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华裔家长反映,儿子进入高中后,朋友慢慢多了,常常在家里谈论某同学如何「牛」,有什么什么好东西等。近来,这个孩子在家里谈起一位华人同学如何富有:平时花钱大方,穿的都是名牌,还拥有两辆奔驰车。孩子带着羡慕的表情讲完后,直接对父母说:你们没本事嘛! 孩子的话显然让父母担心。这位家长来自中国内地省份,13年前技术移民加拿大,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前几年买了房子,虽然不算特别富裕,但也还过得去。儿子是独生子,来的时候才4岁,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其中有些同学是留学生,家里较富有。看到同学有好东西,自己也想拥有,不知不觉有了攀比心。 差异太大 价值观混乱 为什么华人孩子容易产生攀比心?家和专业辅导中心心理辅导师张燕云表示,是因为差异太大了,在一个群体里,孩子耳濡目染,觉得别人有,为什么我就没有?心里就会很难过。 近几年,中国很多富人之子女都被送出海外读书。张燕云表示,有的老移民说,当初他们出来的是风光的一群,现在回去看国内的朋友,好像个个都比他有钱。即使是大人,面对这些差异,也会有心理落差。 张燕云称,现在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出了问题,全面追求物质享受,离传统价值观渐行渐远,大家攀比的都是物质上的东西,而不再注重内在价值。大家都在随波逐流,孩子也难免受到影响。 老留学生:传统教育缺失 著名画家陈叔善认为,孩子喜欢攀比,不能全怪孩子。他们年少无知,分不清好坏。孩子的思想、行为首先受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经常谈论的话题都是钱、权、利益,与别人攀比的时候,孩子不知不觉形成同样的思维方式。当家长的虚荣心不断膨胀时,同时孩子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陈叔善称,这种现象也不全是家长的错,因为家长本身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对的。他们以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是最好的。关键原因是传统教育的缺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毁灭后,灌输给人们一套追求「自大」的党文化,人与人之间竞争激烈,相互攀比。 陈叔善出生于香港一个富裕家庭,40多年移民加拿大。他说,尽管家里有钱,但家教很严。从小就被教育做人要勤奋、谦虚。父母挣钱不容易,绝对不能乱花,更不能拿父母的钱花天酒地。 客观看待孩子的攀比心 张燕云认为,孩子有攀比心本身并没有错,是希望自己拥有好的生活,达到更高一点的人生境界。如果一个孩子完全没有攀比心,人家成绩好无所谓,人家挣钱多也无所谓。可能生活态度会较消极,不求进步。这种情况父母可能会更紧张。 关键是要避免过度攀比,以及把攀比的责任推给父母。作为父母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攀比,父母自己本身是不是也存在攀比心?比如喜欢在孩子面前讲,谁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其实人都有攀比心,适度的攀比会产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促使人上进。但攀比过了头,无论给自己,还是给别人都会造成很大压力,产生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有些孩子很好强,即使不把责任推给父母,对自身要求也很严,什么事情都要争第一。张燕云指出,这样的孩子属于过度攀比。不仅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造成焦虑、不安等心理压力,同时也会给周边的亲人朋友造成很压力。 建立健康、正确的生活态度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攀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张燕云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理解孩子的攀比心,不必直接指责孩子。比如,父母可以这样回复孩子的抱怨:「我知道,你很羡慕你同学有两部奔驰车,你也很想要。但是我没有办法满足你。因为父母经济条件有限,已经尽心尽力了。」让孩子了解这个有限的事实。 其次,父母要肯定自己的价值,避免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标靶。父母要让孩子了解:我很爱你,但我无法给你这个。我对你的爱,和所承担的责任绝对不比别的父母差。我们也跟别的父母一样努力了。但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不一定会挣大钱。因为成功的因素很多。也许机遇不同,从事行业不同,不是人人都能挣大钱。 本文开始提到的那对父母不开心是因为被孩子挑剔了。父母一定不卑不坑,接受自己的有限,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要让孩子一责备,就觉得对不起孩子,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让他自己为自己负责。 「虽然我不能给你这么多,我也是一个很努力、认真负责的爸爸、妈妈。」否则孩子就会把责任都推过来:都是你的错! 