做父母的,只要孩子有做就好,也不在意结果如何。就这样,造成了父母和子女间渐行渐远。台湾的孩子,大多在国中时期,就不爱和父母一同出游了。 学习与孩子相处的过程,慢慢找到双方的平衡点。其中,一个关键便是:如果孩子指出父母的错误,父母冷静判断后,确定自己有错,千万要勇于认错,不要「死鸭子嘴硬」哟!我想,亲子的心灵都需要成长,相处才能愉快,孩子有一天终将离开父母的身边,更应彼此珍惜相聚的时光。 让小孩与自己多沟通 还记得女儿一岁多时,到儿子房间,将哥哥书包里的书本,一本本拿出来,再一张张地撕破。当时儿子气得半死,向我告状,我接到讯息后,方才纠正妹妹的行为,女儿这么小,当然听不懂,自顾自地继续撕书。 我告诉儿子:「可能妈妈是大人,大人讲的话,小孩听不懂。你是小孩,换你自己和妹妹说,她可能会比较听得懂。」语毕,儿子一本正经地将妹妹念了一遍,但妹妹依然我行我素,让哥哥快气疯了。 此时,我起身将妹妹抱走,并请哥哥处理善后。哥哥很不服气,认为书本又不是他撕的,为什么要他收拾?我说,书本也不是我撕的,为什么是我该收拾呢?我们讨论的结果,谁撕的就该谁收拾。所以应该是妹妹收拾。但,哥哥怎么也叫不动妹妹收拾,因为妹妹年纪小,语言能力不够,哥哥无法与她沟通。 我对哥哥说:「现在妹妹年纪小,不小心撕了你的书,你帮她收拾。以后等她长大,你再告诉她,以前曾经帮她收拾过善后,所以请妹妹帮你一次。」哥哥听完,觉得很公平,高兴地收拾善后,并没有觉得自己吃亏。 其实几年后,大家都忘了此事,兄妹俩相处十分融洽。其实,父母在处理兄弟姊妹间的纷争时,不要过度插手,除非父母处理不公平,让孩子耿耿于怀,孩子才会记恨一辈子。有时处理事情,不要用大人的角度思考,换个角度,将有不同的结果。 作者:Isa(一莎)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世人都想拯救世界,却没人帮妈妈洗碗
1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男孩儿时的愿望。 在一次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测试中,科学家、歌唱家、作家……各种“家”字辈的理想赚足了版面和期许,赢得了很多“有志向”、“少年有志”、“世界未来主人”的赞叹和鼓励,而一个小男孩的理想却是:变成一条狗。 很多人为他的理想而哗然、而哂笑、而看不起,但他选择此理想的原因却令人潸然。因为他变成一条狗之后,便能保护妈妈了。 我们常说,“小时候以为自己能拯救世界,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也拯救不了我。”其实拯救世界固然是宏伟远大的理想,但珍惜眼前人的道理也值得被世人铭记。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努力地追求幸福、努力变得更强大爬得更高,却往往忽视了微小却珍贵的温暖和感动。有着丰满炫目的理想固然让人欣喜,可连身边细小的事情都做不好,还谈什么远大抱负?连自己身边的人都照顾不好,还谈什么改变世界? 有句话说得好,世人都想拯救世界,却没人帮妈妈洗碗。 2 萧雅是个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的女孩儿,父母本不同意她远离家乡读书。但是,虽然她是个女孩子,却有着男孩子的傲气,倔强地要去远方,还说不然就不读书了。家人磨不过她,便只好遂了她的愿。 她学习很努力,大学时候的表现也很出色,毕业后便留在了那个大城市工作。因为离家太远,萧雅一年之中也就回家一次,每次待十天左右。回到家,父亲母亲就会像招待远方的贵客一样对待萧雅。等女儿走的时候又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要说萧雅不想回家谁都不相信,她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每个月都往家里打钱,从物质上无忧地满足了父母的衣食住行。 街坊邻里都说,“老萧,你们家祖上冒青烟儿了,生了个这么有出息的女儿。”可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父母希望你能出人头地,能有一番大作为,其实说到底,是希望你能幸福。如果他们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那么他们会放你走。与此同时,父母的幸福不过是儿女相伴,子孙绕膝,你的离开也就剥夺了他们幸福的权利。 没有什么能够抵得上“陪伴”二字在人一生中的重量,如果父母永远身康体健,可能萧雅永远都不会懂得“为妈妈洗碗”的意义。 3 萧雅一直认为她的成功,就是给爸妈最好的回报。的确如此,可是也不仅仅如此。 那年冬天格外冷,萧雅不太想回到寒冷的北方,所以打算直到除夕前一天再回家。父母没有多说什么,即使他们非常渴望女儿能够趁着春节长假多陪陪自己。 还没到归期,萧雅就收到了家里的噩耗:父母亲煤气中毒,抢救无效身亡。 这样的消息让萧雅沉湎于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或许她早一点回家,父母就不会烧那种廉价的煤炭,不会那么大意,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如今这样,即使自己再成功,好像也失去了意义。她后悔自己只顾拼事业,只顾自己的宏图大志而对老人不够关心。