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妈妈成功帮孩子戒掉 iPad和手机,她只用了一招。(精明)

这个妈妈了不起!她这样帮孩子戒掉iPad和手机,只用了一招! 有哪一个孩子不爱玩,别说孩子连大人也一样爱玩。这个年代孩子受了父母的影响,大家都喜爱玩手机、玩 iPad 已经是生活一部分了。但是由于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也不会控制孩子就会频繁玩、长时间玩,甚至玩到不吃,不喝,冲凉,上厕所,过马路也一起,这些已经给不少家庭带来了难题。不少妈妈在烦恼着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戒掉 iPad 或手机。 不过提醒大家,让孩子完全戒掉父母每天都在用的 iPad 或手机是不现实的。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大家看看一位国外妈妈的做法,相信能给大家来带不少启发! 小男孩 Andy 也是 iPad 控,玩 iPad 可以经常不喝水不吃东西,在经历了一次由于玩 iPad 入迷从家里的楼梯滚落摔断了一条腿,这个妈妈就做了下面的举动: 暑假的一天,孩子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 iPad,竟然发现 iPad 上面贴了一条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实行 iPad

Read more

每天和孩子说这9句话,孩子充满自信

1️⃣ 我相信你 I Trust You 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而爸妈的一句“我相信你”,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勇气,更加自信。 2️⃣ 你很强大,不要放弃 You’re Strong,Don’t Give Up 不怕困难的孩子,就是这样炼成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咱们要做的就是给他加油打气,告诉他足够的强大,不要放弃。让孩子在困难中磨练自己,跨过一个个障碍。 3️⃣ 你今天过的怎么样 HOW DID YOUR DAY GO 朋友式亲子关系从这句话开始。 像朋友一样,问问娃今天过的怎么样。让他对你打开心扉,一起分享快乐,一起面对问题,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及时帮助到孩子。 4️⃣

Read more

不打不骂还能教育好孩子的十个高招

对孩子不打不骂,还要教育好孩子,真的很难,让我们来看看不打不骂还能教育好孩子的十个办法 步骤/方法: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 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Read more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

父母必读: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语言伤孩子的心,断送孩子的前程。同时告诉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什么,以及父母应该怎样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亮丽的角度审视孩子、肯定孩子、表扬孩子、激励孩子。 第一句:“怎么这么笨啊你?” 告诉孩子:你不笨 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时, 注意不要伤着孩子。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第三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一言堂”的后果:惧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 第四句:“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第五句:“你又做错了,真笨!” 允许孩子犯“错”。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你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比制裁肉体更有效,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帮助他们把信心慢慢建立起来! 第六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学习好不好?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怎样帮助孩子最有效?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而你对他们的爱,不会因为他们的课业分数而有加减~ 第七句:“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别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 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第八句:“住嘴! 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给孩子争辩的权力,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学会与孩子说话,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第九句:“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第十句:“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只当“参谋”,不当“司令”。 “早恋”、“叛逆”、拖延症统统都不是洪水猛兽。接纳孩子的缺点。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不要怕丢脸

