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玩偶代替你说话。 宝宝喜欢的玩偶总是能第一时间吸引TA的注意力,哪怕只是一只用旧袜子做的缝着纽扣眼睛的手套娃娃也一样。你可以装出笨笨的声音,用玩偶对孩子说话,例如:我们拍拍手吧,转个圈吧! 当你用玩偶代替自己说话的时候,宝宝会认为并不是听妈妈的了,而是在跟玩偶朋友说话,这样TA的潜在叛逆感便不会作祟,并且还能更专心的去听。”当你把玩偶介绍给宝宝的时候,TA会认为这是一个新朋友,所以TA会更愿意听取新朋友的建议。”KimberleyClayton,《父母如何主导儿童情绪指南》一书的作者说,”可能你会觉得装成娃娃跟孩子对话有点傻,但是只要这样能帮助你让孩子愿意听从你的指点就是好的开始了。” 2、进行一场寻宝游戏。 没有什么比寻宝对好奇宝宝更有吸引力了。哪怕所谓的”宝藏”只是一个TA经常玩的毛绒玩具,寻宝过程的神秘感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抗拒的诱惑。你可以把玩具或其他小东西藏在一个比较好找的地方(例如家具的后面),然后指导孩子去找到它。比如对宝宝说:”看看红色的椅子下面有没有?” 这个游戏的好处就是,孩子能在你的指示下动起来,同时也帮助TA多多活动,锻炼身体。在孩子成长的同时,逐渐复杂你的指令,比如你可以把指令分成两步–“走进卧室,找出蓝色的球”。 3、让宝宝模仿听到的声音。 选一个声音,例如隔壁的狗叫声,叫住宝宝对TA说:”听!是狗狗在叫吗?”和TA一起屏住呼吸认真听,通过行动教TA如何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然后让宝宝模仿TA听到的声音。(如果TA不知道如何模仿,你可以引导TA去形容自己听到声音。) 这个小游戏只通过听觉来进行,所以一开始会比较困难,但是随着宝宝渐渐熟悉起来,这个游戏将会帮助TA学会认真聆听,并改善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记住常常鼓励孩子,你可以对TA说:”哇,宝宝真棒!学的真像!” 4、和宝宝一起唱一些结合动作的歌。 哪怕只是你自己编的一首刷牙歌,只要把它跟动作结合起来,对宝宝来说就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并且这些动作会帮助宝宝去理解和记住歌中唱到的词语。只要是你和宝宝一起做的事儿,例如清理房间、穿衣服等,都可以编一首小儿歌和宝宝一起一边做一边唱。记得把动作放慢并做夸张一点儿喔!这样当你要宝宝听话做事儿的时候,TA就不会充满抵触情绪啦! 5、手电筒小游戏。 晚上关上灯,和宝宝一起偎在舒服的沙发上一起玩玩手电筒小游戏吧。准备好2只手电筒,一只给宝宝一只自己拿着。让你的手电筒照到房间里不同的东西,然后指示宝宝跟着你一起照。你可以这么说:”看!我在照书架上的那本书!你也照的到吗?” 这个小游戏能帮助宝宝专注于听你指示的下一个目标,而漆黑的房间更能让宝宝不会受其他东西的影响,例如TA喜欢的玩具等等。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你可以加大难度,例如让手电筒的光闪烁,或者用手电筒画个圈等等。这个游戏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克服对黑暗的恐惧敢哦! 文/转载自贝比的成长学堂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一个CEO 给父母的信
有爱的父母们,用心看看吧。 。 。 *两个都是爱,结局却完全不同* 一封CEO写给父母的信: 爸爸妈妈: 明天我就要开新工厂了,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都要归功于妳教我要为自己负责。我怀着感恩的心,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前… 3岁那年,我跑得太快被石头绊倒。妳叫我自己爬起来,又打了我屁股2下,还说:「下次再跌倒就打4下!」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不小心负责。 4岁那年,我因为看电视不想吃饭,妳說如果现在不吃就要饿到明天。我以为妳只是说说而已,谁知道厨房竟然连半块馒头也没找到。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任性负责。 6岁那年,妳带我到玩具店买圣诞礼物,说好只能买一样。但买了变形金刚我还想要模型飞机,妳不同意我就躺在地上哭。谁知妳转身就走,我只好擦干眼泪乖乖跟上去。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8岁那年,我想学着洗袜子,妳教我怎样才能洗干净;我想学着刷碗,妳教我怎么洗才不会打破;我想自己装饭,妳教我怎样才不会被烫着。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10岁那年,看着同学们下课后赶着上安亲班和才艺班,妳說上课认真,下课认真玩,有空多看书比什么都好。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兴趣负责。 13岁那年,我踢球打破邻居窗户,妳带我去买玻璃和钉子,让我跟妳一起装好玻璃,费用从我的零用钱扣掉。