第三,要让孩子了解到,这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有很多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不可能人人平等。有人生在有钱人家,有人生在穷人家,有人生下来连饭也吃不上。别人有,我可能没有。要让孩子接受这个事实。人的很多不开心都是因为不愿意接受事实,平添了很多妄想:他为什么长得比我高,比我漂亮?比我有钱?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把责任还给孩子 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当孩子羡慕别人拥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时,张燕云建议家长可以这样说:我很理解你很想要这样的生活。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你自己能做什么?我能给你的就是一个温暖的家,让你吃饱穿暖,接下来就是你如何为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Read more好好爱你的女儿,否则她会一生情路坎坷
1. 朋友生了个女儿,一天天长大,有着天使般的笑容和玫瑰花瓣一般的脸庞,走到哪里都能吸引到周围人的目光和赞扬,“这小姑娘真漂亮!” 女孩不好看,父母会担心将来被人嫌弃,长得太漂亮,父母更会担心。另外一种的担心。 孩子的爸爸说,“漂亮的女孩容易引来是非,一定要严加管束。” 他希望培养女儿坚强的个性,平时说话总是板着脸,故意不对孩子温和,跌倒了不扶她,让她自己起来。孩子一旦学习退步,当爹的各种冷嘲热讽,美其名曰,“反向刺激她”。 孩子的妈妈呢,对女儿倒是很温柔,但很少夸奖孩子,尤其是不夸孩子好看。还总是在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好,“你看你班某某,人家多朴素,一心都在学习上。”她担心孩子懂了美了会分散学习注意力,或者招惹男生,很少给孩子买好看的衣服,怎么土怎么打扮。 结果他们这样的围追堵截,日防夜防,孩子还是初中就开始早恋,省下饭钱来给自己买衣服买化妆品。 朋友哀叹自己教育失败,对女儿灰心失望,我却十分为孩子觉得心酸。 小小年纪,她就去外面寻找爱,因为父母没有给她足够的欣赏、关怀、赞美、鼓励和支持,她不自信,她自我贬低,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她必须在异性身上尝试着去寻求一点安慰和认可,才能让她知道,她也是被爱的。 她的父母畏爱如虎,像吝啬的葛朗台一样算计着自己对孩子的爱,唯恐这爱被浪费,被误用,结果反而造成了孩子对爱的饥渴。 2. 不好好爱自己女儿的结果,是很惨烈的。 比如被誉为世纪女演员的罗密·施耐德,她在电影中光鲜亮丽,以完美扮演了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这一角色而永载影史。但她一生情路坎坷,在她甜美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破碎的心灵。 这一切都是源自她那个不快乐的童年,以及那对不称职的父母。 罗密的父母都有小有名气的德国电影演员,母亲玛格达·施奈德也曾经风光一阵,只是始终未能大红大紫过。罗密出生过,玛格达并没有多少作为母亲的惊喜,只是庆幸自己的父母能养得起自己的孩子。 罗密的父亲十分花心,情妇众多,母亲玛格达始终将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和与浪荡丈夫的斗争之中。7岁那年,父母离异,罗密同母亲生活在一起,11岁就进了一所天主教寄宿学校。四年中,玛格达只来看望过女儿两三次。冷漠的父亲则连信都不曾写。 在《茜茜公主》这部电影中,罗密的母亲饰演了茜茜公主的妈妈,但玛格达并不是剧中那样亲切温柔的形象,她很嫌弃罗密,认为女儿是个难缠的女孩儿,孤僻而好斗。 “她不能忍受任何人,甚至不知道如何照顾她自已。” 父母的离婚和对她的疏忽使罗密深感自卑。她被送进刻板森严的寄宿学校,没有得到一点家庭的温暖。就像所有越是被父母忽视越是渴望赢得关注的孩子一样,罗密始终执著地崇拜着自己的演员母亲,渴望取悦母亲,“我在世界上最佩服谁?我妈妈。” 很多人都把罗密16岁时候在《茜茜公主》中的形象看作是她的本色,其实她不是,“我知道,我不是茜茜公主,我是个不幸的人。” 她很胆怯,演戏居然也会怯场,演出前,一定要服用一些镇静药片并带上一些以备不时之需。阿兰·德隆说她是个固执暴躁的孩子,“是一个不很懂得自己在玩什么、和谁玩、为什么玩的孩子。” 罗密常常觉得自己不幸福,“这个银幕上的悲剧演员在生活中也扮演着悲剧角色,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她并不喜欢茜茜公主这个角色,却一连演了三部,因为这能为母亲赚来大钱。 罗密不愿意得罪母亲和继父,她习惯讨好他们,她挣了大笔的钱,但每月只有6000法郎的“津贴”。 “当我为减轻苦闷而想哭泣时,茜茜却要露出可爱的微笑。”
Read more父母这三句话,句句养人;还有三句话,却句句坑儿
