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不能犯的三个大忌(说的太好了)

你不种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织布,但你衣着华丽;你不造车,但你以车代步;你不盖楼,但你家居安泰,你不是神仙,但许多人尊重你;你没有才华,但你仍然能够参与社会;你相貌平平,但你的爱人喜欢你;你能力一般,但你的儿女崇拜你…… 这是为什么呢?你是依靠什么去和他们进行交换?你是依靠什么获得你需要的生活物品?你是依靠什么赢得社会的尊重?——那就是职场。 如果你是小草,职场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职场就是你的天空。如果你是一条鱼,职场就是你的大海。如果你是一只狼,职场就是你跃马驰骋的战场。 家庭离不了你,但你离不了职场。 职场是你和社会之间和他人之间,进行交换的桥梁。职场是你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职场是你美好家庭的后台。职场是你的竞技场、练兵站、美容室、大学校!职场是你提升身价的增值器,职场是你安身立命的客栈,职场是你和你的另一半对峙的有力武器,职场是你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发言权。 01. 在职场要学会珍惜。 一是珍惜工作。工作就是职责,职责就是担当,担当就是价值。感谢那些让你独当一面的人,感谢那些给你压担子的人,感谢给你补台的人。因为那是机会,那是信任,那是平台,那是发言权。 二是珍惜关系。职场的各种关系一定要珍惜。一个人只有能够处理好和自己有工作关系的关系才叫能力。没有工作关系的关系,只是吃吃喝喝、玩玩耍耍,那不属于高质量的关系。 三是珍惜已有的。在职场你已经拥有的,一定要珍惜。也许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厌烦。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无味的工作面前,有一种常新的感觉和姿势。你已经拥有的,一旦丧失,你就会知道他的价值。 02. 在职场最忌讳三点。 一是把工作推给别人。工作是你的职责,你的权力,也是你的义务,更是你立足单位的基础。把属于自己的工作推给别人,不是聪明,而是愚蠢,除非你的能力太小了,不能胜任它。推诿工作是一种逃避,更是一种无能,他会让别人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你。 二是愚弄他人。愚弄别人是一种真正的愚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对那些信任你的人,依靠你,倚重你的人,万万不可耍小聪明,你会得不偿失的。长期在一起共事,你的诚恳会让同事感动。你也许不知道,比你高一个级别的人,在研究你的能力和为人时,大家竟然看得那么准,那么透,那么一致。 三是沉不下心来。沉不下心来是在职场工作的大忌。职场不是走马观花,不是住旅店,不是旅游。职场很有可能是一生的根据地,要沉下心慢慢干。有机会上进了也不要得意忘形。没有机会或者错过了一个机会也不要患得患失。相信最后的赢家是那些慢慢走过来的人。 03. 在职场里一定要注意这三点。 职场无论大小,一把手只有一个。那些能够在一把手面前推荐你,说你好话的人是你生命中贵人。职场的本质是按职务排序。那些对年龄的尊重只是一种表面的应酬。 在职场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万万不可以互相轻视。在职场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总有人会记得你的好。在职场要尽量远离那些鼓动你不工作的人,鼓动你闹矛盾的人。 在职场永远不要说大话,没有人害怕你的大话,大家只会瞧不起你。维护自己的职场,维护自己的工作,维护自己的职业。单位离开谁都能运转,但你要努力证明,你在职场很重要。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高情商的下属,都这样问领导问题

