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减肥又管不住嘴?减肥期间10种健康主食

卡曼女王:嗨,大家好吗? 相信有很多正在减肥的人都半途而废,因为。。。。美食惹的祸,对吧! 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个??对美食抗拒不了可是又爱美,可是还是成功从62kg➡️50kg(12kg) 让我卡曼女王特为大家推荐10种健康又可以达到减肥效果的食物。 第10名:玉米 玉米排第10名,其实是很意外的,毕竟一年四季,总有人恨不得顿顿啃玉米。 玉米好吃还能减肥,煮玉米、烤玉米、玉米沙拉、棒子面粥,都是代替米饭不错的选择。 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2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色氨酸和赖氨酸。在南美洲等常年只能以玉米为主食的地方,常常因此发生糙皮病,或是癞皮病。 所以,偶尔当主食吃吃就好,不要长期、单一地吃。 第9名:红薯/紫薯 红薯/紫薯和白米饭、面条相比,膳食纤维要丰富得多,体积大、饱腹感也更强,而且价格又便宜,味道香甜,人人都喜欢。 之所以排第9是因为好吃加便宜,所以非常容易吃多。 一般来说,简单蒸熟、煮熟就好了,吃腻了,搭配着牛奶吃也不错。 如果是减肥的话,一餐吃一个拳头的大小差不多,一天吃一次就好了。 第8名:土豆 土豆,含糖少,热量低,是一款优秀的主食。 一般来说,蒸煮制作,营养最佳,不妨做成土豆泥、土豆饼,或是用微波炉做土豆片。 一餐的量,和红薯紫薯相似,如果菜肴中有土豆丝、土豆片,其它主食就要记得减量。 第7名:山药/芋头 山药、芋头,和土豆丝一样,常常会被当作蔬菜吃。 其实,它们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挺多的,完全可以用来替代主食,热量不高,饱腹感很强。 如果平时用来做菜的话,其它主食就要吃少一些了,比如米饭、面条等。 第6名:豌豆 这是堂主也没有想到的,豌豆竟然适合当主食。 减肥的人非常需要

Read more

一辈子最正确的生活方式(受益一生)

一个好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你的一生,以下几点值得每个人学习。 关于饮食 1、在牛奶和豆浆之间,选择后者; 2、觉得还可以再吃半碗饭时,离开餐桌; 3、即使身体不感到饥渴,每天也要至少饮用4杯水; 4、多喝酸奶; 5、远离烟酒; 6、在食谱里添加杂粮和蔬菜; 7、饮绿茶胜过红茶; 8、重视早餐多过晚餐; 9、控制盐的用量; 10、起床后先刷牙,再喝水; 11、不喝久煮的火锅汤; 12、一早一晚,两个苹果可以有效改善便秘; 13、饭前吃水果胜过饭后; 14、每周至少吃一次鱼; 15、远离可乐等碳酸饮料; 16、睡前可以来一杯红葡萄酒。 关于运动 1、多享受早晨8-9点的阳光; 2、慢跑快走; 3、热水泡脚可有效预防静脉曲张; 4、精神极度疲倦时,不适宜以运动减压,休息更重要; 5、冬季少做户外运动; 6、10层以下,不乘坐电梯;

