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乖乖听父母话的「聪明责备法」

大多数的妈妈应该都希望自己「尽量不要骂小孩,当个和蔼可亲的母亲」,但现实却是「一天到晚都在骂小孩,真的很讨厌」吧! 对着赖床的孩子说:「快起床!不然要迟到了!」好不容易起床之后,又拉开嗓子催促孩子:「快吃早餐!」「脸洗了吗?头发乱七八糟的!」「快点出门上学!」 等到孩子好不容易出门之后,一定会有早就气力用尽,暂时没办法做任何家事的妈妈吧! 孩子放学回家后,妈妈的台词又换成:「老师有出功课吗?」「快去念书!」要补习的话,就会说:「快去补习班!」晚餐做好的话,就会叫孩子:「趁热快吃!」「快去洗澡!」「你要看电视看到什么时候啊?不用念书了吗?」太晚了就会跟孩子说:「不要熬夜,快去睡觉。不然明天又要睡过头了!」…… 这里面有哪些是你经常挂在嘴边的台词呢?说不定有人是「全部」,对吧! 虚心听教、深刻反省、不重蹈覆辙──这是父母责备孩子的原因。换句话说,除了这些原因之外,父母不应该拿「就是不爽」「觉得丢脸」「不合己意」这些理由来斥责孩子。不过,就算父母有无数个「希望孩子能行得正、坐得端」的正当理由,但孩子听不进去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 对孩子来说,什么的斥责是无效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只是嘴巴说说」的斥责方式。比方说,孩子放学回家之后,你嘱咐孩子:「快去洗手漱口。」但听到孩子回说:「我要去朋友家玩,要先把功课写完,没空洗手漱口!」时,你是否也就因此作罢呢?或是要孩子:「快整理房间!」时,孩子回说:「等一下就会整理了啦!」时,你是不是只丢下「记得收啊!」就走了呢? 虽然父母「不想老是怒气冲天的指责孩子」,但像前述的例子里,只要孩子一回嘴,就觉得「自己该说的都说了」就不管的家长,其实还不少。但这样只会让孩子更不想理会爸妈说的话。 叫孩子做什么,就要让他们现在完成,没有什么「等一下」,父母需要的就是这样坚决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的必备条件就是「观察状况」的能力。其实有很多父母都只是嘴巴说说,不会勉强孩子一定要完成,特别是当孩子说「我要做功课」「我要去补习」的时候,立刻浮现「这也没办法」这念头的父母,就不会勉强孩子了,甚至会有「没办法,男孩子天生就是不会打扫」这样的想法,一开始就放弃叫孩子打扫的父母。 「只会嘴巴说说,却不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完成」,父母说的话孩子就不会放在心上,久了之后,孩子就会产生「爸妈也只是说一下而已,随便回个两句,他们马上就会闭嘴了」的想法。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首要任务就是「爸妈说过的话,一定要让孩子确实完成」。 你可能会想说:「这样会不会给孩子太多束缚?」但请想想,自己是不是「连不用马上做的事,都要一直催、一直催」呢?提醒孩子的时候,除了要抱着「一定要让他们完成」的态度之外,无须马上完成的事情就不用说了。更进一步来说,「超越孩子可处理的范围,说了也只是浪费口水」。 「去洗手漱口!等一下,你鞋子有没有好好收到鞋柜?去浴室之前,也把书包整理好!有讲义的话就拿出来!功课呢?」像这样连珠炮般的说话方式,只会造成孩子的混乱。先排好优先顺序,交代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完成── 这样才是培育孩子乖乖听父母话的「聪明责备法」。 作者:松永畅史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常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感慨:我家小孩“输不起”,在游戏中输了,便不认输、发脾气,甚至退出不再玩;画没画好,就把辛辛苦苦画了很久的画一下就撕碎。专家认为,培养孩子承受挫败的容忍力,让孩子拥有一份“输得起”的精神,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后在遇到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面、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输得起”的精神呢? “输不起”是一种天性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输不起”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些孩子面对挫折、失败,他会采取回避,逃避困难。比如,妈妈批评小强学钢琴不认真,不如隔壁的玲玲弹得好,听到这话小强索性就放弃了,干脆就不弹了;另外一种,性格急躁的孩子一旦在游戏中输了,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以示渲泄。在幼儿园,老师们常会遇到因为抢不到“发言权”而委屈哭泣的孩子。 鼓励能让孩子缓解情绪反应 孩子的所谓挫折感、无力感大多是由后天学习得来的。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家长总会有这样的责骂:“你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恐怕不是读书的材料!”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这些想法去评价自己。因此,当面对困难或失败时,便由于失去自信心而采用放弃和逃避的态度。 对此,每当我的孩子遇到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会给他讲一些成功人物的故事,讲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是用怎样的精神去面对困难的。另外,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要揪住孩子的错处不放,也不要将焦点一味地放在结果上,重要的是孩子在此过程中肯尝试以及为此付出努力。让孩子明白“凡事尽力而为”便可,即使失败也并不代表自己没用,家长更不会因此而不疼爱他。 正视失败是为了避免失败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目的地从游戏中让她学习面对失败,让她有机会在玩乐中尝到“输”的滋味,体验“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当然,孩子经历“输”的时候总会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觉。这时我们就给她以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告诉她:“我知道输掉游戏令你有点不开心,不过这次输不代表每次都会输,只要尽力参与,总会有办法成功的。” 现在孩子长大了,每当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我就会给她一个参照物和一个她可以看得到、能达到的目标。我会明白地告诉她:“你现在的成绩比起妈妈刚学的时候并不差,如果你坚持下去,将来你就会比妈妈做得更好;如果你放弃了,你就永远是这个水平了,永远比不上妈妈了。”从教育孩子中我感觉到,让孩子正视失败,才能让她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不至于被失败和挫折打倒。 拥有豁达的心胸是“输得起”的关键 经常看到有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打你,你不会也打他呀?”“拿大的,挑大个儿的拿!”“你真窝囊,你不会跟他抢啊!”……这样的引导,怎么可能让孩子“输得起”?女儿以前也因为跟小朋友玩游戏输掉而大发脾气,使性子再也不跟人家玩了。我严肃地告诉她:“要是你赢了,别的小朋友也不再跟你玩了,那怎么办呀?”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计较。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容下的呢? 培养孩子正面的乐观感 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能拿放大镜来放大他的过错或评定他的能力问题,那样,孩子便会将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渐渐地,便建立起一种消极、悲观的信念,继而变得难以承受挫折。我女儿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都告诉她:“一切只是暂时的,这次没考好咱们下次继续努力。”然后积极地帮助她找原因,寻求对策。 作为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正面肯定是必须的,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她面对挫折时仍抱有“盼望”与“转机”。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会“输不起”了。 图:pexels.com

