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 就算没有男人相伴, 你也要把自己过好~ 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交代了。 第一种:很有自信的女人 女人有自信时,会散发出一种气定神闲的力量。 那是一种经过历练的成熟与魅力,让人不自主的想要往上靠, 而当你有自信时,你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自信就是你最好的名片。 第二种:效率很高没有拖延症的女人 效率是当今社会非常看重的一件事,他是执行力和判断力的双重代名词。 当一个女人做事非常有效率,没有拖延时,就会给人一种非常精明,干练的感觉。 同时效率变高,能在最短的时间把一件事发挥最大的效益,这种人一定能赚到最多的钱。 第三种:善于学习自省的女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学习永无止境,在这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中, 有着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能让你跟上时代,不落后于人。 同时反省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进步,而不是一味的原地踏步。 第四种:不安于现状,不断努力的女人 「一天三顿饱,老婆孩子热炕头」,一辈子捧着「铁饭碗」的人,永远没有赚钱的机会, 「够用就行,要那么多钱干嘛」这句话是那些赚不到钱的人自我安慰的「名言」 第五种:抛弃「面子」的女人
Read more“成功恐惧症”偏爱女性
对于接受新工作或新职务,女性常会犹豫不决,总是先考虑自己能力是否足够,或是说“我要先回去跟家人商量……” 假如你留心身边女同事的闲谈,经常会听到:“不想干了,找个老公养我就好了!”不管是否在开玩笑,其实正是这样的心态,阻碍了女性事业发展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者Homer曾提出成功恐惧症的理论,指出女性普遍存在一种害怕成功的心理,她们在潜意识中往往担心成功会为自己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会遭到男性冷嘲热讽、担心找不到男朋友、被女性同事排挤等。 其实,许多人都缺乏迈向成功的勇气,甚至对成功怀有恐惧感,既恐惧失败、恐惧改变、恐惧暴露缺点,又恐惧无法控制成功后的局面……而女性尤其这样。对于很多职业女性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既怕赢又怕输,因此她们常常因为低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机会。 想要在职场获得成功,除了要认清自己的定位,还要懂得推销自己,勇于提出要求,敢于公开发言,同时要求充分授权,担起责任,特别是别人不愿意承担的工作,如果能完成,一定会获得肯定。 开会时不要永远坐在不惹人注意的位置,最好是坐到老板身边,当老板讲话时,要跟他互动,点头或发表一些意见,这样老板才能知道你的实力。还有,日常工作中要保持笑脸,放松心情,因为在职场上,女性很容易被贴上情绪化的标签,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不要焦躁。 记住,成功的定义是可以提升自我的满意度,女性应该勇敢面对自己,倾听自己的心声,如果觉得要在事业上有成就才算成功,那就勇敢地争取;如果觉得还有比事业更重要的事情,那就认真高兴地去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做什么样的选择,而在于你要学会欢天喜地积极乐观地去面对。 “成功的潜力分析” 1.你有很大的野心吗? 2.当有必要的时候,你愿意去努力吗? 3.你有胆量接受改变吗? 当你肯定地回答以上问题时,你就具备了迈向成功的可能性。你下一步所要做的就是更透彻地了解自己。为更好地制订成功目标,你不妨思考下列假设: a.家庭及个人教育背景,对未来的成功将带来一定的优势。 b.时间管理在获得成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c.个人特质对成功的重要性,依次为工作 奋,知识丰富,勇于追求新观念并具有冒险精神和独树一帜的胆识、智能、抱负,有出人头地的欲望,愿意接纳他人意见和广泛的兴趣以及明确的个人目标等。 图:pexels.com
Read more孩子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 其实,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有作为的伟人或卓越者,并不是穷养与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 不管是司马光,还是曾国藩,都为中国在对子孙的教养上点燃了一盏盏的智慧之灯。 特别是诸葛亮的教子书,更是写得语重心长、言简意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教子书中虽然有一个“俭”字,但绝不是“穷养”的意思,可以说节俭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永恒的美德,不管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可见,教养,就是让一个人从年幼之时,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是必须懂得的事理和常识; 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的品格修养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 