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可以预防吗?

问题一:什么是近视?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几乎都知道。所谓近视就是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一种状态,需要戴凹透镜(近视镜片)来矫正。从眼科学的角度来讲,正视眼(屈光正常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恰好落在眼底(视网膜)上。而近视则是指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只能落在眼底(视网膜)之前,因此在视网膜上成像模糊。假如近视眼想要看清楚物体,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一是将物体移近;其二是戴上度数合适的凹透镜。 问题二:为什么会发生近视?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病因众多有许多假说与推测。归纳起来,近视的发生原因主要有有二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高度特别是进行性近视有比较明确的遗传倾向,但大多数近视的发生,主要是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并非起决定性作用! 案例一:当年在美国人进驻阿拉斯加之前,在那里居住的爱斯基摩人没有近视眼患者。后来美国人将“文明”带入了阿拉斯加,开办各种各样的文化补习班,教当地人学英语。爱斯基摩人的文明程度与日俱进,但人群中出现了近视,而且发病率逐年递增。 案例二:鹰是世界上视力最好的动物,其视力可达到4.0(国际标准视力表,人的正常标准为1.0),是正常人眼的4倍,因此,即使鹰在万里长空翱翔,也能毫不费力地发现躲在草丛里的野兔。在古代,拥有像鹰一般的敏锐视力是非常重要的,视力弱者会被野兽吃掉或被敌人杀死,当时还没有配眼镜矫正视力这一方法,由此推想古代人眼的正常视力应该在2.0以上。 案例三: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学写毛笔字。古语“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是形容当时的文盲者。可见,当时的字体是比较大的。后来,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印在本本上的字体就小了许多,更有甚者,出现了“蝇头小字”。自此,中国人群中,近视眼的发病人数大大增加,以至于在明代出现了像祝枝山先生那样的近视文人。 可见,环境因素是多么的重要啊! 要想了解环境因素对近视形成的影响机制,还得从眼睛屈光的发育过程说起。 每一个先天发育正常的人,在呱呱坠地之时,因眼球短小(前后径约16mm)而普遍存在远视。以后随着身体发育,眼球也逐渐变大,3岁时眼球前后径可达23mm,至成年时平均为24mm。3岁时,眼球比正常成年眼睛短1mm,从光学计算的角度,意味着有300度的远视。在6岁以下年龄阶段,假如无视疲劳、远近视力接近正常(国际标准视力1.0;对数视力5.0),验光查出有轻度远视应当属生理性远视范畴。换言之,正常人眼在6岁之前,表现为远视眼症状,而在6岁前就提前形成正视眼者往往可能存在遗传性近视(屈光发育提前)。有资料显示,人眼在8岁左右视觉发育才日趋完善,达到正视眼状态。 对近视形成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视近负荷的增加,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长久紧张的视近作业与近视眼发生密切相关。当然,照明条件不足,营养成分失调,微量元素缺乏,有机磷农药污染等也均有影响学生近视发生的报道。总体而言,长时间紧张的视近作业,是近视形成的祸首。这是因为长时间视近造成人眼调节紧张严重加剧,打破人眼调节组织间力的平衡,眼球形状被强制改变,眼轴增长,也就是最常见的轴性近视。眼轴长每增加1mm,近视度数增加300度! 幼儿的眼睛处于远视状态,看近距离物体时需要使用更强的调节,更加容易产生眼球形状的改变。前面提到,6岁之前年龄越小远视程度越大,看近需要越强的调节。 因此,预防措施之一(此点最为重要):6岁之前,在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尽量减少近距离作业,让孩子们多一些户外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可减少近视的发生,何乐不为呢? 预防措施之二: 现在小孩子的学习压力特别大,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偷懒”不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预防因眼睛过度疲劳而产生近视。 1。杜绝电脑游戏、少看电视(每天不超过一个小时)。 2。看书写作业的连续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就应该起来走动一下,望远处。 3。看书写字的时候,注意姿势及合理采光。特别注意不能躺着看书,或在运动的交通工具上看书。不驼背、不低头,还要注意握笔的姿势。在我看来,用毛笔写字是最为科学的:握笔高,眼睛距离纸张远,背直腰挺。可惜现在大家都在使用铅笔、圆珠笔、钢笔等写字,许多孩子握笔的姿势很不正确:握笔太低,而且大拇指还遮挡了部分视线,造成写字时侧身、弯头,有的甚至快将小脸埋到书桌上了。因此,一定要强调正确的握笔姿势! 从自然界各种动物来分析,食肉动物的视力普遍比食草动物敏锐,这也许是“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必然结果。但从中也可以看出,眼睛的外壁(巩膜),也与肌肉组织一样,需要有一定的强度与韧劲。如果强度不够,则容易被拉长而形成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看看我们的周围,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高度近视眼患者(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上)者,体质相对也比较弱,小时候可能还有挑食的坏毛病。 因此,预防近视措施之三:应该多吃新鲜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的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少吃一点甜食及淀粉类食物。此外,要多吃粗粮,少吃精细加工的食品。眼睛也需要补钙,钙具有消除眼睛紧张的作用,如虾皮含钙量都比较丰富,烧排骨汤、糖醋排骨等烹调方法可以增加钙的摄入。 总体而言,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让眼睛尽量减少负担,是预防近视发生及发展的关键。 来源:陈跃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审稿:健康科普分会专业专委会

