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活得年轻,就要年轻地活着

周末跟朋友固定小聚的时间。N小姐说今天实在不想洗脸出门,邀请大家去她家里聚。 到N小姐家里,她一脸慵懒的把大家迎进家门。然后我们几个窝在沙发上,听着轻音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各自手里握着手机。 就这样一直到天色变暗。大家商量出去活动的结果是,外面这么冷,雾霾到现在还没有散去,哪里都不去。一个小时后,我们吃着外卖,看着偶像剧。 N小姐引起了一个话题,看起来越来越老了,不再像是二十多岁的女孩,让大家帮忙推荐一款去皱纹效果好的眼霜。 叽叽喳喳一阵之后,小A说:“其实,用什么保养品都没有用,看起来衰老是因为我们过着老年人的生活,工作没热情,生活也没激情。” 我们五个人在沙发上窝了一下午。这在两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时候,我们有太多想去的地方,太多想做的事情,太多想吃的东西,要一个一个去体验。 还在年轻的不得了的年纪,我们慢慢失去好奇心。生活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我们快乐的阈值越来越高,感兴趣的东西越来越少。 ******** 之前跟一个朋友聊天时,他说跟现在比起来,以前快乐的阈值相当低。读大学的时候攒一学期的钱,买一个镜头,晚上做梦都是笑的。那时拍一张满意的照片,一天的心情都好的飞上天。现在能买到最高级的镜头,却再也找不到当时的快乐了。就算拍的照片获得摄影奖,也没有什么感觉。 之前隔几天就会发现一种很好吃的东西,恨不得告诉全世界让他们都去吃。现在吃什么都是一个味道,玩什么都没有兴致。 小A说现在连谈恋爱都没有兴致了,手牵手轧马路啊,荒郊野外去野餐啊,哪有这兴致。 阿凯说,现在唯一的娱乐项目是跟朋友打麻将,像一群老头老太太。去年冬天总感冒意识到免疫力下降,凑了一支足球队,踢过两次大家互相认识一下之后,就再也没有组织活动。 一个朋友发状态:现在把所有年轻人的活动都戒了,不要叫我出去玩。 所有的这些不积极,都会在我们脸上和心里表现为衰老。 我想不起来从什么时候起,在周围的伙伴身上,青春变得模糊。 工作一年之后开始,男生肚子慢慢鼓起来;女生的脸上也开始看出岁月的痕迹。男生除了工作上还能斗志昂扬之外,其他活动都懒得去了。女生越来越宅,最好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过一天。 ******** 打球,没意思不想去,也没有时间。爬山,没意思不想去,也没有时间。 旅游,没意思不想去,也没有时间。逛街,没意思不想去,也没有时间。 不到三十岁的一群人,一个个负重前行,活得不年轻。这群人以前不是这样的,短短几年时间,像换了一群人。 之前就算是跑了一天刚从外面回来,同学喊一声出去吃夜宵,也是满口答应,套上衣服跑下楼。现在即使在家宅了一天,也还是懒得下楼。谁都叫不出去。 刚毕业工作那会儿,就算是囊中羞涩,过千的衣服都得使劲咬咬牙才舍得买,也会穿越半个城市,排两个小时的队看MissDior展览。现在别说排队看展览了,路过展览也没有多少兴致走进去。 之前三天不运动,就感觉缺了点什么,浑身不舒服,好像满满的能量出不去一样。现在办了健身年卡,游泳年卡,瑜伽年卡,却总能找到一堆的理由,说服自己工作已经够累了,老胳膊老腿儿,就不要折腾了。 不管是不是老胳膊老腿儿,当一个人这么觉得的话,他可能就已经不再年轻了。 比这些更可怕的是,斗志被生活的柴米油盐消耗的超不多了,棱角也在现实之中消磨的不剩什么了。

Read more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懂事”和“乖” 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 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 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 有一位叫“毛豆妈”的孩子母亲,分享了自己对于“乖”孩子的心得感悟: “乖”意味着讨好大人 忽视真实的自己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想要吗?”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了,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我还是经常看到长辈对孩子说:“你再淘气我就不喜欢你了。”或是“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孩子眨巴着眼睛,马上安静下来,以证明奶奶还爱着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 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Read more