Read more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孩子,熟睡中的你,静谧安详的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你很爱笑,笑起来是那么的天真、纯净,仿佛把周围的一切都净化了。 你喜欢看书、上网看儿童节目,什么时候学会了那么多英语词汇,妈妈好惊讶。或许再过一年半载,妈妈都得请教你了。 你对小动物、小植物是那么的爱护。那天爸爸假装拿打火机要烧门口的小草,你赶紧伸出小手一拦说:「它会死掉!」还记得那条橙色小鱼吗?你说它是你的好朋友,把它当宠物一样喂养,可是不久就跷辫子了,害你难过了好几天。 那天,阿姨来我们家吃饭,你跟她玩得可开心了。你俩一样性情温和、心地善良,所以很投缘。她要回去的时候,你一脸不舍的样子,唱歌欢送她,把阿姨乐得合不拢嘴。 有一天,妈妈叫你过来,你躲得远远的,问你是否不开心,你说是,问你为什么,你说妈妈骂人。原来之前妈妈向爸爸大声嚷嚷,让你看见了。妈妈答应你,以后不随便发脾气。 那天看着妈妈龟裂的手指,你红了眼眶,说要搽药啊!不然会痛痛。忙碌了一天,有时跟你说话,说着说着靠在沙发上就睡着了,你会把你的矮凳拿来放在妈妈脚下,让妈妈舒服些!你总是那样的贴心。 可是,你的乖巧却也让人心疼。弟弟打你,你也不懂得还手,只会向妈妈求救。别人误会了你,你也不会辩解,只是红了眼低下头。 明年,你就要上小学了,妈妈好不放心啊!万一同学欺负你怎么办,你从来都不还手。如果老师骂你,你一定会很难过,妈妈从来都不曾跟你大声说话。 可是,妈妈知道,你会渐渐长大,需要独自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妈妈不能永远保护你,而是要学会放手,让你成长、让你飞翔。 以后,你要自己坐校车去上学,要学会自己去食堂买东西。那天教​​你认识钱币,你学得好快呀!教你如何买东西,你很乐意,一脸欢喜。买了东西,你喜欢帮忙提,妈妈就选一袋轻的交给你。回到家,接过来跟你说“谢谢!”你好开心,眉宇间充满神采。 以前,幼稚园老师说你很怕犯错,总是小心翼翼的,没叫做的事从来不敢做。后来,妈妈告诉你,错了没关系,改过就好。于是,你的心渐渐放宽了,不再那么谨小慎微。你的中文听写不及格,有些字老也记不住,妈妈不勉强,因为你还小,现在的生字怎么这么难啊? 妈妈不希望你像邻居阿姨的儿子那样,日子都在上课、补习和课外活动中度过。妈妈看得见他的眼里没有快乐,只有负担。他很努力,希望能做一个让父母骄傲的孩子,配得上那份爱和期许,可是他的内心并不快乐。 妈妈希望你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困难。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做错了就重新做好,不要自责、不要说谎、更不要推卸责任。有一次,东西弄坏了你赖弟弟,可是说完自己却在那里偷笑,最终还是自首坦白。哈! 你吃饭吃得天女散花般,奶奶老要喂你,妈妈不让。你已经学会怎么拿汤匙,怎么舀饭,妈妈相信你会越做越好。 那天,在阿姨公寓的游泳池,你玩得兴起,不听劝阻,径自往水深处去,结果喝了一口水,吐了一地,难受之余也学乖了,以后没带游泳圈绝对不敢下水了。 你的性情平和,不喜欢看到人家吵架或发脾气,可是妈妈告诉你,以后你会看到,甚至会挨骂、挨打。你要学会不当回事,不放在心上,不然你会受伤。 今后,你能做的事,妈妈会逐渐放手让你去做。做得不好没关系,努力改进,妈妈不嫌弃你;做得好,妈妈会夸奖你,为你高兴。你的快乐,记得和妈妈分享;你的忧伤,让妈妈替你分担。 作者:明月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别不信,这四个习惯决定了你的孩子是优生还是差生!