Read more

睡前三个习惯 让你年轻十五岁

当生活及工作压力迎面而来,皱纹、黑眼圈等这些烦人的问题也紧随而至。有很多人都会发现,无论自己用多好的眼霜,多贵的面膜,都不能彻底根治皮肤问题,很难再保持年轻。在这里,提醒各位女同胞,千万不要持续熬夜及过分烟酒。这样,无论你曾经身体多好,皮肤多棒,青春也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所以,每天晚上不要超过11点半睡觉,每天喝足够的水、吃足够的蔬果,才能真正地把青春留住。 睡觉是美容的黄金时期,而坚持睡前养成三个小习惯,可以帮你延缓衰老,让年岁带来的皮肤问题再也不成困扰。 一、睡前动一动,健美身材秀出来 睡觉之前,可以躺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小运动,放松一下你的身体,对身心健康也是有好处的哦! 首先躺在床上,把腿抬起,进行由上往下地按摩。腿持续抬着不要放下,或者L字形地贴墙躺着,这个动作可以帮助瘦除小腿赘肉。 然后平躺,两腿分别悬在半空90度的位置,45度的位置,以及30度的位置,每个角度大约停留30秒到1分钟,或者你可以坚持的极限。这个动作可以塑造大腿的肌肉。 你还可以趴在床上,两腿缩在胸前,胸部贴着大腿根,双手伸直夹在耳朵旁边,手肘以上到手掌贴在床上。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排除宿便。 二、五指成梳,留住秀发 我们知道,头部集中了人身上好几个重要的大穴,通过梳理过程中的刺激,可以起到按摩作用。 首先用梳子把头发梳通,从前额开始,由上往下梳,力道适中。再用手指,轻轻按摩着头皮,用手指分别从耳根、颈部发根及前额发根部位向头顶梳拢,再集中搓揉头顶。如此反复30次以上,感到头皮麻麻地为止。 这样的动作可以帮助疏通大脑的血液,使脑部得到充足的氧份。从而达到提高记忆力、保护发根、巩固毛囊、消除大脑疲劳等功效。 三、热水泡脚,行气助血 睡前三个习惯让你年轻十五岁睡前三个习惯让你年轻十五岁 脚是离人体心脏最远的部分,不容易得到氧份与血液,加上现在是冬季,就更容易被寒冷刺激到血管,使血管收缩,供血艰难。 但是,足部又是人体穴位的又一集中区域,如果供血不足,会影响到肝脏、肾脏等多个部分的正常运作。所以,睡前用温热的水泡一泡脚,对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多有好处。 特别的是,可以在泡脚的水中加入中草药,因为脚上筋脉穴道较多,可以很好的吸收水中的药物成分。如果你想通过泡脚达到减缓腰腿冷痛,可以放入当归、川芎;若是要减缓头晕目眩,则可放入菊花、夏枯草;如果是要祛燥去脚气,那就放入艾草等。 把文章传给家人好友~ 今晚就一起试试看!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阅读、电脑与造成青光眼的关系有多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城市。电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青光眼患者增加了危险因素。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面对电脑屏幕9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尤其是那些眼睛近视者,患青光眼的机率是视力正常者的两倍。 其原因可能是:已经发生近视病变的眼球中的 视神经比起正常眼球中的视神经更容易受到伤害,而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就可能是造成这种伤害的一个原因。因此青光眼患者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因为人们在阅读和使用电脑时,眼部有一群小小的肌肉,叫做睫状肌的肌肉在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晶状体的曲度加大,让我们能清楚地看书、写字以及使用电脑;如果我们没有注意用眼卫生,这些辛勤工作的睫状肌会更加容易疲劳,同时,晶状体的曲度进一步增加,多种因素均可以导致眼内的房水流出阻力增大,诱发眼压的升高。 因此,我们在阅读、伏案工作以及使用电脑时,摆放电脑屏幕的位置要适中,屏幕背后最好有足够的空间让眼睛看远;屏幕必须干净,并把屏幕的亮度和颜色对比度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使用的光线必须充足柔和,光线必须来自两边,而不是来自前后面;要调节好灯光和人与书(或屏幕)的距离;要有正确的姿势,不要长时间低头用眼,更不要过度用眼,阅读或伏案工作1个小时左右就应休息片刻,进行远眺,使用电脑的人,大约每20分钟让眼睛定时休息;休息时最好离开座位,进行适当的全身活动;必须佩戴眼镜矫正任何视力毛病,并定期验光。 来源:江冰 湘雅二医院 眼科 审稿:健康科普分会专业专委会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我为什么不希望你熬夜