所以,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教养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 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侧隐之心;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 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或教师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 孩子生于贫穷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自己怎样的立足现实和发展自我;孩子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开拓未来。 因此,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只想通过穷养或富养的捷径,剑走偏锋,看似奇巧,自以为可以出奇制胜,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不是“穷养与富养”所能涵盖的;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亦是对父母本身所具教养的一种考验! 人类生存的需要,除了物质食粮以外,还要精神食粮;在许多精神食粮之中,佛法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学习佛法、传统文化,以真诚增进交流,以专修求生净土,做个有道德的人。 图来自:pexels.com
Read more人品才是最高学历
岁末年初,许多人怀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赶着跳槽。另一方面,许多管理者也在感叹:找到高学历、有才能的人不难,但找到人品好、可靠的人却不易。浮躁的年轻人在埋怨自己学历高却不被重用时,是否知道,人品才是最珍贵、最高的学历?下面8点是一个优秀人才的必备品质,让我们仔细检查自己是否具备。 1.忠诚:在老板立场想问题。职场上,有人往往只想到“老板给我这些薪水,我划得来吗”,却很少换位思考“领导花这些钱请我,我创造出与之匹配的价值了吗”。在一个单位的每一天,是否对得起自己的收入?是否尽量为单位和领导着想、努力、付出?无论时代怎么变,忠诚都是亘古不变的美德。 2.主动:不要事事等人吩咐。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通过一项经典心理学实验发现,从小能忍受诱惑(如吃糖果)的孩子比自控力差的孩子,长大后更易成功。在工作中能够自我管理,不必事事等别人监督催促的人,也更值得信赖,容易成功。 3.负责: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预言的自我实现”倾向,即人们一开始对自己的期待,往往决定了最后成就的高低。这也验证了《易经》里的一句话:“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意思是,设定高目标,最后可能只完成一半,而设定一个中等目标,结果可能更差。因此,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的人,比对承诺马马虎虎的人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4.重效率:根据目标统筹时间。在一个杯子里,先放一把核桃,还能加入花生、绿豆、糖、水。但顺序反过来,先放入了水、糖、绿豆、花生之后,却再不可能放下核桃。重效率的人,一定知道自己每个阶段、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以最好的效率体现自己的价值。 5.坦诚:当面开口当场解决。遇到问题,许多人习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以消极抱怨的心态来面对。直接面对问题才能体现正直、坦荡的品质,也才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6.积极进取:永远跟上企业步伐。如果你是“三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心”,那就要小心了。想一下,是否是职业枯竭让你丧失了活力?是否因满足于自己的学历、才华而裹足不前?在这个“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时代,要不断在学习中提升和更新自己,保持“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7.低调:才华再高也别自傲。孔子曾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意思是,如果一个人骄傲、自私,哪怕有周公那样的才华,也不足称道。高傲的人会让周围人不舒服,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障碍。 8.感恩:把批评打击当成长。佛教讲“助缘”和“逆缘”,前者是他人的帮助,后者则是人生的阻碍。许多人喜欢抱怨,不觉间他们把一切“助缘”都变成了“逆缘”。懂得感恩的人,会把一切“逆缘”转化为“助缘”:领导的批评,客户的不满,对手的打击,他们都理解为对自己的提升和帮助,于是在感恩中不断成长。 图:pexels.com