导读:在职场上,无论开始一份新工作,还是接收一项新任务,总会有很多自己未曾接触的东西或者拿不准的地方。想问领导却难以启齿,既担心领导太忙又担心他觉得你太笨;不问领导却憋得难受,既担心拖慢进度又担心自己瞎干误事。要解决这种状况的话,得先搞清楚怎么问领导问题。 ******** 有朋友问我:“领导每次布置工作都说不清楚,让我心好累,完全不知道怎么办。” 这是个好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看似不是你的问题,但最终还是需要你来解决。 怎么解决?三个字:问清楚。 职场新人最大的误解,就是把领导布置任务当成“自上而下”的老师考学生,事实上,领导布置任务,是一个“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反复沟通过程。 职场中,70%的时间花在各种沟通(听说读写)上,真正完成任务的时间不足30%,造成群体工作绩效低的第一大原因就是“沟通不良”,而沟通不良的第一大杀手就是不会问问题。 要问出一个好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领导的思维方式和下属员工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 ******** “Jimmy,你和工厂联系一下,确认一下交货日期,如果在月底之前不能完成的话,再和他们商量一下可替代方案。” “啊,可替代方案?什么标准?怎么替代,一头雾水啊?”当我们听不懂领导交待的任务时,我们的第一念头往往是:糟了,为什么听不懂他的要求啊?我出了什么问题? 等一等啊,为什么一定是你的问题呢? 在这段对话中,领导觉得自己已经把任务交待清楚了,而下属却认为其中还有含糊之处,因为两者处于不同的思考模式中。 具体的说,领导的思考往往是“目标导向”,而员工的思考往往是“过程导向”。 什么叫“目标导向”?就是先明确我不可改变的目标是什么,再考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采用什么方法。 领导强调的是“月底之前我一定要拿到这批货”,这就是不可变更的目标;而“商量一下可替代方案”是方法层面的问题,“目标导向”思维的第一步到此就结束了。 什么叫“过程导向”,就是先明确这是一件什么类别的任务,再参考这个任务的一般执行流程。 比如上面的对话是供应链管理,那么员工的思考过程就是:怎么找供应商、怎么谈价格、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怎么保证按时交货,等等。 我们发现,领导的“目标导向”中认为次要的东西(可替代方案)恰恰是下属的“过程导向”中最重要的东西;而领导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按时交货),只是下属工作中的一个环节。 这两种思考方式的差异,通常就是你觉得领导要求太含糊的原因。 应该说,这两种导向没有谁优谁劣,而是不同的处境造成的。 过程导向往往适用于常规业务。供应链管理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一般是清晰的,在执行时,套用现成的业务流程更有效率。 而目标导向,适用于思考重大的、变数多的业务,这通常是管理者的思考范畴; 比如上面的对话中,领导忽然介入日常业务,强调“月底交货”,提出“可替代方案”的问题,各种迹象表明,也许是他预感供应链会出问题,也许是这批产品非常重要,也许是公司高层的“旨意”,总之,下属应该敏感地觉察到,这个常规业务已经发生了变化,无法执行“过程导向”的思维模式。 此时,下属想要明确领导的任务,就必须要进入领导的“目标导向”思维模式:想要月底之前交货,我们应该做什么?

Read more

职场黄金定律

李芸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儿,她到单位工作快三年了,比她来的晚的同事陆续得到了升职的机会,她却原地不动,心里颇不是滋味。 终于有一天,她冒着被解雇的危险,找到领导理论。“领导,我有过迟到,早退或乱章违纪的现象吗?”。领导干脆地回答“没有”。 “那是单位对我有偏见吗?”领导先是一怔,继而说“当然没有。” “为什么比我资历浅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而我却一直在微不足道的岗位上?” 领导一时语塞,然后笑笑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要不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一家客户准备到单位来考察产品状况,你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过来。”领导说。 “这真是个重要的任务。”临出门前,她还不忘调侃一句。 一刻钟后,她回到领导办公室。 “联系到了吗?”领导问。 “联系到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领导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领导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王怡过来。王怡比她晚到单位一年,现在已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了。 王怡接到了与她刚才相同的任务。一会儿工功夫,王怡回来了。 “哦,是这样的……” 王怡答道:“他们是乘下周五下午3点的飞机,大约晚上6点钟到,他们一行5人,由王秘书带队,我跟他们说了,我单位会派人到机场迎接。” “另外,他们计划考察两天时间,具体行程到了以后双方再商榷。为了方便工作,我建议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国际酒店,如果您同意,房间明天我就提前预订。” “还有,下周天气预报有雨,我会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一旦情况有变,我将随时向您汇报。” 李芸在一边看的脸不禁发红,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就退出了办公室。 当晚她收到领导发来的一条信息:李芸,不管你在哪里上班,请记住以下黄金定律! 第一则: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

