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你当朋友,你把我当人脉

两年前,在北京,认识了一个互联网领域很牛的人,那天在他的办公室,他拿出一本他收藏的名片册子给我看,全是北京互联网领域的牛人,估计有五百多,他说,这些名片都是我一个一个当面要的。 我问他,这些都是你的朋友吗?他笑着说,都是人脉。 后来,他举办一场互联网沙龙,作为主持人,需要邀请一些人物作为嘉宾,沙龙举办前两天,他一直在给人打电话,但听得出很多人都借故委婉拒绝了,最后请来的几个人物也算不上特别有名气。 在我的意识里,如果是朋友,只要有忙一定会帮的,因为朋友是拿真心去相处。但人脉只是一个关系的建立,我们更是建立在利益角度上的关系,是我可以帮你,但你可以给我什么这样的关系。 当时的我还是个学生,也没有实习,在北京跟他们去国家会议中心参加一次很大的活动,是他拖关系帮我要了一张工作证入的场,他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去跟这里的每个工作人员打招呼,要联系方式,建立人脉。那天我没听他的话一个人跑出去了,因为这件事我一直被他们说任性。 我知道他人脉很广。他的微信好友早已满了五千,每天都要删部分人,加新的人。当时的我微信里只有几百好友,大多数都是朋友。 我只是觉得,如果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一开始就抱着目的,我需要认识你是因为你是某某公司的谁,你可以成为我以后需要的一条人脉,那我活得是该多累!况且,真遇到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时,我想我会去找我的朋友想办法,但绝对不好意思去对一个人脉求助。 ******** 但有时候,人脉和朋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曾被那位牛人朋友拉进一个互联网的大群,并听他的话加了群里不少牛人为好友,其中有一个做产品的姐姐,我们偶尔会给对方点赞评论。我准备来北京工作前,发了动态,她问我是来工作吗,随后问我要了我的简历,帮我给她的一些朋友发了过去。 正是她这条人脉的帮忙,我来北京的每一场面试都很顺利,通过几场不同的面试,自己进行筛选判断,最后找到了一份适合的工作。 工作后,我们见面吃过几场饭,聊得很投缘,渐渐成为了朋友。 后来我问她怎么会帮我,她说,“和你简单的互动时蛮喜欢你的,你来北京我很开心,也想真心交你这个朋友,能成为你的人脉帮到你我也很开心,而且那些都是小事。” 的确,如果刚开始认识的时候就抱着交朋友的真心,不管对方的身份位置,能帮则帮,那么恭喜你,多了一个朋友。你真心地对待你的人脉,对方一定可以感受到,相反,只是在需要的时候联系别人,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 我一直都相信,你的人脉价值取决于你自身的价值。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她每天下班后都要去参加各种聚会,用她的话说,这叫混圈子,她也经常跟我们说,她认识谁谁谁。后来有一天我跟她聊天时,我问起一个她之前经常提在口边的人,据她说他们见面很多次也吃过很多次饭,可是那天她说,“算了吧,都好久没见面了,人家现在事业越来越好了,我约他好多次也没时间搭理我。” 或许,除了没时间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觉得没必要吧。 我那位互联网领域的牛人朋友一年前跟我说过一句话,“你看我现在每天都在进步,才能认识更牛逼的人,你如果一直停滞不前,也许有一天我就不会带你再进入这些圈子。” 后来我很自觉地不再和他联系,也许因为那时的我还没走出校园,还是一个互联网小白,过于有自知之明。 直到我开始工作并有幸认识了一个很有情怀也很懂我的老板,我跟他聊起曾经的一些经历与感悟时,他鼓励我说,“我相信你会通过你的努力让自己站到一个高度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帮助你创造出你自己的价值。” 工作后的我渐渐明白,人脉的累计也是自己能力的一个展示,很多人脉主动靠拢过来的前提是,你本身就是条有价值的人脉。 ******** 越长大越发现,人脉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有人因为我的工作跟我聊天,我错把寒暄当谈心,后来发现,你对对方畅所欲言,对方对你却有所保留,一开始就是有目的地接触你,想从你这获取某些资源或利益,并没有真的把你当朋友。聊天记录最会证明,两个人是怎样从一开始的无话不说到后来的无话可说。然后我认清了一个事实,我们只是彼此的人脉。

