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越有思想的人越难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同样,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见,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变得似乎“不听话”“叛逆”起来了。 其实,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人家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 而且孩子虽然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比如当别人抢他玩具时,情急之下他会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一个是因为手脚敏感期,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正确表达意见,慌乱中做出的随心所欲的反应。 那么父母该如何管教这一时期的孩子呢? 1、 切记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长似乎很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我们去吃饭好不好?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都会回答“不好!”接着你又会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那宝宝会更听不进去。 2、让孩子做选择题。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现在出去,还是五分钟后出去? 当然,有的小孩会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也不想给家长太多的冲撞,一般此时他会根据你的范围来选择的。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3、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交流。 比如:不许把玩具到处乱扔!其实你直接说:“宝宝应该把玩具放好!”这句他更乐意接受。 家长粗暴,孩子就会跟着学习你的粗暴,接着就是无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长要首先改变1%,那宝宝就会改变99%。 4、给出孩子做准备的时间。 虽然孩子是以玩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须立马停止的,你要给他做出反应的时间。 比如:出门前尽早提醒,5分钟后我们出门去哦! 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饭!不要磨磨蹭蹭的!”改为“宝宝,再过五分钟,我们要吃饭了哦!”

Read more

别在悄无声息地威胁你的孩子了,后果自负

“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 “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 “你如果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但类似这样的威胁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可是妈妈们想过没有,威胁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 比威胁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 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子轩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了他,常常吃一两口就不吃了,我会跟他心平气和地说:你如果不吃了,那妈妈就要吃掉了,因为很浪费,我们不想浪费食物。 “因为很浪费”才是要干涉的重点,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常常忘记讲。子轩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吃掉眼前的食物,或者别人不等他了而吵闹,他对于这些事情很是从容,这种态度让我很舒服。 现在他更大了,当他不吃的时候,我会要求他说:“妈妈,我吃饱了,谢谢你。”我要让他学习了解到,我为他准备食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他不吃拍拍屁股就走了,是要感恩的。而且要他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就像读经一样,长久下来就会烙印在心中,这种感恩的念头才会铭记在心。 威胁的背后,我们无意中教会了孩子什么 我曾经在某知名商场,遇见一个真实的案例。 那个商场里有可爱的汽车小推车,孩子坐在里边,让妈妈们推着走,妈妈可以任意租借,但有时候人太多会租不到。一次孩子走着有点累了,正巧旁边就停了一台汽车小推车,里面没有人坐,孩子就走过去想开门,但他还没到呢,就听到另一个阿姨大叫:“某某某,你如果再不坐到推车里,别人就要来坐啦!”接着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像看到强盗一样,看着我们一家人。我能理解那个妈妈并无针对之意,她也只是被她到处乱跑的小孩弄得很烦,大包小包还要顾着推车,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能叫的动小孩回来,而且她甚至不用扮黑脸。 但当场我还是被吓到了,竟有人会这样处理事情。我想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 威胁引发孩子的忌妒和不安全感 还有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家中的长辈想要抱抱孙子,偏偏孙子彼时不想被抱,这时有些长辈就会作势要去抱别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别的小孩来激发他的忌妒心,一旦孙子为此哭闹,长辈就会极其开心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种故事我每天看,其实我很同情那些小孩,毕竟这跟抢夺食物或是一辆车大不相同了,这引发的可是人性的黑暗面啊。小孩会不会认为表现出忌妒,别人才感受的到爱呢。忌妒心可以造成很多可怕的事件,看看每天社会版的新闻,有多少谋杀案都是因为忌妒心而起?不要说你不能理解,或觉得那些杀人者一定都是头脑有问题,说不定有问题的是他的家庭教育。 我教会子轩了解不抱他不等于不爱他,除了拥抱还有其他很多表达爱的方式。他也有时会拒绝爷爷奶奶的拥抱,但他接着会主动去问爷爷奶奶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爷爷奶奶也一样开心。重点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判断以后就不会动摇,不会因为这些情绪上的威胁就轻易的妥协。 提示: 妈妈的角色也很重要,不要逼他一定要给谁抱,他的身体是他的,他可以做主,做合理的宣示。有的人会觉得会不会想得太多呢,不要当事情发生了后才知道后果非常严重。本来不重视的小缺点确实有可能会累积成为人格上的大缺陷。所以说父母的教育,语言和行为也要注意哦。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四款游戏让孩子伶牙俐齿