Read more

再高的分数,也不能为你的人生打包票

我发现,每次和家长聊孩子,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都是亘古不变的:听讲认不认真,作业有没有完成,考试考得怎么样,排名进步了吗…… 我感到有点悲哀,父母如此关心孩子的学习,考了高分,将来就一定能过上高配的人生吗? No!再高的分数,也不会给你的人生打包票! 越是高智商的学生,越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高情商 以前,我的班上有个男生,学习很刻苦也很冒尖,但生性好猜忌,总害怕别人碰了他的奶酪,不是怀疑甲打了他的小报告,就是怀疑乙偷看他的日记。我担心这种敌意会令他的处境非常孤立,于是就想约他的父母来聊聊解决办法,但几次都没有约到。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爸爸来开家长会,我们才总算对上话了。 他听完我对孩子的担忧,只客套了一句:“谢谢老师关心,明年就要中考了,学习不掉链子就好,性格是骨子里的事,要靠他自己悟。” 我听出来了,这位爸爸的话外音是:老师,您想多了,学习好才是王道! 后来,还没有等到中考,这个学生就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开始厌学,继而逃学,最后甚至轻生。曾经,这个“无所谓爸爸”所不相信的剧情,都在这个优等生的生活里逐集上演了。 不得不说,越是高智商的孩子,越需要与其相匹配的高情商。 孩子的人生高度,并不等同于他的分数线 有些功利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人生高度约等于他的分数线,所以鄙薄分数以外的所有指标。 以前班上有个女生,钢琴弹得行云流水,因为要准备迎新年文艺节目,我就希望她能担任钢琴伴奏。没曾想,她眨巴着大眼睛坦率地告诉我:我不想参加,我的期末任务只有学习!然后又加一句:我妈妈也这么说! 她笃定的眼神竟让我有点恍惚,我问她:抽点儿时间,就彩排一次也不行吗?她求我:老师,我只想期末考好!好吧! 其实,我也承认考试重要,我也并不想勉为其难地让学生参与他们认为无趣的活动,但,“我的期末任务只有学习”这个推脱理由里面所包含的某种人生哲学,令我担忧。 我担忧这个从小就不折不扣地坚持“有用原则”,并以此为由拒绝集体活动的孩子,以后可能会被社会所嫌弃。 除了考试的能力,还要有幸福的能力 前几年有个悲惨故事,新疆昌吉一个19岁的尖子生,患有轻度抑郁症,他在纸上列举了23个活下去和6个不想活的理由之后,最终从天台一跃而下。 再看今年发生在河南濮阳的校园命案,一个高二的尖子生刺死了另一名尖子生,而让他痛下杀手的所谓恩怨,竟然只是嫉妒别人比自己考得好! 这两个孩子,请注意,都是尖子生!一个没能照看好自己的生命,一个则轻率剥夺了别人的生命。他们都拥有考试的能力,却不具备幸福的能力,性格的缺陷,直接抵消了他们在学业方面的所有努力。 我想起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的那句名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再高的分数,也不能为你的人生打包票 这个时代,分数很重要,但考分只是意味着你获得了某种参赛资格,分数以外的智能,才最终决定了你的人生际遇! 我听一个杂志社总编朋友说,他们编辑部有个做校对的小妹,系出名牌大学,还曾是上过报纸头条的文科状元。但干活粗枝大叶,为人清高自傲,偶尔加班赶稿,她就一直嘟着桃红小嘴。她除了学历那点儿资本,就再无有价值的筹码,所以一直没有升职。 可她总是抱怨啊!谁谁谁二本文凭才干了两年就鸡犬升天了,唯她一个堂堂的文科状元,命不好!

Read more

孩子,愿你拥有这样的三颗“心”

桔子之心 一个孩子手持一个桔子,问:“妈妈,为什么桔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孩子,那是桔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母亲说。 “妈妈,为什么桔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 “孩子,那是桔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浪费的。这也就是在告诉你,要懂得珍惜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母亲说,“孩子,桔子的果肉长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还有另一层用意呢,你知道吗?” “还有什么用意呢?”孩子问。 “那是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如果你手中有一个桔子,那就要懂得把桔子分成很多份一小瓣一小瓣,然后分给别人,与自己一起共享。”母亲说,“孩子,妈妈愿你也有一颗美如桔瓣的心。” 春风之心 那是一个春天,一个孩子跟母亲到野外散步。这时,一阵风吹来,孩子闻到了风的香味。 “妈妈,这风好香呢!”孩子兴奋地说。 “傻孩子,风是没有香味的,这是花的香味。”母亲说。 “哪风是不是好坏呢?”孩子问。 “风好坏?为什么这样说呢?”母亲不知道孩子的小脑瓜里为什么会冒出这种想法。 “因为风在偷花的香,它是小偷!”孩子说。 “风不是在偷花的香,风是在传播花的香。风不是小偷,风是天使,它让花的香传播得更远,让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花的芬芳。”母亲说,“孩子,凡事多从好的一面想,少从坏的一面去猜疑。如果你是一朵花,你要相信,风会传播花的香;如果你不能做一朵花,没有花的芬芳,那就去拥有一颗春风的心,去传播花的香,让花香远播,芬芳人间。” 火把之心 一个孩子正处在人生的黑暗期。一日,母亲燃亮了一支火把,对孩子说:“让我们来看看黑暗中燃烧的火把吧。” 母亲高举起火把,问:“孩子,火焰有什么特点呢?” “它在向上燃烧。”孩子说。 接着,母亲把火把向下,又问:“现在火焰有什么特点呢?” “它仍是向上燃烧。”孩子说。 母亲问:“孩子,这火焰像什么呢?” “像一颗心。”孩子说。 “是的,火焰就是火把的一颗心,一颗永远向上的心。“母亲说,”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是身在高峰,还是身陷低谷,火焰总是向上燃烧,向上升起生命的光芒。孩子,妈妈希望你也有一颗火把的心。” 文/黄小平