Read more

穷人的一本万利

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他总怕钱飞了,又回到穷日子去,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冒风险,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还是紧紧抱着自己的钱,少用就等于多赚。 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本万利……但是建筑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毕竟是那样脆弱。在渐渐成熟的商品社会,利益平均化,经营理性化,一切都趋于平淡,哪有什么一夜暴富的好事。一切都得渐渐积累,而穷人既没有原始的资本,又没有经营的经验,致富还特别心切,步子慢一点就颇不耐烦。 不耐烦就容易冒进,冒进的结果是好人牺牲,敌人高兴,你那点可怜的资本,几下就玩完。结果穷人的一本万利,最终演变成了一本一利,甚至是一本无利,还是好梦一场。 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在此基础上,如果做得不好,可能只是万本一利,如果做得好,也有可能万本亿利,总之没有本是不行的。 穷人是想得多做得少,富人则是“悄悄进庄,打枪的不要”,埋头做事,少说多干,收获不管是大是小,总会有的。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他总怕钱飞了,又回到穷日子去。 穷人舍不得鸡肋 很多人想变成富人,他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不敢真的那么做。 总是有太多顾虑,面对未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他不去想一万,总去想万一,越想越可怕,结果无数的可能性就在这种犹豫和等待中化为乌有。 人在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时,常常凭着经验和本能,不用思考就能作出选择。比如,你不会去站在不稳的石头上,也不会把手伸进火里。之所以这样,就因为你有过痛苦的经历,小时候有很多血的教训。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情况是很少的,烫过一次手你就不会再去玩火。失败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它会让人得到经验,变得聪明。 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犯错误的恐惧。 很多人总是担心创业失败,又失去了现有的稳定收入,落得个俗话说的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所谓的稳定收入是很多人行动的障碍,犹如人生的鸡肋,说到底还是反映出缺乏自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靠薪水永远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老板之所以雇你,不是要让你发大财的,也不是要和你共同富裕,如果他挖不出剩余价值,雇你等于零。 所以最终,要创造自己的幸福,还得靠你自己。 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办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到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它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捉去。 可怜的猴子!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 缺钱,穷人往往就会把钱也当成一种负担。钱这种东西对人们都有着巨大的诱惑,如果过分看重,那可能就会造成人们生活重心的偏移,让人们忽略一些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这9类赚钱方法,你绝对想不到!

今天给大家分享9个小故事,也许你曾经读过他们。但是我依旧感慨故事中那些创造财富的人物。 经典的故事值得你再来回味一番! 1。送 2/3 地皮给政府的精明商人 美国某城30英里以外的山坡上有一块不毛之地,地皮的主人见地皮搁在那里没用,就把它以极低的价格出售。 新主人灵机一动,跑到当地政府部门说:我有一块地皮,我愿意无偿捐献给政府,但我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因此这块地皮只能建一所大学。政府如获至宝,当即就同意了。 于是,他把地皮的2/3捐给了政府。不久,一所颇具规模的大学就矗立在了这块不毛之地上。 聪明的地皮主人就在剩下的1/3的土地上修建了学生公寓、餐厅、商场、酒吧、影剧院等等,形成了大学门前的商业一条街。 没多久,地皮的损失就从商业街的赢利中赚了回来。 2。哈利:买我的马戏票免费赠包花生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的时候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戏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则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 有一天,哈利突发奇想:向每一位买票的观众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是老板坚决不同意他这个荒唐的想法。 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做担保,请求老板让他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他的工资里面扣;如果赢利了,自己只拿一半。老板这才勉强同意。 于是,以后每次马戏团的演出场地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来看马戏喽!买一张票免费赠送好吃的花生一包 !”在哈利不停的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观众进场后,哈利就开始叫卖起饮料来,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之后觉得口渴都会买上一瓶饮料。这样一场马戏下来,营业额比平常增加了十几倍。 其实,哈利在炒花生的时候加了少量的盐,这样花生更好吃了,而观众越吃越口渴,饮料的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了。 3。总统与书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的书久久不能脱手,便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总统的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没有时间与其纠缠,便随口应了一句:“这本书不错 !” 。 出版商如获至宝般地大肆宣传:“现在有总统先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滞销的书不久就被一抢而空了。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了,他又送给总统一本。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一下,便说:“这本书糟透了。” 出版商听后大喜,他打出广告:“