Read more

有人天天在“喂养”癌细胞,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如今,“防癌”成为了人人都关心的话题,但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将“致癌分子”挡在我们的身体外呢?近日,美国马萨诸塞总医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13.5万人进行研究,发现在可能引发癌症的因素中,饮食、吸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的比重占到20%~40%。因此有专家表示,癌症多半是吃出来的!那么,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容易患癌?人们又该如何发现和预防癌症呢? 一、糖–超过25克很危险 有人说糖会“滋养”癌细胞,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高糖饮食确实与癌症有关。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过多摄入糖、甜饮料、果酱等食物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损,成为诱发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而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今年年初发现,典型西方饮食中,大量糖的摄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转移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不超过25克。 二、烫–65度是癌症温度 华人尤其吃饭讲究“趁热”,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饮品温度在65℃以上饮品(如咖啡、茶等)可能会引发食管癌。 这是因为,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期吃过烫的食物,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就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增大癌变的可能性。 三、懒–快餐吃1次,伤1次 不少人懒得做饭,喜欢吃火腿、香肠等加工食品,还有的人习惯在外就餐,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油盐摄入超标, 带来致癌风险。 把上顿饭菜热热、凑合吃掉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但剩菜常有致癌物亚硝酸盐的风险。 吃饭要按时、定量,吃新鲜的食物,尽量不吃剩饭剩菜。除此之外,懒得运动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四、腌–腌制品不要多吃 鱼干、鱼酱、腊肉、腊肠、腌菜等腌制食物风味独特,但这类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会在胃内被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 具有极强的致癌性,会导致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癌变的几率升高。 一份由美国癌症研究所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发表的报告显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会提高下腹部癌变(如结直肠癌)的风险。 每天食用 50 克加工肉制品,将会提高 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风险。这些加工肉大都采用腌渍的方法制作。建议尽量吃新鲜蔬菜、肉类,减少腌制食物的摄入。 五、咸–癌症的亲戚 盐似乎是最“危险”的调料,吃得太咸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日久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发生。

Read more

三个习惯让你比同龄人老十岁

同样30岁的人,为什么会看起来比别人老,这并不是天生的,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小习惯就会让你比同龄人老得快。再昂贵的化妆品都比不上良好的生活习惯。 你比同龄人老得快有3个原因 1.经常熬夜睡眠不足 工作、家庭,常常把女性一整天的时间都填得满满的,甚至把睡觉时间也往后延。而睡眠缺乏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研究发现,睡眠缺乏与高血压、糖尿病、体重增长都存在联系,睡眠不足还会让你看起来没精神,更显老态。并不是说每天都需要一个8小时的完美睡眠,但你得把睡觉这件事放在第一位,持之以恒,你会发现它对你的健康受益匪浅。 2.难以抗拒甜食的诱惑 过多的甜食不但会让你的腰围猛增,而且还会让你的肌肤变暗沉,皱纹也会增加。这是一种自然的代谢程序:糖进入血液,附着蛋白质形成新的有害的分子,称为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s)。你吃进去的糖越多,AGEs产生的也就越多;这些物质会伤害外周蛋白,如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这些蛋白都是保持肌肤紧致、有弹性的。《英国皮肤病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这样的衰老会在35岁左右产生,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衰老速度加快。 3.压力巨大心情郁闷 生物学研究表明,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的激素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使得血压升高以及抑制免疫力。如果压力长期不消除,身体的自身恢复会延迟,血管会变硬,可能会使你脑部的某些区域(包括学习、记忆和情感区域)萎缩,使你感到自己变老了。 深呼吸是科学家推荐的首要对抗压力的方法。每天清晨和晚上临睡前各做一次深呼吸:深深地吸一口气到嘴里,最好能吸出“嗖”的声音,吸入持续时间为默数8下。然后轻轻地从鼻子呼出,持续默数3下。屏住呼吸保持默数7下,然后再吸,如是重复3次以上。 爱自己,过好生活!把好文章转出去,提倡正面生活~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生姜泡脚意想不到的好处

