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你的恨灌输给孩子

01 闺蜜眉头紧蹙的对我说,她深深觉得她的妈妈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自从她懂事开始,妈妈就像祥林嫂一样,经常一字一泪地哭诉,爷爷奶奶对她如何如何不好,姑姑和婶子又怎么欺负她,爸爸就是个窝囊废,不懂得保护她。 小时候闺蜜看到妈妈哭得像个泪人,会打心眼里心疼妈妈,并恶狠狠地发誓,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好好替妈妈报仇。 就这样,在妈妈不厌其烦的抱怨下,青春期的闺蜜就像一只倔强的刺猬,她会怒气冲天的顶撞爷爷奶奶;还会口无遮拦地指着姑姑和婶子破口大骂;甚至她还会冲着埋头抽烟的爸爸,歇斯底里的大喊,你能不能像个男人一样保护我妈,如果天下的男人都像你一样窝囊,那我宁肯不结婚。 尽管闺蜜觉得自己像个穿着盔甲的勇士一样,替妈妈冲锋陷阵,杀敌无数。但她仍然很有挫败感,因为她的妈妈依旧不快乐。 每次闺蜜冲家人大发雷霆后,家人都会毫无例外的指责她没有教养,指责她妈妈不会教育孩子。然后,她妈妈又会像唐僧一样,周而复始地念叨这些婆媳和妯娌之间的恩恩怨怨。 高中时期的闺蜜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她经常无比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不停地拍打着自己头,然后长叹一声气,看她如此苦不堪言,我忍不住询问她为什么而苦恼。 闺蜜眉头紧锁地对我说,她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和她哭诉,和奶奶、姑姑婶子之间的宿怨,她觉得妈妈很可怜,替她感到委屈,但又恨自己无能为力改变这一切。 我安慰她,别想那么多,大人之间的事情,是我们现在年龄所不能理解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只有我们强大才能做父母的保护伞,不是么? 考大学的时候,闺蜜特意报考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三亚大学。 不知道为什么,她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愿望,想远远地逃离这个怨气冲天的家。 离开前,妈妈一般收拾东西,一边又对她说起那些纠缠了十几年的恩怨。闺蜜突然很冷静地对妈妈说,如果你实在觉得很委屈,可以选择离婚,离开这个让你百般痛苦的家,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妈妈被闺蜜的话吓了一跳,不可思议地望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的女儿,讪讪说,说什么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没点烦心事,不能因为点鸡毛蒜皮的事就离婚啊! 闺蜜很认真地对妈妈说,那么就请你忘记那些所谓的伤害,只有我们宽容的对待别人,才能被他人温柔相待,不是么? 多年过去了,闺蜜如今也嫁作他人妇,并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当她为人妻,为人媳,为人嫂的时候,才深刻明白到,结婚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本来就是剪不断,理还乱,清官难断的千古奇案。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何况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很难分辨清对与错! 我们无法左右别人,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闺蜜的婆婆因为身体健康问题,没办法帮忙带孩子,闺蜜只好让妈妈过来帮忙,没想到小时候的噩梦又重新开始。 妈妈几乎每天都在抱怨,闺蜜的婆婆,为什么不帮忙带孩子,还引导孩子,以后不要对奶奶好。 闺蜜无比崩溃地对妈妈说,请不要把大人之间的恩怨,牵扯到孩子身上好吗? 闺蜜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叛逆的自己,就在她正义凌然地替妈妈讨回公道时,没有人会在意她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私人恩怨。 大家只记住了,她只是一个没有教养、不尊敬老人的野蛮孩子。 她不想自己变成像妈妈那样的怨妇,也不想孩子变得跟小时候她一样,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个年龄不应该理解的怨气。