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各种学习习惯将开始逐步固化下来,甚至伴随孩子一生。当然,这种学习习惯既包括了好的习惯,也包括不好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好的或是坏的学习习惯,会在某种程度上预见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是优生还是差生。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一定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孩子今后是否会变成老师、家长眼中所谓的“差生”,从下面4个习惯中就可以判断出来。 1。在学习上爱和家长讨价还价 很多孩子喜欢在学习上和家长讨价还价。妈妈让孩子先做作业再看电视,他便提出交换条件:做完作业后要比往常多看一小时的电视;妈妈让孩子努力学习,争取考试有进步,他又盘算着一个交易:考试进步了就要买玩具去游乐场玩……生活中,孩子和家长讨价还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种讨价还价,也许会在短期内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却不会是持久的。而且,孩子会丧失主动追求知识的动力和兴趣。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这种只考虑眼前利益的奖励是非常脆弱的。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喜欢讨价还价,祸根在父母身上。家长们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 “如果你这次考试考满分,我就给你买玩具车。” “如果你乖乖把作业写完,我就让你看一集动画片。” 你自己总跟孩子谈条件,孩子又怎么不能有样学样的反过来跟你讨价还价呢?孩子总能很敏锐的感觉到,你这是在求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手里有了谈条件的筹码,自然也就懂得如何跟家长讨价还价了。 孩子讨价还价时,家长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立场。不管孩子怎么软磨硬泡,家长都不要心软。温柔地耐心地向孩子反复叙说原因,让孩子明白你的立场和原则,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难而退。 家长不要害怕孩子哭闹。当孩子因为没有达成目的而大哭大闹时,家长可以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把心思放到别的东西上。总之,只要不是孩子伤着了,他哭的时候就尽量不要满足他的要求,否则孩子就会得寸进尺。 或者在孩子应该做一件事之前,先给他两个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比如,孩子吃完晚饭想看会儿电视再写作业,这时家长可以让孩子选择先看20分钟电视就去写作业,或者写完作业后看30分钟电视。 2。爱看电视,爱玩手机电脑 看电视、玩手机电脑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危害。 首先,它阻碍了孩子语言的发展,因为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是单向的,而语言的学习是需要通过交流来实现的。 其次,沉迷于电子产品,会让孩子习惯不假思索地接受信息,从而懒于思考和探究。 第三,看电视电脑等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孩子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 最后,看电视多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使今后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吃饭、做作业时不能看电视,电视要看多长时间等,家长要提前和孩子沟通好,让孩子减少赖皮的机会。当孩子因此哭闹时,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化解。 家长不可以把看电视或玩手机作为一项奖赏或惩罚,这样只会增加它们在孩子心目中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孩子相处,玩真实的游戏。在室内玩纸牌,享受户外活动,还可以聊天,辩论,以及参与讨论。一起学习有趣的东西,不管那是新乐器、新手艺、跳舞,还是运动。这些都可以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渴望。 3。遇到难题就放弃 有的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就会选择放弃,要么向老师、同学、家长求助,从来没想过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解决问题。 孩子容易放弃,一是因为他懒得思考,二是因为他的力量感不够,认为自己无法看到完成的那一道曙光。 孩子找父母问问题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区分出来这道题目是属于孩子应该会的范围还是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如果在孩子本该会的范围内,父母可以“装笨”