Read more

关于面子,李嘉诚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

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 说明你已经懂事了。 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 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 啥也不懂还装懂, 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 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如果你看了一遍、两遍、三遍还是没有看懂,请再多看几遍,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很喜欢这段话: 钱,不能养你一辈子。 美,不能炫耀一辈子。 最穷无非讨饭,不死总会出头。 谁的人生敢说十全十美, 谁的生活不是酸甜苦辣, 谁敢保证一直都是人生得志。 再风光的人,背后也有寒凉苦楚; 再幸福的人,内心也有无奈难处。 谁的人生都不易,尊重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要想在人前显贵,就得在人后受罪。 ——献给所有有理想奋斗的人们! 很喜欢的两个故事:《改变》和《上路》分享给大家 《改变》 猴子想变成人,它知道要变成人要砍掉尾巴,猴子决定砍掉尾巴。动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住了:

Read more

3招应对办公室恋情

导语:根据《明报》报道,香港某服务机构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婚外情有以下共同特征——第三者是出轨一方的朋友或同事;他们的感情发生得非常不经意,但中途抽身非常困难。可见,办公室恋情在让人产生“日久生情”之余,同时也带来了婚外情、丑闻、出轨等种种问题,情况让人十分担忧。 如今社会的竞争,已使办公室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因而办公室里的团队精神就表现得十分重要了。一个团队的紧密,如果自己定位不准或是别有用心,办公室里发生男女私情也就很普遍了。英国人曾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做过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竟然有两成八的办公室妇女曾在办公室里发生了私情,其中竟然有一半的人表示没有因此而感到后悔。《纽约邮报》也曾报道,某知名杂志和网站曾通过互联网问卷对31000名美国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承认曾有办公室恋情的人中,42%的人是已婚;根据《明报》报道,香港某服务机构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婚外情有以下共同特征:第三者是出轨一方的朋友或同事;他们的感情发生得非常不经意,但中途抽身非常困难。可见,办公室恋情在让人产生“日久生情”之余,同时也带来了婚外情、丑闻、出轨等种种问题,情况让人十分担忧。 什么原因让人喜欢办公室里恋情? 原因一:被魅力所吸引 很多事业有成的男人在异性眼里,尤其是职场新女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这些成功的男人一般官居要职,在公司发展的成熟期,为了维持权威,与员工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必然的。其散发的个人魅力是吸引员工的重要参数……同样很多女性精英也被异性火辣辣的关注着,在女强人的风光背后隐藏着平凡的女性温柔。这样的魅力指数会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原因二:寻求事业,讨好上司 权利,职位,金钱对人的诱惑极大。部分女性,同时也包括一些男性,被更高的职位和更优厚的报酬所吸引,想要通过办公室暧昧,甚至是肉体缱绻的方式来换取这些东西。于是,他们不惜铤而走险,冒着巨大的风险与上司暧昧……可惜的是,在这场博弈中,下场最惨的往往是引诱方不是受诱方,她们往往结局是身败名裂,还惨被公司辞退。毕竟,上司永远都是上司。 原因三:寻求刺激 女性套装的简洁以及其独特美丽,吸引了不少男性的灼热目光。深色及膝裙修饰着女性圆润的臀部,贴腿丝袜显露出女性的柔美,高跟鞋显示出女性的窈窕身姿……办公室的女性,永远以化妆后的完美形态出现,给予男人无限的想像空间。而男性穿上笔挺的西装,不见微微隆起的“将军肚”,器宇轩昂,同样吸引着女性的目光。这样一来,办公室的恋情,就变得更为刺激而且美妙。 女人,这样的上司请注意! 1. 经常以工作之名要求女同事进入办公室,甚至单独和女同事一起加班的上司。 2. 对女同事的个人生活过分关心的上司。 3. 对女部下的着装经常提出要求的上司。 4. 经常承诺给女同事提高薪水、提高职位的上司。 5. 经常色咪咪地看女同胞的上司。 6. 经常要求女同事一起出差的上司。 办公室恋情该如何应对? 方法一:爱恋上司,请三思而后行 虽然国外研究指出,64%的女性上班族和老板发生办公室恋情之后,工作情况获得改善,但在某些企业却严禁上司、下属之恋。就算公司不禁止,也要小心,因为如果是你提出分手要求,他(她)可以“回敬”你的机会可是太多了,保证让你每天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Read more