没成为天才,却得了天才病

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在牙牙学语时便能够感知复杂情绪与大千世界。 然而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父母,往往过早把自己的孩子归于天才一类,于是像培养天才一样去培养孩子。但很多时候,孩子没被培养成天才,却得了天才病。 什么叫天才病呢? 懒散傲慢,没有责任感,做什么事情都漫不经心; 做什么事情都是随机的,没有计划性; 对别人的许诺,从来没有想着去实现; 动不动就狂怒,情绪波动无常。 我们经常会说,天才所做的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与之相似的一个观点是,父母们经常会想,孩子只要学习好,所有其他的不足都无关紧要。 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天才‌‌”一样去培养,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上了;并且以对待一个天才的方式,容忍孩子的很多缺点——那些本应该引起注意的缺点。 在今天的中国,特别是在一些富裕的家庭里,父母更容易产生某种错觉,把孩子的某一些长处当作特别大的天分。 为了让孩子这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展,父母不惜代价地投入金钱与精力,让孩子可以其他的都不管,只一门心思发展这一项,结果却往往是让孩子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有一个弹钢琴的女生,小时候确实很有天分。但在她到了快30岁时,她的心智状态却还处于八九岁的水平,日常生活上的事都不知道,连钱都不知道;生活不能自理;在别人面前也不知道怎么交谈。 因为父母剥夺了她完成社会化必须要发展的能力——‌‌“你就是弹琴,你所有的事情就是弹琴,所有的心思就是这一项‌‌”。 我们今天的教育制度也存在这个弊端,让孩子把绝大部分的生命热情都花在学业上,而没有精力去发展其他必须的能力。 在这种观念下培养起来的孩子,他要面对的问题不止是没有生存能力。一旦孩子被看作天才的那方面发展不顺利。 他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天才时,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毫无价值,陷入崩溃——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天才,现在发现我不是,而且其他的什么也不会,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一个美国回来的博士要把父母给杀了。他对父母有这么大的深仇大恨吗?其实不是的。是父母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 父母对他的所有教育,让他认为只要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就会达到黄金彼岸。 结果他读完博士后,到一个计算机公司工作,年薪5万美金。 后来父母要他回国,他回来一看,那些过去读书比他笨、学业比他差的人,今天都比他好,而他家把所有的财力都投资在他身上了,家境十分贫寒。 他又想到自己在美国,五六万美金年薪,不过是个IT业的打工者。他崩溃了,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就想到了自杀,但又担心自己自杀后父母太痛苦,于是就决定先把父母杀掉。所幸后来母亲被救活了,他自杀也没成功。 所以,从家庭教育来说,首先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常人来培养,要用正常人的方式来对待他,这样孩子就不会得所谓的天才病了。 这个世界上天才的数量少之又少,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或者是爱好。保护孩子的天赋、兴趣,远比逼着孩子成为‌‌“天才‌‌”更有意义。今天的社会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社会阶层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谁都无法定义,哪一种教育理念是最好的,这就需要父母们根据孩子具体的情况去思考。 比如说,我的孩子他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家庭有哪些资源可以帮助他成为这样的人?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不同的家庭,可以培养不同的孩子。

