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块钱的故事(深度好文)

美国海关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会中,每次叫价,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以“五块”开始出价,然后又眼睁睁地看着脚踏车被别人用三十、四十元买去。拍卖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小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五块钱。 拍卖会又开始了,男孩还是每次都以“五块”起价,当然最后还是被别人竞走。慢慢地,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越来越多的人对男孩竞价的结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拍卖会快结束的时候,只剩一辆最棒的脚踏车,车身光亮如新,有多种排档、十段杆式变速器、双向手煞车、速度显示器和一套夜间电动灯光装置。这无疑是一辆难得的好车! 拍卖员问:“有谁出价?” 站在最前面,而几乎已经放弃希望的那个小男孩还是站起来,坚定地说:“五块”。此时拍卖会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屏住呼吸,静静地站在那儿等待着结果。 这时,所有在场的人全部盯住这位小男孩,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直到拍卖员唱价三次后,他大声说:“这辆脚踏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 此话一出,全场鼓掌。那小男孩欢呼着举上那皱巴巴的五块钞票,得到了那辆毫无疑问是世上最漂亮的脚踏车,脸上流露出人们从未见过的最灿烂的笑容。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除了“胜过别人”、“压过别人”、“超越别人”之外,我们能否可以“成就别人”?这是值得深思的。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

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

李嘉诚戴的表,是西铁城表。市价1000港元,他已戴了十几年。他戴的眼镜,也用了十几年了,曾因度数增加换过镜片,但没换过镜框。 扎克伯格比李嘉诚还有钱,但在个人生活上十分小气。无论是发布会、外出活动,还是演讲,他永远都穿着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平时上班,开的是1.6万美元的本田。出去旅行,最常去的就餐场所是麦当劳。 台塑集团王永庆一条毛巾用了27年,娃哈哈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吉利李书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分五次用……人活到极致,就是如此,一定是素与简。 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内心越是丰盈,生活越是素简。 ********** 一千多年前,苏轼被贬黄州,与泗州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友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苏轼品尝后,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一生坎坷波折,仕途几起几落,在尝尽人生五味之后,他终于悟得——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超逸,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返璞归真,让生命回归最舒适的状态。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间最有味的,就是这清淡的欢愉。生活简单就迷人,人心简单就幸福。 ********** 1845年,美国学者梭罗,只带了一把斧头,到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2年零2个月,以验证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谛:“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 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体验结果,正如他所说: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而后,他写出了著名的《瓦尔登湖》:“我们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却总在不知不觉间遗失了什么。面对不断膨胀的物欲,我们需要的是一颗能静下来的心。多余的财富只能够购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购买的。” 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 乔布斯家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一盏tiffany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他说:“我喜欢极简生活。”他把这种极简,也带到了工作中。1997年,他回到苹果公司。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70%的项目,随即又砍掉了90%没有特色的产品,只专注于iMac、iPod、iphone、ipad。发明iphone4时,他只有一个要求:“把最复杂最强大的功能最简单化。”结果,极简的iphone4开创了全球智能手机时代。 这正应了道家名言——大道至简。简单是高级形式的复杂,越是高级的东西越是简单。简到极致,便是大智。简到极致,便是大美。 ********** 十几年前,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因提出“自我损耗”理论而震惊学界。所谓自我损耗,就是每做一个选择,就会损耗一点心理能量;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你的执行功能就会下降。你手机里装了5个外卖App,能进行多样化选择本是件好事,但你可能就此陷入无所适从的选择中,不知不觉消耗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所谓时间管理,不是提高效率,尽可能地做更多的事情,而是给自己设置限制,让自己专注于最喜爱最重要的事情。简单,才是效率。 ********** 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他的演奏极其节制,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表情,没有任何花哨与噱头。但乐音宛如从他心里流淌出来,观众听着听着就不禁泪流满面。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王菲的演出录像,发现她在舞台上基本没什么动作,她打动人的,就是她清澈的歌声。歌手,最本质的是什么?就是歌声。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原来最有力量。最朴素,最本质,最持久。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活得越素简,越能听见内心的声音。生活越是素简,内心越是绚烂丰盈。

Read more

孩子犯错,不用批评,只需讲这八句话!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1.发生什么事情了?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2.你的感觉如何? 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 3.你想要怎样? 家长不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4.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5.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 6.你决定怎么做?