父母三句话,句句在养人: 1. 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2. 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3. 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还有三句话,却会害了孩子: 1. 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 2. 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3. 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有些父母,没权没钱,但孩子有出息;有些父母,有权有钱,但孩子没出息;有些父母,对孩子不太管,但是,孩子还不错;有些父母,对孩子啥都管,孩子还闹心;有些父母,自己没读书,却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有些父母,自己是高学历,却教育出糟糕的孩子;有些父母,没知识,但有文化;有些父母,有知识,但没文化;有些父母,很聪明,但不智慧,有些父母,不聪明,但有智慧。 不同的三句话,背后是教育理念!学习观念!人生信念! 有的父母说: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这种理念是让孩子丢掉依赖心,培养独立精神,增强危机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有的父母却说: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 这种理念是让孩子养成依赖心,为培养“啃老族”进行的思想铺垫;更糟糕的是孩子认为人生就是“学习好,一切都好”,而不知道,人应当是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好。 有的父母说: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这种理念是让孩子懂得做人是一辈子的大事,只有把人做好了,才可能走向成功,并得到他人的尊重。 有的父母却说: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这种理念是在培养出心胸狭隘的孩子,自私、狭隘的人格的种子就是这样埋下的。这样的孩子将来难以与人合作,难以交到朋友,难以走向成功和幸福,甚至连家庭关系都处不好。 有的父母说: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Read more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正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呢?来一起看看给父母的八个关键教育指导吧。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去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的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第一大关键,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一、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二、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三、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四、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五、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一、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二、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三、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四、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五、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一、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二、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三、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四、用自信取代自卑 五、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六、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Read more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愿你我都有
最近电影《美女与野兽》正在上映中,这样一部老少皆宜的电影,自然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去看,就有网友遇到这样的“奇葩”事儿: “看《美女与野兽》,前排妈妈带着孩子来看。孩子一直怪叫,妈妈把手机给小孩玩。手机的光很刺眼,我就跟孩子的妈妈说,阿姨,麻烦不要让孩子玩手机吧。孩子的妈妈却说,什么素质,还跟孩子计较。说完带着孩子就走,走之前还用手机照了下我。” 生活中,爸爸妈妈这样“教”孩子的事情大家肯定也不少见吧。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这么“学”,长大了自己也这么“做”,别人看到多半都会说出句,真没教养。 所以,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教养到底是什么呢? 01 父母的修养,是孩子的教养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看爸爸随地吐痰,小孩儿会觉得这样做没错;看妈妈对服务员白眼,小孩儿会觉得这是对的。