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中,我们作出的许多重要决定都与人有关。然而,公正地看清一个人并非易事。那么,如何可以通过第一印象迅速地对一个人作出判断,然后正确无误地辨认出(而不是错过)潜力股呢? 简单的做法是利用外在标记,例如在校成绩,资产净值,社会地位,职位头衔等。社交媒体给予了我们一些全新的外在评分标准:这个人有多少微信好友?这个人在微博上有多少粉丝? 这些外在指标与资质只能体现人的某一方面。它们虽然重要,但是并不反映一个人的全貌。某些微妙的内在因素可以更好地体现一个人的本质,然而一次又一次地被你疏忽遗漏。工作技能可以传授,但是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与态度就没那么简单了。 相比之下,评判外在与技能型的因素比较直观与客观。衡量软性的特质就困难很多,譬如意愿或者态度。此外,面对面的接触,细心的聆听与仔细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在收集和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帮助提高判别他人的能力,尤其是在性格、态度方面。以下10个关键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那些隐藏在人们外表下的特质和诱因。 1) 这个人用来表述与倾听的时间比例是多少? 如果一个人表述与倾听的比例高于60%,你要慎重考虑,这个人是过于自大,不愿意向他人学习,还是说只是怯场,从而说话杂乱无章、漫无边际? 2) 这个人是能量的给予者还是获取者? 不幸的是,有一种人时刻携带并且散发着消极的能量,你身边肯定不乏这种人。还有一种人,身上总是散发着正能量和乐观的情绪。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能量的给予者富于同情心、慷慨,他们是你会立刻想要共度时光(陪伴左右)的人。 3) 面对一项任务,这个人比较倾向于「行动」还是「反抗」? 有一些人在接受任务时立即进入防守性、批评性状态。另外一些人立刻开始行动,进入解决问题的模式。多数情况,你应该倾向于与第二类人共事。 4) 这个人给你的感觉是真实可信,还是阿谀奉承? 那些虚假的赞美,和使劲想要给你留下好印象的人一样,无法让人感觉良好。真正优秀的人不需要巴结他人上位。那些敢于做自己的人,才是工作环境中令人愉悦的伙伴。 5) 这个人的配偶是什么样的? 面试重要职位的时候,我的一个商业伙伴给了我一个绝妙的点子:与面试人的配偶,伙伴,或者亲密好友一同外出活动。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 这个人如何对待陌生人? 仔细观察一个人是如何对待与自己素未谋面的人,我称之为「出租车司机或服务生测试」。这个人是否表现出了应有的大方与厚道,是否能够与司机或服务生进行平等的交谈?还是说他漠视这些人,甚至恶语相向? 7) 这个人过去是否有遭遇挫败后重新振作的印迹?
Read more你是在替下属“背猴子”吗?
管理当中,如何管理猴子是个难题。经常听到一些经理说,“我身上背了很多猴子,我的下属太没有责任感了,执行力太差了,经常把猴子放到我的背上,我都烦死了”。 管理者身上背了太多猴子,导致管理效率降低,团队绩效水平下降。 尽管大家都在使用这个管理术语,都在谈论责任这个话题,但是,到底什么是猴子,猴子是如何从员工的背上跳到经理的背上去的,恐怕很多人说不清楚,想不明白。 所以,经理要认真研究猴子到底是如何从员工的身上跳到自己身上的,把本该属于员工的猴子还给员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高绩效团队的打造上。 如果简单地把猴子理解为责任,范围就扩大了,边界就模糊了,管理起来难度自然就加大了。要想摆脱员工抛出的猴子,首先要明白猴子是什么,只有准确定位猴子,你才能有效地管理它。 所谓猴子,实际上并不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责任,责任这个词太宽泛,不容易准确定位,因此很多经理无法有效管理下属的猴子。 关于猴子最精确的定义是:“双方交谈的下一步”。也就是说,经理和员工谈话,谈完话,双方都同意的下一步工作是什么,由谁做,这就是猴子。 先来看一个小场景: 注意,猴子出现在哪里?出现在经理说“让我考虑一下,再通知你。”这是猴子,经理说出这句话之后,“双方交谈的下一步”就出现了,那就是,经理把事情全盘揽到自己身上,答应员工,自己考虑一下,然后给员工一个满意的答复。 当经理这样对员工进行反馈的时候,员工就有了依赖和推脱的理由。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经理考虑好了,给了员工一个完美的答案,员工照办并获得了成功,那么,下一次,员工的做法还是会给经理提问题,把难题抛给经理,让经理出面解决。 反之,如果经理没有想出完美的答案,事情拖延了,没有办成,到了追究责任的时候,员工就会说“这个事情和我没有关系,经理还没有决定,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干!”理由显得直接而且充分。 你的管理中是不是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你是否也在经常抱怨下属把猴子都放到了自己的身上?你是否经常想摆脱这种现状而又始终摆脱不了,反而更受其害? 明确了猴子的定义,经理在管理下属的猴子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备而战了。比如说,当下属想请经理帮忙出主意的时候,经理不必急于给出答案,可以问下属几个问题:“别着急,先看一下,你这个事情在哪个环节做不下去了?