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嗝是怎么回事呢?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吃完奶之后会出现打嗝的情况,甚至还会吐奶。看着宝宝不断的打嗝,妈妈们也是很着急。那么宝宝打嗝是怎么回事呢?怎么避免孩子打嗝的出现呢?下面寻医问药专家来介绍一下宝宝打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宝宝打嗝是怎么回事 1、吃得太快:给宝宝喂食的速度过快,或者宝宝吃的太快,会使大量的空气吸入体内,自然会引起打嗝。 2、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从人体内释放出来时会引起打嗝,一般来说宝宝不会经常喝这类饮料。 3、由于乳食不当,若乳食不节制,或过食生冷奶水或过服寒凉药物则气滞不行,脾胃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常而使胃气上逆动膈而诱发打嗝。 4、如果宝宝在喝奶水的时候不节制,或者食用了过于生冷的奶水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并且气机升降失常,这就会导致宝宝的胃气上逆动膈,就会打嗝不止啦! 宝宝打嗝怎么处理 1、喂完奶后可以先竖抱宝宝,并轻轻拍打其背部,帮助宝宝排出胃里的空气。也可以轻揉宝宝的腹部,帮助排气。或者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垫个不太高的小枕头,然后把宝宝的双手放在脑后,也可以很快消除打嗝。 2、将宝宝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宝宝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搔痒,一般至宝宝发出哭声,打嗝就会自然消失。因为宝宝的耳边、嘴边神经比较敏感,搔痒可使神经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 宝宝打嗝是怎么回事呢?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宝宝打嗝的原因,也为大家介绍缓解宝宝打嗝的方法,提醒大家,在喂奶之后最好要给孩子拍嗝,帮宝宝拍打嗝,及时把胃部的气体排出来,那么就会减少打嗝的情况!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给孩子买鞋,千万别陷入这4大误区!真会害了孩子!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正是活蹦乱跳的年纪,几乎一刻也不消停。而为了让孩子能尽情地玩耍,妈妈给孩子挑选一双好鞋,关系到孩子的安全、良好走路姿势的养成以及脚部的健康发育。但以下选鞋误区,妈妈一定要避开,以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误区一:买大一码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鞋时,喜欢买大一码,因为孩子的脚长的很快,这样就可以多穿一段时间了,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孩子穿着过大的鞋子走路时,脚是得不到固定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走路的姿势,导致孩子放不开脚走路,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脚步发育畸形。 建议:宽松舒适为主 给孩子选鞋时,可以宽松一些,但不要让孩子的脚在鞋里挪动。试鞋时,可以摸摸前面脚尖部分,如果能按下去,那就说明鞋里面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可以减小一码试试。另外,孩子的鞋也不要顶脚,对孩子的脚部肌肉和韧带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发育期的孩子的脚,长得很快,建议家长不需要买太贵的,还是以舒适为主,一旦鞋码不合适了,及时更换。 误区二:鞋面越软越好 很多妈妈在给孩子选鞋时,会优先选择柔软度高的,觉得孩子穿上很舒服。这对于刚学步的宝宝可以,但到了孩子会走路时,太软的鞋子反而不合适了。 建议:视年龄大小而定 当孩子会跑、会跳时,他的关节和韧带正处于发育期,但平衡能力不强,如果鞋子过软,孩子的双脚得不到固定支撑,走起路来很容易左摇右晃,不仅容易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还有可能有扭伤脚踝的危险。 而且,好动的孩子走路时喜欢踢东西,选择略硬的鞋子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脚尖,避免硬物撞击的伤害。 所以,孩子鞋面的软硬度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而选,为已经会走路的孩子买鞋时,要注意软硬适中,更有利于孩子走路时掌握平衡。 误区三:鞋底越易弯曲越好 很多家长在买鞋时,喜欢先弯折一下鞋底,一来看鞋底的质量,二来觉得容易弯折的鞋底更有利于孩子走路和跑步,其实不然。有些鞋子虽然弯曲度很大,但其弯折点是在孩子的足弓部位,这样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足弓。 建议:足弓处不弯曲的平底鞋 鞋底最好是前三分之一部分可弯曲,而后三分之二的部分不易弯曲。这样既方便活动,又能保护孩子正在发育的足弓。 而且,当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是没有足弓的,家长更要注意,不要买足弓部高起的鞋子。所以,家长最好给孩子穿平底鞋。 误区四:孩子选鞋也要潮 有些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商品时,总是喜欢带入自己的审美,按照自己的喜好给孩子购买。还有一些家长,自己本身很追求潮流,于是也想让孩子一起,从小做一个潮宝宝。就像国际明星汤姆克鲁斯的小女儿,3岁就蹬上了高跟鞋,实在不是一个好示范。 建议:品质最重要 给孩子买鞋,外观不重要,只要颜色童真童趣一点就好,关键要避免有问题的材质。 比如,鞋子是否有很重的气味,如果气味很重的话可能涂有化学染料。年纪小一点的宝宝有啃鞋的习惯,一旦被吃进嘴里,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留意一下鞋子的设计,最好不要有一些多余的小零件,以免刺伤孩子或者被小一点的宝宝误吞,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童鞋的材质应以布质为佳,忌购皮鞋。因为皮鞋较硬,会压迫脚部局部的神经和血管,影响孩子脚趾、脚掌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会造成脚部畸形。
Read more别吝啬!这些东西不要用二手,给宝宝买新的吧!