人的足底有64个反射区,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用热水泡脚自古以来都是既有效又省钱的养生方式。 足底有64个反射区,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我国自古就有“天天洗脚,胜吃补药”的说法。 晚上7~9点,是肾经气血最弱的时候,泡脚正好可以补充气血。晚饭后的半个小时内不要泡脚,因为吃饭后,人体的血液大部分都流向了消化系统,此时泡脚,本应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就会流向下肢,使消化系统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消化食物,导致消化不良。 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应以脚背泛红、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泡脚温度因人而异。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泡脚的水温要比正常体温高出2℃~3℃,约为40℃。脚上茧较多的人,水温可适当高一点;小孩皮肤嫩,水温要低一点;糖尿病患者,因为脚部皮肤不敏感,所以,水温也要低一点,过高易引起皮肤烫伤。 泡脚水量要够。让水到达小腿处最好,至少要没过脚踝。 延伸阅读:详解泡脚的养生功效 晚上泡脚好处 1、按照医学上的解释,脚底有我们人体许多穴位,而热水泡脚,一则可以加速我们人体的血液循环,二来可以刺激这些穴位,使我们人体达到保健的功效,一般来说,以晚上9点泡脚为宜,该时泡脚,是补肾气的最佳时刻。 2、泡脚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强体内循环,输送血液至足部末梢,可减少高血压、心脏病及中风等高危险疾病的发生。 水的温度要够热,但不会烫伤,大约摄氏45度。温水中加入2大匙盐巴,盐有消炎杀菌、通大便的效果 3、泡脚的好处是可以促进脚底的血液循环,人体的脚底长期处于身体的最底部,在冬季微循环是很不充分的,泡脚有助于血液循环带走体内的废物并供给养分。 泡脚可以通过神经反射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的。可以根据病情来调整泡脚用料的。每次泡脚时间半小时就可以的。 生姜泡脚好处 1、生姜泡脚治疗感冒:将一块拇指大的生姜加水煮沸或放入热水中浸泡,待水温合适(40度左右)给感冒病人泡脚,能够有效地防止症状进一步发展,阻止感冒。即使没有感冒的人,生姜泡脚也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以此来预防感冒。 2、生姜泡脚治疗风湿:生姜以其特殊的驱寒祛风功效,风湿患者每天晚上持续泡脚半小时能够有效地减轻病症。泡脚木桶过小腿能够更好的缓解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3、生姜泡脚减少手脚冰凉:生姜能够驱寒,手脚冰冷主要是因为供血不足达不到身体末端所致。生姜泡脚能够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手脚冰冷的症状。 4、生姜泡脚改善睡眠:生姜泡脚时加入适量黑醋,能够很好的刺激足底穴位,增强各系统的新陈代谢,从而使人体放松、缓解疲劳,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5、生姜泡脚保养肾脏:生姜泡脚改善供血不足,配合补肾食材能够很好的起到暖肾养肾的作用。 6、生姜泡脚延缓衰老:肾脏衰而人老,生姜泡脚改善气血、保养肾脏,能够有效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图 :Pixabay.com

Read more

古人100条养生秘笈,身体好,就是最大的成就!

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的福气,爱惜自己的身体,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很多东西,只有当我们快要失去的时候才倍感珍贵。 感情如是,健康也如是。 以下是古人留下的100条经典养生语录,这些养生智慧不可小觑。健康,就从这些平常事开始。 1、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 2、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晋·葛洪《抱朴子》 3、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明·高濂《尊生八笺》 4、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5、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6、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7、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清·尤乘《寿世青编》 8、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9、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0、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11、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2、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3、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清·刘承干《嘉业堂丛书》 14、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15、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16、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明·王文禄《医先》 17、心要常操,身要常劳。——明·吕坤《呻吟语》 18、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1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20、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21、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

Read more

咳嗽多痰?四个穴位止咳化痰

四个穴位  止咳化痰 咳嗽痰多是日常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时还经久不愈,孩子咳嗽痰多的情况,让人烦恼不已。其实很多人都很关心能止咳化痰的穴位。现在除了内服药物之外,我们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配合治疗。 好吧,看看止咳化痰的穴位在哪里? 1、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治疗 : 对于久咳不愈者 2、天突穴 位置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每天按摩2次 治疗 :宣通肺气、消痰止咳 主治 :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3、厥阴俞穴 位置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 治疗 :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4、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每日按压,不拘次数。 治疗 :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

Read more

四招破解“职场动力不足综合征”

