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众生的四摄法,同样也可以用在孩子们身上。 1、布施:给予安全感和信心 布施,简单地讲就是给予所需。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与氛围,让他们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样孩子在陌生环境,遇到难处就不会轻易害怕或焦虑。 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在升学、就业、生活等各种压力下,也应给予孩子宽容、信任和理解。如果一味地把自己的理念和要求强行灌输给孩子,只会引起孩子的厌烦。 另外,家长平时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的许多优、缺点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教育孩子时自己先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爱语:让人欢喜,给人力量 与孩子交流时,我们需要多耐心倾听。之后,可以用关怀、柔和的话语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这件事你怎么看呀?每当这样问孩子的时候,一般都会得到高兴的回答。其次,尊重孩子对事情的看法和意见,不随意评判打压,采用商量的方式,给孩子足够的自信。 不过,虽然鼓励和赞扬有其正面的意义,但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以爱语进行适度的批评和引导,及时纠正某些错误也是一种必要的善巧。 3、利行:激发天赋,善加引导 由于业力的关系,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天赋各异,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给予善巧的引导,才能令其天赋得以发挥。能让孩子今后从事他自己喜欢的事业,这就是一种成功和幸福。 4、同事:和孩子做朋友 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游戏和学习,互动和分享。 为人父母者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们。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你以长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指挥着他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过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彼此就会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 如果父母从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感知他们的视角,那么你会发现,随着孩子的成长、当他们开始了解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一步步深入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01- 语言是带情绪的,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串联起来,有可能给人带去温暖,但也可能带来伤害。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至少伤痕是看的见的,而责骂带来的伤口则是无形的。 无从展示、无从倾诉、也就无人在意。家,不仅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往往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02- 宋丹丹和巴图一起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本应该是难得的母子欢聚时光,但宋丹丹却在节目中不停地吐槽儿子巴图。看到别人的孩子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会说:“我生了一个废物,啥都不会干,你看看人家。” 当巴图为她手忙脚乱生火煮鸡蛋时,她却一边奚落儿子笨手笨脚,一边埋怨儿子扬起的烟灰弄脏了自己的脸。 她还将巴图小时候的糗事当笑料逗大家开心,看到巴图脚趾发炎了,竟然说:“不会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时候就喜欢自己啃脚。”丝毫不顾巴图的面子。在节目中巴图羞得一脸通红,急忙躲到鸡窝去“避难”。 何炅见状都忍不住替巴图打抱不平: 巴图已经带着男人的尊严去垒鸡窝了,你却让他表演啃脚?! 其实,宋丹丹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他们几乎不会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取笑、挖苦、打击,是他们教育子女的惯用手段。 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打击式教育”。常见的话术如下: 你看谁谁谁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烧香了! 就你还想干XX,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钟热度。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简直比猪还蠢。 这声声打击的背后,藏着多少人年少时暗暗流下的泪。宋丹丹在综艺节目上吐槽巴图 -03- 曾有网友坦言,因为小时候在家族聚会上被妈妈当众嘲笑“唱歌难听”,从此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当众唱歌。而当她试图跟妈妈沟通这件事时,才刚说起自己受伤的心情,妈妈便开始教训她:“你怎么这么玻璃心,这点打击都受不了,以后在社会上还怎么生存!”网友评论,这个逻辑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说,没事,我多捅几刀你习惯了就不疼了。 好吧,我不疼了,因为我死了。打击就是打击,根本就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披上“教育”的外套,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不当行为找一个合理化的借口。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有网友说,我特别羡慕自信的人,因为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怕我真的错了。 经常被父母打击的人,会极度自卑,常常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而父母却总是一边言语打击,一边懊恼为什么子女总是这么不自信。某综艺节目中女儿对父亲的抱怨 -04- 扎克伯克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组关于亲子教育的图片,列举了“坏父母”的11种表现,其中有8种都是不好好说话造成的,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批评教育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Read more最可悲的教育,莫过于寒门养“贵子”