老人们常说「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的孩子更好养,虽然现在很少有吃百家饭的孩子,但是穿百家衣的孩子还是不在少数的。其实,使用「二手货」并没什么不好,既环保又省钱。 而像玩具、推车、餐椅这些在宝宝不同年龄使用的用品可以用二手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二手婴儿用品都适合宝宝,千万不要为了省小钱就忽视了宝宝的健康与安全。 【可以使用二手的】 俗话常说「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宝宝的用品里有些可以用二手的,既能节约开支,又能通过这些旧东西联络联络感情。但是要注意,使用二手货时,要先检查仔细。比如说婴儿车可以用旧的,婴儿的衣服也可以用身体健康的婴儿留下的,「二手衣」拿回家后不要直接给宝宝穿,应该先重新清洗,最好在阳光下暴晒,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 【最好买新的】 但是,下面这几样东西最好买新的,因为它们身上的安全隐患是我们无法预估以及弥补的。 1、带脚的连体服 最好给宝宝买新的。因为很多旧连体服都是被洗涤过多次的,脚丫位置的防滑层也会渐渐磨损一部分。 一旦宝宝穿着这样的衣服走路,没有了防滑层的有效保护,就可能摔倒。 2、鞋子 每个宝宝的走路习惯不同,这会导致鞋子的受力不同,鞋底的磨损程度也因此有所差异。此外,每个宝宝脚的形状不同,穿久了,鞋子会随着宝宝的脚变形。宝宝如果穿上不适宜二手鞋子,不仅会感觉不自在,而且会影响双足的发育,长大后容易出现足部问题。 因此,妈妈们不要给宝宝穿二手鞋,不要被别人脚型与走路的习惯影响你的小宝宝。尤其是在学走路或者已经会走路的时候。 3、汽车座椅 二手的汽车座椅有很多安全隐患,如果它经历过汽车事故,那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如果这些座椅有些部件(包括使用说明书)已经丢失,损坏,那么使用这种座椅将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我们可能很难一眼就看出安全座椅上缺了什么小零件。 再者由于塑料老化,或长期受压产生的裂痕,甚至曾经发生的碰撞,都可能使二手座椅存在故障隐患,导致出现交通事故时不能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所以,再省也不能拿宝宝的安全冒险,妈妈们还是咬咬牙给宝宝买个全新的、安全的汽车安全座椅吧。 4、枕头 枕头不是清洗了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定期更换的,长期使用的枕头里有很多细菌和灰尘,容易引起宝宝咳嗽或过敏。大宝用过的枕头不能再接着给二宝用,两个宝宝的头型都不同,并且两个宝宝的枕头都应该定时更换新的。 另外,如宝宝洗护用品、奶瓶、奶嘴等贴身使用的,出于对宝宝健康着想,建议还是不要使用了。 【认真考虑后再决定用新的还是选旧的】 调查中大部分妈妈觉得下面这些用品可以用二手的,但是实际上它们可能隐藏着安全隐患,提醒大家,在选择前一定要检查仔细,认真考虑后,再决定是做些补救还是放弃它去买个新的。 1、婴儿床 婴儿床上支撑床板的横梁之间的空隙不要大于2.5厘米,有很多老式的婴儿床都不符合这个标准。还有一些旧婴儿床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围栏松动,有裂缝;床头和床尾的挡板安装了可打开的卡子。 即使找到了符合安全标准的旧婴儿床,也要重新检查所有的螺丝、支架和五金件是否齐全及结实。另外,使用旧婴儿床最重要的一项是买一个新床垫,它既要很干净又要有一点硬度,还要和床的尺寸正相配。 2、婴儿背带
Read more父母请牢记:绝不能让孩子单独待的4个地方!