培养孩子运用口语进行连贯讲述的能力,巩固对物品特征的认识。 游戏一、广播电台 玩法:家庭每个成员作为一个广播电台,如:奶奶广播电台、爸爸广播电台。一位家长打电话,当拨到某个电台时,这个电台就要播放歌曲、相声、新闻等节目。家长可有意识地拨打孩子的电台,使孩子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使孩子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益处:使孩子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能有表情地讲述和朗诵。 游戏二、传电报 玩法:成人在孩子耳边讲一些有趣的电报内容,如小猴在电灯泡里跳迪斯科、小老鼠打败了大老虎等。孩子听后传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讲出电报内容,发电报人进行验证。如无第三个人,则要求孩子在成人耳边再复述一遍。 益处: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三、咕噜咕噜 玩法:家长与孩子面对面站立,双手握空拳、两拳交错上下边绕圈边念“咕噜咕噜1(出示1个手指)”,家长说:“一头牛”。2个人再绕圈并念:“咕噜咕噜2(出示2个手指)”,孩子说:“两只鸟”。依次说数字组词到10,游戏结束。 益处:学习用量词组词和即兴说话,培养孩子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游戏四、小小营业员 准备:孩子的玩具5-10件,围裙。 玩法:将玩具逐一放好,家长先系上围裙当营业员,向孩子介绍商品。如指着玩具狗说:“这是只小狗,白白的毛,鼻子会闻气味,它有4条腿,有一条卷的尾巴,它会帮人们看门,你喜欢它吗?你想买它吗?”孩子将小狗“买”回去,然后由孩子当营业员介绍商品,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的变化:可以出现水果、蔬菜、交通工具、娃娃等各类物品,还可以让顾客描述要买的物品特征让营业员猜,猜对了就把物品“卖”给顾客。 益处:培养孩子运用口语进行连贯讲述的能力,巩固对物品特征的认识。 文/转载自贝比的成长学堂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10条犹太家教,10条中国家训,把聪明、善良种在子女心中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之一,曾经饱受灾难,经历了长期的种族迫害,背井离乡,甚至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但是这个人口总数仅占人类总人口的0.2%的民族却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才: 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占1/5;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人中,犹太人占一半;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1/3;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界的一流作家,犹太人占60%;全球最有钱的企业家,犹太人占一半;《福布斯》富豪榜前40名中,犹太人占18名;还有一大批伟人: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等。 犹太人在智力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犹太民族独特而富有智慧的家庭教育观享誉全世界。 1.读书 犹太家教: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中国家训: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明·吴麟徵《家诫要言》) 犹太人的聪明和他们喜爱读书是有一定关系的。犹太人从来不焚书,即便是一本攻击自己的书。每个犹太父母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爱书,因为他们知道读书是使大脑充满智慧的最好办法。 犹太人平均每年读书15本以上,少年和中年人最多,达到了20本,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图书、人均读书数量最多的,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也就成了世界上国民人均藏书量、读书量最多的国家。 2.背诵 犹太家教:读101遍要比读100遍好。 中国家训:须静室危坐,读取二三百遍,字字句句须要分明。又每日须连前三五日授通读五七遍,须令成诵,不可一字放过也。(宋·吕祖谦《辨志录》) 犹太人重视经典诵读,几乎每个犹太小孩在满十三岁接受成人礼之前,就可以全部背诵本民族的经典了,所以犹太人被称为“天才的记忆民族”。 3.思考 犹太家教:不做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 中国家训:做人要存心好,读书要见理明。(明·姚舜牧《药言》) 犹太人最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死抠”书本、盲从书本,他们非常支持孩子对书本提出疑问。 犹太父母认为:学习只是一种模仿,没有任何的创新;而怀疑,才可以透过知识的表象,启开智能的大门。 所以,在犹太人聚居的中小学里,课堂上向老师发问最多的孩子,便是这个班级的“三好学生”。 在犹太人家庭中,父母每天必做一份“家庭作业”,向孩子提问题,或接受孩子的提问,以此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4.自立 犹太家教:除了你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依靠任何人,一切只能靠你自己! 中国家训: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明·姚舜牧《药言》) 在犹太法典上说:“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父子平等,就没有孩子了。” 犹太人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在孩子4、5岁的时候,就让孩子从茶几上跳到父亲的怀里,然后父亲紧紧地抱住孩子,一次、两次——突然有一次父亲不抱孩子了,让孩子摔在地上,这时父亲对孩子说:“请记住,除了你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依靠任何人,一切只能靠你自己!” 犹太人就是这样对孩子进行独立性格教育的。由于这种教育是由最值得信赖的父亲亲自传授的,并且是用痛苦去感受的,因此犹太人的孩子从小就在心中牢记自立的信念。