Read more

开店做生意得有的5个心态,做到即可成功!

说到创业,很多人都心情激动!立马想到创业成功的场景,譬如买车买房大把的挥霍金钱的快感!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很骨感! 当你想实现以上场景,你有没有想过这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咱们很多开店创业者都会有过度理想化与盲目乐观的心理状态,理想可以有,乐观也可以有,但不能过度也不能盲目。 在开店创业过程中有着一颗抗压的永远努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这很重要,也很关键。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了解自己并且敢于面对现实的人,要能够在现实问题中充当解决问题的人,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 只要积极乐观的面对失败,就是成本,正如俗话说的一样“成功不过是比失败多一次罢了”。因此,除了自己的产品要有竞争优势以外,开店经营者的心态也在整个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持专一的心态第一次开店的创业者,大多都是没有丰富经验的新手,看着种类繁多的产品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似乎都能够挣钱,可能就是挑花了眼。这时候,一定要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专注一致的心态,去挑选自己了解的商品种类来经营,商品利润有厚薄,再薄的利润只要量上去了,利润也是很客观的。所以找准了适合自己的产品以后,就认真的做下去,针对所做产品的特点,找到适合所做的产品经营方式,把它做精做细。切忌再一个店里同时做两种甚至多种不同行业的产品。有些时候,并不是种类越繁多越好,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项目的产品,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店铺形象的提升一级质量的保证等方面,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保持认真的心态经营每一种产品都应该当做自己的宝贝来对待,无论对商品的陈列、保养、维护,还是为每一个顾客所做的商品介绍,甚至灯光、店铺内背景音乐、温度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要让客人从一踏进店铺就能感觉到你的认真和对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 产品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它们是不是能完全展示出来,每一种商品的优势都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顾客最大的视觉冲击。能让顾客在瞬间产生购买欲。相同的产品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不一样的操作态度,最终的结果会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说像对待珍宝的态度一样去认认真真的对待你的产品,顾客是能够感觉出来的。 保持积极平常的心态很多店主,尤其是新店主,心态放不平稳,长时间没有生意上门就会对产品甚至是对自己的审美观产生怀疑。刚开始的激情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后就慢慢开始懈怠,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要记住,没有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事,否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大富翁了。只要前期的工作都做充分了,经常性的鼓励自己,安安观察学习一些已经成功的店主们,就一定能收获成功。由始至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妄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才能使生意细水长流,从开张到盈利,是一个需要慢慢发展的过程,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 保持热情的心态谁也不能保证每个走近店面的顾客都会成为你的客户,但是也不能排除他们将来会成为你的客户。因此,你对待他的态度,就决定了你是否在商场中能抓得住客流,是否能因为你的态度,使得的你的生意步步高升。很多时候客户针对店主和商品的疑问是很多的,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要是没有任何的疑问的话几乎等同于他对你的产品并不是感兴趣的,更加谈不上购买了。 因此,面对顾客的每次疑问,都要表现出来自己最大的热情,其实要想让顾客认可你的产品,出了产品本身的因素外,首先要让他认可的是你这个人,他是在和你这个人做交易,很多做了一定时间的店主都会有不少的回头客,就是因为认可了你这个人的缘故,因此顾客每一次疑问都是交易的铺路石,而每一次交易都只是你的征程中的一个驿站。所以要想成功就要保持积极热情的心态,亲切的微笑,肯定的眼神。 保持持之以恒的心态毫不夸张的说,产品成交量的多少,是以客流量的大小为前提的,客流量是交易的生命线,如果很少人知道你的店铺,你的产品,那马你的产品成交量是不可能有多高的。所以,要千方百计推广你的店铺,而店铺的推广和其他所有看起来很容易的事情一样,其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心态,调用各方面的资源。总之,不要急功急利,在前期准备以及后期经营和服务中,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贯穿始终,一定会让你原本觉得一波三折的创业之路顺畅很多。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老板欲成霸业,必须舍得这些东西,不然都是瞎忙!