职场动力不足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工作中缺乏挑战和动力,压力过大出现的沮丧、头痛、疲劳和复发性感染等一系列症状。美国盖洛普公司全球实践主管、畅销书作家柯特·科夫曼说:“在美国,有55%的员工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利用,因而和公司也没有建立情感连接”。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在工作中雄心勃勃的人跟容易患上职场动力不足综合征,因为他们工作能力更强,工作没有挑战就开始觉得无聊了。要缓解工作动力不足,有以下几招。 走出你的舒适区 觉得工作无聊很大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你现在的工作内容是自己很擅长的,时间长了即使在别人眼中很有意思的工作也变成了机械、枯燥的重复。尝试选择一些自己不那么擅长的内容,走出舒适区,跨个界吧!周杰伦跨界拍电影,谢霆锋成立了特效制作公司,韩寒还是职业赛车手……你可以从小步子跨起,尝试做一些其他岗位的工作,会发现工作忽然又变得充实起来。 认识新的朋友 学会倾诉,千万不要把问题憋在心里。如果你觉得公司的节奏太拖沓,但又挑不出其他的毛病,可以找比你年长的同事,或者是其他同行聊一聊,换一个角度了解自己现在的工作。和公司建立联系,主动参加工作日的聚餐或是周末的聚会活动,发现他们值得你学习与赞赏的地方。 列一个动力清单 下班到家后,写下当天觉得开心、满意或是感恩的三件事情,不要总是被工作中的无聊情绪包裹。学会用文字和自己对话,胡思乱想不如冷静的笔头。慢慢你会发现,其实每天过得也挺充实的,小本子里记满了正能量的事情。 下班了也别闲着 患上了职场动力综合征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你的工作和生活都太闲了,才有时间思考工作很无聊的问题。下班了也别让自己闲着,为自己亲手做一顿美味的晚餐,给房间来一次彻底大扫除,一周读完一本书,或者去户外跑跑步……都能让你动力满满。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女性特殊期饮食注意

经期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在这期间女性的身体免疫力下降,会感觉到虚弱,就有许多的注意事项,比如饮食,在女性经期有哪些饮食的注意,为大家介绍一下 步骤/方法 1、不吃冰冻的食物。有一些小女生非常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夏天的时候即使是在那几天也大肆的食用冰激凌、冰棍等一些快速解暑的食品,等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发现每次月经都仿佛是一次灾难,痛经痛得死去活来的。 冷冻类食品,比如冰淇淋、经过冷冻的酸奶等食物,在经期,女性排经血必须在“温”的情况下,一旦食用冷冻类食品,血液受温度的刺激,会造成血块,引起痛经,所以女性在经期要保暖,避免食用冷冻类食品。若在经期内,忍不住吃了冰,可以多喝红糖生姜煮的水,来平衡体内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畅。 2、蟹、田螺、海带、西瓜等属性偏凉的食品,在这些食品方面,有些是不太常见的偏凉性食物,吃了也不知道,所以平时多补充营养,多吃花生、桂圆、红枣等有补血效果的食品。 3、酸梅等酸涩的食物或者未成熟的味酸类水果,不可吃寒性的水果,如梨等,食用这些食品会造成血液不流畅,应尽量避免食用。 多吃清淡的一些蔬果。这些蔬果都会使身体处于一个较为正常的状态,补充所必须的糖分和营养元素的同时,补充适当的水分。 4、多吃清淡养生的汤品。因为经期会有大量血液的流失,导致体内的一些元素和营养物质的散失,所以要多喝一些补血养生的汤品,如红枣银耳汤等。 5、油炸类食品,街上过多的油炸类食品,像炸鸡翅、鸡柳、鸡丁、鸡米花等可能是各位女性朋友的“最爱”,但也是引起经期血液不流畅的食品之一。女性朋友不仅要在经期避免食用,也要在平常食用这些食品前要引起注意。 6、不吃过于辛辣的。辛辣食物是不允许的,有些女性特别喜欢吃辛辣的食品,但在这几天能少吃尽量少吃,能不吃尽量不吃的原则对待辛辣食品。 加入了胡椒、辣椒等辛辣类食品,食用辛辣类食品引起刺激,造成血液循环紊乱。避免食用辛辣类食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7、多补水。女人是水做的,这期间要多喝水,喝加少许蜂蜜的温水会更好,经期内补充补血类营养食品,比如红枣、红糖等 ,补充糖分保持血液的温度是不会有错的。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为何70%男人迈不过这道坎