现在的父母就算没有富甲天下,也要倾其所有、勒紧裤腰带地富养孩子。 前段时间的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文章刷爆朋友圈。 一个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女儿在某外语学院附属名校读五年级,家里大头支出由老公搞定,暑假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三科培训班6000元,这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 其实不论富人家还是穷人家,所有家庭都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观点不顾家庭资源多寡和孩子的天赋差异,就算倾尽所有也要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 然而,也许他们会在无形中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8月12日,母亲每月给孩子1200元生活费却被孩子反问“是不是亲生的”。 8月17日,大学生嫌1500元生活费太少躲网吧“抗议”父母,最后父母只好妥协增加500元生活费。 普通家庭,父母节衣缩食也要把孩子当“富二代”养,换来的是却是孩子的自私自利,虚荣无度。 最可悲的教育,莫过于寒门养“贵子”。 父母倾其所有换来孩子的岁月静好 有媒体在北京大学生群体中做了一个关于月生活费的随机调查: 结果显示,大学生月生活费超过1600元,其中餐饮占比高达48.16%,购买穿戴用品和社交娱乐位于第二、第三,部分同学缺钱时还会使用互联网借贷产品。 张同学说他父母每个月给他2000元,有时仍感觉吃紧,“吃饭一天大约40元,一个月1200元就没了,再加上健身聚餐零食这些,一个月至少得800元吧,有的男生抽烟一个月差不多300元。” 比起男生,女生对生活费的预期要普遍高一些,每个月除了固定的花销外,还要预留出一笔“置装费”,用来买衣服包包化妆品等。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部分父母不管自己过得多艰难,也要想尽办法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一名男子患重病住院,确诊为肝癌晚期,寝食难安,呼吸急促。 女儿让他多吸几口氧,他却说自己能透得过气来。 女孩是男子抱养的,并非亲生。如果不是这场癌症,她并不知道爸爸的爱如此深沉。 后来,爸爸跟她说实话,“我总希望能给你多省两块钱用用……”听到这里,女儿不禁泪目。 “1个小时的氧气费才4块钱啊!” 我们父母这一代人大都吃了很多苦,都被穷怕了。 就算累死累活也不能让孩子走上自己的旧路,去品尝为了钱发愁独坐到天亮的滋味,去体验为了工作当“孙子”扇自己耳光的心酸。 为了孩子今后能活得轻松,“富养孩子”的理论被无数家长奉为圭臬。 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谈吐不凡,姿态优雅的王子公主,养尊处优,岁月静好。 但是,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去假装身处在某个阶层。
Read more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1.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 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败带来的后果。 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的犯罪。 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2. 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6个月:学习咀嚼关键期。 2.5~6岁:秩序规范关键期。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6岁:语言发展关键期。 2~8岁:想像力发展关键期。 6~10岁:文化敏感期。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8~4岁:黄金阅读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12~15岁:独立关键期。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 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Read more溺爱孩子将会成为你一生的负担
孩子对父母的妨碍产生逆反心理后,不利于他自身的独立成长。逆反心理让他迷失了方向,孩子不仅对父母没有感激之情,反而会对父母充满埋怨。最终,孩子会因为无法自立而一直依赖父母。 野生动物出生一段时间后便能学会独立生活。但是,如果把家养的动物重新放回大自然,它便无法生存,最终还是回到家中,赶都赶不走,因为它没有生存的本领。 人亦如此,如果一味地呵护、溺爱孩子,孩子将会成为父母一生的负担。所以,孩子小时候,很听话或缺少主体意识,不一定是好事。作为父母,一定要知道这一点。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父母应该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并要与之对话,将对话作为说服的手段,而不是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不喜欢学习?” “对啊!” “爸爸妈妈那个时候也讨厌学习啊!” “真的吗?” “当然了!” 其实,大人都理解,所有的应试学习都是索然无味的。父母应该回想自己小时候,理解孩子并和他沟通。 “那想上大学吗?” “不想。” “那你想做什么呢?” 孩子如果有自己的梦想,就应该创造环境,帮他实现理想。如果想上大学,那就跟他聊聊应该怎么做才能进入大学。 “是想进名牌大学,还是一般的大学啊?” “当然想去名牌大学啊。” “必须认真读书才能上好大学,否则,就只能放弃这个想法哦。” 不能一味地跟孩子强调必须学习,必须上好大学,而应该告诉孩子实现理想的方法,温和地和他沟通。 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自以为是地强调自己的想法,孩子便会拼命反驳,力图挣脱。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主行事尤为重要,父母只需要默默地守护,必要时提出意见就可以了。 孩子长大后,以爱为借口而不给孩子自由,这只能是执迷不悟。小的时候不精心照料,长大后却给予不必要的 “关心”,孩子会产生压迫心理,并开始反抗。 所以,在孩子的中学时代,父母应该尽量地让孩子亲自体验,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不管是什么事情,反复三四次之后仍有问题时再给予一定的关注。让孩子在经历失败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教训,学会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爱,按照不同的阶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孩子小时候,无微不至的照料,是无私的爱;第二种,孩子青春期,努力克制强加干涉的心理,默默地守护是爱;第三种,孩子成年后,父母克制自己的内心,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是冷静的爱。 妈妈们都有无私的爱,但却缺少默默守护的爱和冷静的爱。因此,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常常遭遇挫折。即使孩子已经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岁了,父母仍然要为他们操心,甚至还要操心孙子、孙女的事情。这不是别人的错,都是咎由自取。 现在的父母将孩子进入名牌大学作为最高目标,只让孩子读书学习。事实上,进入名牌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连孩子都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父母也无法为子女的人生买单。