Read more

婆婆抱怨媳妇懒,而媳妇说了10句话,婆婆听后沉默了

男人会经常对老婆说, 对我妈好点,我妈养大我不容易。 却没有说, 妈,对我老婆好点, 我老婆离开父母一个人来咱们家多不容易, 我们要好好对她。 男人有时候还是自私的, 不好意思说,你妈帮你说了! 一位婆婆和邻居说: 我那个媳妇好吃懒做, 睡到中午,家事也没做, 东西还让我儿子拿到房间给她吃, 真是太过份了。 邻居又问她:你女儿嫁得还不错吧? 婆婆说: 对啊,过得很幸福呢,大家都对她很好, 也不用做家事,假日都到处去玩, 也可以睡到中午,女婿还会煮东西送到。 这就是人性。 所以,网络上曾有位儿媳对婆婆说了10句话,火爆了朋友圈! 1、您儿子只是个普通人,没有你想的那么了不起。他娶到你的儿媳并不是人家姑娘高攀了你们家,要珍惜儿媳妇。 2、儿子有多懒,我们这些做母亲的都清楚,别再说您儿子忙所以要儿媳做家务,他在忙着聊QQ,打游戏你心里其实知道。 3、不要让儿媳像您那样照顾您儿子,他是您儿子,是你儿媳的丈夫,儿媳只会把他当丈夫,不会把他当儿子。 4、不要在您儿子面前说儿媳的坏话,您这样做,只会让他们无休止的争吵,吵到最后,忍无可忍就是离婚,如果是因为您而离婚,您的罪孽可大了。 5、儿媳生孩子坐月子,带孩子的时候,您可以不帮忙,也可以说您没这项义务,但是请记住,在您需要照顾的时候,请您不要想起她,媳妇也没这项义务。

Read more

生个女儿,父母为什么要更加努力?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因为做了父母,压力陡增,为了孩子,父母需要不断的努力。文章写得不错,很多人是在做了父母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努力的开始努力,以前努力的则更加努力。 不过,在读者留言中,我还是看到了一些独特的观点。有人说,生男孩的家庭才需要拼命的努力,生女孩的努力啥,怎么享受怎么过。这种观点不是凭空而来,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人的观点。 刚准备生二胎的时候,就有人问:“你家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得到“是女孩”的回答后,提问者也替我松了口气。 “女孩好啊,再生一个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没有压力了。要是老大是个男孩,就要慎重了。” 不少生男孩的父母被问到生不生二胎的时候,也是回答:“不敢生啊,想生个女儿,怕又是个儿子。将来要准备两套房,想想都累。” 言外之意,生个男孩要比生女孩压力大的多,生个男孩要给他准备房子,要帮他娶媳妇,压力太大了。那你的意思是说,生个女儿这些都不需要了? “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是很多人挂在嘴边、耳熟能详的话,也被普遍所认同,可是我想问的是,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大多数家庭里,不管儿子女儿都是宝贝疙瘩,生个男孩压力大的传统观念恐怕要改改,相反,生个女儿一点都不轻松,做父母的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你要给女儿更大的选择权 我并不认同生个孩子就要为他(她)准备好了一切,要给他(她)准备一套房子,甚至不惜倾尽自已一生所有。 但是,如果你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有“生个儿子就要为他准备一套婚房”的思想,那么也请你为女儿准备一套房子。 虽然大多数人的观念都是,结婚男方买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有点法律意识,再看看现在的婚姻法,你就知道为女儿准备一套房子有多重要。 假如你的女儿长大嫁人,出嫁之前男方提前买好了房子,你也给女儿准备了不少的嫁妆,女儿风风光光的嫁了人。 但有一天女儿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两个人要离婚,这套房子还是男方的,跟你女儿一毛钱关系没有,不管他们结婚多少年。你曾经陪嫁给女儿的嫁妆,恐怕早已消耗殆尽,这时你的女儿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有时候,你的女儿可能为了有一个家,有一个固定的住处,而忍受婚姻中各种不如意,因为她没有太多的选择。 同样,你如果能在婚前为女儿准备一套房,她也会有更大的底气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人,而不是为了房子或者其他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如果说一套房子能让儿子有一定的底气娶个媳妇,那么,一套房子也能够让女儿有底气去选择自己的幸福。 你要给女儿一个大的格局 我们常常说要富养女儿,虽说儿子也不能一味的穷养,但在富养女儿的观点上大家是一致的。 要富养女儿,自然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带她见更大的世面,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她有更开阔的思维。 虽说没有钱女儿的精神不一定不富足,但没有钱作为后盾,很多东西你没法带女儿去见识,没法带她去体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她的视野。 你要富养女儿,让她精神上富足,首先你自己得是一个精神上富足的人。 你整天挣扎在生存线上,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去读书、去锻炼,时不时的为了买菜少找一毛钱而跟商贩计较半天,你怎样成为女儿的榜样? 你整天不修边幅,把自己打扮成大爷大妈,就算把女儿打扮成小公主,她的内心里还是成不了公主。

