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从来没对我这么好过…震撼无数父母的好文!

一个周末的中午,我从客厅走进房间,看见3岁多的女儿将自己小床上的粉红色花被子铺在地板上,自己踩在上面跳来跳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 我火冒三丈,花被子前一天才洗干净,地板好几天没拖,我怒火中烧地朝女儿大吼:“将被子捡起来!” 女儿似乎没听见,还在跳着。 面对孩子的不理会,我心中愈加厌烦:“你净给我添乱!”操起手上的衣架就往孩子腿上打上去。 孩子像触电般,似乎被惊吓住了,惊恐地看着我,也不敢哭,许久才“哇”一声大哭起来。 面对无助大哭的女儿,我才意识到,这么点小事,至于吗? 来不及愧疚,我也没有安慰女儿,而是说了句“别哭了”,然后忙活家务去了。 到女儿爸爸回家后,女儿的话再一次刺痛了我的心。孩子的爸爸发现了女儿腿上的伤痕,女儿委屈地说:“是妈妈打的。” “你是不是不乖?” “爸爸,其实我很乖,我知道妈妈心情不好,所以我扮演花仙子,是在被子上跳舞给她看的,没想到她不喜欢……” 我按捺住内心的震动,鼻子一酸坐到了女儿身旁:“妈妈的脾气很坏,对不起,你能再跳一次给妈妈看吗?” 似乎一下子忘记了之前的不愉快,女儿站起来,赤着脚一会儿挥手、一会儿转圈,一副投入的样子就像花丛中的小仙子……怎么我之前没意识到女儿跳舞跳得这么好呢? 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件小插曲,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 那一天,朋友抱来她8个多月的儿子,小家伙很可爱,我抱着又逗又亲的。女儿在一边闷闷不乐,脸上没有了一点笑容。到朋友离开后,女儿才伤心地说:“妈妈,你从来没对我这么好过……”再一次被女儿深深震住。 “为什么呢?你是我的女儿我对你最好了!” “不是的,你对待别的小孩比对我好,你总是骂我……” 后来细想女儿的话,渐渐地心生愧疚,因为我突然想起已经好久没拥抱过女儿,好久没赞美过她头上美丽的蝴蝶结,好久没表扬过她帮忙丢垃圾,也好久没赞美过女儿按时睡觉,甚至也好久没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了…… 随着孩子们慢慢成长,多少父母对待孩子甚至没有了孩子刚出生时一半的爱和耐心?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改变的是我们。 我们到底怎么了?不是不爱孩子,而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被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压力蒙蔽了双眼,我们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可爱;也被糟糕的情绪吞噬着生命,我们变得冷漠,对孩子的笑容熟视无睹;我们很吝啬,吝啬得甚至对孩子失去了一丁点耐心,他们即使一撅嘴都可能引起我们的厌烦;我们的眼里看到的尽是一个个不听话的孩子,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不够安宁。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精灵,他们纯洁无暇,所有的一举一动都是跟随大人的影响进行,当我们不够耐心,孩子们也变得烦躁;当我们内心充满爱,孩子也会变得乖巧。 请试着在孩子面前,将所有的烦恼和压力抹到窗外,还家庭一片净土;放慢脚步,跟随孩子的成长,每一步其实都很美!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凡事,再强求一下