电影院 、火车上和餐厅里我们见过太多熊孩子和不会“教”的爸妈,可生活中也不乏很多会“教”的父母: “早晨我妈出去锻炼,正好赶上环卫工人给绿植喷水。有一对父子就站在那里,小男孩5 6岁,觉得浇水好有意思也想浇。他爸就很有礼貌地问环卫工人:师傅请问能不能让我儿子浇几下?师傅说,好呀。小男孩就浇得特别认真开心。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问爸爸:爸爸我长大也想当环卫工人浇水!他爸语气很平和地说,好呀,只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行行出状元。” “人生来一样,却养而万种”。没有生来就懂礼仪之道的宝贝,也没有天生就任性妄为的熊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影响着孩子。如今,我们热衷于讨论富养、穷养和爱养,可真正最该注重的是教养。而教养更是与贫富无关: “在地铁站看到一对父子,父亲一看就是很朴实的农民,身上背了个很大的编织袋。在走过道的时候,儿子说,‘爸爸,小心你的袋子不要把别人撞着了’。父亲回答道,‘哎,好嘞。’” 飞机的头等舱里也有刁蛮撒泼的,乡间的小道上也有懂得礼义廉耻的。真正的教养与家境无关,看到这个帮好朋友捂裙的小姑娘,你只会想到她来自多么有修养的家庭,而不是多么富有的家庭。 父母的修养,是孩子的教养。小时候,没把孩子教好的,长大后,社会终将还以响亮的耳光。 02 别把没教养当真性情 生活中,我们总听到有人这样说,“哎,我说话直,你别介意啊”。可是所谓的说话“直”是真直么? 有的人,以为自己的毒舌是幽默,还以此为荣,喜欢炫耀: “我比较胖嘛,有次穿个肉粉色的裙子。当时快要迟到了,就使劲儿跑,结果我们班一个男生,看到我,大声喊,‘你跑步真像老母猪上树,哈哈哈!’,当时所有人爆笑,他还以这个玩笑引以为豪,逢人就说。 有的人,把口无遮拦和坦率画等号: “我:要不要去吃比格的披萨,他家味道不错。朋友:那是你没吃过好的。我:….” 还有人,分不清轻重以为这是耿直: “宿舍一女生S自幼丧母,大家都尽量避开问她妈妈的事。另一女生L动不动就对S说,‘你妈生你的时候没把脑子给你吧’。引起了公愤,她还说,这不怪我,我性子直!” 生活中太多人,打着“我说话直,你别介意”的旗号,拿别人的痛处开玩笑,当众揭别人的短。你要不高兴,他还觉得是你开不起玩笑。 真正幽默的人擅长的是自嘲,而不是对别人冷嘲热讽。真正有教养的人不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经过大脑,更不会分不清轻重,把“耿直”变成伤人的利器。 没教养可不是真性情。
Read more9岁女孩竟然来了月经!医生说,千万别让孩子养成这些
是“什么”让9岁女孩来月经? 儿科门诊,一位妈妈焦虑的领着女孩来看病。 “医生,我女儿才满9岁,怎么下面就流血了?” 内分泌科唐家彦副主任医师给孩子做了详细检查,发现孩子9岁,身高140cm,体重40kg,双侧乳房已有孩子拳头大小,腋毛、阴毛已有少量生长,左手腕骨龄(骨头年龄)已达12岁,性激素及子宫卵巢大小已接近成人水平。 毫无疑问,孩子患了“性早熟”。 孩子妈妈回想:孩子自小胃口好,爱吃甜食、饮料、炸鸡翅等,身高较高,体型偏胖,家长看孩子比其他小朋友高,还挺高兴的。 早在孩子7岁时就发现她两边乳房增大,开始以为是孩子胖,没有注意,到现在孩子9岁就来月经,家长后悔不已。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和内分泌科医生的饮食、生活指导,孩子阴道流血停止,增大的乳房有所回缩。 关于性早熟! 一、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指女孩乳房发育,男孩睾丸增大和阴茎增长,身高增长加速,阴毛、腋毛生长。女孩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2年后初潮呈现;男孩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 二、性早熟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会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这些孩子会提前长个,但到别人在长时,他们已经没得长了,很多性早熟男孩身高停留在1.60米以下;性早熟会引起女孩月经早来,部分孩子会出现自卑等心理障碍或早恋等社会问题。 三、宝宝“性早熟”诱因黑名单! 1)“儿童不宜”的文化产品 2)人参、蜂王浆、燕窝、花粉、冬虫夏草、阿胶、鹿茸、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补益之品。 3)反季节蔬菜和颜色特别鲜艳、形体超过常规的水果,冬季的草莓、西瓜、葡萄、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桃和橙等。 4)鸡鸭鹅的颈部及皮、鸡胚胎类、黄鳝、甲鱼、蚕蛹、牛初乳及人胎盘保健品。 5)孕妇和乳母不使用含性激素的补品及护肤品,小儿避免使用含有性激素的护肤品。 6)避孕药,年轻家长应将避孕药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7)长期光源 8)长期和爸妈一起睡或嘴对嘴亲吻。有的性早熟孩子,直到十三四岁还和爸妈一起睡。 9)不是专科医生开出的“长高长壮”的补剂和口服液。 10)油炸类食品,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体脂过多易促进性早熟。 11)大豆和木瓜(含植物雌激素),塑料瓶装饮料(部分塑料瓶含化学雌激素)。
Read more宝宝这个时候是痛苦,而不是哭闹!