Read more

如何教育调皮的孩子

内容摘要:缺点较多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多是不良环境和不良教育的结果,只要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恰当的方法。教育改正调皮孩子的行为往往比一般孩子花费更多的精力,需要更长时间进行跟踪教育,直到孩子改掉不良的性格、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止。 关键词:调皮的孩子。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除了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之外,因为家庭条件与教育条件的不同,所以在生理、心理方面也会出现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在性格、行为上具有一些特殊不良表现的孩子,一般称为调皮孩子。 大学的空闲时间都会去找兼职做,而作为师范专业的我们最常做的兼职就是家教。 往往调皮难以管教的孩子比较需要作业辅导老师,在我这一年的家教过程中碰到了3个调皮孩子,他们经常会出现一些让我头痛的不良表现,如任性、固执、爱发脾气、说谎捣蛋、打人等。以至于在某段时间里我看到小孩子就害怕。家长也屡次问我怎么办怎么办,我曾请教过学前教育的同学再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些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跟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比如,有兄妹两已经小学二年级了,可是吃饭时习惯性用手抓,后来发现其父母是北方人有时候会用手抓东西吃。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面对调皮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更认真调查了解孩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耐心细致的进行教育。 一、因材施教 一百个人一百个性格,孩子更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时刻关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针对孩子的爱好及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适时引导教育。比如,当孩子闹脾气不肯说话将自己锁在房间时, 很多家长会采取臵之不理的解决方法,但这样的做法很可能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觉得家长并不在乎他,多次下来会因此而更加叛逆。这时候或许应该对孩子进行劝说,让其说出发脾气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二、拉进与孩子的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孩子喜欢你,才会乐意听从、接受你的教育。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热爱、了解、关心,才能取得孩子的信赖,是他从心里接受你的教育。 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作为孩子,每一个都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赞同,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激励,特别是那些被大家定格为调皮大王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然而老师往往把焦点放在那些乖孩子身上从而让调皮的孩子备受冷落。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那些好动、破坏班级纪律的孩子往往在动手能力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优点。发掘他们的长处。而不应该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常常恨铁不成钢,不讲情的训斥、挖苦和讽刺,将他们与别的孩子比较。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和对立情绪。对孩子的微笑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同时对他们的缺点提出要求和希望,使孩子有信心改正缺点。 教育学家周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货,对调皮的孩子我们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孩子将会勾画出彩色的未来。 文章转载自第一文库网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好爸爸,是妈妈调教出来的,只需这三招