孩子不能单独待的地方NO.1:路口、停车场 血的教训:父亲路口生气甩娃 后车将娃直接碾死 2015年2月,家长带孩子通过停车场入口,走到门口时,家长与孩子似乎发生了争吵,这时两人都没有注意到正在入口处等待的车辆,随后家长赌气将孩子放下,此时由于驾驶员视线看不到身高不足的孩子,选择了继续前行。带等家长回过神来时,孩子已经倒在了车轮下。 父母请牢记: 从这个案例让我们不难看出,在右前方出现盲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细微观察或电子系统的辅助,驾驶员很难察觉到低于车身的障碍物。同时,家长也并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首先不应该在马路上放任孩子打闹;其次,独自搁置孩子的做法也十分不负责任,最终酿成惨剧恐怕家长难辞其咎。 孩子不能单独待的地方NO.2:车内 血的教训:女孩被遗忘在校车内被热死 2013年,广东英德市一名3岁小女孩,被粗心大意的校车司机和随车老师遗忘在校车上近8个小时,因车内温度过高而窒息死亡。其实,很多家长外出办事时,习惯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认为这样孩子就不能乱跑,能够保证孩子的安全。殊不知,长时间待在封闭的汽车内非常容易导致孩子窒息。 父母请牢记: 诸多类似案例告诉我们,带孩子驾车出行前,家长要对3岁以上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告诉他们乱动车内开关的危害性,以免发生意外再追悔莫及。同时,注意车座温度,金属安全扣会烧伤孩子的皮肤。停车锁车门前,检查钥匙,让孩子先下车,再考虑搬东西。绝不能为图一时省事或以赶时间为由,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留孩子单独在车上玩耍或睡觉。 孩子不能单独待的地方NO.3:家里 血的教训:妈妈单独留孩子在家 孩子摔成植物人 2011年,26个月大的小男孩哲哲,年初随父母从安徽到富阳打工。一个下午,哲哲在租住的二楼一张靠窗的床上入睡。母亲利用这个空闲出门1小时左右。没想到哲哲睡醒后爬上窗台,从二楼摔下。后由120从富阳转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抢救。由于父母的一时疏忽,让儿子哲哲永远变成了植物人。 父母请牢记: 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而引发意外事故的案件已经数不胜数。小慧建议,将刚会爬的宝宝放在大床上玩时,床的两侧要有护栏,如果没有,必须用被子或枕头挡一下;床要远离窗户,纱窗不足以防止宝宝跌出窗外,所以窗户应该装上护栏;阳台栏杆的间隔不能太大,以免宝宝坠落;在家具和窗户的尖角处最好加装防护角;不要让5岁以下的孩子进入厨房,在卫生间的洗脸盆、浴缸附近,铺上橡胶垫,以防孩子滑跤。 孩子不能单独待的地方NO.4:手扶梯 血的教训:孩子单独在手扶梯玩耍摔下受重伤 2011年,浙江台州国际塑料城的一座手扶电梯发生了一起意外,一名四岁女童从五米高的手扶电梯坠落一楼,导致女童生受重伤。近年来,手扶电梯事故在全国各地也不断上演,且受伤害的大部分是儿童,有的孩子留下了终身残疾、有些甚至付出了稚嫩的生命。究其原因,除电梯质量问题外,儿童搭乘坐电梯时行为不当也是事故频发的主因。 父母请牢记: 父母必须教育孩子不能在手扶电梯上追逐、打闹;孩子不能背对着电梯,更不能逆向在电梯上玩耍;不能任小孩坐在扶梯的台阶上;不能把婴儿车推上扶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在第一次乘坐扶梯前,家长要教会孩子第一步如何踏上扶梯,如果发现孩子不能契合扶梯的速度,最好由家长抱着比较好。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孩子跟谁睡,竟决定他一生的性格!