Read more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常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感慨:我家小孩“输不起”,在游戏中输了,便不认输、发脾气,甚至退出不再玩;画没画好,就把辛辛苦苦画了很久的画一下就撕碎。专家认为,培养孩子承受挫败的容忍力,让孩子拥有一份“输得起”的精神,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后在遇到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面、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输得起”的精神呢? “输不起”是一种天性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输不起”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些孩子面对挫折、失败,他会采取回避,逃避困难。比如,妈妈批评小强学钢琴不认真,不如隔壁的玲玲弹得好,听到这话小强索性就放弃了,干脆就不弹了;另外一种,性格急躁的孩子一旦在游戏中输了,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以示渲泄。在幼儿园,老师们常会遇到因为抢不到“发言权”而委屈哭泣的孩子。 鼓励能让孩子缓解情绪反应 孩子的所谓挫折感、无力感大多是由后天学习得来的。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家长总会有这样的责骂:“你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恐怕不是读书的材料!”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这些想法去评价自己。因此,当面对困难或失败时,便由于失去自信心而采用放弃和逃避的态度。 对此,每当我的孩子遇到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会给他讲一些成功人物的故事,讲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是用怎样的精神去面对困难的。另外,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要揪住孩子的错处不放,也不要将焦点一味地放在结果上,重要的是孩子在此过程中肯尝试以及为此付出努力。让孩子明白“凡事尽力而为”便可,即使失败也并不代表自己没用,家长更不会因此而不疼爱他。 正视失败是为了避免失败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目的地从游戏中让她学习面对失败,让她有机会在玩乐中尝到“输”的滋味,体验“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当然,孩子经历“输”的时候总会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觉。这时我们就给她以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告诉她:“我知道输掉游戏令你有点不开心,不过这次输不代表每次都会输,只要尽力参与,总会有办法成功的。” 现在孩子长大了,每当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我就会给她一个参照物和一个她可以看得到、能达到的目标。我会明白地告诉她:“你现在的成绩比起妈妈刚学的时候并不差,如果你坚持下去,将来你就会比妈妈做得更好;如果你放弃了,你就永远是这个水平了,永远比不上妈妈了。”从教育孩子中我感觉到,让孩子正视失败,才能让她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不至于被失败和挫折打倒。 拥有豁达的心胸是“输得起”的关键 经常看到有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打你,你不会也打他呀?”“拿大的,挑大个儿的拿!”“你真窝囊,你不会跟他抢啊!”……这样的引导,怎么可能让孩子“输得起”?女儿以前也因为跟小朋友玩游戏输掉而大发脾气,使性子再也不跟人家玩了。我严肃地告诉她:“要是你赢了,别的小朋友也不再跟你玩了,那怎么办呀?”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计较。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容下的呢? 培养孩子正面的乐观感 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能拿放大镜来放大他的过错或评定他的能力问题,那样,孩子便会将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渐渐地,便建立起一种消极、悲观的信念,继而变得难以承受挫折。我女儿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都告诉她:“一切只是暂时的,这次没考好咱们下次继续努力。”然后积极地帮助她找原因,寻求对策。 作为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正面肯定是必须的,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她面对挫折时仍抱有“盼望”与“转机”。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会“输不起”了。 图:pexels.com