导读:没有女人天生会当妈妈,也没有男人天生会当爸爸。大多数女人,是在怀胎十月的日子里慢慢进入妈妈的角色,而男人,大多数是在一夜之间(除了少数觉悟极高的),没有一点点防备,就成为了爸爸,同时也成为了女人眼中“猪一样的队友”。 女人由于天生的母性和十个月的怀胎,以及社会赋予的家庭职责,总是比较容易进入妈妈的角色的,生孩子前是女王和小公主,生孩子后就变成了老妈子。而男人呢?生孩子前什么样,生孩子后基本还是一个样。这样一来,女人心里就会有了落差感,凭什么我累死累活的带孩子,你还在家里装大爷给我添麻烦! 孩子的教育,爸爸不能缺席。那么,怎么样让爸爸加入到照顾孩子的行列中来呢?妈妈做好这三步,将猪一样的队友调教成神一样的奶爸! 一、像教孩子那样教老公,耐心一点 小孩子柔弱娇嫩,妈妈照顾孩子,再爆的脾气也被磨平了,于是耐心细致。其实,在做“爸爸”这条路上,你的老公也还是个孩子,为什么不能耐心教教他呢? 很多妈妈会犯的错误是,觉得与其让老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结果就导致:老公什么也不会,一做就错,做什么都被说,妈妈什么都要自己做,越劳累越抱怨,这样恶性循环。 妈妈要做的,是给爸爸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从给孩子洗澡时扶一把,到陪孩子看会书,多引导爸爸,教教爸爸,慢慢的,你就可以放手让爸爸去做更多的事情了 二、只要老公肯做,无论做成什么样,都要多表扬 平常,要多让孩子找爸爸玩,爸爸陪伴孩子玩了一会儿,你不妨说:“哇,今天爸爸陪孩子玩了这么久,真棒!宝宝是不是很开心啊!”要对老公说:“你看,孩子就是跟你亲,就喜欢跟你玩。”老公就会很高兴了,也会很乐意多跟孩子玩一会儿。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感情都是处出来的,爸爸和孩子之间也一样。男人这方面能力比较差,妈妈们多帮助一点。 三、满足老公的“英雄主义”情怀 每个男人都是有“英雄主义”情怀的,都想成为自己妻子和儿女心目中的英雄!妈妈们,一定要满足他! 孩子有难题了,你想丢给老公解决,别直接说:“去找你爸!”你要说:“你爸爸最厉害了,肯定能想到办法的。”当你家孩子用软软糯糯的童声对他说:“妈妈说爸爸最厉害了,一定有办法的。”他会反驳吗?他一定会豪气地揽过去的! 所以说,为了将爸爸推到孩子面前,妈妈要偶尔示弱,给爸爸存在感,让爸爸觉得妻子需要他,孩子崇拜他,他会很有成就感,也就会愿意陪伴教育孩子。 妈妈们,想要培养一个神一样的奶爸,就一定要给爸爸发挥的余地。哪怕你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女汉子,哪怕你上能做一手好菜、中能辅导作业、下能换灯泡修水管,孩子从上到下你都能一手包办,请别这样做,你疏远了孩子和爸爸之间的距离。 爸爸赋予孩子勇敢、独立和锐意,爸爸的育儿优势与妈妈相辅相成,都不可或缺,为了孩子的成长,妈妈多教教爸爸,从小事情教起,绝不让爸爸缺席。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聪明妈妈这样教孩子用手机,有孩子的都学学!

小编导读:聪明的妈妈能通过一部手机教会孩子怎么生活!在孩子生日之际,这位妈妈将手机作为礼物送给了孩子,并且给孩子写下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妈妈在信里说了什么。 亲爱的孩子: 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决定送给你一份礼物——从今天起,你就是一部手机的主人了。 妈妈之所以决定让你使用手机,是因为妈妈对你进行了考察,妈妈觉得你是一个优秀的、有主见的、有责任心的孩子,你有资格得到这份礼物。而且,从今天起,你又长大了一岁,妈妈相信你肯定有能力好好使用这部手机不是吗? 不过,作为你的妈妈,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能够掌握新科技但不会被其左右。如果你被手机影响产生了坏习惯,或者破坏了以下规则,妈妈会暂时停止你使用手机的权利并帮助你改正。 1、保持信任。 手机是妈妈买的,虽然妈妈把使用权给了你,但是所有权还是我的。妈妈不会看你的手机,但是你要告诉妈妈屏幕密码,这是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 2、有礼貌。 接听电话要说“你好”,这是基本的礼貌。不要故意不接听别人的电话,如果你想给同学打电话又不想他父母接听,那就不要打,这是你应该学会的教养。 3、不影响学习。 睡觉时间一定要关机,等到起床再开机。学习时间和阅读时间也不要把手机放在身边。你当然可以玩游戏,由你来决定什么时候可以玩,记住你是手机的主人,你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让手机打断你的正常生活。 4、学会交流。 如果你和同学闹了矛盾,你要当面跟同学交流而不是使用短信。跟人交流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妈妈希望你有勇气、有能力的跟人交流,而不是躲在手机背后,不敢面对问题。 5、远离色情内容。 别笑!用手机上网时,只能搜索和浏览那些可以坦然与我分享的信息。如果你对任何事情有疑问,可以找个人问问,最好是问我或者你爸。 6、不沉迷社交网络。 不要无休止地拍照和录视频发状态,今年的你会发现去年的你其实很可笑。没有必要把一切都记录下来。要用心体验生活,这些生活经历将会在你的记忆中永存。 7、承担责任。 如果手机损坏了,你得负责维修。你可以把你的零用钱存起来,也可以去想办法赚钱。这样的事难免发生,你应当做好准备。当然,如果手机丢了,记得你欠妈妈一部手机。 8、有主见。 全世界的音乐和书籍你都可以下载,是不是很棒,妈妈小时候可享受不到这样的便利。不要去刻意追赶潮流,你应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音乐和书籍,妈妈知道你一直是个有个性的小孩。 9、保持好奇心。 不要总盯着手机,抬起头来,留意你周围发生的事情,看看窗外,听听鸟鸣,散散步,和陌生人说说话。保持一颗好奇之心,不要总用百度寻找答案。 10、跟孩子一起面对。 假设有一天你把生活搞得一团糟,那时我会收回你的手机。我们会坐下来谈心,然后再从头开始。你和我都在不断学习。我是站在你这边的“队友”,让我们共同面对。