Read more

父母身教-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沟通

小朋友念书的时候,联络簿上总会被盖上好宝宝印章,或是爱讲话印章,当我们在要求孩子,要有礼貌、守承诺的时候,身为爸妈的我们,也有做好榜样吗? 读书这件事,是造成亲子关系疏离很大的原因,我从不对儿子开口说:「你该去读书了。」而是问他:「你什么时候考试?准备得如何?你确定吗?」因为读书是每个小孩的义务,所以他必须对自己负责。兴趣和学生的本份是有所区隔的,兴趣是要在不影响本份的情况下,才可以去做的,这一定要让孩子了解。就像前面文章提到的「行前约定」,今天出去可以买一样东西,或者今天出去不能买东西,亲子之间一起协定好,也学习彼此互相尊重的道理。 然而,反观父母亲,我们不能只要求小孩,自己承诺的事情也要做到。有些父母常为了哄小孩而信口开河,到了无法兑现的时候,一句「没办法」或「办不到」就脱口而出。渐渐地,也会让孩子认为,只要像父母说出一句「没办法」,就可以就搪塞过去? 所以父母亲着实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此外,夫妻在教育上的理念也必须一致,很多亲子之间的矛盾,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父母,因此我非常感谢先生。我们并没有分配好,由谁来负责小孩子的教养,但是他十分尊重,及配合我和孩子间的互动模式,同时我们也遵守着,对小孩的所有承诺,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身教。 儿子念国中,正接近联考的日子,某日他在擦黑板,有别班的女同学跑来找儿子聊天,这其实是件小事。但是导师看见这个情形,就在联络簿上写了一些话,意思大概是说快要考试了,不要身边苍蝇、蚊子一大堆的,类似这些不舒服的言语。导师认为考期将近,应该要专心读书,平时EQ很好的儿子却大发脾气,他气到不行,他觉得老师怎么能形容自己的朋友,是狗屎、是苍蝇、蚊子?这些字眼根本是在污蔑他的朋友! 正值国中时期年龄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朋友,所以他非常生气。我耐着性子安抚他的情绪;他甚至说想写连络簿回话给老师,反对老师错误的说法。这时候我说:「妈妈知道,你对于这种说法感到不舒服,也同意你表达不舒服的感觉,但是你现在正在气头上,生气的情绪占满了你的思绪,你觉得现在写出来的话,真的能适当的让老师理解,你对这些话的不舒服感觉吗?你真正想跟老师表达的是什么?」他想了想:「对吼,但是我还是想让老师知道,不能这样子讲我的朋友。」 我回答:「这是你的目的,我们应该是朝这个方向去表达,而不只是发泄情绪?妈咪也认为导师的说法不太好,也同意让导师知道你的不舒服,但是不要让导师觉得你不懂事;你的目的只是想表达,并不是要得罪导师,那又何必写出不好听的字眼?」他一副豁然开朗的表情:「对耶,我不要这样被情绪控制,我只是想对导师说,不要这样子讲我的朋友。」我接着说:「好,那你先静一静,再想想要怎样回覆给导师,才能完整表达你的感受,并且是不带情绪的说法。」 