Read more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教养是个高频词。时下,如果说某人没教养,就是大批评大贬义了。如果说一个女人没教养,简直就如同说她不检点了。 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 “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 “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 “教” 是广义的,除了指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狭窄的土语俚语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专业语言。这个要求并非画蛇添足,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地交流。 这不是一个批评,而是一个事实。和人的交流的掌握,特别是和陌生人的沟通,通常不是自发产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获得的。 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词汇是有限和贫乏的,除了描绘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饿了、渴了、睡觉以及生殖的欲望之外,他们对于自己的内心感知甚为模糊,因为那些描述内心感受的词汇,通常是抽象和长于比兴的。不通过学习,难以明确恰当地将它表达出来。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技术是用来谋生的,而仅仅具有谋生的本领是不够的。就像豺狼也会自发地猎取食物一样,那是近乎无须教育也可掌握的本能。而人,毫无疑问地应比豺狼更高一筹。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在跋涉和攀援中伤痕累累,但因为你具有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 一个有教养的人,特别是女人,对自己的身体,有着亲切的了解和珍惜之情。知道它们各自独有的清晰的名称,明了它们是精致和洁净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他知道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建筑在这些功能灵敏的感知上和健全的完整上的。他也毫无疑义地知道,他的大脑是他的身体的主宰。他不会任由他的器官牵制他的所作所为,他是清醒和有驾驭力的。他在尊重自己身体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身体。在尊重自我的权利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权利。在驰骋自我意志的骏马时,也精心维护着他人的茵茵草地。 一个有教养的人, 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 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出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它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知道世界上有阳光,阳光下有正义的惩罚。由于害怕正义的惩罚,因而约束自我,是意志力坚强的一种体现。 有教养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人格,知道对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而不是糊涂地闭上眼睛或是居心叵测地嘲讽。 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文/毕淑敏
Read more对职业发展茫然?毕业七年,给你五条职场建议
职业发展建议 1、不要后悔每一段经历,重要的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 几个月前与前一家公司的老大见面,我们聊起职场,她对我的评价是:离开那么久,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去否定过这一家公司。 仔细想想确实是,我不是想标榜自己有多么地高尚,你从来都不能否定,是这段经历造就了现在的你。 如果实在想不出自己从一份工作中获得了什么,要不就是待的时间太短,要不就是你从来没有努力对待过这份工作,学会向内看找内因。 所以我一直都不太喜欢频繁跳槽,除非是在统一的职业方向上不断地向上跳。 但即使是这样,也是一种时间与资源的浪费,只要你跳槽了,你就必须要花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老板和新的同事。 然而能否遇到更好的机会和老板,从来都是一半一半的概率,谁都不能保证。 2、任何时候的出发,都不会太晚 从概率上讲,一个人对未来的担忧,有90%是不会发生的,但是我们都习惯用100%的精力去担忧这10%的可能,导致很多人做一个选择的时候会有很多过分的担忧。 我为什么要把“未来的担忧”与“任何的时候出发都不晚”放在一起说? 这两个观点,乍一看好像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如果你面对很多选择或者是你有很多的欲望时,大多数人都会担心自己因为做错一个选择而纠结不已,倒不如给自己的现在做做减法。 这个问题,我更想写给想当一段时间全职妈妈、想停下来歇一歇、想过一个间隔年的朋友们看:如果你的才华能够支持你的梦想,任何时候出发,都不会太晚。 如果你的才华支撑不了你的梦想,同时还不努力,即使一直在路上也只是经验的简单重复。看得清、想得明白比什么都重要。 3、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区别,即使亲身经历的人都没有办法给出标准答案 “我的建议是:每个人都要去大公司和小公司做尝试,尤其是有大公司机会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 概率上讲,从小公司去到大公司难,反而是从大公司去到小公司易。 