Read more

家长的十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家庭教育

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当真我们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吗?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家长,又或者你是一个不希望未来遭遇这种困惑的家长,请你和我们一起,拨开这团困惑的迷雾,看到迷雾后面藏着的真相——中国完形教育著名的亲子教练陈鹏宇老师,经过大量案例的积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为是的爱毁掉原本自信快乐的孩子的十条共性问题,您不妨对照一看。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鹏宇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鹏宇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 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鹏宇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 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5.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6.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7.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Read more

孩子从倒数到全班第3,只因妈妈抓住了这一点,精辟!

我是一所普通中学的老师,儿子今年读高一。这次月考,儿子考了全班倒数,对于我来说,儿子这样的成绩,我没办法接受,这让我作为一名带出很多届优秀学生的班主任感到羞愧难当! 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加上学习压力猛增,成绩一再下降。刺目的成绩单在家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丈夫、公婆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桌上一摞摞获奖证书与孩子令人折舌的成绩单形成鲜明对比,丈夫扔给我一句话“你自己孩子差成这样,你配当老师吗?” 更糟心的是,儿子考了倒数还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一怒之下,我对儿子吼道:你都考倒数了,还有心情玩手机吗?妈妈在学校都没脸见你们班主任了!脸都丢光了! “你没有资格说我,因为你根本没有管过我学习上的事,你最重视的永远只有你带的学生!” 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我带出过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却没教好自己的儿子。 1个月仅提高3分,我被全家人放弃 儿子的话惊醒了我,我开始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了,如果孩子连大学都考不上,不但我这个10年老师脸上无光,而且孩子的学业也会毫无希望。这天之后,我给孩子制定了近乎严苛的学习计划,而且将孩子的手机、平板一并没收,一下班就监督孩子的学习。 凭着对自己方法的自信和一股身为教师不服输的心态,我满心以为在我的辅导下,孩子成绩必然能够力挽狂澜,扶摇直上。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孩子用提高3分,排名不变的成绩再一次打了我的脸。连续多年的“优秀教师”的我始终不理解:为什么我的学生可以名列前茅,各种竞赛所向披靡,而自己孩子却停滞不前呢? 对我失去信心的丈夫护子心切,已经在四处找办法帮孩子提高成绩,偶然的机会,丈夫找到了一个在线1对1的辅导机构,希望用这种创新的补习模式挽救孩子,这也是我与昂立嗨课堂的第一次结缘。 2个问题后,我把孩子放心交给了别人 帮助孩子的是来自上海交大的陈老师,他阳光开朗,思维活跃。在外面辅导老师良莠不齐的环境下,我还是只有怀疑,你凭什么能辅导好孩子?我向陈老师提了两个我最关心的问题: >>>> 我:电脑上课这种方式能提分吗?会不会适得其反? >>>> 陈: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成绩差也有不同的原因。上网并非一无是处,利用好也能帮助学习。我是年轻老师,和孩子有共同话题,我会主动引导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1对1的交流能够让他思路跟我保持一致,另外,我们的课程录制之后可以反复查看,您随时也可以检测孩子的学习效果。 >>>> 我:外面补习班效果很差,你们说的1对1针对辅导真的有用吗? >>>>陈:尽管大家都是“补课”,但是大班课肯定是不如1对1辅导提分见效快的。大班课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嗨课堂都是老师针对性给孩子辅导,孩子哪里不会我们就给他巩固哪一块知识,这样是更有效的。 话到这里,我的疑惑已经打消一半,况且失败经历在前,高考在后,不如把孩子交给他试试吧,我也想看看,他们的方法究竟奇特在哪里? 这个年轻的老师教的比我好吗? 3个多月里,我一边让孩子在嗨课堂辅导,一边观察对比这里的老师与学校老师的不同之处。 用心教而不放养 陈老师很有责任心,在这段时间里,1对1的上课方式,既保持了孩子的专注度,也倾注了更多的责任心。陈老师还与孩子做起了朋友,碰上考试还给他寄来了自己的笔记。尽心尽职。这在其他4、50人的学校是不可能的,老师怎么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是学生找老师。 教方法而不死做题