Read more

辞退你,培养你,从来都不是看能力

有云的地方,就是天下。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在职场的江湖上,有能力的你是桀骜不驯还是顺应潮流,取决于你对规则的理解和敬意。 情景再现 从销售主管到总经理我一路走来,被人管也管过人,也辞退过员工。这多数是因为员工的能力无法胜任工作,但这次被辞退的员工并非没有能力。刚开始我是欣赏他的,甚至准备予以重用。但一次制度的调整,让我对他的态度急转直下。 为了加强考核,我对相关制度做了调整,谁知在宣布时该员工当场反对,会议还没有结束就擅自离去。更严重的是,他竟然挑拨其他人不工作来对抗。 第一天,我观察了他和这些员工的表现,第二天他们依然无动于衷。无奈中,我先找了被他挑动的员工谈话,他们表示考核的调整的确给他们带来压力,但将会积极开展工作。最后我和他谈话也希望这是良性的沟通,但他依然态度强硬并且发出挑衅,如果我不调整制度,他就要和所挑动的员工一起离开。 最终,我作出了辞退他的决定,曾被他挑拨的员工也情绪稳定地开展了工作。在职场的江湖上,有能力的你是桀骜不驯还是顺应潮流,这取决于你对规则的理解和敬意。 1、从团队角度,尊敬和服从上级 之所以会有上下级,是为了保证团队工作的开展。上级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和权力,考虑问题是从团队角度而可能难以兼顾到个体。尊敬和服从上级是确保团队完成目标的重要条件。员工如果不站在团队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找上级的麻烦甚至恃才傲物,很难生存,更奢谈走得好走得远。 2、及时让上级知道你的进度 如果你的工作不能达到上级的要求,一定要及时和上级沟通,要让他知道你的进度和方向。 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你的工作还没有让别人看到显著成绩,这时不要和你的上级距离太远,要创造条件去沟通,让他知道你的进度、计划和要取得的成绩。你这样做了上级不会责备你,他还会利用所掌握的资源给你帮助,让你提前取得业绩。 然而,有的职场新手甚至老手容易犯的错误却是,越是没有成绩越是不愿去找上级沟通,认为自己没有面子,对上级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样的风险很大, 因为你业绩低迷上级本身就不会满意,会对你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如果再不了解工作状况和进度,还会认为你没有努力工作。时间一长,你就可能进入要被淘汰的黑名单。其实在每次的淘汰名单中,并不全是业绩最差的人,但不会主动找上级沟通的人却会占很大比例。 那位被辞退的员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近期工作业绩并不明显,我得到的反馈只是正在进行中。至于是如何进行、进行情况如何,一直得不到明确答复。“用人不疑”是一条原则,但这是需要有不被怀疑的行动。 3、通过正确方式反馈 对于团队依照程序所做出的决定如果认为不合理,要通过正常的途径与方式去反馈,并给上级留出时间,同时要执行决定。 一个团队的决定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不太合理。但决定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力,也是保障一个团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是从大局和整体的角度出发的。员工先换位思考,如果对团队的利益有保障就要服从。如果有不尽完善的地方,要选择正常的程序和方式提出建议等待回复,只要决定没有触犯法规,员工应该无条件服从。如果采取消极方式对团队的决定进行对抗,受伤害的只会是员工自己。 4、切忌煽动同事与团队对抗 切忌煽动同事与团队对抗,一个正常运转的团队都会对带头闹事的人“杀无赦”。 职场中受委屈甚至不公平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员工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提出,也可以选择到执法部门寻求帮助。但是采取煽动闹事的方式解决问题,往往把自己推到一个更加不利的境地,因为这种方式是团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5、不要给团队制造麻烦 如果你不能为一个团队创造一定的价值,起码不要成为制造麻烦的因素。 团队里成员形形色色个性各异,难免有喜欢用小手腕制造麻烦来达到一些目的。一个人的为人和能力在团队成员的长期合作中,大家都会有判断。小手腕能让一个人得到短期利益,一旦其他成员了解以后,他便很难立足。要在组织里长期生存下去,大聪明是必要的。 6、及时反馈临时工作 对于上级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一定要及时反馈。