原因是什么?”,“这个事情的目标是什么?现状如何?”,“为了达成目标,你做了哪些可行性方案?”,“你准备什么时间开始这些方案?”,“你下定决心了吗?”,“这个事情和相关部门沟通过了吗?他们的反馈如何?”等等。 如果下属没有回答上来上述问题,那么请下属回去考虑清楚了,再来探讨。如果员工在经理的启发下,回答出了上述问题,那么员工就具备了做事情的意识和责任感,这时候,经理只要鼓励员工去做就好了。适当的时候,对员工的表现进行一个反馈,鼓励一下员工。 作为经理,你要做的是在关键时刻千万要忍住,不要为了显示你的优越而忽略了员工的自主权。当员工向你求助的时候,是最佳的辅导时间,最佳的做法是提出具体的问题,而不是给出完美的答案,通过提问题帮助员工思考,帮助员工树立责任意识。 所以,经理和员工交谈的时候,经理要注意“双方交谈的下一步”,把“交给我,我考虑考虑”这些话变成“你是怎么考虑的?”“你打算分成几个步骤?”“你有什么困难?”这些问题,来启发员工思考。 有时候,员工在沟通之前没有想清楚,在经理的启发下,他们很快就会理清思路,找到答案。也有的时候,员工自己有了成熟的思路,但是为了不承担责任,自己不决策,找到经理,让经理决策。这时候,经理不要被员工迷惑,还是要通过提问,让员工说出答案,把决策权还给员工。 双方交谈的下一步”,这个环节很细小,容易被经理忽略,所以,请经理在沟通中注意找到“下一步”,并管好它,让猴子回到下属的背上! 来源:世界经理人博客 作者:赵日磊 图:wallcoo.net
Read more员工因公司而加入,却因中层管理而离开
如果你的企业员工大量流失,一定是你的管理人员、你的中层管理出了问题。 不信可以自己做一个实验,打电话给公司离职超过3个月以上的比较优秀的一批员工。你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很真诚地请教一个问题:“当初你离开公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会意外发现,80%以上的人会告诉你:“老板,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了,当初我离开公司的真正原因不是那个辞职报告上写的什么家庭原因、个人原因, 都是借口,真实原因是我和我的直属上司合不来,不是他看我不顺眼,就是我看他不顺眼。”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管理过程当中,70%的明星员工都是被平庸的经理折磨走的。所以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取得卓越成绩的最大影响因素来自于他的直接上司。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要取得最佳成绩,有一个最基本的效应叫“经理效应”。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绩有三个基本因素: 第一,优势。 他要具备相应的优势。在一件事上他要有他的优势,这叫天赋,后文会详细地讲解,这是人才的一种识别选拔的观念。人是否能取得卓越成绩,跟他的天赋是有关系 的。丑小鸭可以变天鹅,但前提是它必须是一个天鹅蛋,鸭蛋是怎么都孵不出天鹅的。所以他本身首先得是一颗好种子。 第二,匹配。 他的优势要和他的工作岗位是匹配的。即拥有的优势、天赋要和工作需求匹配。让身高超过米的姚明去练体操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第三,优秀的上级。 一个优秀的上级管理者其实就像催化剂,它不是内因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运动员也是一样的,除了有天赋,能匹配,还需要有一个优秀的教练,挖掘他、培养他。 所以我们会发现: 一个优秀运动员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教练; 一个优秀演员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经纪团队; 一支优秀球队背后都拥有一个优秀的教练;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一个优秀孩子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所以一个优秀的上级领导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因而,我们把他称为“催化剂”。 对一个人最大的影响、对一个团队最大的影响往往来自于这个团队的直接上司,他才是一个组织环境、文化核心决策的决定因素;他才是决定一个团队的状态、员工敬业的最核心的影响要素。一个部门换一个领导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同样一批员工,但是所做出的成绩却可能截然相反。 中国男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几代人努力了那么多年,却始终进不了世界杯,后来换了个米卢当教练,他来了之后就说了一句话:“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其实就是对球员进行状态的调整、氛围的调整、环境的调整,却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在企业里面,很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我们这边任务太重了,加班太多了,补贴不够啊,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会有很多的问题。在这个时候,谁能第一时间来处理?——就是员工的直接上司,他的一句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假如这个领导当时没有处理好问题的话,那么这个队伍的士气、能力、战斗 力都会迅速下降。