求职时该选择什么样的单位

职业顾问白玲认为:在选择企业时,应从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态势来看,择业的重心应依企业规模而异。简单地说,就是“大型企业选文化,中型企业选行业,小型企业选老板”。 选大型企业,考察其企业文化非常重要,如果自己与其文化格格不入,是很难接受或融入的。而从企业自身来讲,也倾向于吸收那些能迅速理解和适应其文化的人。 选中等规模企业便要选行业,因为行业与企业的生存空间有很大关系,对那些不大不小的企业来讲,行业特征可能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成长性的角度看,选对了行业,个人在择业方面也就成功了一半。 在小型企业中,老板是不折不扣的“灵魂人物”,有着绝对的权威,所以老板的眼光、能力和管理方法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在选小公司时,老板的风格和为人便成了不可少的判断依据。 许多首次撰写简历的应届生往往容易蹈入误区。一份好的简历,既能全面反映求职者现状,又有严密的科学性,所以较能引起招聘者的重视。但如何通过简历来表达自己的特长,以引起招聘者的关注却不甚明了。根据的经验,择业人员写好简历务必要注意“六忌”: 1. 忌长篇大论、夸夸其谈。简历,顾名思义是简炼的经历,切不可篇幅过长,洋洋洒洒十几页,写的人费力,看的人费神,简历要精炼,使看的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否则,尽管你主观愿望很好,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影响效果。 2.忌过于轻率、随心所欲。撰写简历是很严肃、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这样讲,一份高质量的简历是成功就业的前兆,撰写简历切不可轻率行事、信手拈来,应再三斟酌、反复推敲,在应聘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写好简历或打好腹稿,该写的写清,不该写的删除,扬长避短,做到写的简历合式、合格、合理、合意。 3.忌笔迹潦草、错字别字。有的人写简历为了图快,字写得龙飞凤舞,尽情发挥,看这样的简历如同看天书,看都很费力还有何兴趣可言?有的是在打印、复印时不注意质量,掉行漏字,而漏、掉的恰恰又是关键的字句,很可能是一失字成应聘恨。错字、别字都是可以克服的缺陷,因为粗心大意而痛失良机那真是太不合算了。 4.忌虚假不实、前后矛盾。简历是较真实地反映自己学历、经历、技能和成就的重要自述,如果凭空捏造,或夸张、虚假的成分太多,与本人真实情况大相径庭,即使一时得逞,也总会露出马脚,前“功”尽弃不算,还可能封闭其它的成功通道,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5.忌稀奇怪异、生癖花哨。有的求职者为了给自己的简历生辉、增色,把大量的花哨、华丽的词句堆砌在一起,或大量的使用成语、俗语,有的人甚至于自己去创造成语,却不知有时会弄巧成拙,给人有画蛇添足之嫌。还有些人喜欢在简历中用些生辟的字、句或喜欢用些繁体字,本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孰不知有时适得其反。 6.忌方向不明、条理不清。这是很重要的一条,一篇写得好的简历,必须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布局必须合理,逻辑不能混乱。是应聘“会计”还是“文秘”或者“物业管理”,全篇都要围绕一个主题,不要一篇简历看下来,人家还不知简历作者究竟适合和想要做什么工作,主要的可以多写些,次要的可以少写、不写。应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入扣、层层达意。 图来自:pexels.com