中小企业为何总是那么忙?因为大多数老板天天在救火。多数企业出问题都是员工把问题推给经理,经理把问题推给老板,老板无法逃避责任就只有亲自上阵到处救火。所以企业哪一处出问题,只要老板救火不及时,企业就损失惨重。 那么,怎么才能改变这个被动的局面呢?企业老板一定要舍得分钱、分工、分权。才有下属愿意帮你分忧。如果老板把什么都握在自己手里,经理既没有经济权,又没有决策权,他们当然不愿意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啊!如果经理不能主动承担责任,那么老板自然很忙了。 因此,老板要经营好一家企业,就一定要学会用人,懂得放权。老板的工作是管人,而不是管事。因为人管好了,事就有人做了。人没有管好,老板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所以智慧的老板千万别本末倒置。 有的老板之所以天天忙着救火。一是因为不相信下属,所以下属不想干好。二是因为没有培训下属,所以他们没有能力干好。而且越是有能力的老板越不信任下属,更没有耐心培训下属。因此,企业成就是了老板一个人,浪费了企业一群人,这种企业不出问题才怪呢? 因为经营企业是团队运作,老板个人能力再强,也抵不过一个卓越的团队运作。所以老板千万别做个人英雄,你需要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培养你的下属。只有你的下属强大,企业才能变得强大。 要知道,下属之所以没有能力,之所以不愿意承担责任,老板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们今天的结局都是你老板造成的。 试想,企业招一群员工,老板既不信任他,又不培训他,也不放弃他,那么最终既浪费企业的资源,又浪费人才的时间,害人又害己啊!因此,老板用人的策略,要么放弃下属,要么培养下属、信任下属。二者必择其一。模棱两可的做法只会让企业损失更大。 今天的企业出问题,大多数是老板和员工的思想没有统一。员工抱怨企业条件太差,老板抱怨员工能力太差。可是员工不敢跳槽,因为他担心出去了也不一定能找得到好的企业;老板也不敢放人,因为他担心把人放了也不一定能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才。所以老板和员工就如同没有感情的夫妻,虽同居却不同心,这样的企业团队会有战斗力吗? 那么,老板如何防火呢?企业招聘不是选择你想要的人,而是选择欣赏你的人。招聘不是单相思,而是彼此相恋,而且被爱比爱人更可靠。一个员工只要有意愿为公司做事。即使没有能力有可以培养。相反,一个人有能力,却不愿意发挥才能,不愿意承担责任,那么这样的人再有能力也没有用的。因为企业大多数出问题,往往不是能力了出了问题,而是责任心出了问题。所以企业招聘有责任心的员工比招聘有能力而没有意愿的人更重要。 而且,老板要想工作轻松,一定要培养几个心腹。这样,当企业出现重大问题时,企业有人顶、有人担、有人负责,而不是什么事都让老板出面解决。只有这样,企业的才会越做越轻松。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成功心理学,培养正向思考的5个思维训练!