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15岁那年,我想学钢琴,妳帮我买了口琴。妳說我先把口琴练好再弹钢琴。口琴吹到现在,但我早就不想学钢琴了。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坚持负责。 19岁那年,我考大学,妳帮我分析几个我感兴趣的科系后,让我多问问自己的心意再来决定。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20岁那年,我想换新手机,妳說手机没坏就别换,不然就自己打工赚钱买。当我用家教费买到手机时,成就感带来的喜悦超过得到手机本身。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欲望负责。 24岁那年,我毕业后想创业。妳叫我别急,先从基础做起,有了经验再说。两年后我决定开公司时,妳說如果最坏的结果都能接受,就大胆用心去做。妳给我10万块,要求我4年内归还。我还保证,不但会还钱,还会送妳一栋房子。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事业负责。 27岁那年,我带着漂亮的女朋友回家,妳当着她的面一直夸奖我,得意表示:只有自己够优秀才能吸引同样优秀的人,还说我的爱情由我决定,只要我们真心相爱,妳就开心。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32岁那年,我把房子钥匙交到妳手中,妳收下后立刻转身。看着妳抖动的肩膀,我知道妳在偷偷流眼泪。是妳教会我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 35岁这一年,我的公司扩建新工厂,那些怪妳狠心的亲戚终于闭上嘴巴。同时我也教育我的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我相信他以后会比我更优秀。 爱妳的儿子敬上。 再看看一个死刑犯给父母的信. 看完这两封信,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触!*两个都是爱,结局却完全不同* 有位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对自己心爱的孩子「好」是最自然的事,但为了孩子的将来,适度放手独立,让他在跌跌撞撞的社会丛林中练就强壮身心,也许才是对他最好的方式,快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看吧!看一个死刑犯给父母的信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妈妈常犯的错误喂养法
日常生活中,妈咪认为“理所当然”的饮食细节其实影响宝宝的健康。以下是妈咪在喂养中常犯的错! [饭前喝水] 小蕊蕊(化名)平时不愿多喝水,可一到快吃饭或正吃着饭时就开始要喝水。如果不让喝,就不好好地吃饭了。妈咪只好让她喝,时间一久就养成了吃饭时必喝水的习惯。 犯错1 真相: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习惯。消化器官到吃饭时间会分泌出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液等,与食物的碎末混合在一起,使营养成分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喝了水就会冲淡和稀释消化液,并减弱胃液的活性,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科学做法:如果宝宝在饭前感到口渴,先给喝一点温开水或热汤,但不要很快就去吃饭,最好过一会儿。 [随时吃水果] 小茁茁(化名)很喜欢吃水果。于是妈咪经常在餐桌摆上水果,好让宝宝随时吃。可小茁茁吃了很多水果,却经常便秘。妈咪不明白,为什么宝宝那么爱吃水果还总便秘呢? 犯错2 真相:吃水果一定要注意时间,特别是对快速生长发育的宝宝来说。如果在饱餐后马上吃水果,堵在胃中就易形成胀气,以致引起便秘。餐前给宝宝吃也不适宜,因为宝宝的胃较小,餐前吃水果会占胃的空间,影响吃正餐。 科学做法:最好把吃水果的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是午睡醒来,让宝宝把水果当做加餐点心吃。 [从不让宝宝吃零食] 巍巍(化名)的妈咪很少让他吃零食,她觉得小孩吃零食是个坏习惯。因为零食会抢占宝宝的胃,影响身体摄取别的营养。 犯错3 真相:专家指出,儿童非常好动,整天手脚不停地活动着,消耗大量热能。因此,每天在正餐之外恰当补充一些零食,能更好地满足新陈代谢的需求。 科学做法:首先,吃零食时间要恰当,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不要在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吃。其次,零食量要适度,不能影响正餐。另外,要选择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不损害牙齿的小食品,如新鲜水果、果干、坚果、牛奶、纯果汁、奶制品等。 [乳酸菌饮料代替牛奶] 小米米(化名)不爱喝奶了,真让妈咪着急。幸好现在市场上奶品的种类很多,于是妈咪带着小米米去挑选。没想到,口味酸酸甜甜的乳酸奶受到了小米米的钟爱,这总算让妈咪松了口气。