她后悔没有及时回家帮妈妈置办年货,没有帮妈妈洗一次碗,没有多陪爸爸喝一壶酒。 我想,很多人都会这样的吧。 年轻的时候老想往外走,把陪伴抛之脑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只在某些时候才让人彻悟,而彻悟的时候往往早就为时已晚。 4 我认识的一位老师,读书的时候也是年级里的佼佼者,成绩能力各方面都非常出众,那时候他的理想也是划不着边际的崇高和伟大。 他的大学,也是在很远的地方。大学期间,趁着周末、节假日,他拿着一张学生证去了很多的地方,旅游相册越来越厚。很多人对他的父母说:“你家小李那么四处闯荡,以后估计也不会留在身边。” 可是恰恰相反,他大学毕业之后就回到家乡的高中,做了教书匠。现在每天都能见到父母,虽然不住在一起,却离得非常近,来往方便。 他说:“谁不想在青春正盛的时候掀一掀风浪,做点儿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呢?可是我父母只有我一个儿子,而且他们两个身体都有一些老毛病,我走了他们怎么办?我可不放心让他们两人相依为命。所以,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几乎把所有的城市都走了一遍,见惯了所有的风光,提前爱上了平淡,毕业之后就老老实实待在父母身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和美的家庭,也就够了。”
Read more请为你的父母骄傲
长期以来,父母都为我而骄傲。小的时候,我的成绩好、长得又漂亮,父母带我出去,总能收获一大片赞扬和羡慕。每当听到别人用惊奇的语气说:“啊,老吴,这就是你儿子。小家伙长得真不错。读书怎么样?什么,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不简单不简单。”这时,父亲就会得意地摸着我的脑袋,佝偻的腰板也骄傲地挺直了,母亲脸上的每一条皱纹也都舒展开来。 后来,上了大学,每个月打电话向父母要生活费都是理直气壮的,因为是我让他们一夜之间有了所谓的知名度。从我收到那张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父亲和母亲不再是那个几千人大厂里默默无闻的一分子。提起他们的名字,听的人就会说,噢,知道,他们有个儿子在北京念大学。 后来,我进了一家外资公司工作。虽然只是普通的办事员,但是不时从我嘴里蹦出的MBA、GDP,更让父母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别人家的孩子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自己的儿子挣的却是美金。唉,我的父亲母亲,想不骄傲都难啊! 我俨然成了一家之主。家里有什么事,父母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即使觉得我的意见有不妥之处,也只是小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待到我用鄙薄的语气说他们老眼光、没见过世面、井底之蛙时,他们就会连声说,听儿子的,听儿子的,他见过世面,比我们有主意呢。 我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我很少在同事面前说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 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母亲还会唱好听的山歌……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可是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印象中的农村老太太渐渐变了模样,幻化成一个李双双似的美丽的农村妇女。 有一天,同事说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 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热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 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他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对我们说,你们不知道,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我念完了大学。我没听她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 我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了,或许都在那一瞬间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自己对父母那些无理的埋怨——只因为父母不能为自己买房,不能拿钱给自己做生意,也没本事给自己找个好工作。