“我们大人,经历世事越多,有时反而不如小孩子心思澄净,做事有魄力。” 某日,闺蜜邀我去参观新居。房子格局好,风水佳,闹中取静,最重要的是,还附赠一个小院,种几方花草,摆上阳伞秋千,咖啡一品,书卷一翻,绝对乱世桃花源。 我由衷欢喜,问她,先前也没听你说过,怎么就突然发现这么一处好房源呢? 闺蜜讲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 她说,有天走在街上,有个发小广告的拦住她,“姐,看看我们房子。”按一贯方式,她不接广告不摆手,视若无睹地径直走过去。走了足有五分钟,这人竟一路尾随,毫无退意。最后她烦了,站定,呵斥,“有完没完,你看不明白我的意思吗?”那人说:“你没有明确拒绝,我就想再试一试。”闺蜜讲到这里,“有点感怀,就冲他最后一句,我接了。” 之后的故事顺理成章,广告中的房子正合心意,孩子日渐长大,需要空间,于是她买下这栋房。 从小到大,我接受的教育一直是——顺其自然,甚至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凡事尽人事听天命,不问结果,不要强求。且自欺欺人: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比如投稿,每每投完,唯一做的就是等待,即使有些话想跟编辑聊聊,有些结果想试图挽救,最终都放弃:人家很忙,不要烦人家了;如果稿子好,自然用,没用自然是不好的。 听了这个故事,我在想,如果凡事,我们再强求一下,结果会不会不同? 女儿不到两岁,生性活泼,特别喜欢叫人。每每带她外出,她的小嘴叭叭叭不停,阿姨,叔叔,爷爷,奶奶。凡是过路人,她都要扯着嗓子叫。倘若人家没反应,她还会一直叫下去……直到,耳聋的爷爷回过头来,戴耳机的阿姨取下耳塞。恍然大悟后的人们,往往第一时间称赞她,你真乖,你好可爱。她就坐在婴儿车里甜甜地笑。那样子,目的达成心愿满足,别提多得意。 我时常在女儿大叫时,制止她,你这样会影响到别人;女孩子要矜持;你没看到人家根本不理你吗?她似懂非懂,却一意孤行。然而,她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我对人性的判断。 是的,有些人会厌烦,这孩子怎么那么厚脸皮,或,真缺少家教。但不这样想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因为耳背或者忙于其他,并没有留意到,而后,被那尖利的小嗓音锲而不舍地提醒,终于发现,原来,错过了这么一位热情似火的小姑娘。 换个角度想,再强求一下,除了给自己一个机会,也是给那些误会你、忽略你的人一个机会,当误会消除,关注转移,事情也许充满转机。 其实,强求不难,难在分寸。到什么时刻,你的意愿表达完毕,对方接收成功,进一步,则适得其反,退一步,则不尽如人意。拿捏在进退之间,要因时因地因事情原委因人生阅历而判断。女儿是小孩子,即使她一直叫下去,也没人说,这是个疯子。如果一个成年人呢?过分强求,旁人心生厌烦恶语相向的概率恐怕大大提升。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谈恋爱。女生拒绝男生,可能因心里住着别人,可能觉时机不对,也可能她完全无意于你。前两种情形,如果认为值得,可以陪在她身边,等。等她回心转意,等她时过境迁,不时提醒她,还有人在这里,爱你;而最后一种,一旦表达明确,最好抽身离开,这样做,至少还能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背影。否则再叽歪下去,女生告你骚扰,或唯恐避之不及,也未可知。 我们大人,经历世事越多,有时反而不如小孩子心思澄净,做事有魄力。畏首畏尾,心有牵绊,还总冠冕堂皇地说,我是随遇而安。我们要承认,做大多事情,是要结果的,无论好坏,无论早迟,我们都想在内心的空白处填上一个坚定的答案。从此,安下心来。 凡事都再强求一下吧,就那么刚刚好的,一小下。足矣。 文/安慈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毕业后,关于工作和父母的意见不一致

小时候父母说得都是对的,不管自己做什么都喜欢征求父母的意见,尤其作为女生,更是想让父母喜欢自己。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大,自己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让自己遵守自己的想法来做事、生活,但是面对毕业后找工作的事情,自己和父母的意见却不一致,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1、首先要将自己的想法、思路梳理清楚,如果连自己也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即便父母的意见再不对,自己也无法说服他们尊重自己的选择,只会让父女、母女的关系变差,所以一定要做想法、思路的梳理工作。 2、尊重父母的意见,找一个时间和父母一起坐下来好好的谈一谈,关于工作,关于今后的生活应该怎么走下去等等。可能之前父母一直将自己看做是小孩子,等到自己真的大学毕业,面临找工作的时候,父母的叮嘱就更多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否和父母想法一致,坐下来聊聊对双方都有好处。 3如果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对于工作的追求和渴望的话,那么认真严肃地请求父母给自己一次机会,让自己可以有发挥的场所,即便最终证明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是错误的,自己也不会遗憾了,毕竟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4、暂时将这个问题搁置一下,不去想它,顺其自然的找工作。如果自己不愿意继续呆在家里,可以选择出去旅行一次,想想今后的道路该如何走下去,有什么样的职场理想等等,让自己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毕竟在远方陌生的城市,可以更纯粹地思考这个问题。 5、如果觉得父母是错误的,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探讨一下,看看到底是不是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自己的好朋友帮着自己分析分析,然后两个人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 6、如果因为工作的事情导致自己情绪失控对父母发火或者闹脾气的话,事后一定要及时向自己的父母道歉,并且请求他们的原谅。要知道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所以作为女儿要体谅自己的父母,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7、不管最终选择的工作是自己坚持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安排的,都要认真对待,毕竟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自己初入职场的第一次体验,认真对待才会有收获。尤其作为现代女性,对于工作的态度十分重要,不要觉得自己是女性就不需要太看重工作,恰恰相反,现代女性才更需要独立。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3岁、7岁、10岁,孩子的重要转折点! (建议保存)