Read more

怎样用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99%的家长都忽略了!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很多家长,甚至有些老师都会说,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 但是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么一点,真正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对时间的管理。 这就是有些孩子想方设法上课外补习班,或者主动自习,最终也学不过另外一些同学。因为他并没有掌握时间管理的诀窍。 时间不重要,效率是关键 说到学习时间紧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彷佛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伴随着觉得时间不够的苦恼。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 但是,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来的时间去自己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效。 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对于这些问题,用一句话解释:“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排名靠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除了做作业,根本没时间自己学习;而排名靠前的同学,则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没多少,每天放学之前就已经把家庭作业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还可以小小的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 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而为学习苦恼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眼睛只看着时间,是无法逃脱“马太效应”的陷阱的。 在管理时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记住: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 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样去从哪里“抠”时间,而是怎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原则一:学会舍弃 “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 学习压力很大时,很多人被弄得手忙脚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 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

Read more

父母没有耐心,会造成孩子的童年创伤

有时候,父母多少的无名之火,是自己内心不安或者童年创伤的投射? 童年创伤一旦触碰,就像开了闸门的洪水,它可能会席卷了愤怒、羞耻、怨恨、疼痛等很多负面的感觉,一齐冲击你的心房。 记得有一次,我抱着一个很重的大箱子下楼,儿子跟老婆走在前面。 就在出楼道的时候,以前一直给我扶着门的儿子,这次看到我抱着箱子艰难地走了过来时,只是瞧了一眼就把门给带关了。 我当时的心情一下子到了冰点,不得不放下箱子,打开门,然后再抱起箱子出去。 我感觉很无助,内心有一种难以控制的情绪涌起。 我大声地跟儿子说为什么不给我扶住门? 小家伙说自己不小心把门给关了。 老婆说我的反应有点过分了。 那天一整个上午都感觉不好。 后来我仔细地进行了自我分析。 发现是自己童年的创伤引起的反应。 因为我的一些经历,让自己变得特别怕被“抛弃”。 而儿子把门松开,门狠狠地哐当一声关上时就触发了这个闸门。 所以说,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那个童年的自己不断跟自己招手。 幸运的是,你够努力地话,就有机会在新的关系和爱之下,进行自我剖析和修复。 没事的时候,我会带着儿子在小区附近转,让他熟悉周边的环境。 有一天他惊喜地跟我“爸爸,真是奇怪,这里能回家,那边也能回家。” 我当时一怔,小家伙还真地说了一个我们都明白的道理——“回家的路不只是一条。” 我说“是有很多种回家的路,等你长大就会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 其实,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有很多路通向远方。 不可能只是父母划出的那一条,而应该是遵循孩子心底的那条。 父母不能强迫,而应该耐心地帮孩子去寻找,鼓励他们努力的走。 当你执著于自己的坚持,最后可能会发现: 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Read more

你孩子没教养的样子,真的很丑!

当你带着孩子出门,给孩子带上小书包、小水壶的时候,别忘了给他带上教养。有教养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尊重,而没教养的样子,真的很丑。 01 缺乏教养的孩子,真的很丑 周末,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旁边一桌坐着两个家庭聚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一会拿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店乱跑追逐打闹。 周围的人因为影响了进餐而纷纷侧目,他们的父母都忙着聊着家长里短,并不在意。 服务员上菜时,其中一个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事后坦白就是为了好玩,服务员对此非常生气。 这时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么,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当个服务员。” 这位母亲出门之前,肯定忘了给孩子带上教养,因为她本身也没有这样东西。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都有着一样的共同点:以自我为中心,粗暴当作勇敢、愚昧当作学识、可笑当作幽默,口无遮拦当作随性直爽。 这样的孩子,真的很丑。 02 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我们家辰辰班上有个同学,是一个残疾的小男孩,天生并不灵敏。除了身体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脑的发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他每一次考试都是班级最后几名。 可是,他却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在学校里,他有很多朋友,外出秋游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想帮他推轮椅,每到他生日,有很多同学给他礼物,他们邀请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为什么? 他对谁都很礼貌 他懂得爱人也爱己,他懂得接受时礼貌,拒绝时也彬彬有礼; 他为人不贪心 不贪心别人对他的爱,不贪心别人的玩具,他不会觉得自己残疾而应该享受更多的爱,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集体活动,和那些快迟到了的同学说,没事,我自己慢慢过来就成。他知道自己应该得多少,也知道别人应该得多少; 他懂得分享 每次母亲带给他的喜糖,他都会带到学校,给同学吃,倒并不一定有多昂贵,也并不会多好吃,但是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却难能可贵。 前些日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和一个保安室门口的大叔在聊天。后来,保安室门口的大叔说:这样一个有素质的男孩,根本不用担心生计,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帮助他。 这个男孩子并没有传统定义上的优秀,不一定能够成为职场精英,也可能取得不了所谓的成就。但是因为他的为人,也就是教养,使他过得并没有那么孤单。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有教养的孩子,才最美丽。