Read more

你真正必须教会孩子的是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他对于挫折的态度。〞 要知道,哪个父母都不可能终生跟随孩子,更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今天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就少,将来吃苦的可能性的越大。 曾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 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镶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张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间狩猎。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爱招摇的儿子每天从金马车上剥点金子,换回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吃有穿。 看了这个故事,对你是否也有所启悟呢?记住: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满腹经纶,不如一善在心。 所以,奉劝所有家长,别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你真正必须教会孩子的是: “学会吃点苦,并懂得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这道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什么是倍增学原理和分享经济?(创业者必看)

一份工作,假如有两种薪资报酬: A:一个月给你30万元,每天给你1万元。 B:按天发放,第一天给你一分钱,然后,后一天是前一天的 2 倍。 (选择A? 还是选择B?你会选择哪种?) 选择B的朋友请看下面结果: 第1天:0.01元,第2天:0.02元,第3天:0.04元,第4天:0.08元,第5天:0.16元,第6天:0.32元,第7天:0.64元,第8天:1.28元,第9天:2.56元,第10天:5.12元、 第11天:10.24元,第12天:20.48元,第13天:40.96元,第14天:81.92元,第15天:163.84元,第16天:327.68元,第17天:655.36元,第18天:1,310.72元,第19天:2,621.44元,第20天:5,242.88元、 第21天:10,485.76元,第22天:20,971.52元,第23天:41,943.04元,第24天:83,886.08元,第25天:167,772.16元,第26天:335,544.32元,第27天:671,088.64元,第28天:1,342,177.28元,第29天:2,684,354.56元,第30天:5,368,709.12元30天合计:10,737,418.23元,明白了吗?这个就是倍增的力量! 还记得这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下棋。一天,他下完棋后突发奇想,要奖励棋的发明者。他把发明棋的人召到皇宫中说:你发明的棋让我天天开心快乐,我要对你进行奖励,你说吧,你都需要什么?当时,正直天旱闹灾荒,老百姓民不聊生。棋的发明者说: 我什么也不要,你只要把我的棋盘上的第一个格里放一粒米,第二个格里放两粒米,第三个格里放四粒米,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双倍,以此类推,直到把这个棋盘放满就行了。国王哈哈大笑说:就依你说的算数。 当第一排的八个格放满时只有128粒米, 皇宫的人都大笑起来。当排到第二格时,笑声止,而被惊叹所代替。 国王大为吃惊,通过计算, 要把这64格棋盘放满,需要1,800亿万粒 米,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米粒总数的10倍。国王认输了,并给予相当的奖励。棋的发明者用这些米粮,救济了无数灾民。 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市场倍增学的来历。市场倍增学又叫网络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槐宝。世界上最聪明、最能赚钱的美国犹太人说过这样一句 话:“拥有了网络,就拥有了世界。”网络外行者,很难明白此话的真意。但作为深知市场倍增学原理的人士,100%的人都会认为这是 一句至理名言。在美国50万的百万富翁中,大约就有20%是市场倍增学缔造了他们巨大的财富。这就是市场倍增学的伟大!倍增学原理 1、市场的倍增市场倍增利用几何级数原理,其范围 大,涉及面之广,是其他任何营销方式所不能及的。假如一个公司有8 个直销商,每个直销商发展8位直销商,到底8代的时候这家公司就有 16777216名直销商。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是一个无穷倍增的,当然,在现实当中没有这么快,有些环节不可能像理论上说得那么快,但是这种方法的威力是别的营销方式所望尘莫及的。 2、时间的倍增在时间上,直销商的效率是别人所不能比 的。公司向4,000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宣传,假如每个顾客需要20分钟。那么共需要1,333小时,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得166天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假如通过直销商宣传,到第三代就已经超过4,000人。 用一天的时间完成166天的工作,是时间上倍增的魔力。 3、效益的倍增效益的倍增包括公司的效益倍增和知晓上的效益倍增。公司的效益倍增是通过直销商数量的倍增和市场的倍增来实现的;直销商的效益倍增是借助网络组织人数的倍增,间接下线的增加而奖金数目倍增的。