有人说,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思考方式,因为思考造就行为、行为则造就了结果,改变思考方式才能改变最后的结果;一个人如果想获得成功,其秘诀之一就是学习成功者的思考方式,让自己像他们一样思考、一样行动。 成功心理学,培养正向思考的5个思维训练! 思维1、每个问题都是学习的机会 约翰葛德纳曾说:「每个难题,都是一个伪装得很巧妙的机会。」其实任何问题,常常都是自己成长的机会,问题本身就代表着机会,解决一个问题就成长了一分。 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的价值成正比,当一个人能够不断解决问题,对公司的贡献度就越高,要培养成功的正向思考,方式之一就是认清每个问题都是学习的机会,并且不要逃避问题。 思维2、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得到 爱迪生曾说:「成功的秘决很简单,那就是无论遇到任何状况,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迎刃而解。」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其差别常常在于思考方式,成功的人总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到,而失败的人却让恐惧阻碍着他们。 每个人能达成的高度,一部分取决于能力,另外一部分取决于自己有「多大程度」相信自己能够做得到。 思维3、不要找借口 常有人说,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借口不会使人更接近目标,反而会远离目标,当你不断的替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你人生就会变得窒碍难行,所看到的都是困难而不是机会。 《两分钟作决断》的作者千田琢哉指出:「守时和实现梦想一样。实现梦想的人,能够克服所有的借口,实现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梦想的人,能够找到各种借口,为自己无法实现梦想开脱。」 思维4、正向思考的敌人:「我试过了」 当我们努力久了却一直迟迟无法成功时,「我试过了」、「我尽力了」的这种想法就会在脑海中浮现,然而,这种想法却是阻碍自已成功最大的障碍之一,在成功之前总是要经历过很多失败的,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最大的差别之一,就在于他们永远愿意再多站起来一次。 思维5、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当你认清自己生命里所碰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时候,你的想法会改变,你会专注于改善自我,而不是试图改变别人,因为你知道只有自己改变了,人生才会改变。 亚伯.艾里斯博士曾说:「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些年,是你接受自己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时候。你不会迁怒母亲、责难环境、怪罪总统,因为你知道你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 「认清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思维方式,能够将你带向成功者的正向思考,它让你专注于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别人;它让你将焦点放在解决方法上,而不是问题本身。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小本创业10件事情万万不能做

普通创业者往往资金不是很充足,那么我们要如何利用仅有的一点资金进行小本创业呢?小本创业又要注意什么?忌讳什么? 1、经商不跑不活 商品市场瞬息万变,商品交流讲究时效性。只有跑动,才能得知市场信息,找准时机,方能赢利。 2、没胆量 俗话说,只要有七分把握便可行动,余下的三分把握靠你争取。遇事下不了决心,错过时机后悔莫及,要知道经商中十拿九稳赚钱的事是不多的。 3、商品越贵越不卖 商品不可能只涨价不跌价,贵到一定程度,只要赚钱便卖,无论赚多赚少都要满足,若坐等高价,十有八九要吃亏。 4、把钱存起来 赚了钱后不愿再投入,把活钱变成死钱。只有得寸进尺,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自己的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 5、好高骛远 看不起小本小利,想一口吃成胖子,这样永远也发不了大财。只有从小到大,慢慢积少成多,一步一步地走,最后才能爬上财富的顶峰。 6、酒香不怕巷子深 许多人只注重生产而不注意推销,认为东西好了自然有人慕名而来,这是被动的销售手段。只有主动拉客,扩大影响,才可多销而赢大利。 7、人家咋干咱咋干 缺乏创新精神,总跟在别人身后,别人把利收完了,你再干就获利甚少或一无所得。只有抢先一步占领市场,才能获胜。 8、热信息热处理 得了热门信息,便急急忙忙盲目行动,不做好准备,打无准备之仗的通常都是败多胜少。只有认真分析研究市场,待胸有成竹,方能上马。 9、喜热厌冷 总以为什么东西干的人越多越有利,要知道“萝卜多地皮紧”。只有看准“不起眼”之处,爆冷门,才可能拥有市场厚利销售。 10、厚利销售 销售商品只顾销量大,利厚价高令人望而却步,结果厚利销少。只有把利看得轻些,价格合理。 来源/阿里巴巴商友圈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私营企业大批倒闭的真正原因(很精辟)