Read more

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现在的寒门,还能出贵子吗?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到处要花钱,而家境不好的孩子,没有这份背景和资本,他们还能成功吗? 很多人有个误区,他们说现在的社会 “上升通道逐渐关闭”、“阶层日益固化”,是社会病了。但其实,这才是社会原本的常态。中国过去的两千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西方这种数百年稳定的社会,阶层固化更是早已天经地义。 阶层剧烈变动的年代,才是历史的异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恰恰就是因为这一幕不多见,不常见,很稀奇。时人异之,才产生了文学效果。一个流动性过大的社会,一定是制度不完善的,完善的制度不会容忍高流动性。 但恰好,我们这代人的祖辈和父辈,生在了中国数百年来变动最剧烈的几十年里,每个大家族都有那么几个人的人生之跌宕起伏,简直可以拿来拍电影。在短短一百年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不下七八次政权变更,和近乎180度的政治转向。《霸王别姬》、《大宅门》这样的影视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成功反映了我们这一百年来的个人命运之不可预测,并引起了亿万家庭的共鸣。 这种人生经验,导致我们这几代人误把这种阶层大幅波动的局面,当成了世界的常态。而最近20多年看着尘埃落定,要回归历史长河的真·常态了,很多人就不适应,受不了了。 良好的家庭环境,在任何年代都会极大的帮助后代,晋升到社会高阶位置。将相无种,只是平民阶层的幻想和安慰剂,尽管这句话是中国普通人千年来的精神支柱(甚至可以上升到民族格言),但最先喊出这句话的陈胜吴广,最后改变了他们的阶层吗? 精英阶层在历史上名头多变,无论你管他们叫什么,豪强、士族、门阀、权贵、集团、派系、二代,当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时候,首先是一座城堡。城堡的第一功能,是防住别人再进来。所以先进来的人,会不断地增加城墙的高度,以阻拦尚未进来的人,挤来摊薄自己的特权和福利。不过他们会把砌城墙的行为包装一下,使得普通人很难分辨。 今天精英阶层的一项杀手锏,在于他们会为子女,预留许多人生止损线:毕不了业可以就业,无心求职给钱创业,开拓业务刷爸妈的脸,就算一事无成,还可以当个列席者。所以精英的后代,人生是被设了下限的,差不到哪里去。 下限有限而上不封顶,这就是这群人开挂的地方。何况精英阶层还会以相互之间,彼此关照对方子女的方式,强化这种机制,关照了别人,也就等于关照了自己,这早已是城堡里的潜规则。与这种大招比起来,那些所谓的 “增长视野”、“减少摸索” 的好处,都只能算毛毛雨。 一切权力的核心,是规则制定权。只要规则制定权和暴力机器两手在握,后来者的腾挪空间就基本没了。很多人说,今天依然有上升通道,这话没错。但稳定年代的上升通道是受控的,这是和动荡年代最大的区别。这根通道何时搞流量管制,决定权在别人手上,你不仅没有决定权,连知情权都没有。流量管制落到你头上了,你就只能像在机场里,遇到延误那样,听天由命,刷刷微博,等候广播,了此一生。 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开始鼓吹中产阶级的崛起。什么是中产阶级?以专业人士为代表,中产阶级的本质,是精英阶级的随从,是精英分配-酬劳体系中的一环。如果精英是躲在高高的城堡里,中产阶级就是围绕着城堡的一圈市井。市井依附于城堡,但又优越于再外层的乡野。 中产作为城堡的外城,也有自己的城墙。中产阶级的外城墙是学历,而城堡的内城墙是血缘,这是最最核心的区别。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越上层的人越爱用血缘来区分人,到了最顶层,几乎只认血缘,这种城墙是极高的。中产阶级的城墙,比起城堡要矮许多,防御薄弱,所以时不时就有人可以翻进来。 中产与底层之间的流通,也相对顺畅的多,许多通过几十年个人奋斗,成功翻墙成为中产的人,自然就会得出 “个人奋斗很能改变阶层” 的结论,并灌输给自己的下一代。等到下一代想在中产的基础上,继续往上爬时,才发现再上面的游戏规则,和父亲当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我并不觉得城墙内的人,就天然具有道德劣势。不然,上一代人在个人开销,和享受已经满足的基础上,继续奋斗的意义何在?你可以想象,假设你得到的优待,是通过先期成本换来的,你也会对试图和你分享优待的人,产生极大的抵触。这种抵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这堵城墙依然是有缝隙的。我个人的感觉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平民,其实拥有比以往更多的工具,来实现阶级跃迁,但前提是你得具有以下三者中的一项: 一是 “天赋”。有 “天赋” 的人,我们通常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