Read more

天下沒有不爱子女的父母

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由于父母大都怀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双方的想法和观念难免会有摩擦,也就容易产生冲突和不愉快。其实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用理解、包容以及关爱拥抱对方,亲子之间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身为父母的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个学员曾经跟我说,她希望孩子将来能知书达礼,关怀生命,但是她的孩子花费太多精神在电脑上,根本没有时间关心其他的事,这让她非常困扰。她的期望听起来很单纯,无非是希望孩子懂得分辨是非好坏,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但是孩子忙着玩电脑,没时间关怀社会,难道就错了吗?如果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我们以大松树作为比喻:松树要成为栋梁之前,得从小树苗开始栽培,给它时间成长,否则不满一尺高的小树苗,又如何能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呢? 同样的,这个学员的孩子正值小树苗的时期,正是需要吸收营养、让自己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伟人和成功的企业家,都经历过一段自我完善、努力学习的生命过程,才有今日的成就。她的孩子上网也好,读书学习知识也好,事实上,这些行为都是成长过程的积累。此时,你要求他花时间去关怀生命,帮助别人,是比较难达成的期望。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表示你对生命的理解有所偏差。 作为一位修行人,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希望他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并且有强烈的心理免疫力,能够处理并解决生命中的烦恼。 在孩子达成这个期望、长大成人之前,父母都必须去栽培他、引导他;其次,才希望他能够有能力帮助别人。一个人如果连自理的能力都没有,还有什么能力帮助别人呢? 这个听起来虽然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期望,但如果世上的孩子都能够生活自理,将会减少很多社会问题。事实上,现在有多少孩子没有自理能力?有多少大学生放弃美好的青春和未来而选择自杀?多少孩子学了满腹经纶之后却只会抱怨找不到工作?当然,这些孩子会走到这一步,父母要负很大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造成孩子极大的压力,在他还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之前,先得到的却是失望,于是他开始否定自己,然后父母又不断地给他压力,他就不断地对自我失望再失望,全盘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请问:他们对未来还抱有希望吗?对明天还存有美好的幻想吗? 我有一位住在温哥华的弟子,在中国的事业规模很大。他有个孩子边上学,边在理发店学理发,空闲时间还到一家超市做搬运工。当他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打了儿子两巴掌,儿子为了这件事还差点报警,最后儿子想了想:「算了,再怎么说你也是我父亲,就原谅你这一次,但下不为例。」 这个父亲有一天来找我:「师父,您说说看,我怎么会生了这样的儿子啊?」pic4-4 我说:「怎么了?我觉得你的儿子很好啊!」 他说:「我辛辛苦苦地拼出一番事业,他却在超市当搬运工。」 我说:「如果他是我的儿子,我会很高兴的。你想想看,他才十五六岁就知道自食其力,而且没有荒废学业,真的很难得。」 他就跟我说实话:「师父,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人若无壮志雄心,死了都没有脸见祖宗。你知道我希望他将来做什么?我想让他成为大老板。」 我说:「你想的,他就能做到吗?你自己算是大老板吗?」 他说:「不是。」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孩子做到,这说不过去。 「你知道社会上有多少好手好脚却好吃懒做的人?有多少大学生自杀?你的孩子能这么上进,已经很好了。」 他说:「那么你期望我的孩子将来怎样呢?」 我说:「我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将来做什么,毕竟他不是我的儿子,但是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具有自理能力。」 他说:「就这么简单?」 我说:「听起来虽然简单,但你做得到吗?虽然你赚了很多钱,请问现在你幸福吗?快乐吗?」 他说:「刚开始赚了钱数钞票的时候,感觉很高兴,现在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我说:「如果你的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去打工而感到很快乐,对他来说,这就是幸福,你觉得不好吗?」