新生宝宝最容易出现突然间哭闹问题,怎么也哄不住,甚至还会面部发白、溢奶、双腿向上卷起、双足发凉、拳头紧握等行为,特别是夜间,最高发。 不少家长都误以为宝宝是受了惊吓,白天睡得太多,晚上没有睡意,或者宝宝纯粹的闹人等,其实都不是。 这是肠绞痛!宝宝此时很痛苦! 肠绞痛不仅高发,还会持续很久,有时甚至会持续好几个小时。不但婴幼儿会有,好几岁的儿童也会发生肠绞痛。发生肠绞痛的时候,哄一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通常会等到宝宝哭累了,排个便或者放个屁才会停止。 肠绞痛多是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剧烈收缩或者胀气导致的疼痛,常常发生在夜间,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以及容易兴奋、烦躁不安的宝宝。 引发肠绞痛的因素有哪些? 1、婴儿吃奶或者玩耍、逗笑、哭闹时吸入太多空气,这些空气就会慢慢游离至肠内。 2、喂奶过多导致胃肠过度扩张,或者过度饥饿时的啼哭导致吸入过多空气。 3、牛奶或者其他食物过敏。 4、易兴奋、哭闹、敏感型的宝宝也容易高发。 5、个人体质,有些宝宝因为消化不良、吃点凉食,或者吸入点凉气都会导致肠绞痛。 当宝宝出现了肠绞痛时,我们应将宝宝竖着抱起放在肩头, 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宝宝排出腹内空气,也可以用温热的手轻轻帮宝宝按摩腹部, 或者用毛巾包裹着温热的水带轻轻放置在宝宝的腹部,帮助宝宝缓解疼痛症状。 如果发现宝宝是因为腹胀引起的肠绞痛,尤其是腹胀比较严重时,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关通便排气的药品,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异常表现, 如果宝宝出现发热、大量出汗、脸色苍白、呕吐、甚至便血等,一定要赶紧送往医院就诊,不可耽误时间。 预防方面: 家长在给宝宝喂食的过程中也需注意一些喂食技巧,比如,让宝宝专心吃奶,不要在宝宝吃奶的时候逗宝宝,也最好不要让宝宝来回换着吃,让宝宝一侧吃到饱,下次换到另一侧吃。 每次不要让宝宝吃的太饱,喂奶后不要立即把宝宝扔在床上或者椅子里,要竖着抱起来放在肩头轻轻拍打其背部,帮助宝宝排气。 如果宝宝吃的奶粉,需要留意宝宝是否对该种奶粉过敏,家长也可以换种奶粉喂,来判断是不是与奶粉有关。 如果宝宝连续好几天,甚至每天都差不多相同时间出现肠绞痛或者类似于肠绞痛的症状,一定要尽早送医院检查,看看宝宝是否有胃肠疾病或者其他病理性因素。 如果这些病理性因素排除了,家长一定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耐心护理,防止宝宝再出现这样的痛苦症状。
Read more孩子6岁前,这6个规矩必须给他立起来
在孩子形成“坏习惯”之前,定下规矩更能帮助他们守住行为的界限。 相信很多家长朋友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父母要求守一些这样的老规矩: 吃饭时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能动; 递剪刀要手攥剪刀尖,把刀柄让给对方; 不许斜着眼看人; …… 正是这些老规矩,唤醒了我们内在的自觉,并且伴随我们一生。 每个孩子人生的前几年,犹如白纸,在他们形成一些“坏习惯”之前,定下规矩更能帮助孩子守住行为的界限。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岁后的孩子的孩子,父母就可以给他们定点规矩了。 规矩一:餐桌上规矩不能少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细心的人会发现,餐馆中有的孩子,食物乱丢,杯盘弄得乱响;有的孩子不熟练但却能专注地吃着面前的食物。两个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高下立判。 礼仪教养不是高高在上,它藏在饭桌这样的细节之处,在家吃饭要守规矩,出门做客也是一样。比如: 用餐前,长者先,幼者后; 吃菜的时候不翻捡盘中食物; 夹了一块食物就不能再更换了; 吃饭的时候不许玩手机 …… 这些在饭桌上不经意的动作,透露的是孩子的风度和修养。 规矩二:先来后到是天经地义的事 在家里,大人一般都会让着孩子,但是孩子上学之后,幼儿园的老师一般都遵循先来后到原则。 父母总是让孩子优先,孩子很容易见到喜欢玩的东西,无视规则,上来就抢,很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受伤。 不妨多带着孩子去体验生活中的排队场景,餐厅排队吃饭、电影院排队等待入场,让孩子明白在排队时耐心等待的意义:“世界不是围着你一个人转,你也需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先来后到是文明,也是规则。 规矩三:分内的事情自己解决
Read more1~4岁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非常详细,值得收藏!