Read more

四块糖的领导力|伯乐故事

日前,偶然看到了一个《四块糖》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又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 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间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感动地流着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 我们过去都说“管理出效益”。这两年,它被另一个更时髦的词,那就是“领导力”。不错,领导力既是管理的核心,又是管理的升华。甚至由此,很多人都特意强调“领导”与“管理”的不同。 但是领导力是什么?有效的领导力又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是影响力。 那么,影响力又从何处来呢? 有的人立即想到了“权力”,谈任何事都最关心“谁拍板”。有的人立即想到了“是非”,认为只要自己一心为公、自恃扬善,便不怕鬼叫门。 但我觉得都不对。 动辄将领导等同于权力者,是鲁莽而肤浅的。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希特勒横扫欧洲,却迅速亡国。迷信权力,只会让人走向崩溃,包括他的事业,及他本人。 坚信领导来自于正义者,则是简单与幼稚的。古今中外历次应运而生的变革却都最后夭折,早已证明:内容往往不如方式更能决定事物最终的成败。比如北宋王安石。 而陶先生这一经典故事,则一举点破了我原先内心只是朦胧混沌的一个想法:“领导力的精要,是诱导……” 我之所以这样说,还是基于我们人所共知的一个道理:“以人为本”。管理也好,领导也罢,前提就是承认我们作为的对象是“人”。因此,管理与领导就必须基于人性。 而人性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以自我为中心”——最近也有个很有趣的概念,叫“自重感”。除非是他发自内心愿意做的,其他最终都会阳奉阴违乃至适得其反。 所谓“愿意做”,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而对此,权力是无能为力的。因为权力永远只是物性的,而不是人性的。 人性的另一特征,便是“非理性”。人是感情的动物,人们对事物的判断绝大多数是依据感情,而非道理。而能始终理性的人易成大事,正反证了多数人本能的非理性。因此,人们从理性上在看重你在上面做什么的时候,更从感性上看重你做事(不管是什么事)的方式。君不见,当今西方民主选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下到基层无休止地握手拜票,而无需多说任何所谓主张。因为,对于多数人,受到尊重的心灵快慰,远重于对是非曲直的判断。 特别是作为领导,更应该明白:你所辖的部下对于是非曲直自有独立的判断,既不需要你去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你也几乎无法去从是非层面上改变他们的原有判断,只不过他们隐藏于心不表露出来罢了。如果领导者敢于蔑视部下的智力,那他自己就是实足的弱智。 那么,作为领导者能做的、应做的是什么?就是诱导,利用人性去诱导。 回到陶先生的案例,就是利用了人性中“以自我为上”——原来我居然会有这么多值得自豪的优点!应该说,他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完全来自自己的智力与判断力,与陶行知无关;但他对自己错误毫无保留地忏悔表达,则完全是情绪至上被陶行知诱导的结果。 而正是这种基于人性需求而被诱导出来的、发自内心的认知,对他的影响力才是最巨大、最持久、最深远的。 作者|李襟岳

Read more

真相,有的时候真的不重要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发现她有一个细心却爱唠叨的婆婆,她却与其相处甚好。 那天,我们在大排档吃了夜宵。回家后,好友拿出两盒鲜奶,递给我一盒。刚要喝,她的婆婆忽然喊道:“赶紧吃点东西,不能空腹喝牛奶!” 我觉得她真是不可理喻,我们明明刚从外面吃东西回来呀!好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悄悄做了个手势,拿出一片面包,给我撕了一点,自己又撕下一点。 老太太看我们将半口面包塞进嘴里,喜滋滋地忙别的事去了。 “我们刚吃了那么多东西,根本不是空腹。你为什么不和她说呢?”我不满。好友拍拍我,笑着说:“如果她能在这件小事上获得成就感,我们又何必告诉她真相呢?真相对她不重要,对我们也没意义,不过是半口面包的事。”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真相不重要”。多年来,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坚持真理,如果你觉得对方错了,一定要指出来,帮助他改正,严是爱,松是害。 不久,与另外一位朋友闲聊,说起公司流水线上的一件小事。两位员工用同样的方式打包产品,老板每次经过都要说,哇,这看上去不够结实哦。 A总是一声不吭地加一条绳子,B则会长篇大论地向老板证明自己的包装多么科学多么结实。 B觉得A是个虚伪的马屁精,真正为公司着想的是自己。可是不久,A升职了,B依然在流水线上。 半口面包与一条绳子本身并不重要,长辈、领导或朋友,纠结于不重要的半口面包或一条绳子,是出于对尊重的渴求,他不关心你的肚子是否饱,包装是否结实,他关心的是当自己的话落地时,能否看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一味坚持那并不重要的真相,于他而言,就是一种失败。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省下那半口面包或一条绳子重要,还是让一个人感受到被尊重重要?显然是后者。 放弃不重要的真相,并不是让人做墙头草,而是坚持该坚持的,放弃不该坚持的。真相重要与否,不在于你的感受,而在于这件事是否会对结果产生本质的影响,是否会改变一个人、一件事,是否关乎道德与底线。 如果一个人,常常凭着直觉去辩解与忤逆,日积月累,你会成为一个真实却毫无教养的人。 在无关紧要的真相上,无谓消耗,使人际关系越来越糟,那其实不是追求真理,而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浪费生命。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送给正在奋斗的你,终身受用!