不要担心自己浪费了时间,而是要吸取大公司与小公司自身架构的优点,让自己能有不同类型公司的视角,对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好的帮助。 职场真的是千姿百态,我有在私企混得很高岗位但是很忙也很不开心的朋友,也有在私企混得很高岗位很忙也很开心的朋友。 我有在国企福利待遇不错生活平衡得很好的朋友,也有在国企福利待遇不错却痛不欲生的朋友。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还是会有不同的状态?跟心态的成熟真的有很大的关系。 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机会都去尝试、去感受,反而是这种状态的人,当她真的下定决心想换环境时,也会有源源不断的机会。 社会从来是接纳适应环境的人,而不是要让环境迁就的人,Just try it。
Read more活在别人的时间表里,你快乐吗?
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里说:“成功的价值只有一种,就是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过完一生。”乍一听,立马感觉找到了组织。 其实我有句人生格言跟罗胖这句话有点像,说给大家听听:“成功的价值只有一种,就是按自己的时间进度表过一生。” 这句话说易难行,皆因我们活在俗世里,半点不由人,从最近红遍大江南北的相亲节目就可以知道,多少女孩的结婚进度表被亲友毫无痕迹地插播广告。 你明明才芳龄24,开开心心回家过个年却被母亲大人逼上梁山投奔相亲大队,母亲说她想55岁前看着自己的女儿结婚才能老来安慰,于是至仁至义至孝的你,不顾内心有千万个草泥马奔腾而欣然赴会。 很多文章比如:女人25岁前一定要做的十件事!30岁前不做这几件事后悔一生等鸡汤大行其道,好多人被集体洗脑,感觉某个阶段不做某件事就像倒了大霉似的。可从来没质疑过,匆匆忙忙地赶别人为你安排的进度表,你开心吗? -01- 上一年因办公室装修,公司安排我在家移动办公,开始时心情就像被金蛋砸中,就差没热泪盈眶。 可是大概过了一个星期,我就濒临崩溃边缘,虽然在家办公,但领导为了理性安排我的工作进度,她要求我的办公时间要与她的神同步。 本来我以前的办公时间是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在家办公后与娱乐圈的狗仔队没差别,要24小时蹲点,因为不知道领导哪个点会突击。 比如她会在我吃饭时毫无征兆地拨电话过来说,十分钟后准备电话会议;当我洗刷后准备上床睡觉,她会发条微信语音过来让我把方案发她邮箱。 因为没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领导随时能找我,有次我正在蹲马桶却被她要求说赶紧与客户开个三方电话会议,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厕所开会,相当酸爽。 她的时间表就是我的时间表,她有空就骚扰我,没空就不搭理我。最奇葩的一次是,深夜12点打我电话沟通工作,那种惊悚堪比午夜凶铃。 领导永远以她的时间表为前提布局任务,而我像个毫无时间观念的小狗跟在后面默默耕耘。现在回想,那段日子我简直是活在焦虑的生死边缘。 其实从这件事总结经验,如果你的时间表一旦被别人操控,估计你再也没办法自由支配自己,跟行尸走肉的傀儡没差多少。为什么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因为能自由安排自己的人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感知身为人类的幸福。 -02- 鲁豫曾在节目里说,她从不按别人的时间表来生活,她有自己的时间表。这大概是她活得比一般人潇洒的原因吧。 但大多数人早已习惯随波逐流,在某个阶段别人有的东西,而你没有,总会有点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我们会紧跟别人的时间表去安排人生大事,这样做好像就为自己人生买了高额保险。 像我朋友小朱,她毕业没多久就结婚了,生了小孩后就一直当家庭主妇,其实她一直有事业野心,而且她早就计划好等小孩三岁上幼儿园,就找工作上班。 谁知前年政府大赦天下,每个家庭可生二胎,她的几个闺蜜都加入二胎战团去了。 而且鉴于婆婆和公公天天轰炸,她只能搁置自己的出山大计,继续当个生子机器,把二胎生完再考虑自己的梦想。 上一年底她终于迎来了第二胎,公公婆婆俱欢颜,唯独她焦躁不安,每天披头散发给小儿子喂奶,还要哄大儿子睡觉。 而婆婆陪完月子就回老家了,婆婆说身子受不了折腾,而老公天天沉迷工作,分担不了多少,唯独她常常垂泪到天明。 其实她根本就还没做好生二胎的心理准备,她的人生计划表里继续上班是下个阶段的置顶任务,可面对婆婆的要求,二胎大军的压境,她忽视自己内在感觉,木着脸,一副隐忍的架势,假装热情地去迎合俗世标准。 前段时间看到她在朋友圈感慨“自己真没用,满满挫败感。”一个毫无主见,只会对别人唯命是从,不敢按自己人生计划表行事的人怎么会有成功感。 这让我想到《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作者范海涛。留学前范海涛是北京知名媒体的财经记者,工作就是从一个高大上的新闻发布会跑到下一个高大上的新闻发布会,每次现场发问都能把某个总裁逼问到节节败退。
Read more你想得太多,所以看见得少