于是孩子静下来思索,最后写着:「老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因为我平常没有太多时间能跟朋友相处、联络,而我的朋友并非老师所说,是不好的朋友,只有偶尔碰面才能聊上几句。」同时我在旁边加注写着:「老师,感谢你对我儿子的关心,但是我知道昱翔在这件事当中,有不舒服的感受,如果他有对你不礼貌,我代他跟你道歉。」让孩子自己冷静思考,并在旁替他加注解危,用这种方法,才是教导孩子正确沟通的方式。 事件发展到最后,老师把他找去,好好沟通了一番:「因为老师不了解状况,所以说了令你受伤的话,现在你跟老师解释,我就懂了,老师在这里跟你道歉。 」经过这次事件后,昱翔跟老师的感情变得很好。试想,如果当下他是带着情绪所写出的话,情况想必是比较负面的结果。 像类似的事件,多数父母的想法是很两极的,有些父母只想到替孩子出气,又有些父母认为都是孩子错,老师才是对的;大概十个之中,有九个半都是这么做的吧!我虽然不是最完美的母亲,却能对每件事,巨细靡遗的与孩子整理、了解并突破,所以儿子常说,有这样的妈妈是很幸福的。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沟通,不在于讨论事件的对与错,而是纵贯全局,希望孩子学会判断事情的发生面向,让他了解,下判断,不要带情绪,而是客观作多方面思考。 文/ 吴雅玲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你真正必须教会孩子的是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他对于挫折的态度。〞 要知道,哪个父母都不可能终生跟随孩子,更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今天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就少,将来吃苦的可能性的越大。 曾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 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镶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张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爱招摇的儿子每天从金马车上剥点金子,换回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吃有穿。 看了这个故事,对你是否也有所启悟呢?记住: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满腹经纶,不如一善在心。 所以,奉劝所有家长,别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你真正必须教会孩子的是: “学会吃点苦,并懂得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这道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聪明的爷爷奶奶带孙子,从来不说这8句话!