Read more

不要轻易对着你的孩子说他自卑

1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自卑这个词就冷箭般的不时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而且还是从妈妈的嘴里。 其实在不自信这一方面,我是承认的。 从小我就不自信,而且我的性格还有些执拗,有些容易生气。小时候的我心智不成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性格上的不完善。虽然有时候心里是想对别人好,但是总是容易生气,就总是表现的不如意。 当身边有一个我认为玩儿的来的人时,我就恨不得黏上去,每当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哪怕自己没有也会给她一份,好像用这个在挽留对方,生怕哪天她走了。 想想,用极力讨好换来的终究是不等价的友情,尤其在那个本身友情就很容易破碎的年纪。也许不应该叫友情,更多的是叫玩伴。 2 这是我最早意识到我很自卑的地方,可是我的自卑终究不是根源于这里,我想它也许只是内心深处自卑的体现,终于,在那一天,当妈妈再次说到,你就是自卑时,我爆发了。 为什么你总是说我自卑!我可是自卑,我从小就自卑!小学一年级,别人都有音乐美术书,可是我没有,我每次都要借着同桌的书来看,小学四年级,有美术书了,我开始羡慕大家课上的水彩,而我没有,很久以后我终于有了一盒,初中时,我穿的好多外套还是你在我那个年纪穿剩下的,你凭什么说我自卑! 我脱口而出,不禁眼泪也不争气的流了出来,然后放下手里的碗筷,等着她和爸爸给我一个回复,但是,有足足半分钟,没有人说话只是头对着电视,沉默不语。 我走进自己的卧室,蒙头哭了好久。 3 其实,从小我都总会想,为什么我不能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那种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的,被家里的长辈宠着的家庭,尤其是当放学走过小卖铺时,买东西求而不得时,别人打扮的可爱漂亮站在学年的表演舞台上时。 可是现实总是很打脸呀,人的出生是不能改变的,幻想终归是幻想。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当一些东西不能被满足时,就要学会转换一种方式来自我安慰。虽然我依旧羡慕别人的大房子,别人的漂亮衣服,也会和爸妈争吵,但是随着渐渐的长大,“理智”的我学会用“酸葡萄”心理来麻痹自己,虽然从内心深处并不接受,可是终究它被压抑了起来,维护着我那脆弱的自尊心。 这么多年,我总是对自己说,那又怎样,他们的东西不是自己得来的,我爸妈还是很爱我的,只不过他们暂时没有能力帮我买,将来我会自己挣钱来买的。 可是,不得不说,有些东西常年累月的积累,哪怕它再不被接受,终究是存在的。 因为从小很多东西没有被满足,所以干什么都显得底气不足。外出时,我尽量避免要买很多东西的场合,课堂上由于很多东西没有体验过,所以不敢轻易发言,在学校有什么文艺汇演,更是往后退群,哪怕是那种集体的现教的。 4 当我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时,已经是大学,那是在自我意识发展的相对完善之后。 我对自己说,贫穷可以让人不够精彩不够耀眼,但从来不是让人不自信的理由,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自己创造的。 于是,我开始想要改变,鼓励着自己去多参加一些兼职,让自己走出去,而不是往外缩的状态,渐渐的我觉得自己有了些改变。 但也就是这时,也是自卑这个词从她嘴里出现的开始,当自己努力改变并且感觉初有成效时。 我不知道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我是什么心情,只记得我努力的压制,然后并没有回复她的话。我知道,是我的状态并没有达到她想要的落落大方的样子,我知道是她觉得我还不足以面对出学后的工作竞争,我选择没有说话。 于是我更加努力的改变,我知道那句话是一句警告,也是踏入社会这道门预备枪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我再一次听到了那句话时,爆发了。

Read more

跟孩子哭穷 到底有多可怕?