1-2岁 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书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转移注意:这么小的宝宝,注意力移动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进餐椅吃饭,孩子打挺不肯进去,你就不必坚持。拿些小胡萝卜丁啦小麦圈啦什么的哄哄他,等他吃得高兴心情愉快时,再抱进餐椅里去。 不当观众:当孩子打滚撒赖时,不当观众。没有观众了,这演员也就没趣了。绕开硬碰硬:如果你问,“你要不要洗澡?” 这答案肯定是“不!” 你可以换个说法,“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鸭子,还是玩小水桶?” 放松你自己:当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饿时,你也会和孩子一样,容易发脾气。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在预计你自己要进入“坏情绪区”之前,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给自己充足电。 3岁 从情绪上看,三岁的他是个快乐的年纪,他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在两岁半是吵闹不停的孩子,到了快三岁的时候,会突然变得安静而斯文。他会经常说,好或者要。笑的时候比哭的时候多,对你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协。 三岁时,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尤其是情绪发展上,会呈现一个稳定的状态。此时他已经有很好的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概念。当然,他的自我概念和别人如何对待他有很大的关系。 3.5岁 三岁是合作的年纪,三岁半则恰恰相反。反抗是三岁半到四岁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 对妈妈而言,三岁半的孩子好想凡事都想和她做对。三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有的时候,我们难免会以为他只所以这么固执,是因为他太自信了。其实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刚好相反。 三岁半的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是他的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的发抖。情绪和肢体上的不安全感,经常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的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的很不愉快。 他经常试着去控制外界,以减少他的焦虑和不安。比如他唱命令周围的人说,不要看不要笑一分钟,他才得意洋洋的发号命令。但是只要别人稍微不注意他,她会马上要求大家注意他。他不让妈妈讲电话,不让爸爸看报纸,连爸妈互相讲话都不行。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对于父母来说,当他到了三岁半的时候,我们的格外小心。 期间,因此,我们不必担心他没有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如果他真的出现这些情况的话,我们也大可放心。因为就算脾气再好,孩子也会有不稳定的时候。 4岁 三岁的小孩有颗温顺的心,四岁的小孩的心则是活泼的。典型的四岁孩子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
Read more如何帮孩子爱上阅读 ?试试这些方法吧!
不少父母遇到这样的烦恼:孩子拿着手机玩游戏、看动漫的时间,要比捧着书阅读的时间多得多。那么,孩子为什么不爱读书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错过了孩子的两个阅读敏感期。 • 儿童阅读黄金阶段 在孩子4岁半到5岁半的时候,第一个阅读敏感期来临。这时候,孩子会对书和故事特别热爱,即使看不懂,都会一本正经地看。有些孩子的阅读敏感期会提前,有些则延后,但一般不会超过6岁。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养成阅读兴趣习惯,就应该抓住6岁前这个黄金阅读期。 • 儿童阅读白银阶段 另一个阅读敏感期是在孩子14岁之前。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阅读意识就会减弱很多。 据科学研究,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一起运行的,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由此可见,抓住阅读敏感期对于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书写能力、思考能力尤为重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的角色很重要,父母可以做哪些事呢? 「营造阅读的气氛」 家长需要注意提供给孩子阅读的环境,亮度适宜,不能刺眼也不能太暗,不然影响孩子视力。阅读环境需要保持安静,孩子才能完全投入到书本里,在字里行间遨游。如果家长隔三差五地与孩子说话,即使是问一句孩子晚餐吃什么,也会打扰到孩子。 陪孩子多去图书馆、书店,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多用文字表达,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完善表达能力,把看和说结合起来的孩子,综合能力就更强。 「做个好榜样」 常言道,言传身教。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从自己喜爱阅读做起。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模仿大人,在学习中形成自我。孩子天生认为父母做的事和说的话都是对的。因此孩子看到父母喜欢看书,认为看书是对的事,也会模仿父母,自觉拿起书本看,这个比父母整天唠叨孩子要多看书的效果强多了。 「让孩子看喜欢的书」 有些家长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为某些书买了也浪费钱,即使孩子喜欢,也不让孩子买。这样做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孩子的阅读兴趣被扼杀了;家长的阻止行为会让孩子以为自己犯错了,变得不自信;家长不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会让孩子丧失自主选择的能力,形成依赖心理。 「让孩子分享读后感」 阅读是输入,分享是输出。分享能锻炼孩子记忆力、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同讨论书中有趣或有意义的内容,引导孩子思考,初步建立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想让孩子多阅读、多观察、多学习,家长也要和孩子一同成长、一同体验、一同分享。 「不要盲目追求结果」 很多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过度追求结果,比如:要求孩子要认识多少多少字,必须看完几遍要能复述下来,好的句子要背诵下来……目的性太强,不但不利于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很可能事与愿违。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迫于压力,也许孩子会按照爸爸妈妈的想法去做,但未必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才能让孩子从容自在地吸收、沉淀、积累。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