从 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大脑在10岁以后就“定型”了,所以3岁、7岁、10岁不但是脑部发展的转折点,更是强化潜能的黄金期。一旦错过孩子大脑发展的 关键期,就算日后上再多的才艺班也补不回来!想要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就要好好把握这三个黄金时期,从小锻炼孩子的大脑潜能! 一、0岁~3岁:发展大脑本能 这段时期锻炼大脑潜能的关键在于培养大脑功能的基础——本能。而要打造长大以后也很活跃的大脑基础,重点就在训练脑神经细胞具备最基本的本能。 3岁之前的儿童脑部,会陆续出现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这些本能也会让幼儿的大脑出现各种特征,例如:想竞争,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为妈妈或兄弟姊妹等周围人们的同伴。 比方说,告诉孩子:“把玩具收好”。讲完后却毫无动静,不妨改说:“我们来比赛谁收拾得快!”孩子听了就会开始整理。叫孩子:“快跑!”孩子却依旧慢吞吞,不如提议:“看谁先跑到那边。”孩子就会产生斗志往前跑。这些都是生存本能产生了想竞争的特性后,进一步引发的反应。此外,儿童虽然不喜欢填鸭式地硬塞太多知识,对于学一点点新东西却会觉得开心,这就是因为求知本能产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要锻炼脑神经细胞的本能,就要善用这类“想要”的特性,妈妈在成为同伴的同时,也累积一起“竞争”或是“多了解一点”的体验。 0岁~3岁这个阶段不用要求成果,不要想着孩子有没有会做很多事?或是有没有比别人强?重要的是让孩子能抱着愉快的心情对话,并且经常夸奖孩子。 二、3岁~7岁:戒除大脑坏习惯 “待会再做”这句话代表的是“并不想做”的心情。换句话说,老爱讲“等一下“的小孩,大脑没办法培养主动想做的心情,就不会启动自我酬偿系统;自我酬偿系统不作用,思考力和记忆力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加上没有贯彻到底的企图心,最后会变成一事无成的脑袋。 当孩子说出“等一下”时,先想想为什么孩子不想马上去做。若是因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说:因为正在打电玩,所以听到要收拾房间就回答“待会再做”,这种状况下,可以问孩子:“现在赶快收拾,吃完饭就可以尽情打电动,你觉得先做哪件事比较好呢?”这种因应方式就是促进自我酬偿系统作用启动,让孩子主动说出:“我现在先整理。” 此外,如果孩子本来就不喜欢整理房间,不妨花点心思设计出类似比赛的方式,和孩子同乐,以去除“讨厌”这种情绪为先决条件。总之,请仔细观察孩子,并且妥善引导,别让孩子养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习惯。 3岁~7岁适度进行“修剪”,彻底打好脑神经传导回路网的基础非常重要,这并不是教授知识与技巧的时期。这个阶段要把目标放在扎稳基础,打造念书和运动都能兼顾的大脑,将心力放在改掉影响锻炼大脑功能、本能及心的“脑部坏习惯”。 三、7岁~10岁:培养大脑的主动好习惯 7岁~10岁之后,是适合真正进入学习的阶段。不过从锻炼大脑潜能的角度来说,有一点是父母亲务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绝对不要总对孩子说“快去念书”这种话。 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属于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现就会变得越差,因此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大人,必须妥善指引一条明路,而主要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建议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利用好的问题,将“要这样做才对!”的命令改成选择题,以“你想要怎么做呢?”来询问,让孩子能自己选择。 比方说,如果孩子不擅长自然科,父母光说“自然科要多用功一点!”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啊”,这样还是没办法激发孩子的动力。不如改用这种方式:“妈妈小时候也很怕自然科呢!不过,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几次下来之后,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来想怎么办呢?” 话说到这里后,明白地把答案说给孩子听也无所谓。或者可提出两种方式,问孩子“你想选哪一种?”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我也要这样!”“我会这么做!”如果想让孩子也思考解决方法,就说:“说不定还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说吧!你是妈妈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办法。”试着用这种提议来激发孩子的自尊心。等到孩子努力想出来之后,别忘了大力称赞:“真不愧是妈妈的小孩!”借由这种方式养成孩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头脑。 7岁~10岁之后的大脑潜能锻炼重点,在于运用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要提升自我酬偿系统的功能,妥善引导孩子的关键,就是“丢出好的问题”。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一位从教40年的老教师给家长的忠告

