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最忌讳是什么?

总觉得自己优秀,对方差劲 总盯着爱人的缺点不放是不对的,理解和宽容才能让彼此都感觉舒服幸福。 贪大于爱 什么都想要,想要的东西还都恰恰相反,没能仔仔细细想明白,心理向往的和手里拥有的,都不一样。 不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 假装一个美好的浪漫形象去应和对方,终究会有被拆穿的一天。 把感情的存在当作理所当然 自以为感情会永远存在,不再付出热情,殊不知再好的感情都需要经营,去呵护。 不坦诚相待 总以为自己给了足够多的信息,对方应该明白自己的意思。没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你不懂我。”所有的误会都是这样产生的。 试图改变对方 能接受就在一起,接受不了就分开,你想要对方改变的时候,就问问自己,你想要对方改变 翻旧帐 当下问题就应该当下解决,否则它就是埋了一颗雷,如果当下的幸福却过去打出了裂痕,那该多可惜。 异地恋千万不要作 实在想作请憋到面对面时再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时候再作,见不了面的时候作,出问题了可不是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滚床单就可以解决的啊啊。不作就不会死是通用公理啊! 吵架的时候男人嗓门不能太高 吵架的时候,只要男人声音提高了,原因就已经不重要了,后面全程就变成:你竟然吼我?你再吼我一句试试?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真正的恩爱不需要秀,只需要两个人好好说话!

但其实真正的恩爱,不需要秀。 恩爱是最朴实无华的东西,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真正的恩爱,就是两个人,能好好说话。 早起上班,身后有对中年夫妇和我一路,一直听到他们在细细碎碎的聊天,很有趣。 男:“一会吃包子吧,好不好?” 女:“好啊。” 男:“吃肉的还是素的?” 女:“肉的吧,肉的好吃。” 男:“那就要两个肉的,素的想吃吗?” 女:“也有点想吃,你呐?” 男:“我也想,一会我先去占座,你去买包子。” 就是这些琐碎的再也不能琐碎的事,但两个人说得津津有味,有商有量,不急不躁。 我不禁回头看,真的是扔到人堆里找不到的两个普通人,模样普通,衣着普通,但面色平和,笑容绽放。两个人没有挽手,只是头颈相靠,暗藏属于中年人的那一点缠绵。 或许我有点武断,我觉得凭他们的交谈方式,他们一定是一对恩爱夫妻。虽然我只看到了有关他们生活的最简单的一个断面,但这个断面所蕴含的意义和所具有的象征却叫人不能忽视。 而有的伴侣说话,身为旁观者都要替他们捏一把汗,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吵起来。 比如这样: 男:“一会吃包子,行吗?” 女:“就知道吃包子,吃包子,你不能换个花样吗?” 男:“那你说吃什么,每次都让我说,说了你还不同意。” 女:“你是我老公,连我爱吃什么都不知道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男:“那我爱吃什么你知道吗,凭什么每次都得依着你?” 这里的“包子”可以换成任意替换成饺子、馒头、面条等,这不重要,反正就是什么都得听她的,她还不明示,让他自己猜。猜不对了就不高兴,你让她先说她还没说意见。总之很头疼,很伤害感情。 我还在包子铺听过这样的对话: 女:“吃包子吧?” 男:“到包子铺不吃包子吃什么啊?” 女:“吃肉的行吗?”