Read more

职场中最忌讳的5件事 谁说谁吃亏

职场就是江湖,是江湖,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人在职场,处处小心。 可是,总有一些口无遮拦的人,不注意,说了很多不该说的。 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不知不自觉中,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以下总结的职场最忌讳说的5件事情,可千万把门把住啊! 1、随意透露自己的薪资 可能你的父母亲人是很愿意听到关于你的薪资,但是在职场,可能随意透露你的薪资,并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很多公司的工资都是要求保密的,这样做是不合乎公司规定的。另一方面,告诉别人自己的工资,就会让你和同事之间形成一种对比,如果比别人高,会引来嫉妒,无形中会影响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所以是得不偿失的,任何公司工资都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不该说的就不要说。 2、经常说讨厌自己的工作 对工作有抱怨都是很正常的,任何工作都不是百分百让人满意的,但是,没有人愿意天天听你说是多么讨厌自己的工作。而且还有一种情况是,天天说工作不好,还不愿意辞职的,很让人讨厌的,久而久之,是很影响团队协作,也会给别人不好的印象,要是领导知道了,就更危险了,可能没法在公司呆了。 3、你在卧室的私事 有些事情是不适合在公众场合说的,尤其是夫妻之事,无论是多么美好,都不要在工作的场合宣扬,其中的道理,大家应该很容易想明白。毕竟和工作无关,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4、你觉得有人工作不称职 任何一个公司,总有能力强的,也有能力很一般的人,这是正常的,可能还有一些,你觉得能力一般,但职位却不错的人,可能你心里也会不服,可能就会在背后说,某某是靠关系,能力并不怎么样,到处说别人不称职。 公司用人有相应的规定,不管你自己是否满意,是无权干涉的,况且你说的话,马上就会到对方的耳朵里,这不是给自己树敌吗? 5、你在找新的机会 可能有些人总喜欢显摆,刚有几家企业邀请Ta去面试,就飘飘然了,逢人就说,某某公司邀请自己的去面试。 其实,当你告诉别人这些的时候,你的工作就会限于被动了,大家可能觉得和你共事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最后,面试都不成功,你在这个公司还能待下去吗?别人可能就不愿意和你打交道了。 即使你有换工作的意向,请先面试成功了,拿到OFFER了,再告诉别人,是不是更好些呢? 以上5点,在职场中最好不要说,尤其是对领导更不能说了,职场之路有很多“坑”,要步步小心,才能给自己减少麻烦。 作者:萝卜君 / 图源:pixabay.com

Read more

善良的人总是快乐,感恩的人总是知足

善良的人总是快乐,感恩的人总是知足: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敌人。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巨匠霍金。命运之神对霍金,在常人看来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动的手指,一个能思维的大脑……这些都让他感到满足,并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实而快乐的。 对生活、对世界、对身边熟悉和陌生的人、对我们的朋友和对手,真的要感谢他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份精彩的生活。 真诚地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让我们得到锤炼;它是一个课堂,让我们学会了刻苦、忍耐、淡泊和宽容;它是一块“试金石”,使我们体味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体味一个冷暖人生;它是一笔财富,经历了它,会让我们精神富有,终生享用。逆境砺炼心志,教会我们体味真诚,体味人生,让我们心存感恩,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兼程。 其实,幸福的感觉不是由处境和外在的条件决定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感恩的心。想想我们得到过的爱,哪怕它并不多;想想亲人、朋友,甚至是不相干的人为我们做过的事,哪怕它只是举手之劳;想想早晨扑面而来的清新的空气,想想拂过我们额前发丝的调皮的风儿……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谢生活?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有了它,你会平和面对动荡不安,积极应付挫折困难,于寒冬里感受到暖意,在风雨中体会到幸福。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他仍是个贫穷的人;懂得感恩并知恩报恩,才是天下最富有和最快乐的人。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没有谁会永远爱你,所以你只能爱自己