Read more简单三招搞定“老油条”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员工? 他们仗着自己资历较深或年龄较大便同刚调任的你或比较年轻的你叫板;他们的眼里只有大老板,对你爱理不理;他们凭着自己还有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而纵容自己诸如忽视团队合作、考勤纪律等的陋习;他们靠着自己的工作经验而不思进取,自我感觉良好,却在困难面前脆弱无力;他们喜欢经营一个自己的小团队,抵 制对其自身不利的新规定、新计划;他们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却对公司管理指指点点。 他们的骄横倦怠不仅让管理者头疼,也让别的员工反感。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这些比较资深,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员工走人,可能会对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因为,一方面,公司培养一个员工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另一方面,招聘一个新员工也存在着同样的风险。 所以,如何有效的治住他们才是当务之急。不过,在对症下药之前,让我们先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员工因素 1.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抱着在单位中混日子,得过且过的心态。 2.对自身没有严格的要求,缺乏“做好工作”、“争取第一”等自我责任的驱动力。 3.在我国目前的职场环境中沾染了一些负面的风气,不仅对事业没有激情,对工作质量很淡漠而且还缺乏责任感。 公司因素 1.公司的制度存在缺陷,如果公司管理制度太过死板,扼杀了员工的创新空间,那么员工将失去工作的积极性。 2.公司管理失误,某项工作的执行无法到位,公司目标也无法实现等一系列无法落实的东西使员工对公司失去信心,对任工作失去兴趣。 3.奖惩不公正、激励导向模糊。一旦员工认为他得到的奖惩是不公平的,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最严重的打击。 4.如果领导者忽视了员工的个人需求,这些被忽视的员工容易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安全感,慢慢变成老油条。 其实可能导致老油条形成的内部原因还有很多,当公司出现老油条的时候,一定不要一味地将责任全部推给员工本人,审视自己组织内部结构并及时调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老油条”是个人内因与所处环境的外因综合起作用的产物。 找准症结之后,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了。 第一,不要在心里给某个员工贴上“老油条”的标签。这会影响你对员工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则一定会体现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这就有可能会造成我们行事中畏手畏脚或者做决定的时候顾虑太多。这些畏手畏脚和顾虑反而会害你的员工。其实,作为管理者,相信你的员工很重要,你想他是什么样子的,他很可能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第二,某个员工能够进入公司,一定是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在认识到他身上的问题的同时,更要发掘他身上的优点。然后审视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将他放那个更有利于他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位置上。给员工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把他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比老想着怎么解决人的性格问题更简单也更有效。 第三,所有的员工都是需要再培养、再教育的。你要想员工有好表现,就要做好教练和老师的工作。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转变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他们分享公司理念,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同时,让一个你认为有问题的员工发挥出他的最大优势为公司做贡献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管理和领导水平的机会。 抓准这三点,在正确的管理下,“老油条”的萌芽条件没有了,生存土壤没有了,人就不容易变“油”了。 来源/世界经理人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为什么低学历的人创业更容易成功