Read more

老师的温柔告白:不必是母亲,也能懂得母亲的心啊

一位老师的温暖自白,生命经历虽未曾当过母亲,却同样在教育的过程里孕育了每个青春的生命,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也懂了母亲的心。 妳的孩子不必一定由妳而生,但是却能透过妳诞生。Your children don’t have to come from you, but they can come through you.——Collateral Beauty “老师,妳自己又没有结婚生子,妳哪能懂我们当妈妈的心情?” 在那一瞬间,突然觉得自己因为没有结婚生子所以对社会没有贡献,也好像对不起了谁所以不能抬起头来有气势地讲话。总在某些时刻,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将自己多年的付出否定抹灭至零。于是,我开始鞭打自己,或许我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直到看完了电影“最美的安排”里面的一句台词,让我明白,即使没有孩子,我还是能同理当妈的心情,我能明白妈妈们怕小孩子变坏怕小孩子走歪所以焦急担心不安无力。 随着我自己的成长,我有了更大的耐心去面对妈妈们跟孩子们的情绪起伏,我不再被卷进去他人的攻击或防卫中,而能好好地聆听他们面对他们拉他们一把。察觉及抽离,然后站在亲子双方的位子去想,有时候,他们知道有人在,其实也已经足够。 刚开始教书时,总想证明自己,不想被看扁,于是做什么事情都用尽全力。随时都要板着脸,怕家长学生看不起,怕自己被批评,怕自己不够完美。但是哪有可能完美?如果 22 岁时的我就能完美,那不就表示未来的我只是停滞不前,所以我能做的就是更加成长更懂他人的苦然后愿意陪伴。 10 多年下来,明白了跟人相处的过程,急不得,先稳定好情绪,才有办法处理事情。巧劲比蛮力更为重要,太用力的结果就是伤了自己也伤了学生。另外就是真正地用心,有了真心,学生能懂,家长也会懂。更重要的是,自己才能安心,才对得起那些费尽苦心看着孩子长大的父母们。

Read more

找一个降得住你的人,无论爱与不爱…

最好的感情,就是两人在一起,互相降得住。正所谓一物自有一物降,刁蛮任性的人也会遇上让他们忘记了耍浑的人。 高贵抑或犯贱,都需心甘情愿。降不住你的人,你则做不到心甘情愿。大家总在问’什么才是对的人?有钱有权的、有才有貌的… …细想来都是浮云。 只需找一个降得住你的人。 信与不信,就在你一念之间。懂我的人,何必解释。无青春是一滩水,无论是摊开还是紧握,都无法从指缝中淌过单薄的年华。 现在才懂,原来一个人可以难过到,没有情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让它跟随自己的心,但记得带上理智。 当你认真谈过一段感情,最后却分手了,后来你会很难再去喜欢别人,你不想花时间去了解。就好比你写一篇文章快写完了,但老师说你字潦草把作业撕了让你重新写一遍。 虽然你记得开头和内容但你也懒得写了,因为一篇文章花光了你所有精力,只差一个结尾,你却要从头来过。因为你再也给不了第二个人这么多。 如果开心和悲伤时,首先想到的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最完美,如果开心和悲伤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同一个人,你应该选择想和他共度悲伤的那个,人生本来是苦多於乐。 开心有太多人可以和你分享,不一定是情人,悲伤却不是很多人可和你分担。 你愿意把悲伤告诉他,他才是你最想亲近珍惜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了不起,你的优秀,不需要任何人来证明。做一个平静,善良的人做一个微笑挂在嘴边,快乐放在心上的人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若岁月静好,那就颐养身心;若时光阴暗,那就多些历练。无须强求,最美好的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若是自己做出了某一种选择,那么就要准备好承担一切好的坏的后果。就算是再苦再累,也不要去抱怨,毕竟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 人生故事里的大多数结局都源于你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你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不是游戏,我们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机会。 时间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他穿插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里,看着我们从懵懂的孩童时期到羞涩的青春年华,再到以后的以后。 我们也从开始的忽略到现在的珍惜,在感叹流年飞逝的同时,我们也在悄悄成长。 那些逝去的岁月里的日子里,有我们的欢笑,也有我们的泪水,不管什么,都请让我们珍惜时间吧!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做家务? 这是最好的答案!