Read more

接孩子放学,你选择早接还是晚接?很重要!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放学时,幼儿园门口常常满满地站着很多的家长。那么家长是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还是晚一些接孩子好呢?当前对于上幼儿园的宝宝家长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讨论,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向来都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早接派 丁丁妈:早接是安慰孩子 丁丁妈说,我都是早早来接的,不论是我来接还是孩子姥姥来接,都是早早地在门口等着,一开门第一个冲进去,趴在门上看看孩子在教室里干什么呢?是不是玩得很开心?尽管现在孩子很愿意去幼儿园了,我们还是希望看见孩子在幼儿园有哪些活动,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另外,我觉得早点接对孩子也有心理上的安慰,他会觉得家长很关心他,孩子们就怕家长不来接,怕家长把他给忘了。 策策妈妈认为:早接,是为了孩子的期盼 策策妈妈说,每天早上送宝宝去幼儿园,妈妈要离开的时候,策策总会说:“妈妈,放学时你要第一个来接我回家!”当然我没有提前接过他,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到现在,都是按园里时间4点30。从他的话里面可以看出,孩子在玩了一天后,他最急于见到的肯定是爸爸妈妈,尤其是见到其他小朋友都让爸爸妈妈接走了,他的心里更是有一种期盼心理。为了不让孩子着急地等待,我是全职妈妈,不用怕耽误时间而晚接,尽量早点等在门外,从门外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期盼着,如果看见了家长,每一个孩子都在欢喜跳跃,孩子的心理就是这样,生怕家长不要他们了。 晚接派 天天妈认为:想让孩子多些玩的机会 刚入园时天天也是每天都叮嘱妈妈:“妈妈你早点儿来接我呀!”但是最近他已经完全适应并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也不再叮嘱我关于早点接的事了。先前是按时间去接,变成现在要等到最后一个小朋友离园后才愿意离开。他不急不燥地在玩着玩具,小朋友们走后,他还把小椅子都摆好堆起来。有时妈妈晚些出现的时候,都看见他正和几个被晚接的小朋友,还有长托班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 豆豆妈:晚接还可以多些与老师交流的机会 一些家长实在是享受不了刚放学时教室门口嘈杂鼎沸的声音和异常拥挤的场面。豆豆妈说,因为接孩子时人太挤,所以索性晚些去接了。一开始也会担心孩子会不会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被接走了而哭闹不安,可是实践证明,豆豆适应得还挺好。另外豆豆妈说,因为晚去些老师不那么忙了,还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向老师了解一下她的情况,也不错呢! 国外学者曾经有一项调查,他们发现: 一个班里那些经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个接走的,往往虚荣心较强; 相比之下,那些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经常被最后接走的孩子,他们往往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 为什么会这样? 大人早出现,代表的是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孩子能体会到,相比其他家长较晚出现的孩子,由此带给孩子的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感也会高,“看吧!我妈妈/爸爸是第一个来接我的!”高的自尊感和价值感给孩子带来自信。 但是如果家长总是第一个来接的,突然有一天家长不能第一个来接,孩子可能会失望甚至抱怨家长为什么没有第一个来,因为家长的一贯早来已经成为孩子炫耀的资本。 尤其需要重视的是,一定要避免总是最后接走孩子,偶尔的一两次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如果经常如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比较低,因为长期目睹班里的其他孩子被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接走,而自己总是最后被接走,甚至还要搬起小板凳在园区门前等候,无形中已经给了孩子一种标签——你是不被爸妈重视的孩子,孩子会感觉到一种被遗弃的感受,由此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巴妈是个工作狂,她儿子小巴是个可怜的娃,小巴妈每天风雨不改,都是最后一个接他回家。小巴妈每次跟我们转述老师的话,我们都有种想揍她的节奏:放学铃一响,小巴从一秒前的活泼突然安静下来,随后就是站在教室的一角默默地看着其他小朋友被一个个接走,眼里满是惆怅。当最后只剩下几个小朋友后,他总会带头自主地搬起小板凳放在幼儿园的铁栅后面,然后坐下来,手里抱着书包,样子像极了一只受伤的小兽。] 所以说,不管是早接还是晚接,都要把握一个“度”。不要总是第一个,也不要经常落在最后。 幼儿园放学接孩子回家,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至少每周爸爸或妈妈亲自接送一次 对孩子来说,爸妈始终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平时是老人接送的,请每周爸爸或妈妈最好亲自接送一次。因为这样的举动看似不足为道,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爸妈平时忙,所以大多数都是奶奶或爷爷接送,但爸妈只要有时间,总会来接我!这样的举动,对孩子来说就是关注,就是爱。 朋友圈里有个妈妈最近记录了她偶尔的一次接孩子放学的情形:当孩子看到门外的我的时候,眼里放出异样的光彩,抬起头自豪地跟老师说:“你看,妈妈今天来接我!”走出门口见到熟悉的小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今天也是妈妈来接我放学了……”那种喜悦和满足感让这个当妈的百感交集。她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是一个尽责的妈。 家长答应了早接,但临时做不到对孩子有影响吗?