1. 关于品德 对于人格的完善和道德品质的优良,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首先关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社会公德和责任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甘于付出——这些,都比分数要重要得多。 如果孩子在以上任何一个方面有问题,那怕是有一点问题,即使他分数再高,那也不值得骄傲。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础原则。 2. 关于分数 越想让孩子获得理想的分数,就越别死抓住具体的分数不放。对于孩子来说,经历一次复习考试,俨然战士在硝烟弥漫的现场上打了一次冲锋,已是身心俱疲,此时,他们需要的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安慰,而决不是简单的居高临下的训斥。 我的建议是,在孩子们结束考试的那一天的晚上或者中午,一进门你们就对他说:走,我们去下馆子,想吃什么,说,你辛苦了,我们也跟着你沾沾光。卷子拿回来,饭后,父母都坐下来,铺开,一一分析,让孩子说错的原因是什么,你们要说的话,只有一句即可——比我强多了,我相信,你下次定会有进步,同时,用手摸摸孩子的头,或者他的肩膀。 3. 关于专注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孩子的考试分数甚至已经成为决定家庭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岂不知,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 那些“学霸”们,上课,作业,自习时全神贯注,他们也从不在学习以外的事情分心,比如玩手机。相反,那些手机不离手、听到窗外有一点异动就东张西望、蝴蝶来了捉蝴蝶,蜻蜓来了捉蜻蜓的同学,他们的考试分数绝不会排到前面。 家长应该自己观察,再向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学习不够专注,如果不幸,是,那可别指着老师,你们自己得先下些功夫了。 4. 上课发言 上课是否积极举手发言,对于成绩的影响很大。一般说来,每个举手的同学,在举手之前,都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且有了答案(尽管这个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在举手等待老师提问的时间,他仍然在思考,如果老师问到自己,应该如何回答,而一旦发言,就又得到了一次表达训练的机会。可以确定的是,没有准备发言的同学,从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的机会。 至于没有进行认真而缜密的思考就举手争取发言的同学,那是“闹腾”,不在此例。 5. 关于困难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不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精神基础,对于漫长的一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学习犹如爬山,既很辛苦,还不定遇到什么沟坎,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很难观赏到顶峰的无限风光的。一节课下来,往往有似是而非的问题困扰着孩子们,好像有些懂了,其实并不尽然。对此,那些意志坚强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不弄懂决不罢休的尽头。 有一个女生,数学没有考好,她拿了一盒粉笔上房,在用砖铺顶的四间屋顶上,写了整整一房顶。我们可以从她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来判断,考出理想的分数,当然是指日可待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一遇有难题就放过,那你们可要动动脑筋,看看怎么让孩子也坚强起来,否则,跟他要分数,就是一句空话。 6. 关于与老师的沟通 每个包括成绩优秀在内,各方面均表现良好的学生,他们的家长都与老师保持着健康而良好的沟通。他们从内心里尊重老师,当然也尊重老师的劳动,但不用物质去玷污教育的神圣。

Read more

农村孩子的进城路,要走多长?