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父母的骄傲,自己给父母长了脸面,可什么时候,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过? 那个晚上,我没有回自己的屋,而是回了父母的家。参加工作后,我嫌弃父母的房子又脏又乱,光线不好,自己租了房子在外面住。看到我回家,母亲兴奋地要给我做夜宵,父亲则去给我烧洗脚水。 我的眼睛湿润了。年轻浮躁、夸夸其谈的我每天唾沫横飞地指点江山,鄙薄自己年迈的父母,觉得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为有我这样“争气”的儿子而骄傲,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认真而努力地生活着。想起来,真正浅薄的是我。我是父母的骄傲,父母不也是我的骄傲吗? 文/梧桐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比起打骂,孩子最害怕的事情竟然有这几件!(父母必读)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1.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2.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3.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4.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Read more一人一半,才是伴
陶子重义气,她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她要我谈一谈婚姻感情,就谈吧!反正我也到了开口说话会带点道理,但年轻人听不进去的年龄。 我跟太太恋爱八年结婚,婚后十七年,总共认识了二十五年。这么长的时间日夜相伴,身旁偶尔没有她,感觉很爽,倘若此后一辈子没有她,万万不可。 像前一阵子看到一则意见调查,问年轻女孩,家人、父母、孩子、老公与事业,如果硬要抉择,会先放弃哪个? 女孩选了选,先放弃了事业,然后家人、父母,剩下老公与孩子难以抉择,最后选择放弃孩子、留下老公,理由是家人、父母、孩子最终都会离开身边,但老公会是终身伴侣。很残酷、但也很真实。 华文字的寓意深远,“伴”,就是一人一半,凑在一起才完整。 现今许多人适婚却不婚,老人家看了奇怪,过去从没发生过类似状况。这现象代表五、六十年来没有战乱,年轻人长大过程中享有家庭温暖与亲情支援,因此认为单身也能过得很好,不论败犬或是单身贵族,不觉得非要个伴,是历史上首度可以一个人过日子的平安岁月。衰老未至,没有岁月的压力,等年龄到了,开始觉得孤独、害怕孤独,想找个人分享,还是需要个伴。 若要进入婚姻,套一句不负责任的老生常谈,要靠缘份,除了缘份以及感性的感觉,还要理性的选择。婚姻确实需要理性,如果女儿论及婚嫁,我一定要求要看看对方家庭,什么样的家庭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当然,也有破碎家庭的孩子更努力维系自己的幸福家庭,但一定要仔细观察。 而另一个老生常谈就是婚姻需要两个人有相同的价值观,但这不是说“我喜欢的你一定要喜欢”,而是“我不讨厌你喜欢的”,就可以了。两人可妥协,可退让,愿意试着接触自己本来讨厌的,看看是否真那么不能接受,有这样愿意妥协的心情,比较容易维系感情。 而婚姻与爱情最大的不同,在于愿不愿意改变。愿意为了对方改变自己,是真爱,从头到尾都不想改变自己,这段感情充其量只是对方爱你。 恋爱是短暂的交会后很想在一起而开始,很想闪的结束。开始时干柴烈火,讲究原汁原味,眼前的他什么都好,是全天下最酷的、最美的,不需要改,但等到爱情疲了,才发现这人酷到不近人情,美得过于臭美,连刺青的位置不对,赶紧推给个性不合闪人。因此恋爱讲究的是如何好聚好散。 进入婚姻,当然还是会有许多冲突,学习重点是“相处的艺术”。男生该学的第一课就是上厕所必须掀马桶盖,一开始改变很不习惯,后来融入身体,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但最近老婆说不只要掀盖子,尿完还希望我拿卫生纸擦擦马桶周围留下来的“遗迹”。按照过去的脾气,一定就“老子爱……”,但现在的我会听太太的意见,因为“爱”字里有个心,不是光用脑想着该送什么礼物给她,要用心。 太太也改变不少,她不喜欢户外活动,婚前知道我爱潜水,跟着背起十几公斤重的空气瓶跳进海底求生。这么爱美的她怕晒黑,涂防晒油涂满脸,一回头、吓一跳,怎么来了个歌仔戏花旦跟我一起玩。 婚后我又想潜水,她就说“不必了”,理由是家里有孩子,不宜从事太危险的活动。 以前一个人在台北发展,要自己照顾自己,还要争名夺利,不自私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成就自己。结婚之后学着喊太太的妈妈“妈!”,有食物,不能先放进自己嘴巴,要顾着妻小先吃。我开始懂得心疼与珍惜,因为太太很好,舍不得让她不舒服,舍不得让她伤心,这些舍不得让我自然学会了让,学会了爱,也自然的改变自己,从自私变成大方。 婚姻的路是每天类似的风景,同样的过程,淡淡的。