[01] 前阵子去医院做检查,脾肾都虚,抵抗力差,中耳炎,口腔溃疡……一堆毛病,医生说,熬夜导致的。 那天我发了条朋友圈,睡觉才是头等大事。很多朋友都点了赞。 我基本每晚都会熬夜。熬夜有很多原因:我是个没有拖延症的人,我想做的事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天,所以必须熬夜做完;我觉得夜晚的环境更适合我做一些事;我白天比较忙很少跟人聊天,但我会熬夜跟我喜欢的朋友聊天。 在我的意识里,夜深人静适合读书,适合写作,适合思考。白天太吵,属于大家。夜晚寂静,属于自己。 [02] 熬夜到底是好是坏,其实我也说不清楚。 朋友给我发过一条推送,标题叫《28岁网易女编辑离世,生前劝媒体人别熬夜》。朋友说,加班,熬夜,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 我给好友徐嗖转发了这条推送,他截图了新闻里的“肝癌”两个字,他说,“熬夜肝功能紊乱,不过这玩意,跟遗传关系很大。”我和他一样,都不觉得应该断定一个人仅仅因为缺觉而死。 我曾经看过很多相反的案例。比如美国癌症协会发现,每晚睡8个小时的人其实比睡7小时的人死亡率更高。1964年,17岁高中生Gardner坚持了11天24分钟没有睡觉,事后监测10周,各项结果显示他的身体完全没有问题。 但我也看过一名26岁男子连续11天熬夜看欧洲杯后死亡的新闻,同样是11天,却是完全不同的结局。这两个熬夜的人,是比较极端的案例,容易带给人错觉。 第一个错觉是,熬夜也没太大关系,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只要好好补补觉就恢复了。 第二个错觉是,熬夜危害太大了,不小心一下就死了。 所以我觉得从来没有一个人仅仅因为缺觉而死的,那个球迷的死亡与他看球过程中的抽烟喝酒有很大关系。熬夜死亡的多数是很多因素在共同起作用,熬夜只是其中一个诱因。 [03] 我认识的大多数人都是从事媒体行业的,几乎没有一个不熬夜。有一次凌晨三点多,看到一个前辈发了条动态,我就忍不住私聊她,这么晚不睡,到底好不好? 前辈回:“我每晚四点睡到上午十一点,相比于每晚十一点睡到早上六点的睡眠时间,我觉得前者更舒适。” 那天我给前辈说了“晚安”后,前辈拉着我聊了一个关于熬夜说晚安的话题。 前辈说,她每天晚上都会忙到很晚才睡,以前跟一个朋友习惯了坚持每天睡觉都和对方说一声“晚安”。有一次心情很不好,给朋友说了好久的话,等了好久都没等到一句回复,等得差不多了,就发了个晚安过去。 前辈说,到现在她这个等“晚安”的习惯都没有改掉,如果有没有结束的对话,一定还会在床上不断地打开手机刷新,直到那一句,“晚安”。等到了想要的“晚安”,睡觉也就变得踏实了。 我突然想起在微博上看过一条治愈系的微博专门治晚安症的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人和你说晚安,而是有人陪到睡着,第二天回给你一个早安。 [04] 前辈的熬夜说晚安,我深有体会,虽然我不患晚安症,但我的熬夜似乎也是为了图个心里踏实。 怎么说呢?对于我而言,大多数熬夜的时候,虽然我很清楚自己工作的限度,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也完全可以为自己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但是我偏不,我想要的太多了。 记得之前每天到凌晨四点多睡,通宵的日子也有好几次。有段时间每晚十点多到家后开始审主播的音频,那时候的工作笔记本满满的,八十多个主播,每个人声音的优点,缺点以及风格特征我都做了标注和评论;每天凌晨后开始做app上的内容,有时候两三点检查公号推送时发现内容被标了原创得换掉,有几次夜里三点多联系没睡的主播帮忙重新录音。很多次忙到早更冲个澡,一点困意都没有,就对着电脑码篇文章,每天早上六点多的闹钟要准时发公司推送。