能力与学历不是一个概念,企业要生存,靠得是领导人的能力,而不是学历。 为什么说低学历者创业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想要成功的欲望比任何人都强烈,而且能够吃苦,经得住打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市场需求异常敏感! 他的脑袋里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赚钱。 自利的动机,总是使人对市场需求非常敏锐,他找到了别人的利益所在,就找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 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优秀学生还在大学里学着谈恋爱、散步的时候,他们已经灰头土脸地失败过很多次了。当优秀学生开始满大街为找工作而奔波的时候,过去的差等生,已经创业成功。 然后,他们开始把优等生招聘进来,给他们打工。 正如并不是所有低学历的人都可能成功一样,学历高的人一样也会不成功。 学历是一种经历,不是包票。 会读书不一定是优势,不会读书也不一定就是劣势。 文/老板日记 图/wallcoo.net
Read more四种人适合一起创业,三种人绝对不能合伙!
创业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单个创业者来说,创业风险是巨大的,因此,许多创业者喜欢与别人合作进行“共同创业”,一个合适的创业伙伴能够极大的提升创业的成功率,特别是以下几类人,就是非常适合共同创业的。 第一类:原本就是上下级关系的人员。 这种类型的人员非常适合“共同创业”。由于以前就是上下级关系,彼此非常熟悉、信任;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创业团队的核心往往就是以前的“领导”,其他员工就是这个“领导”以前的下属,所以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都会比较强,“心往一处使”。 第二类:中学(初中、高中)同学。 中学同学的感情是最纯真、最质朴的感情,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难以割舍、最难以忘却的记忆。小学时代,大家都还未成长记事,同学感情谈不上多深;大学时代,来自天南海北的各地学子,离校后各奔东西,即便是在校园期间,也是“自学”为主,“各自独自”,结不下多深的感情;毕业之后,经历社会的坑坑洼洼,每个人都会变得很“现实”,这个过程中,很难结识值得深交的“好朋友”。“共同创业”者如果是中学同学,那么这个创业团队的感情基础是非常坚固的;而且,创业成功的机率很大。 第三类:老乡。 在中国,老乡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每个成功者,都会非常在意“老乡”和“地缘”因素。很多“共同创业”者就来自于“老乡”。这种类型的创业团队,相互之间多通过老乡、校友、亲戚、朋友等连带关系形成的“创业团队”,彼此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类似于清朝时期的“湘军”模式。 这种类型的创业团队,特别在意发挥团队中每个创业元老的特长和优势,广泛调动各方面人脉资源,成功的机率也比较高;但是,相对来说,这种类型的创业团队,内部感情基础不如中学同学组成的创业团队,而且每个创业元老都想着“掌权”,“当一把手”,所以这种类型的创业团队,必须从一开始就规划好整个企业高层领导的“轮换”、“退出”、“接班人”制度,避免后期内部争斗。 第四类:同一批进厂的新员工。 很多大中型企业,招聘新员工都是一批一批招进去,而且还要进行岗前培训、集中实习等,包括住宿、吃饭都在一起,这就给新员工以充分的时间来了解和熟悉其他员工,也为后期“共同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一批进厂的新员工,很容易在后期形成“共同创业”团队。这种类型的创业团队,成功的机率也较高。 总之,“共同创业”者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相互熟悉,互相信任。这是“共同创业”的前提。 第二:各有特长,合理分工。这是“共同创业”团队组成的基石。 第三:有一个明确的、获得大家认可的“带头人”。这是“共同创业”的关键。 3种人不太适合跟着一起创业 这段时间一直在给自己团队成员进行分类,从离开的和留下来的成员中我发现了3种人不太适合跟着一起创业。怎么说呢,我跟他们是朋友,因此好聚好散,团队需要成长和发展就需要做出选择,也算是简单的经验分享,看你能否遇到这类人: 一、悲观者 现实中是我们团队的前重构人员,对于很多事情他是消极的,对人生依然如此,不过认真做事的时候还是很不错,只不过就几分钟 “干嘛这么认真,这个东西不可能成功的。就算有使用者肯用,这种产品绝对没办法赚钱。况且就算狗屎运成功了,只要其他人跳下来做一样的事情,我们就死定了。我看我们还是再想更好的idea 吧!” HenryFord (借用他说的一句话:)说:“无论你相信你可以或是你不行,你都是对的。”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距,就是成功者勇敢的挑战了不可能,而失败者还没开始就先放弃了。创业往往多半是在挑战不可能,如团队中有成员持反对意见,那不是你的idea 真的太烂,就是他的个性不适合。 二、受害者
Read more90后求职找工作更看重什么?