小慧了解到,许多新手爸妈因为工作繁忙,都会让老人来带孩子,孩子就养成了从小和奶奶一起睡的习惯。 别看睡觉很简单,但是孩子怎么睡觉可不简单!跟谁睡,怎么睡,都是有大学问的~ 专家指出:孩子从小跟谁睡,心理上就会跟谁更亲近,长大以后的性格也就更接近谁。那么孩子跟谁睡,长大后会更优秀呢? 01跟妈妈睡的孩子,性格更优秀 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就会感受到来自母体的安全感。 在出生之后,他们更加需要通过和妈妈的肌肤接触,比如妈妈的爱抚、拥抱等来重新获得安全感。 所以,妈妈陪伴孩子入睡的过程,就是母子之间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可以让孩子充分享受快乐,消除孤独等不良情绪,充分感受到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非常关键。带着安全感长大的孩子,心中有底气,人也会变得自信,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很强。 如果从小不和妈妈一起睡觉,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很多孩子从小就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睡,他们和父母没有太多的感情。爷爷奶奶有很多顾及不到的事情,长时间下去,他们就会变得寡言,很多话无法诉说,内心孤独。 他们一般会有这几种表现: 喜欢粘着亲近的人,到哪里都跟着,看不见了会哭闹; 睡觉时会紧紧抓着别人的衣服,会时不时摸摸身边是否有人; 遇到陌生人会躲在大人身后; 不合群,一群小朋友玩耍时会站在一边,迟迟不肯融入。 02孩子和老人睡,影响心智发育 老人上年纪后,呼吸系统/身体机能会发生退化。他们的呼吸稍微急促些,从而获取更多氧气,排出更多“废气”。 如果孩子经常睡在老人身边的话,会被迫吸入很多“废气”,对身体的发育是有一定影响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妈妈陪睡,也不建议跟孩子头靠头挨得太近。 03单独睡是迟早的事,但不宜过早 有的人,想多陪孩子睡,却因为生活原因不能如愿;有的人,有条件多陪孩子,但是却整天想着跟孩子分开来睡。 确实,分房睡是很多妈妈纠结的问题。 不过,大家要明白一点:分床、分房是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时间点。在3-10岁这个阶段完成这个过程就可以了。 较小的孩子都会对妈妈有依赖感,觉得只有睡在妈妈身边才更踏实。当孩子有什么异常情况,比如睡眠姿势不当时,爸妈可以及时发现并调整,防止窒息事故的发生。 如果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让他独睡,容易使孩子心里缺乏安全感和不满足感,容易养成不良的睡觉习惯,比如咬被子,踢被子等,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独睡”,那他们可能就会独立了,但其实,“独睡”和“独立”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Read more父母如何与孩子做朋友
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动向,无微不至地关怀孩子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但是往往却发现有时并没有抓住孩子的内心,甚至不明白孩子的行为意义。下面冬夜就来简单的谈谈父母如何才能与孩子做最坦诚的朋友。 1、多与孩子沟通 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没有大人们那样过多的心眼。或许在父母眼中本不应该犯错的事孩子却犯的很彻底,这是父母要主动承担起与孩子沟通的责任,父母要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想法,也许孩子的想法很幼稚,但却是最单纯的。当父母与沟通的多了,就能慢慢体会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小小世界,成为他们最坦诚的伙伴。 2、参加孩子的游戏 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最简单的游戏是他们最快乐的娱乐方式,谁也不能剥夺他们做游戏的权利。而作为父母,在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下大人的身份,加入孩子们的玩耍时光,再不时的问问他们这个东西该怎样玩,相信孩子会乐意告诉你的。 3、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孩子的想法总是稀奇古怪的,让人难以捉摸。父母不能时刻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从而对孩子产生误解,脾气不好的父母可能就会严厉的批评孩子了。有时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看看事情的整个经过,就会明白孩子的心思,再与孩子沟通交流,会有更好的效果。 4、耐心开导,循循善诱 孩子总是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误,引起父母生气而责骂孩子,把孩子骂的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父母要明白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遇到孩子犯错,父母可以耐心地像孩子阐述整件事的利与弊,说说这样做会导致哪些坏处,怎样做可以使事情变得更完美,慢慢的将孩子引导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一味的打骂孩子,那样只会使事情适得其反。 