要相处得好,真得靠慧根,所以找对象不能光想找个腿长奶大的辣妹,或是像金城武的帅哥,要找个让自己想起他来心里甜甜的,回头一看,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最好的对象。 而所谓另一半,也不是一开始就契合,是在修正中不断的磨合,你多一点我少一点,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才能一起过一辈子。 当然,岁月无情,人生最终还是分离。像我妈妈十六岁嫁给爸爸,相守相爱了一辈子,爸爸十多年前过世之后,妈妈真像少了一半,常凝望远方,像爸爸就在天的那一边,令人感伤。但人生如果少了婚姻,少了随之而来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少了孩子延续家的价值与感情,真会少掉很多滋味。 文/王伟忠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家庭教育方式真的很重要
★宠出来的孩子–危险 ★捧出来的孩子–霸道 ★惯出来的孩子–任性 ★娇出来的孩子–脆弱 ★溺爱出的孩子–依赖 ★哄出来的孩子–虚伪 ★纵容出的孩子–傲慢 ★打出来的孩子–逆反 ★骂出来的孩子–糊涂 ★逼出来的孩子–出格 ★磨出来的孩子–坚强 ★苦出来的孩子–懂事 ★教出来的孩子–传统 ★闯出来的孩子–勇敢 ★搏出来的孩子–成功 ★表扬出的孩子–自信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Read more孩子是自己的影子
我们读书会的主题是孩子教养问题。郭老师拿月考中的一道选择题与我们分享,题目是: 以下哪一个答案是错误的? 自己收拾玩具。 帮妈妈洗碗。 爸爸叫我的时候不回答。 班上大部分小朋友都写3,只有两位写了不同的答案,于是老师下课时找他们了解情况,其中一位因为看不懂题目,只好随便选择;另外一位则说出自己作答的理由:有一次她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不仅被骂得很惨,还被狠狠的修理了一顿,让她知道家里的碗是不能帮忙洗的。 这样的结论是孩子亲身的经验,实在不忍心责备,只好算正确答案给了分数。郭老师好奇的问:「可是,为什么不选『爸爸叫你的时候』这个答案呢?」孩子表示:「常常我叫爸爸的时候他不回答,所以爸爸叫我的时候同样可以不回答。」傻眼的郭老师只好耐心的讲解和引导,心中却感叹──的确是「身教重于言教」!从孩子身上我们看见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榜样。 小玲谈到邻居闲聊时所提的问题:「如果我现在一直帮我儿子剪指甲,将来我老了他是否会帮我剪指甲?」小玲肯定的回答:「不会。因为他从小就没有学会剪指甲,将来剪自己指甲都有困难了,更别说帮父母剪指甲。」秀慧则说:「那得看你帮孩子剪指甲时他的心态,如果认为爸妈为他服务是理所当然的话,将来回馈的机会就很渺茫;如果他怀着感恩的心,就会回报父母。」 从孩子的表现和观点,我们看见了父母教育方式和亲子间互动情形,从父母的心态中则看见溺爱的痕迹。不可否认,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身正不怕影子斜」,反过来说,如果自己身体不正的话又怎能指望影子不歪呢?大家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在有意无意之间过度宠溺自己的孩子了!」 走过辛苦的岁月后,我们一心要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在父母过度迁就、顺从与物质享受泛滥下,现在的孩子被百般呵护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学习感恩与惜福、尊重与分享、独立与自信,他们的未来确实令人担心! 刚读完幼保科进修课程的淑蓉深深感叹,准父母应该先上完教育课程后再生小孩,这样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这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我们往往是边做边学,主观因循父母的那一套,再加上自以为是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当年我们渴望获得充裕的物质、渴望学习各项才艺,一份自我补偿的心态藉由孩子来达成,虽然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与成就感,却害苦了孩子。教育是不能盲目的由著自己摸索和臆测,溺爱的害处比失爱更为严重,教育孩子还需要多一分智慧与用心。 让我们仔细聆听孩子的声音,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吃苦、受挫折与犯错的机会,在劳务的分担中学习承担与责任,才能珍惜物质的可贵,才能养成生活自理和做事的能力,进而尊重生命,感恩身边的每个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知识的巨人、生活的侏儒,这样才是对孩子付出真正的爱。 文/湘宜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