别让孩子成为太懂事的小人,心会疼。 01 前几天,儿子小声地问我:“爸爸,我们家有钱吗?” 小小的孩子竟然也这般敏感。也许是我跟妻子平时讨论家里开支。孩子也在一旁听着。 幸亏我从没有跟孩子哭穷过。 因为这就像洒了的牛奶,哭也没用一样。 聪明的父母明白,自己穷,是自己需要努力改变的,不能把孩子拉进来被穷吞噬。 很多父母会跟孩子哭穷诉苦,希望孩子能够变得节俭懂事,能够知道家里的难处。 但是,懂事的孩子,有时候真的很可怜。 他们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开不了口。因为懂事,怕为难了父母。更重要的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被贫穷包裹的感觉几乎是绝望的。 因为小小小的他们无法赚钱,无法摆脱这贫困的束缚。 前几日看了伊朗的电影《小鞋子》感触颇多。我是揪着心看完的,为其中的善良和纯真感动。也被里面的贫穷压得几乎窒息。 影片的故事十分简单,是关于两个孩子,还有一双鞋的故事。小哥哥因为不小心,把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弄丢了。 父亲工作很辛苦,挣的很少,母亲重病,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孩。房租也是一拖又拖,几乎要流落街头。 家里实在没有余钱买一双鞋。 兄妹俩不敢将遗失鞋子的事告诉父母,两人决定每天轮换着穿哥哥的一双旧跑鞋上学。 为了能及时换鞋,兄妹俩飞奔穿行在伊朗的小巷里。 影片在豆瓣有12万人打分,9.1分。而点赞最多的评论是“没钱不要生孩子。”这是很多父母看完后非常触动的地方。 就算影片中两个懂事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严。可是那过早承担家务活的妹妹,像个小大人一样的哥哥。 无处不让人心疼。 这种贫穷感会带给孩子什么? 最直接的是自卑感。 影片中的妹妹,因为穿着哥哥破旧的球鞋上体育课。她低着头不敢跳远,因为那时候就会把自己的鞋子露出来。 同学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新鞋子,可她呢? 是一双又脏又破的男球鞋。