5、设立奖励制度 设立一个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孩子多做有意义,积极向上的事情,来攒星星数,当星星数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可以满足他们的小心愿。通过这个方式来促进孩子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和以家庭为荣,使之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在这同时也能够加进两代之间的感情,是很不错的方法哦! 以下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供大家学习 孩子是家长的未来,可有时孩子不听话,家长却不知道如何去做? 1、明确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与孩子对立,矛盾继续恶化;孩子静下心来,与孩子平等的像朋友一样谈心。 2、如果你选择后者的话,那你就真的应该放下心来,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我认为这样做并不是降低身份! 3、既然自己都选择后者,那就要真心的一朋友身份交流,不能还和以前一样,动不动就是打呀就是骂。 4、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思想方式和思考内容,始终与家长想法相差甚远。我们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 还是那句话,做朋友,做孩子的朋友,才是家长的第一选择,千万不可被其道而行之,不然后果很可怕。 尽量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那结果就惨了呀! 满足孩子的是孩子年龄段所需要的东西。 总结 两代人日日夜夜生活在同一个小屋檐下,生活的就是互相体谅,沟通理解。衷心祝福所有家庭都能够快快乐乐,幸福美满 和孩子如何做朋友。 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让小孩子懂得尊老爱幼
尊老敬老,是我们的优良品质。唐朝诗人孟郊的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把慈母的厚爱比作三春的阳光,把儿女比作稚嫩的小草,说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女难以报答。 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不知要花费多少心血。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一旦长大,不但不敬养老人,而且还虐待父母,这就是由于孩子幼时教育不当。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从小培养孩子答老敬老的美德,对子女进行敬老教育,不仅会为自己的晚年带来幸福,而且会造福于社会。 在这里,我们讲的“投资”,跟溺爱、娇惯是水火不相容的。从小把孩子惯得自私自利,就不能发扬具有利他精神的尊老。 对于孩子来说,吃的、玩的东西最有吸引力,对孩子情操的培养也最有影响。我们可以先从这两方面“投资”。 吃的方面,一般来说,孩子通过正常合理的饮食摄取的营养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 我们在要求孩子吃好三顿饭的同时,对孩子喜欢吃的东西,要求他按照老人—大人—孩子的先后顺序分配,努力克服“舍不得”,自己独占的心理。 在玩的方面也不能娇纵,如父母可以只买两张电影票,把孩子放在“大人”的位盈上,启发孩子来分配,慢慢打消他的“私欲”。 父母为孩子作出榜样,这也是一种“投资”。父母要自重。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判明是非的眼光逐渐敏锐。家长的言行若有不检点的地方,会降低父母的威信。 父母还要互重,两口子打架肆意斥骂,对后代会产生极坏的影响。父母还应带头尊重老人。吃饭做菜,注意给老人调节口味,适时给老人制备新衣,特别要有一个敬重老人的和睦气氛。 这一切都是对孩子的一种熏陶,他们是从这种“示范”中学会怎样尊敬自己的父母的。 父母还应注意对孩子要平等相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感情的“投资”。父母教育孩子,不应摆出“长者”的架子来压服,而要通过启发疏导,使孩子自觉地求上进,走正路。 父母还要尽量地了解孩子,主观生硬的贵怪,往往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反过来,如果父母能体察孩子内心情感的细微变化,帮助他们探求周围世界的新鲜知识,孩子该是多么敬佩和感激。 教育孩子尊老时,还应注意建立一种健康的家庭心理气氛,同时利用孩子的好胜、好奇心理加强自然引导,使孩子产生一种敬老的荣誉感,而不是强迫孩子服从家长的意志。 这对于“投资”的成效来说,关系极大。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中国式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相信,中国妈妈爱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操心–即使为孩子把心操碎了,她们也毫无怨言。 沙拉原来也是这样。她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后来,沙拉离婚了,带着三个孩子移居以色列。初到以色列时,沙拉靠卖春卷来维持全家的生活。 那时的沙拉还是习惯地按照中国式妈妈的思路来想问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于是,她每天送孩子们去读书,然后自己开始做春卷、卖春卷。