Read more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有哪些 6步教你教育叛逆期的男孩
叛逆期的男孩比女孩更难教育,男孩往往由于脾气大,会做出许多让家长为难的行为,不理智的行为,让家长生气发脾气,最后于事无补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有没有呢?肯定有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步,正视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要抱有成见 如果遇到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一定要清楚,这事一种正常现象。事实上,逆反心理中也是包含很多积极的品质,诸如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 第二步,不和孩子争吵,不为难孩子 处在叛逆期的男孩,他们会变得脾气非常的暴躁,他们认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在违背他们的意愿,他们经常会表现的无助,焦虑,孤独等等觉得没有人可以懂自己内心的世界,所以父母必须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这种情形。 多稳定孩子的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第三步,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尝试主动与孩子沟通 处于叛逆期的男孩慢慢会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么的粘着父母,而是自己经常会寻找自己单独的空间,来发泄和表现自己,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觉得孩子不如小时候懂事等等埋怨的心理,要更加的关系孩子,主动和孩子沟通。 切忌从学习入题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第四步,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引导孩子走出不正确范围 叛逆期的孩子他们经常会表现的愤世嫉俗,觉得这个环境和这个社会就不属于自己,他们总是表现的让父母和家人都无法理解,如染各种颜色的头发,说他们同龄人只能听懂的话语等等,这是父母也不要总是用埋怨和批评的口气和他们说话,要学会正确的和孩子沟通和解释。 帮助孩子减少叛逆孩子的负担 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还要进行他们不愿意的培训,使得孩子们没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讨厌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长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也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 第五步,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对孩子的行为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叛逆期的孩子常常会让大人失望,因为他们会表现的所有家规和校规等等他们都不会放在眼里,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他们不想受制于某人,不想听从于任何人包括父母,所有这也让父母们感到非常焦虑,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是焦虑要学会体谅和包容他们。 注意允许叛逆的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六步,可以争取孩子的朋友或亲戚的帮助,帮助孩子走出叛逆期 父母当然也可以争取别人的帮助,如那些和孩子关系好的同学或者孩子比较信任的亲戚朋友等等,从他们那里了解孩子,当然也可以让他们帮助引导和教育孩子,从而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哪些教育方式和方法让孩子选择远离自己,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会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叛逆期。 教育叛逆期男孩注意事项: 1,注意在男孩处在叛逆期的时期,父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必须耐心的对待。 2,注意父母在男孩这个时期必须要理解和包容以及体谅孩子,从而才能做到正确的引导孩子。 3,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Read more如何戒掉孩子的网瘾?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记住,孩子最初有网瘾,责任就在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记住,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当孩子哭着喊着想玩电脑的时候,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信不信由你,反正是,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 请您记住,当学校老师接手管理你家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了。不要指望着老师关注你家孩子的缺点,老师顶多是在校园里和课堂上控制住你家孩子。而类似于这样的诸多劣行,都是发生在校外的。 如何戒掉孩子的网瘾? 家长要有思想的转变。 家长不要一味认为网络是个“毒物”,其实这是一个两面性的东西,利用好了那就收益甚大,不能一棒子打死。