很多妈妈爸爸由于白天要上班,都会把小宝贝暂时交给爷爷奶奶带。很多老人家一些无意说出的口头禅,其负能量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宝宝。所以父母们可以适当提醒爷爷奶奶们,别当着孩子说以下8句话。 第一句:你妈不要你了 / 你爸爸走了 估计全世界的老人都非常喜欢说这句话,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小孩子是不会区分的,因而很容易伤心。并且,这样根本不会达到和孩子更亲近的效果,反而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他们心里会疑惑: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要我?分离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坚决不能用这个方法来哄骗孩子,而是慢声细语得跟孩子讲清楚,爸爸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会回来的,而且他们离开是因为有重要的事情,宝宝跟着爷爷奶奶有更好玩的事情等。 第二句:再不听话警察就来抓你 其实不管是老人,甚至是年轻父母也会用“你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来抓你”来吓唬孩子,这本身就是一句谎言。 警察是保卫人民的,用警察来吓唬孩子,一是把警察妖魔化了,二是这根本就是一个不会实现的“恐吓”,老人不能因为孩子不听话,就用一个谎言来吓唬他。假如孩子有一天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他却不敢向警察呼救,很可能就错失机会发生危险。 第三句:小孩子不懂事,你还跟他计较? 小孩子在一起玩,难免磕磕碰碰,很多老人带娃的喜欢说一句:小孩子不懂事,不要跟他计较!难道因为孩子小,犯了错或是不礼貌就可以原谅吗?其实,长辈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正确的意识,分清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孩子小的时候的确不能正确合理的分辨事情的对错,需要家长及时指出。如果老人往往处于保护或溺爱,对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过于包庇,这样反而害了孩子 第四句:都是xx不好,我们打它! 孩子一摔倒就责怪地板、凳子、桌子等物体,而不是告诉孩子走路太快或其他原因摔倒,这样很容易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不青红皂白的埋怨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老人的错误引导不利于孩子对自我的认识,长大后犯了错误不会自我反省和改正,一味地推卸责任。因此,孩子摔倒了就是摔倒了,是因为自己没有站稳或是大人没有保护好孩子,不能抱怨其他客观存在的事物。 第五句:我们 / 你爸妈挣的钱都是给你花的 孩子一哭就答应他所有的要求,以后就成了他惯用的“伎俩”。但是,这一招在除了家人之外的人身上就不灵了,因为别人不会无条件的满足你。喜欢说这句话的老人本是处于对孩子的爱护,但过于纵容就会害了孩子。经常对孩子说“我们 / 你爸妈都是为了你,钱都是给你花的”,会让孩子把家人对他的付出看做理所当然,长大后不懂得感恩和回报。 第六句:谁家孩子都不如我孙子好 “庄稼看着人家的好,孩子看着自家的好”,以自己的孩子为荣本是一件好事,但过分、盲目的认为自家孩子优秀,无人能比的话,却会造成孩子骄傲自大的毛病。 一般情况下,老人很难做到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因此,在这里提醒广大带娃的老年朋友们,孩子犯了错就要批评指正,鼓励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主动学习别人的优点。 第七句:那个小孩不好,咱别跟他玩 “这家的小孩太调皮,你容易受欺负,你别跟他玩。”“那家的小孩不上进,你跟他不学好,别跟他玩。”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老人不能用大人的眼光来评价哪个孩子好与不好,更不要干涉孩子自由交友的权利,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交朋友,让孩子自己去接触、判断,时间久了,孩子自己就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八句:别告诉你妈妈 大多数妈妈对孩子管教比较严格,比如,不能吃垃圾食品,妈妈态度坚决一定不给买,而老人带孩子相对要“心软”一些,看不得孙儿哭闹就事事都顺着孩子,然后交待孩子“回家不要告诉妈妈”。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是个坏人,而爷爷奶奶对自己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不但学会了撒谎,以后做了坏事都隐瞒着家长不说,而且还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因此,老人一定不能因为溺爱孩子,而让他学着撒谎。