当孩子们回家后,她又一个人忙着做饭,孩子们则围在暖洋洋的火炉旁等着妈妈把饭菜端上桌……她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只有能考上大学就行。 这样的情形维持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位邻居大婶看不惯了。有一天,她过来对沙拉的大儿子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这位大婶又不满地对沙拉喊道:“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自己想怎么溺爱就怎么溺爱。你这样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沙拉后来发现,在以色列家庭里,孩子无一例外都要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是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艰苦生活。于是,沙拉诚恳地接受了这位邻居大婶的意见。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她以有偿的方式让孩子们帮忙卖春卷,卖掉一个春卷可以提成20%,而孩子们正是在卖春卷的过程中学会了和陌生人打交道。沙拉还画了一张值日表,挂在家里的墙上,值日表上规定了谁哪天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经过“家庭会议”,大家一致决定设立“值班家长”,并且规定了“值班家长”的任务。 沙拉的大儿子担任“值班家长”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拖好了地板,并就近买来了面包当早餐,还宣布当天的晚餐是炒白菜和煲一个汤。因为三个孩子轮流值日,所以每周日的早晨,沙拉都可以睡个懒觉,而当天负责值日的孩子会到冰箱里取出酸奶、面包,再煎个鸡蛋,然后把早餐摆好。 宠爱孩子人人都会,甚至连母鸡也会,可是,学会这样“狠心”地去爱孩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如今,沙拉的两个儿子都成了成功的钻石经销商。 沙拉在她写的一本书里这样总结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图/wallcoo.net
Read more5~6岁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非常详细,值得收藏!
五岁,开朗而愉悦的年龄。五岁的孩子象阳光一样,温暖,明朗。五岁小孩是母亲愿望的实现。 从孕育,生产,初生时的事事包办;一到两岁是的步步紧盯;三岁四岁时的蛮不讲理;到了五岁,终于可以让父母松一口气。欣慰地欣赏自己养育多时的成果,充分吸收五岁小孩爱的回报。 那个小捣蛋,终于变得懂事了,讲理了,他一心一意要做一个好小孩,要讨妈妈欢欣,他的世界都以妈妈为中心。他的小小心灵充满了对人,对物,甚至对神的爱。他张大眼睛,好奇的学习,贪婪地吸收,享受生命提供给他的一切美好。 五岁,黄金年龄。五岁的小孩真心地想要学好,而且,通常总是表现的很成功。在这个年纪里,最令人喜悦的特质,就是他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他一心求好,有时甚至连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请求大人容许。甚至他所用的语言,也都是正面而积极的。他常说,当然,好啊,好可爱哦。他之所以表现的这么好,至少有个把月的时间如此,主要原因是,在这个年纪,妈妈是他世界的中心。 他全心想要讨好妈妈,亲近妈妈,他要跟妈妈说话、跟妈妈玩耍、帮妈妈做家务,跟着妈妈在屋里团团转。很多五岁的小孩,真的是宁可跟着妈妈呆在家里,也不跟小朋友到户外去玩。 五岁的小孩所以能够不惹麻烦,最重要的关键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说,他学会自我控制了,他会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的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的很清楚,判断的很准确,而且他就只尝试那些他认为一定办得到的。 经过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他并不就此洋洋自得,但他觉得安全、安心。于是他不会象稍早那样,花费很多精力去反抗别人,只为了证明他是自己的主人。 6岁 在写6岁娃之前,有必要迅速浏览一下5岁娃。5岁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乐的时光。他喜悦、安详、友善、宽容,喜欢顺从家长。 而且,妈妈是他世界的中心,让妈妈快乐,就是他的快乐。美好的黄金年华5岁之后,就进入暴风骤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这个叛逆期的特点,是孩子极端的、同时的两极化。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按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因此对父母常常“抗旨不尊”,“我不要那样!我就要这样!”6岁娃同时在两个极端游走。 他可以在学校里做一个模范生,回家里当一个小恶霸也因为他的两极化,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 他顽固、自负、蛮不讲理。其实,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建立和增强他自己的安全感。