我在接受咨询培训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观摩了她的咨询录像。 来访者是一家人。先生和太太四十多岁,女儿刚上大学。太太和女儿坐在一起,先生一个人坐一边。 老师问先生:「最近怎么样?」 先生说:「我挺好的,最近正在办离职手续,虽然放弃外地的工作比较可惜,但毕竟一家人团聚比较重要。」 老师又问太太:「你怎么看你先生搬来跟你们一起呢?」 太太说:「很好,这是我这辈子感觉最好的时候。」 老师又问女儿:「你怎么看呢?」 女儿一撇头,说,「随便。」 老师停了下来,问我们:「你们看到什么?」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我看到女儿对父母都很冷漠;有人说,我看到先生虽然搬来了,但心里其实并没有那么乐意;还有人说,我觉得妈妈和女儿之间存在着一种用来对抗父亲的隐性结盟…… 老师微微一笑,说:「我什么也没看见。我只是打了声招呼。」 老师说:「你们说的这些故事都很好,但这都是你们想出来的,不是你们看见的。如果你们牢牢抓着脑子里已有的故事不放,就不会有探索的欲望,也不会看的咨询室里真正发生的事情。」 我的这个老师可不是一个温柔的老太太,她很毒舌,经常威胁我们,如果不好好做功课,就要把我们吊起来。我还从她那儿学了一个新词,叫Mental Mutual Masturbation,翻译成中文叫「精神互撸」。说的是一帮人说着一些他们自己也似懂非懂的概念,讨论一些他们自己也似懂非懂的东西,越说越嗨,共同营造智力上升的快感。所以当我们说了自己其实也不懂的话,她就会用「Mental Mutual Masturbation」来讽刺我们。 老师的督导也非常的实在,就是一句话一句话地过逐字稿。老师会问我们的意见。如果我们说了对话以外的内容,类似「我觉得爸爸在咨询中参与得比较少」,无论我们说得多有道理,老师都会打断我们直接说: 「不要去想没有发生的事情,要去看正在发生的事情。要把正在发生的东西看细看实。」 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已经发生的东西,却擅长去想没有发生的东西?因为我们的想法是原来的,而正发生的事情是新的。我们总想把这些事打包放到我们原有的框架里。这样的加工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我们以为「看见」的东西,其实已经是我们的「想象」了。 以前我以为,这只是一种咨询的训练方法,现在我发现,它本身还是一种心理干预手段。 思考生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近的,一种是远的。近的方式是看真实的、看正在发生的事;而远的方式是想象没有发生的、抽象的事。近的方式是描述性的,而远的方式是评价性的。当我们用远的方式去思考时,我们就会看不清真正发生的是什么。 我以前做讲座时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他跟我说: 「我有一个远大目标,希望能成为一个像我老师那样的科学家。可是当科学家需要先考GRE,要去国外读博士。读博士还要读很多文献,发很难的paper。回来还要能组建自己的实验室。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差错,我的目标就功亏一篑。一想到这些,我就很焦虑。就觉得眼前的事很没意义,于是什么也不想做了。」 他在用很远的方式思考生活。在这样的思考方式下,生活只剩下大纲,没有内容,自然也就变得无聊无趣。
Read more不会太轻松、也不要太紧绷! 2 个做法,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觉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当你觉得工作枯燥乏味、一点挑战性都没有时,你做事可能会提不起劲,或很难专心;但当你被指派难以胜任的任务,承受了极大压力,你的大脑又会被过量的压力贺尔蒙(Stress Hormones)淹没,可能会累到崩溃、甚至情绪失控? 这个现象可以用「金发女孩效应」(Goldilocks Effect)来解释,指的是事情的最佳状态或解决方案,往往是介于两个极端值间的中间地带。你可以画出一个颠倒的U字形,最理想的状态,不偏不倚地落在正中央的高峰点上,而非两个极端。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多德‧卡什丹(Todd Kashdan)解释,这观念也适用于职涯上,「对于工作同时保有适度的兴奋和紧张感,正是工作能做得长久的最佳解法。」 该怎么做,才能达到「不会太轻松、也不会太紧绷」的理想工作状态呢?你不妨尝试以下这2个做法: 1.了解自己的情绪起伏,适度反应出来 假如你受了委屈、感到愤怒,过度压抑隐忍或是大发雷霆,都没办法解决问题。重点是,你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起伏,了解是「谁」「什么事」,促发了你的负面情绪,并试着排除让自己感到不满、不舒服的障碍。 举例来说,主管将过于困难的任务交给你时,你可以明确表明自己能够做到的程度,并试着站在主管的立场,说出你的担忧,以及自己需要的协助。卡什丹指出, 「懂得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适度做出反应,是避免你累积过多负面情绪,造成日后心理不堪负荷的第一步。」 2.在高压工作中,空出喘息时间 很多人都习惯把事情做完,再安排放假、休闲的事。然而,许多专业人士其实连休闲时间,也会排进工作时间表。畅销书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就曾表示,他如果在早上写了几小时的书,下午可能就不会再回到他的书桌上继续创作。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艾伦‧朗格(Ellen Langer)的研究也证实,当工作的复杂性逐渐增加,工作者的压力和倦怠也随之提升时,过于认真、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如果无法适度留给自己能够放松的时间,绩效有可能比态度一般的工作者来得更差。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资料来源:Psychology Today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