Read more

穷养富养 都不如慢养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这曾是许多家长的观念。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这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日本在接受外国留学生时,对学生的学习总年限有严格规定,‌‌“少一年都要补齐,否则大学不能接收,‌‌”目的是不希望学生违背生理规律超前教育,循序渐进地来。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冯钢说,‌‌“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些应试教育出来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学,突然间不用考试,就毫无方向感了,‌‌”时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的倪明江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太空人‌‌”。他说,这些‌‌“天之骄子‌‌”有两个问题,一是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对记者说。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你慢慢来。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章苒 | 来源:李月亮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你自己粗茶淡饭,却让孩子锦衣玉食?

01 闺蜜Ann约我吃饭叙旧,我们坐下点好菜,刚上来两道,她的手机就响了。接完电话,她整个人都不好了,我用美食诱惑她,她依然兴趣缺缺。 我忍不住问她,什么电话能瞬间把你弄成这样? Ann叹了口气告诉我,打电话过来的是她一位叔叔,找她借两万块钱,请她一定一定要帮这个忙。 我顺口问道,他借钱干吗用啊? Ann郁闷地说,他儿子要和同学去美国玩,需要几万块,但家里没这么多钱,一开始他说太贵了,劝儿子放弃吧!但这表弟从小娇纵惯了,二十岁的人了,有什么不依他就立刻暴跳如雷,这不都绝食两天了,说已经跟同学约好了,如果不去就太丢脸了,要是不让他去美国,他就死给他们看。 我冷哼一声:那就去死喽,这种孩子,整个窝囊废,针刺一下都大叫三声,哪有死的勇气。 Ann说:谁说不是呢,但人家担心宝贝儿子,忙不迭地就答应了,所以过来借钱了。说实话,去年他就跟我借了5000块钱,因为他儿子吵着要苹果6S,他们夫妻一个月收入加起来不足7000,但无比宠溺儿子,从小对他的要求就有求必应,认为这样才叫爱孩子,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以前我们苦,现在不能让孩子再苦了”。 这话也没错,可也得量力而行吧!小时候,他儿子只是要求买买玩具,他还负担得起,但是现在一会儿要换手机,一会儿要换平板电脑,一会儿要出国,他们早就吃不消了,只好找亲戚借钱,很多人早就不待见他们一家了。 我忍不住问:有这么夸张吗? Ann一脸抽抽地说,你是没看见我这个表弟,父母一年收入不足十万,但他凡请同学必上五星级酒店,身上的衣服必须买名牌,一双运动鞋就近两千,而且只要新款一上,就要去买,他们那点家底,早就给他折腾光了,过年时,他父母还在发愁,以后他结婚的钱怎么办?据说他妈妈又多打了三份工,才勉强维持了他的开销。 我说:你们有没有劝过他们? Ann翻了个白眼:怎么没劝?劝得嘴巴都干了,他们只会皱着眉头,可怜巴巴地说‘有什么办法啊,就只有这一个孩子啊’,好像你所有的劝诫,就是阻止他爱孩子似的。 02 我完全理解Ann的感受。 几年前,我认识一个女孩,当时她拎着一万几一个的包包,脖子上的钻石硕大闪亮,穿着一件玫红色的羊绒大衣,头发打着波浪卷,开着一辆几十万的车上下班。 一开始,我一直认为她是一个白富美,即使不是,也是个殷实人家的女儿。 后来有人无意听到她打电话,才知道这一切的真相。她的父亲是一名保安,母亲是环卫工人,买车的时候,家里所有的存款就只有三万,父母厚着脸皮去跟亲戚们借了十几万,其余的采用按揭付款形式。父母给她打电话,就是因为按揭款还差一点,问她能不能拿一点出来,听了这话,她特别激动,谴责父母没用,人家的父母给孩子名车豪宅,自己买辆车居然那么费劲,由于她太激动,才被人听到了这个电话。 知道真相后,很多人都在背后谴责这个女孩,认为她虚荣,无情,不孝。 我对这样的女孩也没有好感,但我更不赞同的是这些父母的做法:家里明明只有三万,孩子要三十万的车也答应?买不起就借就贷款?我知道,他们肯定会说,孩子想要,没办法啊!不能让孩子失望啊! 想必,这种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女孩才会提出这种要求。 这段时间,网上流转了不少文章,类似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父母活得低声下气,你却光鲜亮丽,很多人纷纷谴责这样的孩子。 但是,请不要忽略一个问题:是谁提供了他们去远方的路资?是谁委屈了自己,让他们过得光鲜亮丽?不要说这就是伟大的父爱母爱。 爱有很多种,我惟独不觉得这种爱伟大,如果非要给这种爱一个形容词,那也就只能给个“愚蠢”,他们亲手用爱的名义,将好端端一个孩子,养得人事不知,失去人性,难道这是值得歌颂的事? 03