你觉得经营私营企业很难?正在面对考验了?不妨打开心窗问问自己是否犯了以下错误…… 01|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制度和股权或者没有确定,或者有而模糊。企业做大后,制度变得重要,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02|盲目崇拜社会关系 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真理,则企业本末倒置,大患迟早降临。 03|迷信“空降兵”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可不用”空降兵”,不可乱用”空降兵”,不可全用”空降兵”。这方面企业的教训已经太多,可永远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师。 04|企业支柱亲信化 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组织。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传统,泛滥于信任危机加重的当代商业社会,是以情感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05|面子大于真理 面子是:我已经这样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理是:这个方向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弯路,而且很可能此路不通。爱面子的老板说:他妈的就这么去,谁不执行谁下课,玩也要玩到底。 06|商业式迷信 罗盘神签加卦相,诚惶诚恐,测风水测人才;香火缭绕进庙堂,顶礼膜拜,求机运求财富。商海无情,翻云覆雨,谁来保佑? 07|知人而不自知 看人头头是道,看己昏头昏脑。从来没有看清自己在行业中领先的关键因素,一段成功史,满脑糊涂账。也因此,从来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坚持什么,改进什么;如何创新,如何固守。 08|习惯性信用缺失 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承诺不算数,这几乎是中国式商人部落最常见的景观。对内,规则计划变幻无穷,今天立,明天改,后天再改,手下无所适从;对外,合同承诺一张废纸,视情况涂抹、打折甚至撕毁,合作者有去无回。 09|匪文化心态 民营企业老板如山寨大王,生于青萍之末,长于江湖之野,走的是匪文化路线:关上山寨大门,老子天下第一;冲出山寨掠财,碰壁拐弯,见缝就钻。图的是人生痛快,少一份使命精神;既没有经济上的长远目标,也没有文化上的成熟主张。 10|阶级斗争企业化 企业内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斗争。”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挑起群众斗群众”最后所失去的,是企业的效率和凝聚力。 11|沉湎酒色 有人因为无力控制欲望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事业再无激情沉湎酒色;有人因为”过去吃了苦”,怀着找补回来的心态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人生苦短”,信奉找钱是为了享受的哲学沉湎酒色。 12|投资冒险主义 拿自己“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或者借来甚至骗来别人”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所谓成败荣辱在此一举,身家性命系于一线,战战兢兢,急功近利,举止失措,焉能不败?

Read more

什么是倍增学原理和分享经济?(创业者必看)