很久以前有个人说要带我去看东京铁塔,我就跟个傻逼似的把东京当成一特神圣的地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盼着。 2013年的夏天,我在日本和歌山大学做交换生。周末自己背着双肩包来就来到了东京。曾经在脑海里幻想过无数次的和身边的朋友念叨了无数次要和你来看的东京铁塔。真的来到了,看到以后只觉得:不过如此。不要在他人身上放诸过多的期望,是我在爱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没有谁会永远爱你,所以你只能爱自己。 我初恋。是我们高中的风云人物。他是体育部部长,我管文学社。学生会周一开例会我们的手永远在桌子底下偷偷的拉着。 那会儿他下课给我传过纸条放学陪我回家生日送我礼物,跟我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我是真的特别喜欢他。想起他就像偷藏了一块185cm又高又壮还会打篮球的糖。放学一起回家,趁着没有人的时候牵手,在他家楼道里偷偷接吻。害羞得抬不起头,眼球四周瞎转就不敢看向男主角。已经沸水冒泡壶嘴吐气壶盖冲起,心里的小人更是尖叫蹦跳激动的冲去报名马拉松。早晨醒来想起他都觉得今天是阳光明媚的星期六。 高三他要去加拿大。彼时我根本不知道出国读书是什么概念,也没钱可以携巨款陪他去资本主义烧。 我在机场哭哭啼啼的说分手。我当时想吓吓他,想要他下一秒就把我拥抱在怀里然后告诉我我爱你我不走了我们永远不分开。可是他看了我一眼便说好的我们分手吧。最后一次逼问他那些已经问了三千多遍的问题却依然得不到我想要的答案的时候,只能完全失控地大哭。 我像所有狗血故事里的前任一样,在提出分手后飞机飞走的下一秒钟我就后悔了。在他刚到加拿大的那一个月里,我无数次的丢掉我可怜的自尊心求他原谅我的无心之失一时口快,说求求你我们和好吧。我不知道在爱情面前自己可以这样的卑微,可是他怎么也不愿意和好。我因着那一点点做作的姿态那一点点不屈的高傲那一点点不愿认命的自私,忍受不了下一段路程的孤独,所以狠狠地抓住不放。直到把所剩的美好回忆都糟践成难看的曾经。 其实啊,所谓爱情,不过是一句平和与安宁,哪里会有这样那样狗血式的拯救。 说白了只是他不爱了你啊。男人的不爱不是体现在言语而是体现在行动。抑或说男人爱前程永远胜过爱过你,从此没有身后身,只有眼前路。 当我发觉早已没有人依靠,看世界的窗口反而大方起来。我默默的健身,读书,出国,实习。 不再发冷时盼望暖手,卧病时吞咽菜羹粥。不再分别后痴等问候,走不下去咬咬牙也熬到胡同口。望着繁华的霓虹夜景,数着渡过的春夏秋冬。想起那些时而现时而灭的目标和信仰。在夜里醒来直勾勾地望着天花板。年龄越大,怀里拥有的越少。 多年以后,我阴差阳错的来到了温哥华。 在我的印象中加拿大是多雨的。手中需要常拿一把伞。我在朋友圈象征性的上传了几张照片。说「STANLEY PARK很美,也很大气。基本大一点的景点都跑了个遍,除了比较偏远的地方,没有时间去。搭BIG BUS还是很划算的,酒店还给了优惠券。因为看过更美的风景,觉得城市里的风景大同小异。也许多伦多会好玩些。」不过如此。 老友看到我的微信定位问我:“嘿 你记得吗,XXX也在加拿大” 。经她提及。我才想起来。 喔原来他也在这里,可是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春光乍泄》里梁朝伟和张国荣相约去看看南美洲大瀑布。他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迷了路。黎耀辉想安下心来过日子,无奈何宝荣于夜夜笙歌中放纵着自己的生命,以期找寻更多的刺激,只当黎耀辉是他受伤后的港湾,两人分歧 、争吵越来越多,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既不见得救赎,也不见得沉沦。生活不过如此而已。然而香港的灯火比布宜诺斯艾利斯更为辉煌,可以一个人坐在公车的最后,拥有一整幅大玻璃,拥有一路辉煌的灯光。可以从此不再想念瀑布。 那些你承诺过要带我看的灯火,那些你承诺过要带我走的路。我都已经自己一个人走过了。 我再也不会被你口中描述的天地所震撼, 因为天地已在我心中。

Read more

男人付帐的目的和女人付帐的原因,你知道吗?