Read more

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人格和气质

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平凡的你将变得不平凡。 01 早年有一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我也不止一次听到朋友说:“我先做着这份工作,等过几年,我积累了一定的资源,我就潇洒潇洒,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人们这样说的时候,颇像一个男人满脸嫌弃地提到自己的糟糠之妻的语气。当下的工作,往往被当作用来走向未来的垫脚石,想起来的时候总有那么多不情不愿勉为其难。 我们的内心,对它是多么不忠啊。 在这个鼓吹天才的时代,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够聪明,却愿意以一副不踏实不勤奋不忠诚的态度来为自己的失败开脱。 好像只要换一个地方,换一份工作,换一种生活,我们就会过得比现在好很多。 我们极力地让人相信:“工作不出色,不是我的错,而是我眼前的工作压根配不上我。” 这种态度从何而来呢? 大约是起源于小学老师说“你孩子不笨,就是不用功读书”,然后做家长的听了心里很舒服吧。 一个“不笨”的孩子,带着他沾沾自喜的小聪明,一路轻浮到底,最终一事无成。 这是很多人的人生写照。 02 在美国,有一个女孩19岁就被魅力杂志评选为“全美十大最佳着装大学生”,她叫玛莎 · 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 出身于贫民窟的玛莎10岁就做保姆补贴家用,直到15岁因相貌出众成为时装模特,19岁出现在香奈儿的舞台上。 玛莎因其优雅精致,一度成为美国高端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股票经济纠纷,这位绝世美女竟然锒铛入狱,人生直转急下。 在女子监狱服刑的玛莎被分配打扫卫生,这听起来和她从前的工作有天壤之别,简直是直接从云彩上掉下来。 然而玛莎对这份工作毫不懈怠,她拿出做明星的劲头做了一名清洁工。在监狱里,无论原来怎样脏乱差的地方,只要经她清理都会变得一尘不染。 她清理的,不仅是地板,还有自己的心。 当她出狱的时候,人们看到,玛莎的腰杆依然笔直,笑容依然灿烂。这是一个忠于工作的人应有的坦然。 03