Read more

睡很久还是累?可能是有这 3 个问题

依依不舍地离开被窝,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很多人的一天都是这么开始的。 不过—— 明明很早就睡了,明明睡了很长时间,为什么还是觉得累? 请来了研究睡眠的周博士,让他给我们分析分析。 ●●● 问题一:真的就是……睡太久了 睡眠不足影响健康,这个大家都知道,但睡久了同样没好处。 1.睡太久,会打乱生物钟 大家都知道,人体内有个「生物钟」,在清晨,生物钟响了,就会发出化学信号叫醒我们。 如果睡到上午11点才起床,身体还是按正常的节律在早晨7点就加快代谢速度,那么可能起床后就会觉得累。 2.睡太久,可能增加疾病风险 不正常的作息不仅会增加白天的疲劳感,还可能增加一些不健康的风险,例如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 哈佛大学曾经就做过大规模研究,发现每天睡9~11个小时的人记忆力更容易下降,而且他们会比只睡8个小时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 怎么办? 其实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范围」,只要睡够一定的时间,大多数人都能恢复到最佳身体状态。 大家可以参考这份简要的「睡眠时长表」来调整: 0~3月的新生儿:14~17小时 4~11月的婴儿:12~15小时 1~2岁的幼儿:11~14小时 3~5岁的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 6~13岁的学龄儿童:9~11小时 14~17岁的少年:8~10小时 18~25岁的青年:7~9小时 25~64岁的成年人:7~9小时 65岁以上的老年人:7~8小时

Read more

爱是大药王

对于人类的大多数疾病来说,爱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剂。爱人,尤其是从心底去爱人、宽恕人,以此来终结自己的五毒内焚,结果也能终结我们自己的疾病。 现代医学总是相信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把它当成是疾病的唯一。而且相信药物和手术能改变病理,得到康复。但疾病真的可以治好了吗?事实上大多数疾病还是治不好。 因此,不要总是相信药物和手术,那不过是一定程度上治疗了肉体上的病,而疾病所根源于精神的层次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药物和手术来解决。 爱人、爱每个生命、爱这个世界,以爱的心态来对待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惜每个生物的生命。不害已,也不害人,不害其他生命。用纤细的爱心去感受世界的万事万物,让爱心把自己融化到万事万物当中。爱能让我们的心灵充满快乐,能让我们的身体恢复健康。 当我们处于爱的状态,那是最平静、最详和、最有利于康复的状态。此时心身全部得到放松,五毒的内灼可以被彻底地消灭于无形之中。试想,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会有怨恨恼怒烦吗?他会遭受绝症的折磨吗? 只有爱才可以上达人的精神层次,通过心神的影响来调节五脏六腑的病理状态,促进全身机体的更新换代。爱是快乐之源泉,爱的治疗,是疾病的治本之道。 其实这篇文章还有两段:《快乐是治病的关键》和《行善是解脱之本》 所有的疾病真正的疗愈,是从内心解脱开始…… 来源|让爱回家 图自|pixabay.com