村中某长辈,家境贫寒,从我记事起一直住在五十年代建的破旧老房子里边,至今三十年过去,依然如此。家有两个儿子,都是大学生,都在城市安家落户,这在农村也算是光耀门楣了。这个看似美好励志的故事,却有着另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讲述方式。 大儿子A的故事 A长我七岁,考上了山东某大学学矿业,在农村也算是大喜事。但就在高考前体检时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农村人不了解情况也不明白政策,只是听说有可能被学校禁止入学,A和家里人一下子就懵了,赶紧花巨资到处拜访“名医”治疗,最终这临时抱佛脚也没显灵,只能硬着头皮先到学校报名看看情况再说,也是机缘巧合,入学体检时A托人找了位本校同学替代抽血检查,算是蒙混过关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一直担心学校会发现,怕某天查出来会被开除,时时刻刻提心吊胆。而且,那所学校要求每年体检一次,每次他都如临大敌一般。为了能够摆脱这诅咒,家人和他始终坚持不懈拜访各路“名医”,寻求各种偏方,四年从未停止,生怕中间有突击检查被发现然后开除,或者毕业体检出问题拿不到毕业证。 四年中药也从来没停过,先西药,后中药;先瞒着所有人到校外找隐秘的小诊所帮着打针,后来仍觉不妥,干脆自己给自己注射药物;或者就是求爷爷告奶奶找各种地方帮自己煎中药,一次煎好分开装袋,回来藏起来喝上一周,然后继续。 试想,晚上十点后,昏黄的路灯下,他一个人拎着药匆匆出去,又小心翼翼地回来,是何等心境。就为了这本就看不好的“病”,吃药的钱几乎和生活费一样多,他自己兼职和父母辛苦劳作的钱都搭进去仍不免捉襟见肘。四年如履薄冰的大学生活后,他终于安然毕业,家人也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故事至今被村里人传为佳话,A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濮阳的姑娘,这位姑娘虽然学历不高,但长得很漂亮,父亲是包工头,家境也很好。因为爱情,A大学毕业后就到了濮阳油田工作,女孩爸妈也出钱给两人买了房子,结婚生子。 对于男方家庭来说,虽然儿子远离家乡还被人视做入赘,但毕竟算是在城里娶妻生子安家落户了,家里也没出多少钱,也算很高兴的事情了。村里人都羡慕说他们的儿子争气,找了个好老婆,一下子省了多少钱啊。他们虽然心有不甘,但毕竟儿子过的不错,儿媳妇也孝顺,孙子乖巧可爱,因此也算是享受天伦之乐了。 然而清福没享几年,A不甘于呆在濮阳这个小地方,也不甘于生活在岳父岳母和媳妇的阴影下,执意要考研究生,而且拒绝了单位出钱培养的条件,为的就是将来能有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为此他不但跟岳父岳母闹得不愉快,还跟单位也谈崩了,最后单位扣了他的档案、学籍、报考材料和准考证等一切材料。 他也倒不含糊,硬是重新跑了一遍自己上过的中学和大学,以及县里的档案部门,另外办了一套材料才勉强应付过去。他爸妈虽然不乐意,但终究“儿大不由爷”,只能由他去折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 三年后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岳父岳母又提出条件说,只要你回到濮阳,我们再给你全款买个房子,然后帮你打点一切关系在这里谋个一官半职。 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然后去了南京一个矿业研究院,随后用所有的积蓄在南京付了首付,背着贷款过日子,为了多挣点钱,他主动申请各种到野外工作的机会。 终于也算是安稳了,今年年初就决定把老婆孩子都接到南京。然而,老婆因为学历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孩子上小学每个月都要花钱,原来老婆孩子由岳父岳母养着没感觉出什么,这下子又要还房贷又要养活老婆孩子,全部由自己承担以后开支突然多了很多,压力倍增。 因为孩子还小,需要有人照看,又请不起保姆,无奈之下只能把他妈接到了南京照顾孩子,而此次回家正好听他妈谈及在南京的生活: “城市里的生活真好啊,楼下就有公交车,到哪儿都方便。可是花钱也真厉害,随便一百块钱破开说话间就没了。小孩子上个幼儿园,每天一睁眼就得几十块钱,一个月一千块钱都打不住,这还不算报这个班那个班的,人家都上了你不让上?你们那个时候上学,一学期也不到一百块啊。 这幸好是我去了,我这当妈的帮他看孩子不要钱,要不然每个月不又得三四千?就我这还是特别省的呢,去什么地方能走路就不做公交,去买菜什么便宜要什么,今天白菜最便宜,我就要白菜,东瓜两头最便宜,我就要两头,肉每次都是三五块钱拿一点,他们老抱怨我做的饭不见荤腥。就这样我两个月还花了五六千呢,你敢算?而且我去都得自带生活费……” 我很惊讶:“自带生活费,儿子为啥不给啊?” 她说:“让当妈的给儿子要钱,心里难受啊,别看你们上学时要一百不敢给九十,但要是让当妈的问你要钱,一来看你们也不容易张不开口,二来你们如果当时身上没钱说没有的时候,你知道当妈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么?而且如果只有儿子了什么都好说,不是还有媳妇在么,当老人的生怕你们过不好,钱的事情最容易让你们闹别扭,你说你们拌嘴,当妈的心里能不难受吗?” 我:“那你咋办啊?” 她说:“钱的事能自己掏就自己掏,实在不行趁媳妇不在家的时候问儿子要。对儿子我不满意的时候可以劈头盖脸骂他一顿,毕竟我养你们这么大,不能老了老了再让你们骑到我头上给我气受。但只要媳妇在场,任何事能忍就忍,她说什么我就听着,她让干啥我干啥,他们拌嘴了我实在听不下去就下楼转转,当没听见,回来该咋样还咋样。你知道么?老头子在家里每天起早贪黑赚的这点钱,还不够我给大儿子贴赔的。” “你说我供养他们上个大学有啥用,要是在农村,你们也不会想那么多,早就盖好房子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安安生生过日子了,我们老两口早都该享福了,都60快奔70去的人了,你看村里这个年纪的哪个不是在家哄哄孩子享福的。你看你们上大学花钱,上完大学家里还得出钱补贴你们,真不如规规矩矩在家过日子的。要紧的是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要不然我肯定不再供你们上大学,全都给我在家种地打工,既能守着我,也不花那么多钱。” “你们都说的可好,早几年就说什么不让我们种地了,也不让我们起早贪黑挣钱了,他们兄弟俩一人每月给我们五百块钱,一个月一千块钱让我们享福。你要知道,现在这一千块钱哪儿经得起话啊,上街买点菜,一会儿一百就没了。即便如此,他们真能给也行,也算我们的福气。你看他们现在每月过的,挣的还没有花的多,哪儿有钱给我们俩,还五百,我连五毛钱都没见着,倒是我每月不知道给他们几个五百。我也知道他们过得不容易,的确是拿不出来,你咋他?但是你想想,他们都三十五六快四十的人了。我现在算是想清楚了,我再也不会听他们的了,他们就是说的天花乱坠,我也还是守着我这几亩地,我还得到旁边厂子里干活挣钱,不为别的,就为了我手里能有点闲钱,不管多少吧,那总是我的,不用问你们要。最起码我们老两口有一天突然生病躺那了,你们都不在身边,我至少有钱上医院。你们都离家这么远,我总不能说人躺那儿了等你们给家打钱我才去医院吧?而且那时候你们有没有钱还另说呢,媳妇让出多出少也另说呢!有了我自己这每年几千块钱,至少我心里踏实,我谁也不求,谁也不指望你们,你们想起有这个爸妈了给点我们就要,不给我们也不用向你们伸手。” 以上是大儿子的故事,虽然不让老两口省心,但相比下边要说的小儿子,已经好很多啦!下边再说说小儿子的事情。 小儿子B的故事 B比A小两岁,从小就是村中学霸,即那种如雷贯耳的“别人家的孩子”,一路从村小学被保送到县重点高中,还曾跳过级,小时总被父母当作模范激励我,我们总当成传说一般。就这样一路高歌挺进,都被老师视若明珠,父母也脸上有光。因家境贫寒,难免被视为改变家庭命运的寄托。无奈高考不尽如人意,只上了哈军工的工商管理。但尽管如此,对于农村贫寒子弟而言这也算上了名牌大学,家里总算是有了希望。