Read more

当老板想要成功:你身边需要两类人才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自己有多么优秀,而在于他周围的人有多么优秀,特别是对于身处高位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你需要那些能够满足你的需要,帮助你走向成功的人才。 一个处处提防能力强于自己的下属的管理者,注定不会走太远;一个不敢任用和自己唱反调的人才的领导者,终究也是成就有限。想成功,这两类人才老板、高管身边必须要有。 第一类人才,有特殊的才能,是你所不能及的人 南加州大学校长史蒂·B·桑普尔在《卓越领导的思维方式》中曾经提到一个“哈利规则”。根据哈利规则,如果最高领导者的综合能力只有90%,那么他将雇佣相当于自己能力90%的人——即这些人的绝对能力为81%。依次类推,这些绝对能力为81%的人所雇用的人的绝对能力就会降为66%,到了企业第四层,雇员的综合能力绝对值只有43%。 这样的结果是非常令人震撼的:一个领导如果不能任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那么整个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将会直线下降。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你自己。 问题更糟糕的是我们很多人没有能够避开这个哈利规则,在潜意识里不自觉地排斥那些比自己更聪明更有学识的人才。 许多领导担心“能力出众”的下属会让自己相形见绌,甚至担心对方会影响自己的前程和发展,这导致他们更多地是招聘一些与自己相似,或者不如自己的人。只有那些优秀的领导人才懂得欣赏比自己更有才华的人,并想办法把他们招募到自己身边。 像那些历史名人刘邦、曾国藩、毛主席等都非常爱才,尽管他们不是特别能打仗,但他们手下的人却个个十分能打,最终打败了自己强大的对手。在现代商界也一样,像柳传志、任正非、王石等并非拥有特殊的专业才能,但他们在各自的商业领域内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与他们拥有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关系。 史蒂夫·乔布斯在管理、技术、运营、设计等方面都不具有突出的“专业才能”,但他的手下却个个不凡。如公关奇才里吉斯·麦肯纳帮助乔布斯成功摆脱了纷纷扬扬的“天线门”事件,令众多媒体观察家惊叹不已;运营高手蒂姆·库克来到苹果9个月就将库存期由2个月压缩到6天,最后达到惊人的两天;设计天才乔纳森·艾维更是为苹果设计出了改变世界的iPod、iPhone和iPad等伟大产品。 苹果能够在短短几十年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IT科技企业,并一度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就在于乔布斯在各个专业领域都找到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 松下幸之助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成为经营者的条件是什么?”松下这样回答到:“经营者善用比自己能力优秀的、和自己天分不一样的人才。”领导力大师约翰·麦克斯韦尔博士也说过同样的一句话:“一位领导者的职责不是无所不知,而是能够把那些能‘知你所不知’的人才吸引到麾下。” 你可以不懂账务,也可以不懂技术、营销等,甚至可以不懂管理,但你的身边要有这样的专业人才。这一类人才能够把你的想法变为现实,是一群能够创造财富,帮你赚到钱的人。这样的人才,最好一个不要少,少一个你就无法成就你的梦想,实现你的目标。 第二类人才,有另类思维,敢于和你唱反调的人 当每个人都表示同意时,尤其是为了顾及大家的面子而表示同意时,我们就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如果你的身边聚集着一帮只会随声附和的人,那么你失败的概率就会增大。问题糟糕的是大多数人都喜欢被人追捧的感觉,而且他人也乐于为之。许多领导人无法超越自己,恐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许多人可以做到聘用比自己更聪明更有能力的人,但却很难做到聘用那些喜欢和自己“唱反调”的人,这是因为“反对声音”会让你“不舒服”。那些喜欢和同事尤其是与自己的上司“唱反调”的人往往会受到排斥。只有那些优秀的领导人懂得这其中的价值。 美国著名企业家李·艾柯卡很自信,甚至显得有些张狂,但是李·艾柯卡总是在身边保留一些异己分子来时刻提醒自己。他在《什么是真正的领导》中这样说道:“我在商界所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如果你的团队只有一种意见——而且通常就是你的意见,那你就应该警惕了。毕竟,你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意见,何必花那么多薪水聘请一群和你意见一致的下属呢?” 你可以很聪明,也很有能力,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也有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不及的地方,在你身边多几个有“另类思维”的人,会让你看到问题的另一面。这一类人才敢于挑战你的想法,指出你思维上的“盲点”,帮你做出更正确的决策。这样的人不能没有,但也不易太多,多了你可能会麻烦不断,除非你能够很好地驾驭这样的人。 实际上,那些有“特殊才能”和“另类思维”的人都是十分难得的人才,需要你用心去寻找。当你的身边拥有众多这样的人才时,你就会成为像杰克·韦尔奇说的那样,“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鹅”,而不仅仅是一个会叫的鹅。 当然,即使你寻找到了这样的人才,你还要注意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你要保持这两类人才与你和你的团队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如果价值观不一样,“特殊才能”和“另类思维”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起到相反的效果。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就看他能拢住什么样的人才就可以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面试电话没接到该如何处理