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而是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和培养,是家长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那里办事。下午的时候,朋友接到她8岁儿子打来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跟妈妈说,他已经把米饭焖上了,正在炒菜呢,发现冰箱里没有西红柿了。 当朋友把这些内容告诉我时,我吃惊不小。一个8岁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妈妈没有回家的时候主动去做饭? 问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说儿子上小学后,她做饭的时候会把儿子叫到厨房,告诉儿子哪些菜怎么做,有时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会打电话让儿子去做她教过儿子的那些菜,让儿子做好了等妈妈回来吃。慢慢地习惯了,儿子回家看妈妈不在,就会自己张罗着做饭吃。 这位朋友还告诉我,她的儿子不仅能自己做饭,在妈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还会照顾妈妈。一次她说有点头疼,在沙发上躺着,儿子就给她倒了一杯水,并给她身上盖了床毯子,自己才去写作业了。 虽然基于安全问题,我还是觉得让8岁小孩自己煮饭不是很恰当,但我还是继续听了他的分享。这位朋友是做家庭教育工作的,她说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而是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和培养,是家长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她说每个父母都不应太过于依赖保姆或佣人去给小孩过于受保护、依赖的生活。她说没有别的诀窍,只要让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学会做。至于孝顺,她说你只要告诉孩子说你不舒服,孩子自然就会照顾你。也就是说,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觉得可以为妈妈做一些事情,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心。 还有一位朋友的女儿,总是把自己的鞋子弄得很脏,刷洗起来很费劲。朋友就让女儿自己洗了一次鞋子。朋友跟我分享,她女儿一边洗一边嘟囔说,没想到鞋子这么难洗。后来,她女儿穿鞋就十分注意,不再像过去那样把鞋弄得很脏了。 在重申: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父母们也不要往这个方面去想,让孩子做家务,是我们对孩子从身体到心灵的一系列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例如: 1。帮助孩子练习动作技能 心灵手巧的孩子大多会一些家务或者手工活,不同的家务可以锻炼到不同的部位,叠衣服可练习到小肌肉,擦地板则可以锻炼到大肌肉。 2。让孩子练习分类归纳 分类和收纳的意识,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品需要分类归纳才能理清,学习知识也要分类归纳才能融会贯通。让孩子从小养成分类归纳的好习惯,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能让他一生受益。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让孩子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便可培养出家庭责任感。孩子会更爱家,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懂得承担。 4。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还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虽然年纪还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并从中获得自信。 5。培养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刚开始学习做家务,一定有做不好的时候,但是妈妈不需要着急,在练习过程中,孩子会观察妈妈的做法,妈妈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示范讲解,让孩子通过模仿妈妈的动作来完成家务,这样能让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进而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如何教导孩子负责任

读小学的孩子总是不收拾自己的房间,也不整理自己的书包、作业及内务。反正找不到东西时,只要喊妈妈帮忙找就好了,三不五时忘记带作业,也只要叫父母帮他送到学校就解决了……所以遇到有任何问题,他只负责哭爹喊娘、叫救命即可,这样就算发生任何差池,他也只要抱怨是父母没有帮他处理好他的事物。面对这样不负责任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办? 教养态度提醒 退居一旁,将「责任」交还给孩子自己承担 俗话说:「能干妈妈笨女儿」。意指父母若包山包海为孩子做太多,就会教养出什么都不会做、只会推给父母为他做、完全缺乏责任感的孩子。为人父母当然绝不希望自己教养出这样的孩子,但为何许多父母都「情不自禁」的老是为孩子做太多呢? !部分原因可能是基于太「爱」孩子,不忍心看他吃苦、受累、负面情绪强烈。 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仍把孩子当成是襁褓中、需要父母全天候协助、照拂的小婴儿,而忘了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需要父母适时的放手,才能从父母的身边「剪断脐带做大人」。 因此,每逢孩子生日,父母在热闹为他庆生之余,是否应该要检视一下:有多少属于孩子的事务及问题,父母应该要退居一旁,将面对和处理的责任交还给孩子自己去承担?同时,比买给他最时髦、新奇或昂贵、精巧的生日礼物更具意义的是告诉孩子:你又大了一岁,所以有些事情要让你自己来面对处理。我仍然会协助你,但是不会再代替你去做或是为你负责了……因为「放手,让孩子独立」,才是父母能送给孩子最棒和最好的礼物。 教养SOP五大步骤 Step 1 判断孩子的行为目的 父母经常要帮孩子找他不知乱摆去哪的东西,还要帮他把漏带的作业、课本送到学校……这些父母的「额外服务」已经够烦人了,他还不知感谢、总是推卸责任是爸妈没有替他处理好,使得父母「好心被雷劈」地忍不住火冒三丈。所以,孩子的行为目的是争取权力。 Step 2 处理父母的情绪 父母若总是乘着怒气教训孩子,只会刺激他的婴儿自我变得强大,使得孩子的行为及态度更加恶劣而已。因此,在面对孩子许多惯犯的问题上,父母更要冷静处理以便能及时导正孩子渐成习性的不当行为。 Step 3 厘清这是谁的问题 孩子不懂自理私人事务,导致个人的东西遗失、找不到、没带……这些所谓丢三落四的行为,如果没有实质影响到别人,例如,弄丢的是别人的东西,那么问题所有权都属于孩子的。 不过,问题虽然属于孩子的,但他却总把责任推给父母、或是觉得父母有必要帮他,这个行为就实质影响到父母,此时,父母就可以我的讯息来表明立场,也可一并纠正孩子错误的态度和观念,并厘清问题的责任归属: 你自己不把东西归回原位,现在却吵着要我帮你找,找不到还要我买新的给你,但这些都不是我造成的却要我负责……这太不合理了吧⁈ 昨天你没有整理好书包,结果今天却要我送作业给你。但是这是你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是应该自己负责吗?怎么反而倒霉的是我呢⁈ 当父母坚持将孩子的责任交回给他,迫使孩子必须自己面对处理,他当然会有负面情绪产生。此时,父母可运用反映倾听以协助孩子纾解情绪: 找不到东西真的很急人,难怪你会希望我买一个新的给你,就能立刻解决问题了。