这就要求家长也要走进网络来,对网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堵不如疏,我们不是一味的阻止,应该加以引导,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指出让孩子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家里的电脑应该安装好防火墙,减少垃圾网络进入孩子的视野。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许多家长发现自己家孩子有“网瘾”的时候就开始一通的劝说、责骂、哭诉,往往最后无可奈何“恨铁不成钢”。我们成长的年代和现在的年代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和孩子的代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深入他们的世界争取逾越那一条代沟。在家庭中我们不仅仅是父母,还应该是他们的“好朋友”,在全方面了解过后我们才开始教育孩子。其中不要一味的打骂,要以温和和鼓励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孩子戒除“网瘾”。 注意力转移大法。 家长可以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减少对网络的接触。如果孩子喜欢体育运动,那么就多陪陪孩子打球或跑步等体育锻炼;如果孩子喜欢出去,那么就带他去旅游接触新鲜事物。目的就是让孩子的精力在别的地方消耗,让其对网络的兴趣减弱。 图/pixabay.com
Read more父母常做这六件事,孩子难有大出息
最近看了一本书,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正确科学的教育,天资普通的孩子将来也能耀眼一方,错误狭隘的教育,再聪明的孩子也能沦为庸才。 作为父母,我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如何使孩子成功这类话题,往往忽略它的对立面;家长带着孩子一门心思向成功终点奔跑,却常常忘了反思自己的行为。 没有父母是天生的精算师,太多不可预测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在通向成功的路途上,我们都会犯错,会栽跟头,如果只是追求速度,一心往前奔,那么一旦有环节出错,还不及时修正止损,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可以预见的是,就算你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你的错误行为也会把孩子拉回起点,甚至南辕北辙,与成功渐行渐远。 我们就来看看,父母哪些不正确的养育方法,会拉孩子后腿,认真对照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1、只说不做,思想和行为不一致 有个词语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这自然是很美好的品质,如果用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没什么毛病。但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很多父母,常常是“严于律娃,宽以待己”。 他们最擅长打亲情牌,我做这做那全都是为你好,我为你可是操碎了心:不让你别玩手机,是为了你的眼睛着想,不让你看电视,是怕影响你写作业,让你多读书,是为了你能开阔眼界,让你好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好工作……现实情况是,不让娃玩手机,自己狂刷手机,不让娃看电视,自己看不停,让娃多读书,自己从不读书,让娃好好学习,自己不思进取…… 只说不做,纸上谈兵,孩子长大一点明白你的套路后,他也会跟着有样学样,你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吧,那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行为,记住身教重于言传,说一千遍,不如亲身示范一遍来得有效果。 02、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这类父母通常会比较强势,对孩子成才的渴望远远大于对孩子情感的呵护。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压抑敏感,无形中失去很多童真和快乐。 不过这种父母的私心和欲望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表面来看,他们确实为孩子做了很多,每天都有打鸡血的热情和拼劲,为孩子的成才费尽心思,“看起来很励志”的背后,也以孩子不快乐,不自由,没主见,活得累为沉重代价。 孩子不是你的私人木偶,他有血有肉,人格独立,你为他设计好的路,他能走多远呢?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最好的爱是默默注视,适时放手。 03、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风险 温室里的花朵,最容易被风雨摧残,时时都在父母庇护下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被困难压倒。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受一点罪,什么都提前准备好,早早的筑起一个坚固温暖的小窝,每天给他供应充足的阳光雨露,不让花花绿绿的外界干扰他。 过度的保护等于切断了孩子以后自力更生的道路,当别的孩子脱离父母的怀抱,准备去社会舞台大展宏图的时候,你的孩子还什么都不会,这种看得见的反差只会令他一蹶不振。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04、唯成绩论,只看重结果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个人的成长也有多种可能性。但无论思想怎么进步,高考制度依然存在,父母对考分的执念消散不去。 我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有很多父母,在陪孩子领期末成绩单时,脸上都会写满焦虑,如果孩子考得好,那张焦虑的脸就舒展开来,如果考得不好,焦虑会转化为深深的失望。他们不会关心孩子现在情绪如何,最近学的怎么样,在他们心里,成绩就是一切的说明。 考分固然重要,但父母面对孩子成绩正确的态度更重要。孩子未来成功与否,不仅拼的是自身实力,也拼的是家长的整体素质。 05、娇惯纵容,对于孩子的错误避重就轻 娇纵孩子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由于从小溺爱,长大以后成为歪瓜裂枣的也大有人在。就算有那么多的前车之鉴,无限度纵容孩子的家长依然不以为意。 你的娇惯纵容,也许当时会掩盖一些不美好的景象,可是时间不留情,当你一次次为孩子的错误买单,一次次救他于自己闯的祸,制造的麻烦时,等他羽翼丰满,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更不知道闯祸的成本,那么到他步入社会,他的处境会很危险。
Read more【3-6岁】孩子被欺负!教你孩子正确的“打架”还手姿势(精)