Read more

缓解压力四方法

我们都要面对压力。不管我们是面对工作、家庭生活、与朋友相处、财务状况,压力始终相随。适当的压力是有益的,但是过多的压力就会有害你的健康了。与其让压力伴随你的生活,不如采取行动,来释放压力。 缓解压力四方法: 一、避免不必要的压力 *接受压力的存在。接受压力似乎是个很傻的提议,但是接受压力表示,你意识到压力的存在,并知道哪些压力是可以避免的。接受并不意味着忽视压力,而是了解什么是你焦虑的源头。意识到压力是对刺激的健康反应,这已经成为一个健康的风尚。 *避免压力源。显而易见是不是?有时候远离压力比听起来难得多。如果你知道什么是你的压力源,那么你就要去削减它,让它走出你的生活。如果你的压力是不能避免的东西,如工作,学习和家庭,那么想方设法远离减少面对压力的时间。减少面对压力的时间是减少你压力的第一步。 *重新考虑你的问题。其实,有时候紧张只是由于你看问题的角度造成的。你应该多想想好的积极的方面而不是,消极的坏的方面。如果你改变了你的观点,那你就改变了你的压力的水平。 *更好的组织你的生活。很多时候,压力来自你感觉自己不堪重负。 用记事本列一个清单,作出你的待办事项。做好计划,组织好你的生活,可以马上让你的生活有序,并使你关注你真正应该关注的事情。从大局上看问题,可以使你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并帮你在工作中走的更长远。 *学会说不。你不能做好所有要求你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还要假装你可以呢? 事实上,你答应的可能很多,但反而人们不会喜欢你了;他们会认为你只是打个空头支票,不拖到最后一分钟不去执行。相反,当你知道没有可能做成的时候,学会礼貌而坚定的说“不”,会让事情更加顺利。 *学会让别人帮你。你是不是试图自己去搞定一切,没想过委托别人学会相信其他人,理论上,这可能让你感觉很紧张,其实,这能给你更多的个人时间。在生活中找到你可以信任的人,来帮你完成那些没有时间做的或者让你紧张焦虑的工作。 二、改变环境 *把房间收拾整洁。即使是意志最坚定的人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也会不耐烦。如果你的房间、办公室、汽车过于脏乱,那肯定是会对你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花几分钟来清理你最脏乱的区域,你就会感觉舒服很多。 *花些时间准备。要是你没有花点时间准备自己,你就没法迎接新的一天。每天早上额外花些时间来准备今天你要面对的事项。洗个舒服的热水澡,换上你喜欢的衣服,然后准备迎接今天的事情。 *听些音乐。音乐对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都有很大的影响。听听你最喜欢的舒缓音乐来让你平静下来。 或许你更喜欢重金属音乐或者说唱,为了更好的放松效果,试试更轻更柔和的音乐。不管你在工作、学习还是只是做些日常活动,播放些音乐总是能缓解你的紧张程度。 *试试芳香疗法。你不得不承认,气味可以改变你的压力水平。研究发现薰衣草和橘子的香味能缓解压力减缓焦虑。在你的家里、办公室、汽车使用薰衣草香味的空气清新剂,或者在你出门前在你的头发和皮肤上喷上薰衣草味的香水。你也可以在你皮肤上撒上点薰衣草精油来缓解压力引起的头痛。 *改变你的环境。如果一点点的改变不能缓解你的压力,那么尝试换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如果在你的办公室或在家工作或学习很困难,到一个舒适的咖啡厅或公园去试试。换一个新的环境可以让你的思想从压力中释放出来,然后让你有机会从压力和焦虑中解放出来。 三、尝试活动来放松  * 洗澡。有些人喜欢冲澡,有些人喜欢沐浴。不管你喜欢哪个,没有人会不喜欢一边看书喝些饮料,一边来个温暖的泡泡浴。如果你累的精疲力尽,那么在浴缸里多泡一会吧。温水会放松你的肌肉,并有助于舒缓你的压力。 *保持一个爱好。如果你正在压力山大,焦虑不安,那么有个爱好让你注意力从压力中分开,不是最好的吗。而且,你有很多空余的时间不是会压力更大吗! 所以,回到你的你喜爱的运动,拿起你的杂志,或者干脆出去旅游去吧。如果你让自己去坐你喜欢的事,那么你会感到神清气爽。 *尝试一些新的活动。如果你没有任何爱好,或者不再想继续以前的爱好了,那么尝试一个新的爱好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尝试永远不会晚!去当地的夜大或者其他学校试试看看,你就可能有发现。如果你能自己找到一个爱好,然后去学习和练习那是更好不过的!学习一门新的活动让你远离你的压力源,使你更容易放松。 *出去散散心。阳光是治愈抑郁症的良药。如果你不能看到阳光,那么通过户外活动大自然也会给你消除压力。无论你是不是感兴趣,去公园走走,爬爬山,钓钓鱼。只管出去玩吧!