59岁,这个即将退休颐养天年的年龄,却成为许多男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儿。为何在这个岁数,诸多疾病突然袭来?怎样才能安全度过这道坎,做到健康长寿呢? 59前后七成男性出问题 “这的确是个危险的年龄,医院里不少心肌梗死、中风和肺癌患者都是这个年龄发病的。”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主任支修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58岁到61岁是步入老年的开始,特别是男性,这个时期身体器官开始衰老退化、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加上退休将至,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近七成人可能出现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 在陕西西安一家三甲医院的心内科病房里,记者进行了为期80天的调查。结果发现,这段时间内,因心肌梗死前来抢救治疗的患者中,超过一半都是年龄在59—61岁之间的男性。医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60岁左右的男性中,因发生冠心病前来就医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 “我遇到过许多病人,都是在退休前后两年身体出现不适前来就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说,他曾诊治过一位姓王的病人,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老总。快退休了,老王经常失眠、精神不振,紧接着血压升高,血糖也持续不稳定。就在退休前一个月,老王终于坚持不住倒下了。被家人送到医院时,他不仅严重高血压、高血糖,而且还心率失常。“幸好医院抢救及时,真是差点栽倒在退休这一年啊!”事后,老王不无感慨地说。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由该国蔚山医学院、首尔医学院和高丽医学院共同进行的“韩国人疾病负担报告”调查显示,对于男性来说,要想活到100岁,一定要越过60岁的难关。报告指出:“比起女性,男性英年早逝者更多,而一旦跨过60岁门槛,男性往往能活过平均寿命。在50多岁和60岁的人群中,将近一半死于癌症或心脑血管疾病。” 三类疾病最易找上门 对于59岁左右的男性来说,三类疾病最容易找上门。 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类死亡原因预测报告》中,心肌梗死排在首位,预计到2030年,心肌梗死造成的死亡将占总体死亡原因的13.4%。 “这类疾病是中老年的一大杀手。”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心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王拥军说,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到了59岁左右,人心脏血液输出量与20岁相比,约减少20%—30%,本身就存在疾病高发的危险因素。而这个年龄的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知识分子等,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很容易出现动脉硬化;如果再加上烟酒过度、应酬多、生活无规律等,心脑血管疾病当然极易发生。 二是肿瘤。肿瘤是老年人中的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致死的前两位原因。据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最为常见、危害性最严重的肿瘤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等。 许多老人“谈癌色变”,这是因为他们周围不少朋友,刚退休就因为各种肿瘤要忍受手术、化疗的痛苦,“还没来得及享受退休生活,就已经被肿瘤夺去了生存机会。所以对59岁的男性来说,肿瘤不能不防。” 三是肺病。在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发表的《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报告中,肺炎和肺癌是威胁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疾病。 肺癌高危人群有三个“20”:吸烟20年以上的,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20岁以前开始吸烟的。里面只要符合一条,就很容易患上肺癌。“在59岁左右的人当中,有吸烟习惯的人大多符合这些因素,所以肺癌也就成了多发病。”支修益同时指出,59岁戒烟还来得及,因为老年生活刚刚开始,以后还有二三十年的路要走,“从退休后开始戒烟,完全有可能远离肺癌。” 退休男人心理更脆弱 除了身体上的疾病,退休前后,心理上的变化也很多见。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退休之初,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出现抑郁、易怒、偏执等心理症状。 “59岁正是退休前一年。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调整不好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北京老年心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表示,退休,预示着原来的生活习惯、经济收入、地位、名誉及话语权等,都将发生变化。如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孤独寂寞,情绪消沉,甚至出现偏离常态的行为等。尤其是刚退休,突然闲下来,会感到无聊、郁闷,甚至悲观,会变得多思多虑、敏感,加上年老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就会产生疑虑、焦躁心理。有人称上述现象为“离退休综合征”。“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约25%的退休老人都可能出现该状况。这些不健康心理还会损害人们的生理功能,影响免疫力和内分泌系统,从而引发和加重各种疾病。”韩布新指出,面临退休的人可以通过四方面来克服“离退休综合征”: 首先,要接受退休的事实,要想得开,放得下。尽量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多与亲人朋友沟通、多参加社交活动,使不良情绪尽快释放或转移。 其次,要学会知足常乐。退休后,一些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精神和物质上都不要期望过高,要学会满足。 再次,培养生活情趣和爱好。如养花、养鸟、下棋等,使生活丰富多彩,让锻炼身体与有益身心的爱好结合起来。 最后,儿女要多关心父母。孩子们要经常给老爸老妈写写信、打打电话或看望他们,陪伴退休的父母走过这个阶段,逐渐让他们接受新的生活。 文源:生命时报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