妈咪认为,乳酸奶和奶的营养都一样。 犯错4 真相:营养专家指出,所谓奶通常是指鲜奶、纯奶、酸奶及各种奶粉,它们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每百毫升乳液中不低于2.5克;乳酸奶或乳酸菌饮料中的奶含量却很少,每百毫升乳液蛋白质含量仅是奶的1/3。研究表明,长期喝乳酸奶或乳酸菌饮料,会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 科学做法:不能以乳酸奶或乳酸菌饮料完全代替奶。如果宝宝很喜欢喝这种口味的饮料,只要保证了他们对奶的足量摄取,可作为零食喝一些,有助于消化。 [蛋黄、菠菜=最佳补血食物] 小羽羽(化名)自从上个月被查出患有轻度贫血后,妈咪每天就一个劲儿地给小羽羽吃鸡蛋和菠菜,认为它们是最佳补血食物。 犯错5 真相:鸡蛋中虽含有丰富的铁,但在肠道的吸收率却很低。菠菜中的铁含量也远低于豆类、韭菜、芹菜等,并易在肠道形成不好吸收的草酸铁。因此,只用蛋黄和菠菜补血并不够。
Read more请为你的父母骄傲
长期以来,父母都为我而骄傲。小的时候,我的成绩好、长得又漂亮,父母带我出去,总能收获一大片赞扬和羡慕。每当听到别人用惊奇的语气说:“啊,老吴,这就是你儿子。小家伙长得真不错。读书怎么样?什么,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不简单不简单。”这时,父亲就会得意地摸着我的脑袋,佝偻的腰板也骄傲地挺直了,母亲脸上的每一条皱纹也都舒展开来。 后来,上了大学,每个月打电话向父母要生活费都是理直气壮的,因为是我让他们一夜之间有了所谓的知名度。从我收到那张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父亲和母亲不再是那个几千人大厂里默默无闻的一分子。提起他们的名字,听的人就会说,噢,知道,他们有个儿子在北京念大学。 后来,我进了一家外资公司工作。虽然只是普通的办事员,但是不时从我嘴里蹦出的MBA、GDP,更让父母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别人家的孩子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自己的儿子挣的却是美金。唉,我的父亲母亲,想不骄傲都难啊! 我俨然成了一家之主。家里有什么事,父母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即使觉得我的意见有不妥之处,也只是小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待到我用鄙薄的语气说他们老眼光、没见过世面、井底之蛙时,他们就会连声说,听儿子的,听儿子的,他见过世面,比我们有主意呢。 我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我很少在同事面前说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 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母亲还会唱好听的山歌……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可是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印象中的农村老太太渐渐变了模样,幻化成一个李双双似的美丽的农村妇女。 有一天,同事说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 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热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 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他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对我们说,你们不知道,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我念完了大学。我没听她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 我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了,或许都在那一瞬间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自己对父母那些无理的埋怨——只因为父母不能为自己买房,不能拿钱给自己做生意,也没本事给自己找个好工作。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父母的骄傲,自己给父母长了脸面,可什么时候,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过? 那个晚上,我没有回自己的屋,而是回了父母的家。参加工作后,我嫌弃父母的房子又脏又乱,光线不好,自己租了房子在外面住。看到我回家,母亲兴奋地要给我做夜宵,父亲则去给我烧洗脚水。 我的眼睛湿润了。年轻浮躁、夸夸其谈的我每天唾沫横飞地指点江山,鄙薄自己年迈的父母,觉得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为有我这样“争气”的儿子而骄傲,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认真而努力地生活着。想起来,真正浅薄的是我。我是父母的骄傲,父母不也是我的骄傲吗? 文/梧桐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孩子的缺点,一定要指出来吗(深度好文)