Read more

睡觉前禁忌干这事

充足的睡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年人每天都需要至少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除此之外,睡眠的准备工作、睡眠姿势以及睡眠习惯我们都需要注意,千万不要犯了一些睡眠时的禁忌。 1.忌睡前吃东西: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部分活动节奏放慢,进入休息状态。如果临睡前吃东西,肠胃等又要忙碌起来,这样加重了它们的负担,身体其他部分也无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响入睡,还有损健康。 2.忌睡前过度用脑:晚上如果是有工作或者是学习的习惯的话,建议先把比较伤脑筋的工作先做完,在快要睡觉的时候做一些比较轻松的活,让脑子放轻松,这样才比较容易睡着。否则的话,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就是已经躺下了,却还是没办法睡着,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失眠的现象。 3.忌睡前情绪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怒或忧思恼怒,使情绪平稳。 4.忌蒙头而睡:老人一般比较怕冷,所以有的老人喜欢蒙头而睡。这样,因大量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而又缺乏必要的氧气补充,对身体极为不利。 5.忌仰面而睡:最好的睡眠姿势是向右侧卧,这样人体全身的骨骼以及肌肉都是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比较容易睡着,也较为容易将疲劳消除。而仰卧的却会使得我们的骨骼以及肌肉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下,不利于消除疲劳,而且还容易造成因手搭胸部而产生噩梦,影响睡眠质量。 6.忌当风而睡: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因为人睡熟后,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如果当风而睡,时间长了,冷空气就会侵入身体,引起感冒风寒等疾病。 7.忌眼对灯光而睡:人睡着时,眼睛虽然闭着,但仍能感觉光亮。对着光亮而睡,容易使人心神不安,难以入睡,而且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

45岁以上女人保养要坚持10个好习惯

女人一到45岁,身体机能已慢慢走向衰老,从养生的角度看,女人保养从45岁开始。45岁以上女人保养要坚持10个好习惯:拒绝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情、常补钙、多吃青椒猕猴桃……我们一起来了解45岁以上女人保养的秘诀。 1、拒绝熬夜 熬夜对女性朋友的身体伤害极大,它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致使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等,因此,夜晚11点前一定要上床休息,拒绝熬夜,美丽回来。特别是45岁以后的女性朋友更应该要注意这一点。 2、注意胸部保养 女性从45岁起,乳房组织和脂肪就开始丧失。随着乳房的衰老,会逐渐出现乳房下垂、乳晕收缩、乳腺增生等现象。 同时,抚摸腋下靠近乳房的地方,会感觉过于松软或者有硬硬的感觉。保持乳房年轻,需要女性平时更多的爱护,食疗加按摩则是最好的方法。 在食物上,多食橙、葡萄、西柚及番茄等含维他命C类的食物,可防止胸部变形;椰菜、椰菜花及葵花籽油等含维他命A的食物,有利激素的分泌;海产食品,如虾、贝类等,其所含的锌是可制造雌性荷尔蒙的重要元素。 3、保持良好的心情 笑一笑十年少的道理谁都明白。相貌是一个人心灵的写照,脸庞是一个人情感的凝固。还有俗语:“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确,一个人存好心,做好人,有文化、有品位时;欢喜充心,愉悦映脸,她一定会越变越漂亮越变越有味,反之则越变越丑陋,越变越萎缩。 所以说宽容、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情是最佳美容剂,在现实生活中做起来也简便易做、实惠、实用。 4、每日一杯蜂蜜水 蜂蜜是一种很好的滋润女人的食品,可以说,女人的保养是离不开蜂蜜的。每日一杯蜂蜜水可以适当的促进胃酸分泌,增强肠胃蠕动,加速女性的新陈代谢,还可缓解便秘困扰。因此,建议女性朋友们每日喝一杯蜂蜜水,对于养生保健非常有帮助哦! 5、常补钙 补钙是一生的功课,但30岁后,女性要特别注意。因为30岁时,人体储存钙量达到顶峰,之后便会缓慢下降。45岁后,应将补钙常态化。与不常补钙的女性相比,每天补钙1000毫克的女性,早亡危险降低22%。专家提醒,补钙以饮食为主,多喝牛奶,多吃奶制品、豆制品,另外还要多晒太阳。 6、多吃青椒猕猴桃 蔬菜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β―胡萝卜素,能起到类SOD酶的作用,可消除体内过多的活性氧,对细胞和血管起到保护作用,让身体不生“锈”。人到中年,体内分泌SOD酶的机能会逐渐降低,因此日常生活中多吃胡萝卜、猕猴桃、青椒等可以起到代偿作用。 7、顺时针按摩小腹 顺时针按摩小腹部位,可以有效帮助肠胃消化,清除体内毒素,以此来调养身体。女性朋友们每晚临睡前可以安静的躺在床上,然后左右手重叠,放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的进行画圈按摩50圈,可轻松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有害毒素,还身体健康轻松。 8、热水泡脚气色变好 足底就像人体第二心脏,各路经脉汇聚一体,所以“脚寒全身寒、脚暖全身暖”。经常热水泡脚的女人,能温通全身血脉,提升火力,让气血流通加速,看起来就会脸色红润、气色漂亮。 泡脚时可用手搓脚面,也可双脚互相搓,约10分钟后,用毛巾将脚擦干,用手按摩双脚,按摩时右手劳宫穴(在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对准左脚涌泉穴,搓揉50下,抓住脚趾摇动50次;再用左手劳宫穴对准右脚涌泉穴搓揉50下,抓住脚趾摇动50次。 9、每天保证摄入抗氧化食物,如番茄 “体内氧化”是人体老化的一大原因,要延缓氧化速度首先就要做到饮食平衡,多吃抗氧化食材。抗氧化食材的典型代表是富含多酚的红葡萄酒、富含番茄红素的番茄以及富含儿茶素的绿茶。 10、每天保证摄入摄取优质蛋白食物