Read more

别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之间的屏障

01 边玩手机边带娃,算陪伴吗? 在最近热播的亲子节目《妈妈是超人》第二季里面,包贝尔的老婆包文婧被很多人吐槽为“巨婴妈妈”。 女儿饺子在一旁看动画片,包文婧一直在旁边看手机,头也不抬一下,没有任何互动。饺子已经长到两岁了,她自曝:“孩子跟姥姥和保姆更亲。” 孩子的内心非常简单,谁对她更用心,她就会更亲近谁。 很多父母自以为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却发现孩子在他们面前常常闹脾气、不听话。却不知道,孩子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渴望,他们渴望被爱、被关注——爸爸妈妈,你们可以放下手机,陪我玩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看手机。 02 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最近看到一首诗叫做《等》。 三岁时,你说让我等五分钟。 二十三岁时,你却还没回来。 爸,我现在不要马路对面的冰糖葫芦了。 我带孩子去游乐园的时候,时常看到的一幕场景就是——爸爸齐刷刷地全坐在旁边看手机,在里面陪孩子的往往是妈妈或者老人。 那一刻,手机里的信息和游戏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都知道没那么重要,但常常安慰自己说:“我确实有很多事要忙啊。用手机是在工作。” 找个理由说服自己很容易,于是,孩子就成了这些理由和借口的牺牲品,成了还不如手机重要的事。 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的孩子,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会主动来找他。 我问:“你们在一起是什么状态?”他很难过地说:“没有什么话可说,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关心,孩子也从来不说自己的任何事。一旦管教,就是冲突吵架,孩子摔门出去。” 这是世界上唯一绝不可能逆转、失去了就绝不会回来的东西是时间。 当孩子一点点小小的发现,无比兴奋地想跟你分享。当孩子想要跟你表达,你却看着手机说:我在忙,你等等。 等等等,等到你有时间的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他们已经不需要你陪了。 03 孩子需要的是这样的陪伴 很多很多父母苦恼孩子唯一的嗜好就是看电视,包文婧的女儿饺子每天跟妈妈的交流就是——妈妈帮我调动画片。 不是孩子依赖电视,而是她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更有趣的事可以做。 孩子在0—3岁期间,不太有自主能力,父母怎么安排他们,他们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老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 不要以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这个年龄,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科学家。

Read more

请一定把这个教给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迟

如果你的孩子被偷东西,你会让他们捉小偷或让他们找老师揭发吗?看完下面,你会知道善待每一个人,才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的。请把这个教给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迟。 宿舍里,所有人都在午睡。唯独3号床的小女孩偷偷爬起来,蹑手蹑脚地走到1号床女生的床头旁,看了一眼对方后, 小心翼翼地拿起1号床女生的洗衣粉,倒在自己的洗衣盆里。当她做完这一系列动作后爬上床,回头看看1号床,姿势没变、还在酣睡。 第二天下午,3号床清洗衣服,当她一把拿过自己的洗衣粉袋子时,感觉手很沉,不可能! 自己的洗衣粉只剩下一点,可是里面却是满满的洗衣粉,味道清香,味道也跟自己原来的不一样。细看了看袋子,的确没错,正是自己买的山寨牌洗衣粉。 当她从洗手间出来,一眼间看到1号床女生的洗衣粉袋子干瘪了,1号床女生正在朝自己笑着眨眼。 3号床女生的喉咙突然似乎被什么堵住了…… 10年过去了,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曾经的1号床女生和曾经的3号床女生坐在一起。 3号床女生小声跟1号床女生说:“感谢你的举动,你的宽容改变了我,也可能挽救了很多条生命!” 1号床女生露出惊讶的表情,3号床女生说: 有这么个女孩,她在街边小摊买最便宜的洗发水,结果因为搓不出泡被同学取笑; 她将早餐的馒头放到下午吃,结果因为变味还啃着吃而被同学笑精神有问题; 她穿父亲的咖啡色大毛衣上学御寒,结果被同学笑是小丑; 她到饭堂只打白饭,央求打菜师傅淋菜汁吃,结果被人视为另类 …… 女孩在学校感觉不到任何爱,只有无边的冷漠和嘲讽。她很多次都将剪刀踹手里,幻想着冲上前一阵刺……直到看到了自己那袋被人装满的洗衣粉! “谢谢你改变了我,还因此救了很多条生命!而我也可能已经像马加爵那样……” 1号床震惊过后,笑着说:“好险,原来我差点在10年前死了!不要谢我,请谢我的妈妈!” 其实当我看到你偷偷将我的洗衣服倒在你的洗衣盆里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偷偷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跟我说:“如果你的洗衣粉很多,你会偷别人的吗?”我否定。 妈妈又说,“如果你的洗衣粉很多,可以分一些给需要的人!”就这样,我把自己的洗衣粉倒了给你。 3号床泪流满面。 一句简单的话,一个小小的举动,改变了一个人,并且挽救了一些可能被刺死的生命,包括自己的性命!永远也不要忽略了 “善待” 的力量!作为父母,我们要将这个教给孩子。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