想看清一个女人的真面目,要在她卸妆之后。 想看清一个男人的真面目,则要在跟他分手之后。 想知道男人和女人的感情状况,便要看他们付账时的态度。 当男人完全不看账单便付钱,并慷慨地付小费,他正在追求这个女人。 当他开始留意账单上的项目,他已经把这个女人追到手。 当他开始翻查账单,并埋怨收费太高,他跟这个女人感情十分稳定。 当他只是瞟一瞟账单,然后由女人付账,则这个女人已经成为他的太太,掌握经济大权。 当女人完全不看账单,只留意男人付多少小费,她刚刚开始和这个男人交往。 当她开始留意账单上的项目,并嘱咐男人不要付太多小费, 她已经爱上这个男人。当她埋怨男人翻查账单,又批评他付小费太吝啬,她并不爱这个男人。 当她开始翻查账单,并埋怨男人付太多小费,她已经成为他太太。 女人愿意付账的原因有四: 一、她是他太太。 二、她刚刚收到这个男人的一份名贵的礼物,所以良心发现,获利回吐。 三、他是她的旧情人,她要向他炫耀她生活得比他好。 四、这个男人妄想追求她,她要挫一挫他的自尊心。一男一女争着付账,则他们不可能是情侣。 如果你觉得上述论点真是胡说八道,请静静地冷笑。 如果你觉得有点道理,请会心地一笑。 如果完全符合你的现实生活,你可以哈哈大笑。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生活的精致,是把房子住成家

李安,作为国际声誉和成就最高的华人导演,迄今为止,所获奖项无数,其中就包括3座奥斯卡金像奖,更是一举打破了好莱坞对外裔导演近百年的偏见。 然而,这样风光的他曾经被妻子“包养”过六年。 彼时,李安刚刚在纽约毕业,语言不通,毕业即失业。他的妻子林惠嘉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赚钱养家。 每天,赋闲在家的李安包揽了所有家务,每到傍晚做完晚饭后,他就和刚满周岁的儿子一起,兴奋地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这样的“软饭”,一吃就吃了六年。 后来,功成名就的李安,在每一次获奖时,都不忘深情感谢他的妻子:“没有妻子,就没有今天的李安。” 面对娱乐圈的五光十色和种种诱惑,李安依旧每次挽着 “糟糠之妻”面对镜头,脸上洋溢的全都是自豪和骄傲。 我们常说,这世上最可贵的两种人,一种是年轻时陪你吃苦的女人,一种是年老时陪你享福的男人。 最好的爱情,莫过于他记得你的付出,也深深懂得你的不容易。 ******** 一次偶然,我结识了一对特殊的夫妻——孙叔叔和孙阿姨。 孙阿姨清癯硬朗,开朗健谈,如果不是她自己亲口说出,没有人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癌症患者; 孙叔叔虽已年过半百,但依旧高大帅气,气宇轩昂; 大概12年前,即将不惑之年的孙阿姨被查出乳腺髓样癌,癌细胞转移至腋下淋巴,“你的生存期最多半年”,医生压低声音的轻语里却没有半点委婉。 “半年?半年的时间还能做什么?”震惊过后,孙叔叔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自己一手打拼出来的厂子,移交给了副手,准备陪伴孙阿姨这最后的时光。 孙叔叔带着孙阿姨游山玩水、健身登山,还加入了北京抗癌乐园,陪她一起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 一转眼,医生断言的“半年生存期”到了,孙阿姨化疗后掉光的头发又重新长了出来,她不仅打破了“半年魔咒”,还成了抗癌乐园里的骨干。 之后的十几年里,孙阿姨成为抗癌明星,经常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宣传抗癌控癌,在癌友圈里小有名气,她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无数病友。 我很佩服孙叔叔的伟大,当初激流勇退,从一个几百人的大厂厂长,变成孙阿姨的专职跟班儿,在孙阿姨找到自己的新天地后,孙叔叔开起了出租,因为“时间自由,想什么时候回家陪老婆孩子,就什么时候回家”。 孙叔叔却说,我哪有什么伟大?孙阿姨才是真的伟大。 当初建厂时筹款,孙阿姨把嫁妆都卖了支持他; 厂子运行初期,他经常应酬,每天喝得酒气熏天半夜回家,孙阿姨没有一声怨言,嘘寒问暖照顾左右; 孙叔叔的父母去世,孙阿姨为父母擦身做饭养老送终,操办后事…… 厂子风生水起时,孙阿姨却累病了…… “人活着,就要懂得感恩!”