Read more

7个最养胃的“黄金时刻”,比胃药更管用!

早餐不吃、晚上大补,工作一忙零食替代正餐充饥……长期如此胃病很容易“找上门”来。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胃更是这样。 一张养胃时刻表 7:00 喝杯温开水 可以湿润口腔、食管、胃黏膜,冲刷附着于黏膜的黏液和胆汁,促进胃肠蠕动,为进餐做好准备。还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但不宜过多饮水,约100毫升即可,以免冲淡胃酸,影响消化。 不宜喝凉水,以免对胃部造成刺激。还可以练习叩齿100下,或者张嘴、舌尖抵住前腭(上牙堂前部),有助唾液分泌,而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可助消化。 7:30 早餐不能省 研究表明,经常不吃早餐引发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高达36%,还易导致低血糖、记忆力下降,增加胆结石患病风险。 一份好早餐应包含谷类、奶类、肉类、豆制品、水果和蔬菜等。此外,早餐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在空腹状态下损伤胃黏膜。吃的速度不宜过快,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持续20~30分钟。 10:00 起身走一走 放下手中工作,小歇片刻,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放松运动,有助于早餐消化。顺便喝点水或吃点水果,可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废物排出。 11:30 午餐补蛋白 午餐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比如瘦肉、鱼类、豆制品。冬季午饭前可以喝点汤,因为在食物比较干而唾液分泌不足的情况下,适量的汤水有益于消化和吸收。 饱餐后宜站立一会儿,不要坐卧或下蹲、弯腰,以免腹压过高诱发胃食管反流。餐后不宜立即快走或奔跑,以免引起胃下垂或腹部痉挛痛。 13:00 打盹儿助消化 如果有时间最好能美美地睡个午觉,只要半个小时,就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多分些循环中的血液去供应胃肠道,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但最好别趴在桌上午睡,以免压迫腹部,造成胃肠胀气。 17:30 晚餐宜清淡 进食量以七分饱为好,并注意补充杂粮和新鲜蔬菜。因为晚上睡眠中心跳和血液循环都比白天慢,胃肠运动也会减慢,如果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易使血脂高,使血流更缓慢,不但易导致消化不良、肥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 杂粮和蔬菜不但可预防高血脂,还可以增加维生素摄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