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意外事件的发生,总会打破原本的程序,比如,求职投递简历后,明明是在等待者招聘企业的面试通知,但是这个电话却被一步小心的错过,没有接到,“面试电话没接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面试电话没接到 原因之一:一时的“疏忽大意” 当下,手机成了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通讯工具,就连求职也离不开它的帮助。可即使如此,当HR打来电话时,我们总会有不方便接电话或是漏接电话的时候,正因为这一时的“疏忽大意”,我们很有可能错失一次面试的机会。且由于出现在手机中的电话号码是陌生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回打给对方。 因此,遇到这种状况,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从招聘网站上或是公司官网上核对陌生的电话号码是否属于招聘公司,如果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致电公司,诚恳礼貌地向对方说明你漏接电话的原因,通常HR是能够理解的,而这也会让你再次拥有面试的机会。 原因之二:电面中手机突然没电 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很强大,但唯一的致命伤就是电池不给力,通话没多久就没电了,若是不巧这个打了一半的电话是HR打来的电话面试,那只能说身为求职者的你运气实在太背。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充电器和手机的耳机拿出来插上,说不定HR会在电话断了之后立马再拨打给你……好吧,以上有部分是在开玩笑。 事实上,不论你的手机是智能机还是非智能机,电话打一半突然没电的事都会遇到,但这只能说明你的准备不够充分。且在电话断了之后HR是否还会再继续拨打电话给你,那也得看HR的心情,但不管怎样,这种事很有可能会让HR对你的面试印象减分。 面试电话没接到该如何处理? 事情既然发生了,我们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进行补救: 1)如果你的身边有备用的手机电池板就赶紧换上,然后回拨电话给HR并说明事情原委,说不定你还能争取到继续面试的机会; 2)如果没有电池板,只有手机充电器的话,请把手机充电器插上,同时也把手机配带的耳机也插上。因为一边用手机充电器一边打电话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且当时手机产生的辐射远超平时,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使用耳机的情况会相对好些; 3)既没有电池板,又没有手机充电器,那就试着向身边的人借一部手机,然后把SIM卡换成自己的,因为HR会拨打你留在简历上的手机号码。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HR会主动联系你的时候,因为之前的通话记录是保存在你自己的手机上的,除非你在接电话的时候顺手把电话号码给记录了下来,或是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看一眼就记住了来电号码; 4)没有人借你手机,但身边有固定电话,同时又能从招聘网站或是公司官网查到电话号码,那么就先暂时将手机放一边,用固定电话回电给HR说明事情原委。 面试电话没接到,也不要过于担心,你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了解下招聘公司的有关信息,对招聘公司的信息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应对面试,在与招聘官在电话沟通的过程中更加从容。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细节做到了,为什么老板还不满意