Read more

爱情故事《谁爱得深些 谁就卑微》

娟子盯着手机,久久都不曾离开一眼。 自从杨晨走后,她的这个手机再也沒有响过,屏幕上还是杨晨那诗意的笑容,眉尖眼上,暖暖的。娟子用手轻轻触摸,生怕弄疼了他。杨晨仿佛就站在身边听她呢喃: “为什么?你要那么残忍……我还沒来得及、你便要离开……你还记得这熟悉的城市、你要带我走尽每一个陌生的角落、等到春暖,你陪我看花开花落……” 在一次省外的培训会上,娟子认识了来自同一城市的杨晨。通过交流,娟子和杨晨竞然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娟子比杨晨早毕业一年。杨晨亲切称娟子为师姐,娟子淡淡地说:“同事们都叫我娟姐,你也叫我娟姐吧!”于是,娟姐便是杨晨对娟子的称呼。 转眼,培训的时间就要结束了。在那天的晚宴中,主持人要求大家给在这次培训中印象深刻的同伴写一封短信。杨晨除了给自己团队的领队写了一封感谢信外,就只给娟子写:“娟姐,你的笑是我心中最美的暖,我将永远珍惜!”娟子沒有想到杨晨会给她写信,用心地拥抱了杨晨。 第二天,他们便踏上了回家的路。 路上,他们虽然坐同一节车厢,却沒有说话。无聊中,娟子拿出手机,点开微信,看到有信息,打开一看,是一首诗。娟子顺着诗句,一句一句住下读、她悄悄地落泪了。娟子紧紧地握着手机,生怕这些诗句会飞走一般。 好久,娟子才敲出几个字:“诗是给我的吗?” “不是,给你的是图片!我只是想请你看看诗写得怎么样,你帮我改改!” 娟子知道,杨晨是他们那里有名的诗人,哪里用得着她去修改。 娟子看了图片,都是这些天培训中自己留下的倩影,各种姿势都有:学习中的,餐桌上的、行走中的,坐着的……娟子自己都醉了,不管什么时侯的娟子,笑得都是那么的美。 “谢谢你,把我拍得这么好!” “不客气,为娟姐效劳,是我的福气,也是运气”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娟子已经习惯有杨晨的日子。 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信息,因为晚上互道晚安后,杨晨都会给娟子留下一两句话: “娟姐乖,千万不要到我梦里来!” “就让远方的月亮替我在黑夜里照拂你,亲爱的姐……” 日子在温润中悄悄溜走,杨晨不再称她为娟姐,有时叫她娟娟,有时叫他宝贝。娟子还是一贯坚持让杨晨叫她娟姐。娟子发现,只要是给杨晨的信息,都会秒回,从来不让她等待半分。用杨晨的话来说:“娟姐是他这辈子最爱的女人!娟姐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谁爱得深些,谁就卑微!”这是娟子对爱情的总结。 娟子怕自己会再一次失去自我,所以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敢多见杨晨一面,也不敢多爱杨晨一分。甚至,会怕杨晨对她的那份温柔。 娟子好久都沒有收到杨晨的消息了,只觉得自己的魂好像散了一般,不知飘到了何处,想给它找个地方停留,哪儿才是最好的归宿? 一阵寒风袭来,娟子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她赶快收紧了身上的大衣,使劲儿地搓了搓手,不停地翻看手机,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漏掉有关杨晨的消息。 娟子给杨晨打电话,多少遍都无人接听,这是以往绝不会出现的。娟子心里有过无数种的假设,却没有一种是这样的: “你好,姐姐,我是杨晨的妹妹,哥哥前一个星期就离开了,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我虽然沒有见过你,但我知道哥哥很爱你,怕你难过,沒敢告诉你!” 娟子彻底崩溃了,她已经沒有时间考虑,抓起车钥匙,一路狂奔,车技不好她居然把车开到了160马,好几次都闯了红灯,她想找到杨晨。她去哪儿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