因为,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他的身体发肤好象都格外对疼痛很敏感。 给6岁女孩子梳小辫儿很可能让孩子疼的哇哇叫。6岁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让你诧异他怎么比过去娇气了好多。噩梦也因此给6岁娃带来很大的困扰。 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 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极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妈妈不断保证爱他,却又一不如意就拿妈妈做出气筒,专门和妈妈作对。 其实,他越是得不到赞美的时候,越有被称赞的欲望,受挫感就越强。6岁娃很愿意在老师面前做个好学生,自觉以老师的话为圣旨,甚至老师越严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一天的课下来他身心疲惫,也很少对老师有所发泄。他会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妈妈。 因为心理冲突,孩子的健康状况也会走入低谷。他很可能抱怨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么的。 而且他的黏膜组织在这个阶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咙,甚至女孩子的私处都比其他年龄更容易出现发炎症状。他也很容易感到疲倦。 还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显得笨手笨脚的,时常跌倒、碰伤;而且孩子对这些伤痛也似乎特别敏感,拔下手指尖上的一个小刺都会疼得孩子哇哇叫,简直就像是特别娇气似的。因此,6岁娃的家里最好备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要多关注些,多呵护些。 还有,如果发现孩子情绪紧张(咬指甲之类),我们最好能想办法再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以缓解孩子的情绪。至于餐桌上不像样、衣服随地乱扔之类的事情,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多些宽容吧。这里!重点! 6岁娃,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还有,孩子并不总说真话。比如,他会一口否认是他打碎了你心爱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还躺在他的脚边。这时,如果你问他,“花瓶放得那么高,你是怎么够得着的?”他又会详细介绍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孩子从磨蹭到自觉,家长只需这样做
家长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越喜欢磨蹭。 孩子磨磨蹭蹭、做事慢慢悠悠的坏习惯让很多父母都烦恼不已。起床催、作业催、睡觉还是得催。 究其根本,不外乎这三种原因: ▷ 缺乏时间观念 ▷ 注意力不集中 ▷对要做的事没兴趣或不知道怎么做 父母可以这样做,让孩子从磨蹭转变为自觉: 1、戒掉唠叨、催促 最近有位家长在后台留言:让孩子关掉电视去睡觉,说一声当没听见;耐着性子催第二遍时孩子嘴上答应一声,身体还是一动不动;等到终于忍不住脾气了,吼着催孩子,他才终于不情愿地关掉电视睡觉。 很多家长不知道,越是唠叨、催促得多,孩子越爱磨蹭。 时间长了,孩子做事的标准不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而是“妈妈有没有催”。妈妈催的才是紧急的,妈妈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动做。 渐渐地,孩子的内驱力在这样日复一日不停的催促声中被消磨殆尽,就变得越来越不自觉。 孩子有他自己的做事节奏,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大人们不要总是以成人的节奏去要求孩子,给他一些慢慢成长的空间。 在确实需要提高速度的事情上,与其催促责骂,不如正向引导,例如“反话正说”,看到孩子在某件事上提高了速度,就及时表扬鼓励他,激发孩子信心。孩子受到正向激励,就会越做越好。 2、改掉包办、替代 很多家长看不惯孩子做事慢吞吞或者做的不好,为了图一时省事干脆自己替孩子做,然而只会给后面带来无穷的烦恼。 心理学上有个“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那么孩子就会做20%;如果我们有80%的事不做,那么孩子自己就会做80%。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家长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越喜欢磨蹭。因为他对父母的帮助产生了依赖心理。 想让孩子做事自觉高效,还需孩子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家长的帮助和替代解决得了一时的事情,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就慢慢磨蹭也没关系,反正还有爸妈会给我收拾“烂摊子”。 “自然教育法”倡导:一个人应当承受他的行为引起的后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并且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这样他才会产生思考,不自觉就会调整自己的方式,渐入佳境。 3、加强孩子时间观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