有一天,一位妈妈和我讨论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 她的孩子因为作业写得慢,经常被老师留,家里人都很在意这件事,为孩子的书写速度着急。孩子自己也为此感到难堪,有时候她明明是被留下来写作业,却掩饰说是留下来帮同学的忙或者是记作业。 我问这个妈妈:“被老师留下来写作业这件事,你们家长一定要如此关注吗?”这个妈妈回答:“只有让她意识到错误,她才会改啊!” 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她才能改正错误,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那么,是否有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其实,“慢”并不是“错误”,甚至也不能算是一种缺点,因为有个别孩子的特质就是比较慢,他们只是需要比一般孩子更多一些时间练习和适应罢了。 我顺着这位妈妈的思路追问她:“好,就像你所说的,你已经多次让她意识到自己‘错’了,那么改的效果如何呢?”很显然,这正是她所苦恼的地方。 我说:“假设我们发现孩子慢,但从来没告诉她,而是设法肯定她、调动她的积极性,让她不知不觉变快,是否更好呢?” 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慢,她也总是关注这个“错误”,并不断发现慢的证据,孩子就会确信自己是个“慢小孩”。如果家长和老师总是注意这个缺点,总是批评她,就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论断。 为什么孩子往往知道问题所在却“屡教不改”呢? 因为频繁的提醒和批评让她深深地相信:我就是这样慢!孩子已经接纳了“慢小孩”这个标签,不相信自己能快,完全失去了改变自己的心理动力。就算我们施加压力让孩子变快了,但她心中的自我形象,还停留在“慢小孩”的阶段。 这个妈妈说了一个细节:“孩子在抄句子的时候,我和她爸爸都提醒她:‘一句话一句话地抄,别一个字一个字地抄!这样太慢了!’她虽然照办了,但是很不高兴。” 我建议她用商量的语气对孩子说话:“你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也是可以的,不过,妈妈还知道一种更快的方法,你愿意试试吗?” 如果孩子愿意尝试,一定会发现这样更快。如果不愿意,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今天还是用你的方法,妈妈帮你记时间,看你平均一分钟抄几个字。明天咱们再试试另外一种方法,看看一分钟抄多少字,然后选一个你喜欢的办法。” 我们也可以设想另外一种可能: 我们仍然是关注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但在她写作业的时候,不给她一点压力,不去催促她。假若某一天她完成得非常快,家人可以积极地肯定她。 孩子并不会觉得快是多么难以企及的目标,此时她更关注自己的成就感,并且,她会从中总结经验,比如写的时候尽量做到专注,或者一眼多看几个字。 家人也可以叫她分享经验,这样她会有意识的总结方法,也许会用到下次作业中,这样会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 表象是写作业慢,深层次的原因是尊重和接纳。 孩子具有与大人一样的最基本的需求——被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当你的孩子出现和其他孩子不同、貌似缺点的问题时,不要一味地谴责,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叫他有力量和动力自己慢慢修正问题。 这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 春节的时候,4岁的小外甥总是抢着接电话,他拿起听筒扯着嗓子问:“你谁啊?”显得非常不礼貌。不让他接电话,他就哭鼻子。 于是我便问他:“你想接电话是吗?”他说:“嗯。”我用柔和的语气对他说:“接电话不能这么大声地嚷,如果你想接,我教你三句话,你学会了,家里所有的电话都由你来接,好吗?” 小外甥很懂事地点点头,我教他的三句话分别是:你好。你找谁呀?你等一下,我去叫他。考虑到小外甥才4岁,我教他的话,尽量通俗好记,没用“请问”“稍等”这些词。小外甥重复了一遍,我们便放心地让他接电话了。 开始的几次,我比较留心,他做得很好,我就肯定他:“打电话的人一定在想,这是谁家的小孩儿呀,这么懂礼貌!”小外甥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很受用,接电话的热情更高了,变成了极其敬业的接线生。 所以,只要方法对路,改变孩子的行为没有那么困难。
Read more妈妈们亲测有效的哄睡宝宝的方法