Read more

别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的真本事

01 表弟刚迈入职场的时候,师傅教他操作机械,只是教一半留一半,意味着一张白纸的他需要自己去领悟学习,过了一段时间,慢慢上道了,等到他成为一名熟手的时候,他才明白操作的原理并不难,也算不上机密,只需要一句话,可以降低新手少走弯路的概率,后来他带徒弟时,总是毫无保留。 有的人总是喜欢捂着掖着,以彰显自己的能力强于他人。 不是每一项工作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含量和专业性,有一部分通过请教他人、参与培训、实践模拟都能学会,真的没有想象中的深不可测,越是怕别人学会和超越的人,越是活得缺乏底气,因为他的视野只有那么窄; 从来不怕别人超越,愿意主动分享的人,收获也会更多,包括表达能力、熟练程度、信任、影响力,也更容易被人接纳。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的同事有几位EXCEL函数达人,只要我遇到无法处理的类似问题,总会第一时间请教她们,她们从不吝啬教会我,并让我主动操作每一个步骤,确保是真得学会了; 身边也有一些是文案专家,当我遇到正式的公文类表述困惑,咨询他们时,也能得到很好地引导; 在我遇到一些棘手的专业问题时,总是拿起电话打给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一些启发,我深深地感恩每一个对我有过帮助的人,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所以在团队中,我倡导大家主动分享工作方法与思路,遇到问题要寻求团队的帮助,而不是单枪匹马作战,我会将自己看过的一些专业类书籍推荐给大家,进行相互地传递,会将网络上听到的一些课程内容整理出来分享给工作关联度较高的人。 02 当你在贡献智慧有着一定的顾虑时,不妨思考一下,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真得达到了无人替代的境界吗?是不是只要你不说也不教,对方就真得束手无策?如果不是,就大方一点吧! 别人能拿走的,那不是你的。 别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的真本事。 03 以前在参加一次外部培训时,当讲到精彩的部分,学员都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狂拍PPT,讲师突然将窗口最小化,试图阻止拍照,神情紧张地说“别拍,别拍,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花了很长时间,如果你们需要的话,就来参加我们的特训班!” 一席话后,现场的学员纷纷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有人忍不住嘀咕道“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一个PPT吗?出来讲课分享还怕人学,那还讲什么课?” 课程还未结束,人已经走了一半,讲师有点尴尬,却还在卖力地推销他们的精品课,目的性太强,结果自然不会太好。 事实上那次课程的内容并非主办方独有,大家通过百度或者咨询行业内的人士,也能了解到七七八八,而他们将内容过于神秘化,行为上有些夸张,最终适得其反。在这个互联网爆发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知识的传递,更加便捷,受众了解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 或许你认为自己独树一帜,孤芳自赏,以为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别人无法效仿,也拿不走,实际上,颠覆你的想法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04 近一年,我也参加了部分微课和直播课程,听过很多专业人士分享的干货,真正的牛人都会仗义地把PPT主动共享给大家,有需要的可以任意拿走,他们从来不会担忧版权被盗走,更不会怕别人学到干货,也不会担心同行超越,因为针对同一个主题的分享内容都在不断更新和突破。 我没见过他们在现场打着各种旗号要求参加与之相关的培训班,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很多与会者在接近尾声时并未急于离开,而是选择留下来,诚恳地与分享者进行更深入的请教咨询,久而久之,竟然与分享者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介绍给有需要的朋友,对于分享者来说,顺理成章地迎来了新的契机,名利双收。 最好地营销是让客户主动买单,并自愿推广与传播。 也许与会者拿走的PPT是你积累了很多年的宝贵经验,更是你废寝忘食斟酌几个晚上构思出来的精华,你会心疼自己多年的努力成果被人不费吹灰之力取走,有一种“求补偿”心理。 但换个角度想想,即使拿走了,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地使用?大多数都是存放在电脑的硬盘里安静地躺着,很少再查阅,对你来说并无损失,只有少部分人会真正地使用,认真推敲前后的逻辑,并会进行二次分享与转化,而这种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就是对分享者的认可吗?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Read more