-01- 学会结交不同层次 一个想要成功的人,一定要学会结交不同层次的人,你才能够做大事。 -02- 不带着目的去交往 不带着目的去交往,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03- 做自己的贵人 你要找到贵人很重要,但是同时你要做好自己的贵人,比如你做事麻利一点,周围的人因此喜欢你,你就是自己的贵人了。 -04- 建立共同的联系 交往最好的方法是尽快找到你们之间的共同联系,这个共同联系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地方,也可以是某种共同的爱好,甚至是某本书。 -05- 与平等的人一起成长 只有地位平等、人格独立的两个人一起成长,这种关系才会变得更好。 -06- 聆听他人的声音 如果你虚心地去聆听他人的声音,每一个陌生人都可能带给你一些值得学习的东西。 -07- 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你越夸对方,对方就做得越好,甚至把他原来的缺点都掩盖住了。 -08- 不要说谎 不说谎话,是因为谎话难免会有被拆穿的那一天,无意之间找来的借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露了馅。 -09-

Read more

来对照一下自己是否是"精品女人“

精品女人的十大特质,来对照一下自己是否是"精品女人"? 即使还不是,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勉励自己。 1美貌:美貌是精品女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没有外在美怎么还能苛求全身心多方为的完美?虽然不可能每个女人都是天生丽质,但可以通过后天的修饰来展现自己美丽. 2健康:如果让今天的男人再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选择十有八九都会选择后者.因为精品女人必须身心健康,容光焕发,那种捂胸口,皱眉心的病美人已经淘汰了. 3独立:女人经济独立才有本钱谈人格独立.如果在经济上依赖男人,就只能叹一句:出走后,不是回来就是堕落! 4才华:精品女人除了美貌,还要有灵魂,否则便沦为花瓶.如美貌能使一个女人光芒万丈,那么才华会令一个女人魅力四射! 5爱情:再出色的女人如果身边空空,就使人觉得凄凉,一辈子太长,必须找个有趣的人在一起。夫唱妇随才能相交辉映,如没有温暖的感情,越聪明越悲哀. 6心态:精品女人应该心态平和,处变不惊,再棘手的事情也理的清头绪,再大的挫折都能直接面对.还应该内敛,张扬是处事大忌.心态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圆润成熟的处世哲学. 7婚姻:女人回归家庭才算圆满,也许这观点不够前卫,但很实在,女人要是决定了脱离单身,就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 8身家:女人赚钱也要讲究方式,如果沾了一身铜臭,那只能沦为爆发户了.用知识换资本倒不失幽雅. 9声音:一般女孩都认为在男人眼中女人是否可爱主要由两方面决定:形象和性情.但却忽视了另外一点:声音.声音是女人五官、身材以外另一件犀利武器,如果声音柔美,哪怕是嗔怪、训斥,都有天籁般的美感。 10气质:气质不能投机取巧地移植复制,也不能一蹴而成,必须有一些阅历积淀,才渐渐成为举手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的气息。就像戴安娜,初嫁时满脸怯怯,后来褪却青涩,连眼神里都带着皇家气度。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真的太赞了!

在瑞士留学期间,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房东克里斯蒂娜是一位67岁的独居老太太,退休前在一所中学当教师。瑞士的养老金非常丰厚,足以让她在晚年衣食无忧。但令人费解的是,她居然找了一份“工作”——照顾一位87岁高龄的独居老人。我问她是不是因为钱才去工作的。她的回答令我意外:“我去工作并不是为了钱,而是把我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等到我老得不能动了,就可以支取了。” 第一次听到“时间银行”的概念,我感到十分好奇,向房东太太刨根问底。原来“时间银行”是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人们把年轻时照顾老人的时间存起来,等到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顾时,再拿出来使用。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善于沟通和充满爱心,每天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数将会存入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 房东太太照顾的独居老人叫利萨。她每周去利萨家两次,每次花费两个小时,用来帮助老人购物、整理房间,带老人出去晒日光浴,陪老人聊天等。按照协议规定,在她服务期满一年后,“时间银行”会将她的工作时数统计出来,并发给她一张“时间银行卡”。当她需要别人照顾时,可以凭着手里的“时间银行卡”去“时间银行”支取“时间和时间利息”,在信息验证通过后,“时间银行”会指派义工到医院或她家中照顾她。 一天,我正在学校上课,房东太太打来了电话,说她擦窗子时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我连忙请假回去,把她送进医院诊治。经医生检查,房东太太的脚踝骨裂了,需要卧床一段时间。正当我准备向学校申请假期回家照顾她时,房东太太告诉我,不用为她担心,她已经向“时间银行”提出了支取申请。果然,两个小时不到,“时间银行”就派了一名护工前来护理房东。在之后的一个月里,那名护工每天都来照顾房东,陪她聊天,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在护工的精心照顾下,房东太太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康复后的房东太太,又向“时间银行”申请照顾两名老人,她说,她打算趁自己还很健康的时候多存点时间在“时间银行”,等到自己老得不能动的时候,再支取出来使用。 如今,在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已蔚然成风,这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养老开支,还解决了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很多瑞士民众都非常支持这种养老方式,瑞士养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轻人也希望参加这类养老服务。瑞士政府还专门立法支持“时间银行”养老。 当前,我国的“空巢老人”数量在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方式很暖心,在自己身体还健康之时,去帮助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存下时间,自己老去之时,也会有人帮助你,互帮互助,是值得借鉴的养老方式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