哄睡宝宝,绝对是育儿话题上最难也最简单的问题,“最难”是因为一百个妈妈会碰到一百种宝宝睡眠问题,“最简单”是因为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独特的哄睡方式。 你要是真不会,看看这些妈妈分享亲测之后的秘籍吧! 1. 敲床板法 这几天夜里哼唧眼看要哭大时,边唱边咚咚咚用力敲床板,居然渐渐不吱声自己又睡了,多次验证有效。 2. 揉塑料袋法 睡觉中途醒了小哭,嘘、拍不管用,想起塑料袋也似乎可以,揉它,马上有效,不哭不闹瞪眼看,平静后放旁边,自己睡着了。 3. 戴铃铛拍睡法 姥姥就是拍的时候手上带着个摇铃,一边拍一边有摇铃的声响,很快就睡了。 4. 听音乐法 刚开始哭的时候,还可以试试打开宝宝喜欢的,熟悉的音乐。节奏感强一些的,相对来说更容易吸引宝宝。 5. 玩偶催眠法 3个多月,我在小床两边各放一个玩偶,作为她的安慰物而不是道具,她看着玩具渐渐眼睛失神就睡着了,她还喜欢看着我一页页翻书来入睡。 6. 广播体操催眠法 我家宝贝,比较喜欢看我做广播体操,把他放小床上,我站在床边做各种肢体运动,他有时看着看着就闭眼睡过去了。 7. 人工手动催眠法 外婆在床上哄睡时,如果宝宝哭大了,一只手摸手臂和大腿,顺带固定住。另一只手利用哄睡神器吸引注意力,比如:海马。往上提海马,让宝宝睁眼看见,再将海马往下,放到宝宝脚附近,让他眼睛眯起来看。如此往上往下,快睡着了,就不要再抬起海马。 8. 看脚下大法
Read more别断了让孩子通往高贵的路
选房子时,因为孩子比较小,我更愿意选择有儿童游乐区的小区,有滑梯、跷跷板等设施,万一不能带孩子出去玩,小区里也能撒撒欢儿。所以,每次经纪人带我看完房,我都会小区里溜达一圈,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游乐区,一是可以和小区的人聊聊天,了解了解物业、小区安全等情况;二是感觉一下小区的整体氛围。 游乐区除了本小区居民,也有其他地方的居民带着孩子过来玩。有一次,遇到一个奶奶带着小孙女玩滑梯,那个小姑娘看起来三四岁的样子,看到别的小朋友从带门禁的单元门里出来,很向往地说:“奶奶奶奶,我也想住刷卡、有大花园、能玩沙子、钻洞洞的房子!” 奶奶听到这话,不假思索开启唐僧模式:“哎呀我的祖宗,这房子哪是咱们住得起的,就你爸你妈那点工资,一辈子不吃不喝也买不起北京的一套房子啊,能供你上幼儿园已经不错了……” 小女孩很失望,已经有自尊心的她看了看四周,眼圈红了,撇撇嘴想哭但没哭出来。她在滑梯上待了大概几十秒,滑下来后跟奶奶说:“咱们走吧。” 那一瞬间,我很心疼那个小姑娘,天真无邪的她,怀揣美好的梦想,希望自己也成为住在新房子里的小公主,却被奶奶当头棒喝,生生切断了向往。我多希望奶奶说出口的是:“行,回去跟爸爸妈妈说让他们努力工作,争取咱们早点住在这样的好房子里。”如此,既呵护了孩子的美好,又在她心里种植了努力就有可能实现愿望的种子。 生活中最常听见的、让孩子无比沮丧的话,就是这些吧—— 我们哪儿买的起;我们哪儿吃得起;我们怎么能和他们家比呢;你就不应该想要这东西,知道这要花掉你爸妈的多少工资吗…… 它们似一把把利剑,让孩子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扼杀了孩子对未来的期待,将他们禁锢于眼前的一粥一饭。 有人或许会说,美好是用钱堆起来的,没有钱,谈什么美好? ♥ ♥ ♥ ♥ ♥ ♥ ♥ ♥ ♥ ♥ ♥ 讲真,美好还真不一定和钱相关。 过年前置办年货,超市里的车厘子普通的也要七八十块一斤,对于一般的中国家庭来说都是比较奢侈的水果。我们一家三口经过车厘子的货架时,一个小男孩儿正腻在那里不走,他不哭不闹,只是对着旁边的一对夫妻重复:“爸爸妈妈,我还从来没吃过这种水果呢。” 夫妻俩对视一眼,有点为难。但犹豫了片刻,爸爸深呼吸一下说:“没吃过咱就买两斤尝尝,爸爸申请初二值一天班,就能买五六斤了呢!” 转过头,爸爸就把一包称好的牛肉放回柜台,妈妈小声嘀咕:“那可是你最喜欢的酱牛肉!”爸爸的回答很是让我触动:“我少吃一口没事儿,也不是没吃过。孩子得多见识见识,他吃过了可能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也许更喜欢吃了,但咱不能断了他想尝尝的念头是不是?” 这位爸爸口中“想尝尝的念头”,就是孩子对一种事物或者一种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很大程度上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动力。 ♥ ♥ ♥ ♥ ♥ ♥ ♥ ♥ ♥ ♥ ♥ 上中学时,姐姐家邻居是一个租户,租户的老公不知道什么原因坐牢了,租户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县城读书,老大读二年级,老二读学前班,没有老人帮忙,里里外外都是租户一个人。 且不说老公坐牢这件事,单说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每天就累得不行。但租户脸上每天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每周末都带着俩孩子去吃一顿馆子。两个孩子的性格也很好,有人心存恶意逗他们,问为什么爸爸整天不在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爸爸南方赚钱去了!” 两年后租户的老公回家,全家一起搬往南方家。