为什么越规矩的人反而越赚不到钱?

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奋斗,偶尔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人,有的人成功致富了,但大部分人还在继续挣扎。 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有不拘一格的奋斗方式,而还在挣扎的人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太过于循规蹈矩。 为什么规矩人反而不能成功,反而赚不到钱呢? 01、过于遵守规则 过于遵守规则可能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赚钱的方式过于保守单一,除了工资收入外,没有想过利用兼职、创业、投资理财等其他的渠道赚钱,以达到家庭增收、改善生活和财富积累的目的。所以,他们赚钱的速度自然要比别人慢很多。 02、胆子太小,不敢冒险 规矩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胆子太小,不敢冒险,生怕有半点行差踏错,反而导致自己失败。 比如投资理财,大多数人都会将钱储蓄到银行里,而不敢去选择其他的投资方式。如此,他们的投资收益自然也不会太高。 03、理财观念过于落后 理财观念落后,不懂得与时俱进,是爱守规矩的人的一个明显特征。因为他们做事都会有惯性,习惯遵循他们认为正确的原则。 对新的赚钱理念会有严重的不信任感和排斥心理。因为存有这种心理,他们会错过和失去很多的赚钱和成功的机会。 04、过于相信理财法则 做人太过于循规蹈矩,在很多事上就会不知道变通。因此,在理财时,就会一味相信理财法则,不知道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务状况灵活变通,最后不仅赚不到钱,反而会导致损失。 05、不懂得职场生存法则 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法则,等级制度和竞争都较为明显的职场自然也是如此。如果过于循规蹈矩,只会埋头工作,不知道灵活变通,就会失去很多升职加薪的机会。 要知道,除非是制度要求,公司是不会轻易给员工涨薪水的,如果自己不争取,很可能就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薪资收入。 此外,职场竞争下,升职会更艰难,如果不为自己争取,就会错失机会。 在人生的奋斗道路上,你是已经成功了,还是依旧在为生存而挣扎呢?如果还在挣扎,那就赶紧反思一下是不是你的奋斗方式太过于循规蹈矩了吧。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这些奶奶说过的规矩,你记得多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不能丢。这些老规矩,你还记得多少? 01. 吃鱼不能说“翻”。 ——翻鱼和翻船同音。应该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叫做“掉头”,安全回来的意思。 02. 家里来客人了,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 ——客人走后家里大人肯定要一通叨叨你!说过多少次添饭添饭,你才要饭的呢! 03. 不许用筷子敲盘碗。 ——大人会说你像什么样子!乞丐吗? 04. 过年下饺子皮破了不能说“破”。 ——说“破”不吉利,尤其是过年。要说饺子“挣”了。 05. 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 ——因为象征香炉,只有死刑犯的辞阳饭才这样插筷子。 06. 吃饭不能吧唧嘴,喝汤不许吸溜。 ——这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基本教养。 07. 全家人一起吃饭,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能动。 08. 吃饭时,手要扶碗,不许一只手放在桌下。 09. 吃饭时,在盘子里乱翻,会被大人敲手。