Read more

那些穷养自己,富养孩子的家长,请点开

最近有个新学生出现在我一对一的课堂上,上课之前,他的班主任跟我说他的基础比较差,我问了几个问题,发现他不是一般的差,得从初中补起。 他有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事实上我的课还算有些吸引力,一对一的课很少有学生走思。而且,他的走思与一般孩子还不一样,脑子不是从我说的哪句话开始游走,很不着边际。比如会突然无来由的问我为什么他喜欢用钢笔。 我没理他,他又突然问我,为什么一根钢笔要好几百,我这才注意到他拿的是名牌钢笔,而且有好多根,我很诧异,问他:“同学们不都用中性笔吗?钢笔还得灌墨水,多麻烦!” 他说他不喜欢用别的笔,我继续上课,他却依然在这个问题上面纠缠,跟我说他爸爸特地去上海给他买笔。我提醒他要认真上课,他上的是一对一,溜走一分钟卡上就会少好几块,而且他需要赶进度,所以还是不要扯闲话了。 他却自顾自的继续说:“同学们都说我不正常。” 我跟他说:“你只要认真听课就正常了。” 他又说:“我爸说只要我能上二本线就能去对面的学校!”(他所指对面学校是本市最好的大学,属211) 我指着旁边上课的学生问他:“你知道他爸是谁吗?军区高干,他都没有捷径!” 他又跟我说:“我爸爸的朋友是大领导!” “你最好还是回去问清楚多大的领导,是不是百分之百能让你进对面,就算能进,你觉得你目前这成绩能不能上了二本线?” 之后他不再说话了,但课上的很慢,因为他接受信息的能力太差了。我问的问题,他得反应一会儿才能明白问了什么。 此后又上了两节课,每节课都会问一些和上课相差十万八千里的问题,不过我发现,他的问题都和物质有关,为什么大家酷爱苹果,听说国际部的学生自行车都上万。 他说他们家搬迁过多次,小学以前在重庆,之后去了河北,他初中时又来了内蒙。可是,我问重庆,河北的一些相关知识,他又一无所知,高三了,还问不知道为什么重庆大街上的人那么密集。他甚至不知道,重庆地处四川盆地。 我觉得这个学生确实有问题,让他的班主任请家长来。 他妈妈来的时候我很吃惊,个子不高,微胖,眼角额头皱纹横生,而且皮肤暗黄,稀疏的头发在后面绾一个小发髻,身穿衣服的颜色也不再鲜亮。 一般情况下,上一对一课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来说都要略好一些。但看这位妈妈,饱经沧桑。 了解以后才知道,这个学生家的经济状况很一般,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为了多挣一些补贴,常年出差,母亲没有工作,家里除了他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弟弟。 我和这位妈妈说,课先停了吧,回去把初高中课本翻看两遍再来上,他妈妈说:“他都高三啦,需要尽快把成绩补起来!” 我说:“主要是他基础太差,现在上课效果不是太好。自己回去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熟悉了,进度就能快一点。这样也能节省一部分补课的费用!” 哪知道这位妈妈说:“他自己根本看不进去啊,干脆我也甭心疼钱,您就领着让他过课本儿吧!” 昂贵的课时费用来看课本,还真是妈妈中的第一人。 通过多方位了解,终于明白,这个叫晨阳的学生是父母省吃俭用催生出的’问题产品’! 1、父母吃土,孩子享福 晨阳的妈妈出生于农村,家境贫寒,再加上姊妹多,所以童年没有玩具,没有零食,一条裤子从老大穿到老小,时不时还打个补丁。 而与她年龄相仿的邻居,爸爸是赤脚医生,虽然也不是什么正经工作,但收入是普通农户的很多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