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恶霸」,总是喜欢欺负小朋友, 小孩也常常莫名其妙地被他抢玩具,甚至被他打。小孩很生气,但是妈妈说,打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要做一个谦恭有礼的人,不能还手。 小孩觉得特别委屈和恐惧,现在越来越不喜欢上幼儿园了。其实,孩子经常被欺负,家长与其强迫孩子隐忍,让孩子压抑自己,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还不如教孩子正确的「打架」还手姿势。 拒做小绵羊!孩子老被欺负危害大 【孩子哭诉】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温和谦让的人,不能打人骂人。但是,有些熊孩子就是特别霸道,就算我们不惹事,不还手,他们还是经常来找碴。 小孩莫名其妙被欺负,却又不能还手,心里觉得很不平衡。说好的「是非分明」,说好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呢? 【正解】 谦恭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当孩子发现,欺负人的「坏孩子」没有受到惩罚,而礼貌忍让的「好孩子」却经常被欺负时,他的整个是非价值观就会被颠覆。甚至,很多孩子默默承受了「被欺负」,得到的反而是进一步的「被欺负」,「退一步」招来的并非「海阔天空」,他们就会对「谦恭礼让」这种行为产生强烈的质疑。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经常挨欺负、受委屈,愤怒的心情却被「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压抑着,久而久之,他就会对这种状态感到恐惧和焦虑。国外有研究人员跟踪研究了7000名儿童 ,发现经常被欺负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忧郁 、焦虑和自我伤害等行为,其患忧郁症的概率是普通孩子的两倍。 孩子间的战争孩子来解决,家长别插手! 【孩子哭诉】 父母每次看见我被欺负,都会火急火燎,马上冲过来把我们俩拉开,制止「战争」爆发。有时候,爸爸妈妈还会严厉批评欺负我的孩子。爸爸妈妈真心想要保护我,我当然能够感受到,但是,如果下次我被欺负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在我身边,那么该如何是好? 【正解】 孩子间的「战争」往往来得莫名其妙,但也去得莫名其妙,可能上一秒钟两个孩子还互打互推痛哭流涕,下一秒钟两人又握手言和一起玩得嘻嘻哈哈。不管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孩子就在这个战争的过程中学会了问题解决的办法,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技巧。 孩子间发生了矛盾冲突,父母不要操之过急,不管三七二一上去替孩子做主。你能为孩子解决一时的矛盾,却无法保证一辈子都可以为孩子保驾护航。孩子在你的过度保护和帮助中,形成了唯唯诺诺的习惯, 性格会变得懦弱。 长大后,当有一天他不得不离开爸爸妈妈,他就会发现,在激烈的竞争中,他根本不知道怎样去战斗,怎样去保护自己。所以,父母尽量别插手孩子之间的战争,尽管让他们打,让他们战斗,让他们成长! 孩子被欺负,教他「打架」的套路 正如成人世界里不可避免地出现口角之争甚至武力斗争,孩子与孩子之间也常常会出现争抢和冲突。大人被别人欺负了,可不会一味退让,所以,孩子被欺负了,教他毫无原则地退让,让他挨欺负、受委屈,这也是不科学的。 教孩子正确地「打架」,这才是解决孩子之间矛盾冲突的正道。下次如果孩子被欺负,妈妈不妨教他以下「打架」的套路: 1.要文斗不要武斗,耍嘴皮子功夫说赢对方 【战争现场】 妈妈给小明买了架小飞机,小明在花园里玩得正欢,这时,豆豆冲过来,猛地把小明的飞机抢走了。小明压抑着心中怒火,指着豆豆骂:「豆豆是个大坏蛋!豆豆是个大坏蛋!」豆豆也不甘示弱,反问:「我怎么就是大坏蛋了?」
Read more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李嘉诚 我们总在说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 所以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老了会后悔。 虽然不需要我们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绝对不能拿事业繁忙来牺牲孩子。生下他就得负责任啊! 黄晶生说:“幸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什么感觉呢?幸福是一种追求快乐而又有意义的感觉!” 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象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为,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不是他自己要出生的,父母使他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一个他们自己无法选择的家庭,有了一对永远不能变换的父母。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 如果母亲爱打扮,其女儿也必然是爱打扮的。若母亲是多舌的,女儿也不例外。同样父亲好喝酒,儿子也会喝酒;父亲说脏话、粗话,则孩子也是如此。这已成为家庭教育的定律。 正如有人所说,孩子的心是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可以说,孩子一生的命运在父母手中,父母若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的品德,为开拓他们的美好前程积极创造条件,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我们说家庭是一所学校,但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方式,它通过家庭环境氛围及父母的言论。行为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与基本素质。 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所永远代替不了的。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庭,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 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这个家族至今已传下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根据上述两种情况让我们来一起设想,珠克家族中的某个人,当他孩子婴儿时,就被爱德华家族抱养,那这个人又将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反之又会怎样?家族最初灌输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为人原则,将影响他的一生。这就是两个英国家族留给后人的启示。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榜样! 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给孩子观念会让孩子成为伟人! 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 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