Read more

怎样教小朋友写日记

孩子不会写日记,家长们不要说骂,那么,怎样教小孩子写日记呢,今天,我就和家长们分享一下教孩子写日记的经验。 首先,要教会孩子写日记,家长自己要知道日记是什么。日记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成长,而生活都是由无数平平常常的小事组成,这些小事就是写日记的好素材,不要认为日记非得记下什么重大的事情不可,只要记下的事情有趣,有意义,难忘就可以。 其次,教孩子写日记,要从写好一句话的日记开始。写日记不要以为非得跟写文章似的长篇大论,其实,短短一句话也是可以的。就是说,日记的内容是可长可短的,一句话,二句话,一段话,几段话都是可以的。如果孩子写了一句两句话的日记,家长们千万不要以为不合格,要孩子重写,多写,甚至惩罚孩子,只要孩子写出了真情实感,对生活进行了真实的记录,就是好的日记,哪怕只有一句话哟。记住,教孩子写日记,就是从教孩子写好一句话的日记开始。从写一句话,再慢慢引导孩子写二句话甚至更多句话的日记。 第三,让孩子自由发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多少孩子说了算,以孩子为本,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写日记是件简单的事。 第四,引导孩子写感兴趣的事物,只有感兴趣的事物孩子才会有写头,愿意动脑子去想怎么写。如:可爱的小动物,喜欢的人,有意思的事,让孩子觉得写日记也是件开心的事。 第五,引导孩子先说后写。说是写的基础,说的过程就是整理思路,锤炼语言,也能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家长在听孩子说日记的同时,也能及时给予改进的意见。 第六,日记不一定天天写,也可以写周记,不让孩子感觉负担重。 第七,多让孩子读书,无论是教科书还是课外书,只要孩子喜欢读,就鼓励他。平时多给孩子提供好的精神食粮,孩子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东西写,会写。 最后,上书店或网购一两本写日记方面的教辅书,书里都会有很多好的范文作参考的,让孩子多读指导书,多读别人写的日记,在写作上一定会有飞快的进步。最后,祝所有的家长朋友们都能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 注意事项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不要轻易发火说骂。多引导,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图片耒自:pixabay.com