一份工作,假如有两种薪资报酬: A:一个月给你30万元,每天给你1万元。 B:按天发放,第一天给你一分钱,然后,后一天是前一天的 2 倍。 (选择A? 还是选择B?你会选择哪种?) 选择B的朋友请看下面结果: 第1天:0.01元,第2天:0.02元,第3天:0.04元,第4天:0.08元,第5天:0.16元,第6天:0.32元,第7天:0.64元,第8天:1.28元,第9天:2.56元,第10天:5.12元、 第11天:10.24元,第12天:20.48元,第13天:40.96元,第14天:81.92元,第15天:163.84元,第16天:327.68元,第17天:655.36元,第18天:1,310.72元,第19天:2,621.44元,第20天:5,242.88元、 第21天:10,485.76元,第22天:20,971.52元,第23天:41,943.04元,第24天:83,886.08元,第25天:167,772.16元,第26天:335,544.32元,第27天:671,088.64元,第28天:1,342,177.28元,第29天:2,684,354.56元,第30天:5,368,709.12元30天合计:10,737,418.23元,明白了吗?这个就是倍增的力量! 还记得这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下棋。一天,他下完棋后突发奇想,要奖励棋的发明者。他把发明棋的人召到皇宫中说:你发明的棋让我天天开心快乐,我要对你进行奖励,你说吧,你都需要什么?当时,正直天旱闹灾荒,老百姓民不聊生。棋的发明者说: 我什么也不要,你只要把我的棋盘上的第一个格里放一粒米,第二个格里放两粒米,第三个格里放四粒米,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双倍,以此类推,直到把这个棋盘放满就行了。国王哈哈大笑说:就依你说的算数。 当第一排的八个格放满时只有128粒米, 皇宫的人都大笑起来。当排到第二格时,笑声止,而被惊叹所代替。 国王大为吃惊,通过计算, 要把这64格棋盘放满,需要1,800亿万粒 米,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米粒总数的10倍。国王认输了,并给予相当的奖励。棋的发明者用这些米粮,救济了无数灾民。 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市场倍增学的来历。市场倍增学又叫网络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槐宝。世界上最聪明、最能赚钱的美国犹太人说过这样一句 话:“拥有了网络,就拥有了世界。”网络外行者,很难明白此话的真意。但作为深知市场倍增学原理的人士,100%的人都会认为这是 一句至理名言。在美国50万的百万富翁中,大约就有20%是市场倍增学缔造了他们巨大的财富。这就是市场倍增学的伟大!倍增学原理 1、市场的倍增市场倍增利用几何级数原理,其范围 大,涉及面之广,是其他任何营销方式所不能及的。假如一个公司有8 个直销商,每个直销商发展8位直销商,到底8代的时候这家公司就有 16777216名直销商。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是一个无穷倍增的,当然,在现实当中没有这么快,有些环节不可能像理论上说得那么快,但是这种方法的威力是别的营销方式所望尘莫及的。 2、时间的倍增在时间上,直销商的效率是别人所不能比 的。公司向4,000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宣传,假如每个顾客需要20分钟。那么共需要1,333小时,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得166天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假如通过直销商宣传,到第三代就已经超过4,000人。 用一天的时间完成166天的工作,是时间上倍增的魔力。 3、效益的倍增效益的倍增包括公司的效益倍增和知晓上的效益倍增。公司的效益倍增是通过直销商数量的倍增和市场的倍增来实现的;直销商的效益倍增是借助网络组织人数的倍增,间接下线的增加而奖金数目倍增的。

Read more

赚钱只在一瞬间,三个故事让你开悟!

今天分享3个小故事,这小故事背后却有大力量。因为它能完全地,彻底地触发你的商业思维,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考角度。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小故事都折射出消费者的人性,读懂了人性,你就领悟了营销。 故事一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 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 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故事二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希奇,于是就问道:“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启发思考 看完这个故事,你大脑里想起的一个产品会是什么?小米手机!没错,雷军就是那个老农夫,把小米手机放在屋檐上,让你勉强可以够得着,让你欲罢不能地想去够着。 容易得到的,也会随手扔掉。太难得到的,有些人争取一会儿就放弃了。只有勉强得到的,意外得到的,人们就会感到惊喜,倍感珍惜。 这让我又想起一件事情。 我的一个客户,经营服装店,开业的时候做出了很多代金券,到处免费发放,结果发现转化率出奇的低,来的人寥寥无几。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请了一个团队专门发传单,结果却不佳。我告诉她:”轻易得到的,人们就不会珍惜。” 于是,我们一起想了一个办法,把这些代金券不再送了,而是卖出去。天啦,我们要卖代金券?太搞笑了!但是事实证明我们对了! 怎么卖呢?我们找到小区的便利超市,找到美容会所,找到美发店,找到各种各样能接触到年轻女性的店。告诉他们的店员,我们的优惠券让她们来卖,卖来所得的钱,全部归她们所有。 通过卖优惠券的形式,我们发现,人们来店里的概率大大增加。也许人们只是花5元钱买了一张100元的代金券,但这5元钱会促使他来店里消费。 想让客户记得你?你可以变着法子让客户为你付出一些,轻松付出一些。客户会惦记着自己的付出,从而惦记着你!  “便捷”还是“诱惑”,艺术地使用吧! 故事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