时下,正是各地的招聘高峰期,求职现场挤满了青涩面孔,90后闯世界的人数每时每刻都在壮大。很多人认为,他们比70后更少顾忌与世故,比80后更少压力与羁绊。他们掌握更多主动权,有更多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他们敢于蔑视一切自以为是的权威或者权贵,他们更愿意快乐地工作,而不是辛苦地攒钱,看领导脸色。 高薪、稳定、发展空间、福利待遇、兴趣……90后在找工作时更看重什么呢?面对择业,90后有哪些特点?他们有什么样的择业观? 近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与70后、80后在求职时追求高薪、稳定不同,接受采访的90后中有接近七成的人将兴趣爱好、发展空间、福利待遇列为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有网友表示,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90后更在意的是职业是否喜欢,工作是否幸福、生活是否快乐、能否相互尊重等。 ▶特点1 要薪水?要“心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90后大学生把“职业幸福感”作为就业时关注的重点,兴趣爱好、发展空间,甚至工作氛围和环境等都纳入了这份幸福感的衡量标准。 毕业生小刘最直接的感受是:工作不难找,但要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挺难。小刘说,要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看重的是用人单位提供的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他认为,90后毕业生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不靠谱”,比如像他这样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发展,就业环境和工作平台、前景很重要,所以应先考虑前景再看薪酬。 “更看重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空间。”一位会计专业的同学告诉记者,学校老师给大家上就业指导课时,跟大家说得比较多的是发展空间,大家也比较认同这样的看法。“一定要选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不然难以有强大的内在动力推动工作,工作做得更出色,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目前,班上50名同学中有十几名同学已找到工作了,但她还没找到。她想找一份压力相对小,但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工作。 还有不少90后准毕业生希望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个人价值,他们向往自由舒适、个性化的工作氛围。1993年出生的小彭是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一名大四女生,与身边其他同学不同,前不久她选择与一家媒体签约。小彭告诉记者:“我一直比较喜欢写东西,虽然学的不是相关专业,但之前在学校里参加的都是记者团之类的学生组织,也在媒体实习过,这是我的兴趣,我更愿意挑选一份与我的兴趣相符的工作。” 对于“兴趣”成为一部分90后在求职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在清远某辅导机构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吴女士分析说,一方面与90后这代人的成长环境有关,这代人成长在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了解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比较多,他们更容易表达自己,更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90后多为独生子女,父母以60后居多,有一个相对比较强有力的家庭后盾,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才能更大胆地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特点2 偏爱隐性福利待遇 相对于过去的70后、80后求职者追求工资和待遇不同,90后求职不愿当“工作奴”,他们更关心的是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有多少。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名90后,除了双休,不少90后还关心单位是否有年假、季度旅游等福利。 “做人最重要就是开心。”这句港剧中的经典台词,如今被90后大学生赋予了新的语境。作为一名90后,会计专业毕业生小许直言,自己找工作首要考虑的因素不再是“有竞争力的薪酬”,而是“完善的福利待遇”。 “工资可以少点,但休息时间不能少。”小许说,适当的加班可以接受,但是如果用人单位周末老是要加班,甚至没有带薪休假,这样的工作单位她不会考虑去。虽然读书是为了工作,但是不想工作得太累。如果忽视了健康,得不偿失。“双休的时间可以与亲友相聚或回家看父母,让工作和生活相结合。” 网友“da15014”则表示,他今年6月份大学毕业,对工资的要求一般,但是最希望公司能给员工上社会保险,毕竟这是以后的保障。记者随意问了几位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他们大多表示,社会保险是就业的底线,用人单位不给上保险,每月工资多给500元也不想干。 ▶特点3 渴望发展激励实现个人价值 90后职场人有着相对更明显的个人价值倾向,有不少权威调查显示,很多90后都希望个人价值得到发挥并获得认可。 在采访中,不少90后准毕业生表示,希望将来入职的单位能给予他们施展自我的平台,尊重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是推动单位发展进步的一部分。记者发现,不少90后都表示,除了金钱激励外,他们更希望感受到来自对方在个人发展上的激励,对于这样的单位他们更愿意“长期服役”。 “我希望自己从事的是一份事业而不仅是职业。至少要能体现自我价值的,要能在所在团队中获得认可,甚至能在圈内闯出名头。”网友“随心情看天气”说。 “作为职场新人,选对适合自己的平台很重要,员工的才华能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展示,付出与薪酬要成正比,给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这都是很重要的。”来自一家银行的典型90后小邓表示,信任与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 90后职场人不再为原来的就业观念所束缚,不会将自己捆绑于自己不喜欢、不适应的工作,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更加鲜明地突出自我价值,更趋向于寻找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 90后求职路在何方? 找准方向明晰定位,实现完美蜕变
Read more合伙人,合的不是钱,而是人品、格局和规则!(深度好文!)
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但目前社会上你所能看到的都是九生一死,看到的都是乔布斯、雷布斯、马布斯、周布斯、一个个成功的IPO都把企业家光环的一面无限放大,因此掩盖了大街小巷每一天都在破产都在倒闭都在痛哭的失败的人。 因此,你的眼里,才是满眼成功,并用这类与你无关的成功来激励自己,这才是最可怕也是最可悲的。 创业,其实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要去做一个事情,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而不是成功与否的过程,是信任与格局的筹码。 创业,首先能想到失败后会怎么样的,成事的机会反而更大。 创业,从未思考过失败的创业者,基本上,前面没多远就是失败粪坑在等他了。 创业,一个人很难成事。因此,必须合伙。 人,在打江山的时候,都可以归到人的这类别里;人,在分江山的时候,一定要分到畜生这类别里人,两看。好的时候看一眼,不好的时候看一眼。然后就能分解出人类和畜类了。 人,一旦脱离规则,那么它就开始奔向畜生的道路了。 人,在规则之内的人才可以称之为人,也始终是人。其余,不是。 假如你们是三五八个人合伙—— 合伙创业天规第一条——《投名状法则》 1,出钱规则(各出多少?差额如何平衡?股权如何划分?) 2,出力规则(如何分工,谁干什么?什么责任?) 3,赚钱规则(赚谁的钱?用什么去赚?怎么个赚法?) 4,执行规则(谁去执行?怎么执行?什么责任?) 5,领导规则(谁来领导?资本领导?技术领导?销售领导?当赚钱的人和出钱的人不是同一个人时,微信查找:商业学府。谁当领导?领导权多大?集体投票权多大?) 6,罢免规则(领导出问题怎么办?战略出问题怎么办?哪些事件发生才可以启动罢免程序?) 7,退出规则(为不把矛盾扩大化,如何退出?原股退出还是议价退出?损耗成本计算标准?) (以上这段,江湖上称之为《大圈帮合伙作案共事章程》) 合伙创业天规第二条——《翻脸法则》 (提议、动议、附议、反对、弃权、表决的议事规则) 1,战术失误处理规则(是换将还是换方法?) 2,战略失误处理规则(是换帅还是换战略?) 3,观点冲突处理规则(是投票平息还是专家平息?) 4,人格冲突处理规则(是打架解决还是司法仲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