Read more

父母的用心,孩子知道吗?

「爱,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这句话有时候说出来,反而显得讽刺。我观察到很多的父母经常把「我每天载你上下课,你知道我有多辛苦?」、「我花那么多钱给你补习,名次怎么没有进步。」这些话挂在嘴边,当这些话说出口的时候,亲爱的爸妈,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涵义是什么?我想绝对不是「我很爱你」。 「人」都是自私的,表面上这些话说出来,好像是为了孩子好,其实只是在突显,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多么的辛苦。不管是谁都是爱自己的,当父母因此开始显露不悦的时候,孩子也会开始出现反抗的声音,就双方立场而言,当两方想法不一致的时候,父母通常握有较大的权力,所以会要求孩子必须服从。每个孩子,都是含莘茹苦教育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一直强调,自己有多辛苦,而孩子却让人很失望,任哪一个小孩听了,都是让人泄气难过的一段话吧! 偏偏有多少的父母,不明白这一点,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小孩好,可是从来不去反省,为什么一点效果也没有?这些话,对于孩子的教育只有反效果,造成亲子间更大的隔阂,是不是应该偶尔,站在孩子的立场,也许他真的努力了,只是此时此刻,还达不到我们的期望,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该接受父母的情绪。亲爱的爸妈,请适时的去面对,自己内心的声音,若是忽略了这些细节,我们永远都会觉得自己是对的,这些带有责备语气的话,请试着减少脱口而出的次数,我们会发现,当这些话不存在的时候,才是对孩子们最大的鼓励。 每一次,当昱翔的成绩退步了,名次也不像以前那么好,第一个步骤,是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心他最近是否发生什么事情;第二个步骤,是我们必须先自我检讨,由父母的角度来问他,是不是妈妈最近太忙了,导致没有时间关心他;第三个步骤,是我们一起共同讨论,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全天下的父母都很辛苦,有时候爸妈会尝试着,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辛劳,但并不是一直对孩子唠叨,利用一点小技巧,让孩子多体谅父母亲一点。从儿子小五之后,只要工作上的课程安排,是在假日或寒、暑假,我都会让他跟着一起去上课,在旁边当小助教,帮忙发讲义或做一些简单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小技巧,让他看到我们工作的样子,和学生对我的崇拜,间接让孩子了解「妈妈的辛苦」,当然在这过程中,自然也会多了几分对妈妈的尊敬。当他回家的时候,有几次就告诉我:「妈妈,学校的老师讲的没有妳好。」而且还会分享,我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给他爸爸听。 试着不用语言,而是用行动的方式,让孩子去了解,自己是很幸福的。当儿子开始崇拜爸妈的时候,顺势告诉他,要多读点书,才会像爸妈一样。常有人说,他们很羡慕我和儿子间的关系,当孩子开始认同父母的时候,我们所说的话,他自然比较会接受;相对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位置并不是那么重的时候,他们对我们说的话,也许就会置之不理。 其实让孩子看到,父母在职场上的身份地位,至少让他知道,有一些优点可以向父母学习,自然而然的,就会要求自己,但我们不需要强迫孩子,必须变成跟我们一样的人,这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最好的身教。 文/ 吴雅玲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孩子,我为什么要你努力读书?