Read more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都不要辜负自己

在演唱会时认识了一姑娘,她坐我旁边。没多久天下大雨,我没带伞姑娘就和我撑着一把伞,但大风大雨的一把伞根本不够撑两个人。我过意不去,就示意说自己不用撑,淋雨对男生来讲没什么。姑娘执意要给我撑,说是我不撑她也就不撑了。 后来雨停,姑娘浑身湿透。演唱会结束后我请她吃夜宵,说怎么着都得请顿饭。和我一起的是三个基友,和她一起的还有两个女生。吃完饭两拨人基本聊熟了,有个女生指着我说:“你特别像一个人。” 我正盯着羊肉串,心想马勒戈壁难道我像金城武的事情暴露了?基友插话:“我知道,一定是像赵本山。” 那女生接着说:“你特别像她的前男友。” 我察觉来者不善,低头一顿埋头苦吃,这个话题也就被我们这么糊弄过去了。 第二天我们要走,姑娘也在虹桥,我比她早出发一小时。我们一起买了个早饭,我们都没说话,临走前互留了电话。 回家以后特忙,很快就把这回事忘了,很久以来我们也没有联系。大概一年后我接到她的号码,看着名字一时间都想不起来是谁。 姑娘一听就情绪失控着,说今天我来看演唱会了,上次看演唱会看到有人特像你,我一瞬间都以为你来了。我刚开始还想解释,后来才懂她以为自己拨的是另一个号码。 演唱会结束后她给我来电话,说:“对不起我刚才情绪失控了。” 我说:“没关系,正好让我听完了一首歌。” 她说:“谢谢你。” 我问:“谢什么,我什么都没做。” 姑娘说:“谢谢你没有挂电话。” 我们就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那时是我假期也会常回复,才知道她在上次看演唱会时刚分手,打前任电话时他一直不接,后来直接关机。再后来有天她说:“谢谢你,我觉得我现在醒了。” 我说:“那就好。” 然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联系。 我一直都忘了这个插曲,直到后来听姜婷说她以前的故事。姜婷从高中就喜欢老林,但老林在好几年里都一直不知道姜婷的存在。 姜婷是老林的初中学妹,高一时姜婷上的高中和老林所在的高中恰好是对门,两人的学校只是隔了一条街。 姜婷每天放学第一时间就往校门外跑,就为了远远地看老林一眼。放学时人潮涌动,能把那一条街挤得水泄不通。姜婷每天都拼了命地往前挤,而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能在人群里一眼就看到老林,而老林对这一切都一无所知。 暗恋的人都具备了一种能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他的超能力,却都缺了另一种让对方一眼就看到你的超能力。 暗恋暗恋着到了高三,这期间姜婷不止一次都想要表白,可她连和老林先做朋友的勇气都没有,永远是这么远远地望着。她有个闺蜜和老林是同班,她就通过闺蜜了解老林平日里的消息,而她让闺蜜誓死不要把她喜欢老林的这个秘密告诉他。 当她知道老林要考去大学时,她对自己发誓总有一天她也要去。等到她变得足够优秀时,她一定要站在老林面前说:“老娘从初中就喜欢你,现在终于能告诉你了。” 后来姜婷真的考上了南大,老林却在大二时出了国。 姜婷说:“自己从那天起走路就不再东张西望了,因为她知道这个城市没有他。” 姜婷是在她生日时讲起的故事,我们都问:“然后怎么样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