Read more

孩子,你的努力,就是你将来的路

周末的时候,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忙活着。儿子一个人搬来一堆书搁在我的桌子边上。我问他干嘛呢,又抱这么多书来。小家伙眨巴着眼睛跟我说:“你不是说要我努力多读书吗?我今天要把这些书都读完。” “好吧,努力开动!”我已经从这个马上四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我对他的影响。因为我一直希望他能够在学习上认真努力。我想他能坚持下去,在应该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将来的他肯定会跟我说一声谢谢的。我见过无数的人在读书的时候任着性子玩乐,而出了校门,一次又一次被社会“折磨”。所以,让孩子努力学习,是对他的爱。而放任不管终会害了孩子。 2 前段时间,老奶奶生日,很早以前就约好一起聚餐的,但是有一个表妹差点来不了,她总是缺席的那一个。因为家境一般,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她自己在老家留守,熬到了初中毕业就跟着父母来城里打工,四处吃了不少苦,几年做下来,从这个饭店的服务员做到另外一个饭店的服务员。 所以当大家吃饭的时候,她得上班。加之性格比较怯弱,假也不敢请。 幸好她姐姐帮忙请假才得以脱身赴这个家宴。她的姐姐就属于那种努力学习的,因为在农村的学校读书,学习底子很差,但是她还是努力读书。虽然读的是会计的中专,但毕业后经过几年的实习,又坚持自学考试。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个发展的平台。 我们在一起聊天。她两对自己人生的计划就完成不同,因为一个有方向有目标,觉得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到达新的层次,比如会计是不断升级的。 但做服务员的表妹就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她操心的是自己能在这个地方呆多久,下一次去哪里找一份事做。而在她刚刚出来的时候,我还是给他找了一所学校,建议她去读几年书。可是她去了三天就哭着求着妈妈给办理了退学。 因为她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学校,适应不了,吵着要回家。结果本来就不是很情愿送她上学的妈妈就借坡下驴,把她接了回去。如今看到她这般情况,也只能扼腕叹息了,希望能得到生活的善待。 3 我一直感谢自己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她曾跟我说,你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因为这是你唯一的出路,记住,千万不要对命运低头。 当时听得懵懵懂懂,只是觉得老师说的很认真,是为了我好。所以读书的时候还是很拼,可惜英语底子太薄,最后考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家里当时有人就劝我说不要读了,说北大毕业都不分配工作,你读这么一个学校,进去都是浪费钱。不如去打几年工吧,还能挣钱,到时建个房子,娶个老婆,生个孩子就好。 但是我一直记得老师的话,自己也不甘心放弃。我坚定的选择了继续读书,一个人拿着行囊去了学校,告诉自己,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当时进学校的时候在班上分数居中,智力平平,能力一般。但是一年的努力后,成绩进入专业前三,拿到了丰厚的奖学金,那时候学费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要知这钱对我来说就是救命钱。看到我的努力,所有人都理解并且想办法支持我了。 也许只有经历过这种苦难的人才会明白学习的来之不易。而只有经历了这番努力过后的人才能尝到回报。就在前一段时间,几个老友聚会,大家没有彼此吹嘘如何如何。但是茶余饭后,还是会谈到彼此的生活。 有一个当年读高中的时候叱诧风云的朋友是最沉默的,因为当年他在学校时就是天天跟着一帮子混混过日子,呼风唤雨,嘲笑我们这些读书的呆子。 然而多年后,他在南方的工厂做了几年,挣着生产线上的血汗钱,因为吃不了苦,没有加班的话,结果挣的钱没有花的钱多。最后要爸妈打了400块钱路费过去才回了家。回家之后,托了好几层关系找远房亲戚找了一份厂矿的工作,这一次,很苦很累,有师傅还在开机器的时候切断过手指。 但是他不敢再任性地丢掉这只饭碗,只能忍受着苦,在轰隆的矿厂度日。因为繁重的劳动缘故,他的背已经有点弓,手也厚实粗糙,最主要的是长期与世隔绝,他的思想和信息也滞后很多,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不少。 看着他被岁月风霜洗过的脸,早已没有了当年那少年的朝气。如果当年能努力学习,他的人生应该就不会这么苦。谈及当年,他只能痛饮几杯烈酒,不多言语了。 而另外两个努力学习的同学,当年是出名的书呆子,周末的时候不会上街,只会在教室里读书。晚上寝室都熄灯了,他们还在教室里熬夜背单词,做试卷。我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如今想想,他们也许真累,但是又不累。 因为少年时期的精力是最旺盛的,是最好的学习年华。再怎么用功学习,也不会损害神经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打开了重点大学的门。 如果有人说读书无用,那是因为根本就没有看到读书有用的人在做什么。社会层次不一样,接触的人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最后这两个好友,都考进了国家公务员系统。很多东西,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看出真伪,看出真正的有用无用。比如一个人的努力,往往在当下的时候只会看到这个人的汗水和傻冒劲儿。但是等他积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生早已不同。 4 当然,这个世界有一种人不要努力也能过上好日子。 比如一些某二代和某三代。他们的路跟我们普通人的不一样,我们只有学习这一条路最靠谱,甚至是唯一的出路。看着家里务农的父母,他们朴实地劳作着,期待子女能够平平安安,能够有一份体面有尊严的工作,能够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就好。但是要在工作上帮上忙,几乎不可能,一切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去用自己的努力,让父母也过上更好地生活。 所以当儿子能够完整地背诵一大篇三字经的时候,我不会像老人那样夸他聪明,而是告诉他,要继续努力。当他觉得数学太难的时候,我鼓励他一遍一遍地演算,慢慢去弄懂,因为学习不是开玩笑,懂了就是懂了,没懂就得弄懂。

Read more

儿子顶撞了妈妈,爸爸霸气地回了一句… 儿子马上被收服…

有一次已经高中的儿子, 因为妈妈总是唠叨, 不耐烦的顶撞了母亲,母亲气得半死。 当晚,父亲便约儿子一起出门散步。 两人走了好久,父亲说道, 顶撞妈妈时,下列的事任选一样做到后,才有顶撞的权利: 1. 连续3个月每吃完一餐就须催吐(孕吐) 2. 乳头被别人吸到破皮达一个月(喂奶) 3. 肚子塞一颗篮球达10个月(怀孕) 4. 接受皮鞭抽打达48小时(生小孩) 5. 10个月不能喝冰水、咖啡、茶 6. 5个月睡觉不能翻身 7. 10个月不能出游远行,不能跑跳 8. 10个月不能生病,实在要是病了,生病 不能吃药 9. 生完孩子把屎把尿一个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