01.细节做到了,为什么老板还不满意? 工作中也许你有过这种经历,披星戴月加班加点,辛辛苦苦做完了一份报告,第二天交给领导,本来期待着领导对你大加赞赏,然而你却看到对方愁眉深锁,语气低沉地说,“那个谁啊,你这么多数字,怎么没个逻辑框架啊,你想表达什么啊,这报告思路不对啊!” 你很委屈,这份报告排版简洁,数据准确,事实清楚,为了确认这些信息的准确性,你和其他部门进行了数次沟通,细节无懈可击,为什么老板还是不满意呢?不是说“细节决定成败”吗?困惑加上无奈,你不知道何去何从。 最近在后台留言中看到一些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也是我身边朋友,初入职场甚至工作很多年的朋友曾和我聊起来的场景。 我们都听说过“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把它推广到处世哲学或职场生活中,得到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开始认识到细节至关重要,工作中我们在细节上对自己提出了从没有过的苛刻要求,通过细节我们期待展现完美的自己。 我们这么想,这么做都没有错,但与此同时我们可能忽视了另一个关键的词“格局”。格局和细节从不会脱离而独自存在,没有了细节的格局,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了格局的细节,犹如浮萍无根,明月无影。 2016年UC浏览器全面升级为UC,月活跃用户数全球排名前三。创始人俞永福是一个先于他人而看清航线的人,或者说,他看清了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UC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始于7年前,用他的话说,只有比别人走得早,才有机会把握住格局。 俞永福说,创业企业保证不输的前提是要在一个正确的格局里。在正确的格局里要把握细节,才能赢。如果在一个错的格局里,怎么努力都不能赢。 创业企业如此,成熟企业和个体又何尝不是这样?在力求追求细节完美前,我们先要认清方向,把握格局,明确目标,进而在具体执行阶段,努力实现细节关注,细节到位。一切的细节都是以方向和格局为导向。 02.格局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格局? 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视野,胸怀,高度,布局和战略眼光。一粒石榴种子,在花盆里是盆栽,在缸里是绿植,在庭院中就是参天大树。 我们有时说个人的发展受到局限,此处的“局限”就是指格局小,为其所限。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不管在人生还是职场上,我们首先要学会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大格局,以大视角切入,力求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做的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握了大格局,也就掌握了局势。 微观到职场中,比如文章开头的情景,员工细节做的很好,但是因为忽视了格局的重要性而没有让老板满意。这里的格局就是指,员工在接到任务开始展开具体工作前,一定要先明确这项任务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受众人群是谁,主要用途是什么?明晰了这些,还要站在领导或管理层的高度考虑问题,如何给公司带来中长期利益。 在此基础上布局谋篇,勾勒报告的框架,梳理逻辑线索,明确核心思想。然后围绕整体布局和核心思想,才开始准备和收集报告需要的数据,事例和内容,最后正式动手撰写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将报告内容和呈现的细节关注到位。相信经过这样的筹划和准备之后所完成的报告,一定会让你的老板眼前一亮。 2014年9月李开复没有和Google续签合同,尽管这份新合同比上一份合同报酬更高。为什么李开复选择了离开而不是续签?虽然Google管理层希望他留下,但李开复真正考虑的决定性因素不是老板们的态度,而是取决于签下合同之后,下一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究竟如何。 李开复发现如果继续留在Google,自己将进入个人发展的"瓶颈"阶段。几次职业转型,李开复都是本着这个大的方向和原则考虑的。他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重点大多放在大格局而非小技巧上。正因为眼界高远,不拘泥于现在,才有了李开复职业上三次成功的选择,成就了今天的李开复。 前几天,一个朋友安东和我聊起他的一段经历。他的老板因为公司政治而被动离职后,安东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一段日子。因为他是这个老板的得力干将,很多人以为他肯定会因此受到牵连,而被公司干掉,有些人开始处处给他找麻烦。 一开始安东确实有一走了之的想法,但是转念一想,公司平台不错,自己还有学习的空间,他自己的中期目标尚未实现,没必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左右自己的发展。如果一走了之不仅正好称了别人的意,还证明自己确实没能力,因此安东还是留了下来。 安东不仅没有颓废,还干的比以前更努力,更用心,因为有了之前的积累,他写出的方案和报告比以前质量还高。在此期间,由上一级领导暂时代管他们部门,因为是代管,所以没有足够时间指导他们的具体工作。安东尝试站在领导的角度看待问题,凡事想到领导前面,提出解决方案,竟获得了领导的刮目相看。久而久之,那些原本想借机让安东走人的同事也无话可说,不再故意刁难他。 现在部门新领导上任,安东凭借代管领导对他的积极评价,和在新领导面前的优秀表现而得到进一步升职。 安东事后深有感触的跟我说:“人生就是要眼光更长远,格局更大一些。如果我当时深陷于困境不自救,不能跳出来,自暴自弃,最后要么自己灰溜溜滚蛋,要么被人轰走!”我为安东的洞悉人性,聪明练达而喝彩。 我们何时离开过格局,可是又经常忽略格局。比如小到做一份让老板满意的报告,大到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比如当我们因为眼前的利益或短期的诱惑而摇摆不定,或者当我们遭遇不顺,坎坷甚至困境。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要足够大,使我们免于陷入琐事之中;格局,要目光长远,才能不拘泥于眼前所得而着眼于未来。 格局之下,我们才会心胸开阔,遇宠不骄,处变不惊,享受充分的自由;格局之下,我们更会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屋建瓴,在逆境或顺境中都不会迷失方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