孩子,当你明明想要出去玩耍却必须去上学的时候,总会问我:“我为什么要去上学?为什么要努力读书?”  我想告诉你,因为努力读书,会让你过得更好! 01 努力读书,你才能选择想要的生活 就像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孩子,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要肩负起自己的人生。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天埋头苦干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吗?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拼命硬干却只能蜗居在地下室吗? 努力读书,学习一些技能,并不一定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却至少可以让你能选择一份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地让工作来选择你。 02 努力读书,你才能结交更优秀的朋友 孩子,我从来不认同一定要交有用的朋友这种功利的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认,结交一些优秀的朋友,能使你受益终生。 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比如责任、比如坚持、比如好习惯;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们可以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变得更优秀。 然而,不努力读书,你很难结交到这些优秀的朋友。朋友圈、朋友圈,朋友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努力刻苦的人很难与不学无术的人成为好朋友,不是因为看不起或是配不上,而是因为两种人的价值观不同,没有共同语言,很难交流。 孩子,努力读书,能让你收获一群优秀的朋友。 03 努力读书,可以提升你的气质和品位 孩子,有一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努力读书,不仅仅是学习一些以后工作能用到的专业技能,也要学习一些看似无用的只是,而这些,则是在培养你的人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气质与品位。 孩子,有时候我听到你说出:“你看谁谁谁,没读过书不是照样成了千万富翁,那还要读书干嘛呢”,我感到很痛心。不仅痛心于你的“读书无用论”,更痛心于你对金钱与读书的态度。 你知道吗?如果你一直抱着这个想法,即使以后你真的有幸成了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你在其他人眼里也不过是个暴发户,一个一身名牌也遮不住满身粗俗和铜臭的暴发户。 你知道吗?只有钱却没有文化素养的暴发户一般是被人看不起的,他们有了花不完的钱却羡慕那些有文化有气质的人。 孩子,努力读书,能提升你的气质和品味,到那时,无论你有钱没钱,都会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敬。 孩子,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了吗?因为努力读书,会让你过得更好!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成功孩子背后的父母,都具有这15个特质

研究发现,其实成功孩子的背后父母其实有很多共同的特质,值得很多家长借鉴深思。 一、对孩子总是抱有欣赏的态度。 和这些父母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欣赏有时候让你动容,比如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的小名,父母叫的时候通过语音语调你会感觉到这些小名就是专属于父母的。 别人叫的时候会黯然失色。他们在谈论自己孩子的时候也决不斥责和抱怨,即使自己的孩子相貌并不出众,有时候考得也不好,但他们从没有抱怨,很平静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 欣赏并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夸奖和鼓励,而是来自内心的一种默默支持,一种心照不宣的力量。在和这些父母接触中,我能感觉到自始至终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永不枯竭的欣赏的力量存在。 二、原则性强,不轻易因人因事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父母清清楚楚,并且立下规矩。决不会轻易改变的。 比如,改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写作业,该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书,不会因为今天是周末或者今天情况特殊就有所改变。 尊敬父母,不撒谎,诚实,如果违反决不轻饶,这是一条做人的底线。 三、善于经营自己的家庭。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础,纵观这些父母的家庭,家庭氛围和谐温馨。父母之间很少发生争执,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到温暖和依靠。 母亲往往在家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不在乎穿多贵的衣服,用多贵的东西,关键在于把孩子大人都打扮得利利落落。 四、明事理,举止稳重,朴素低调。 父母都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 对问题的看法往往非常折中,不偏激不固执,举止稳重,谈吐优雅,不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很少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家庭和收入。 五、关心但绝不溺爱自己的孩子。 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很关心,但对于孩子的不合理断然拒绝,而决不后悔,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也不会姑息迁就。 六、父母配合默契。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唱一和配合默契,一个唱红脸的一个必须要唱白脸,父母不要互相拆台,互相指责,这是大忌,曾亲眼见过,一个孩子不听母亲的话,和母亲发生争执,做父亲严厉斥责他这种行为,孩子歪着头不服,父亲过去就踹了一脚。孩子掉泪,但父亲并没有妥协。严肃指出他的行为是不当的。 做母亲的马上给他说道理,两个人配合默契。很快孩子不再固执已见。 七、工作认真,踏实。 父母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纵观这些父母不但在教育孩子上是成功的,对待工作也是认真踏实,兢兢业业。在单位上干得也很出色。可谓工作生活两不误。 八、定时定点关注孩子的学习。 每天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并且能定时定点,孩子做完作业,要检查一遍,有时间陪着孩子读书,即使自己不读书,也会陪在孩子身边。 我看到他们家里都有自己的书桌,每天有一段时间是雷打不动的作业读书时间,父母都会放低说话的声音或关闭电视,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