临走给姐姐道别,一是谢谢这几年姐姐对她的照顾,二是问问姐姐需不需要她家的一些家具。姐姐问她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她笑笑说:“孩子还小,不能让他们太早因为大人的事受欺负,我家老大一直说长大当警察,万一谁说点啥不好听的,孩子心里多难受?” 虽然后来一直没和这个邻居联系,但有这样一位把一手烂牌也能打出花来的好妈妈,他们的日子保准不会差。 ♥ ♥ ♥ ♥ ♥ ♥ ♥ ♥ ♥ ♥ ♥ 小时候,对于美好的东西,我生活的那个小村庄是排斥的,起码表面上是排斥的。 谁家女儿烫烫头发、穿穿高跟鞋,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说“洋性”,贬意词,意思是臭美。过份点的还会道德绑架,嘀咕人家的爸妈还穿打补丁的衣服呢,小辈倒先作起来。 从小到大,我接受的都是女孩子爱美一定影响学习的思想,所以大学毕业我才开始留长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不应该、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衣服只看打折的,长时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风格;吃的只要能果腹就行,餐厅的环境无关紧要;家里的东西只追求有用,用坏了才扔…… 这种“不配拥有美好”的心态,接触了几位讲究生活质量的朋友才慢慢转变。
Read more妈妈写给青春期儿子的一封信
孩子长大了,15岁前后就进入青春期了,“独自飞翔” 的愿望越来越强。妈妈们少了带孩子的烦恼,却多了很多别的郁闷,甚至很多时候你会不知道怎样和孩子交流。 下面,是一位妈妈写给儿子的信。母亲们,看看吧,也许有点启发哦。 我的儿子: 写这信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1、你正站在人生节点上:回首,是悄然溜走的童年时光,向前,青春的帷幕徐徐向你开启。 2、有些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3、彼此约定:我们好好工作,你好好读书,谁也不让谁操心。 (一)关于目标:人可以没有伟大理想,但不能失去目标。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下,不管你平时多么努力、多么用功、多么厉害,只要考砸了,就会被淘汰!你应该明白,作业多、书包重、没日没夜去学习,不是大人无情,而是现实残酷。 (二)关于定位:在家里,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但在学校,皇帝太多,没人会把你当回事!除非你的成绩更优秀、你的才艺更出众、你的表现更出色,老师还当你是块宝。社会也一样,以后,你要成为富人还是穷光蛋,要住平房还是别墅,要别人瞧不起还是尊重,都靠自己负责。 (三)关于学习:在学校,学习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好却体质差,这与 “读书读书、越读越猪” 没二样。同学间搞聚会,要比就比:20岁比学历、30岁比能力、40岁比阅历、50岁比财力、60岁比体力、70岁比病历、80岁翻黄历,人生几十载,归根到底就是比身体,儿子,好好锻炼吧。 (四)关于未来:一个人的未来由知识、能力、态度决定。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能力也可以在实践中增长,而态度却由习惯养成。你在良好习惯培养上,有时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现在,端正态度还来得及。未来,我希望你所做的一切,是既利已又利人。 (五)关于自己:在学校,老师没有义务对你好,除非你首先尊重老师,同学没有义务关心你,除非你首先关心同学;在你的一生中,也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爸。不要以为世界少了自己,地球就转不了,不要以为个人渺小,就自我放弃和抛弃。 (六)关于朋友:交友就像投资。投资当然要考虑回报,如果你找了个朋友,而朋友最后没有给你回报,只能证明你投资失败。你要找那些比你强大的人做朋友,尤其记住,在朋友落难时,一定要施以援手。因为,与自己一起笑过的人易忘记,与自己一起哭过的人最难忘。这就是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 (七)关于恋爱:早晚有一天,你是要谈恋爱的,我以过来人身份忠告:花前月下漫步总是美好的,甜言蜜语更是迷人,可别忘了现实中还有风霜雨雪。爱情那点事,无外乎–你爱她她不爱你,她爱你你不爱她,你和她彼此相爱。第三种情况无疑令人神往,但概率不足10%。因此,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和漂亮的女人握握手,和深刻的女人谈谈心,和成功的女人多交流,和普通的女人过日子。就这样的心理,就好。 (八)关于距离:为人父母,谁都渴望与子女的距离短些,但随着儿女的成长,属于你们的天空肯定会越来越广阔,与父母的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也肯定会越来越远。做父母的,当然特别在乎自己到底能够占据儿女多大的天空位置!因为,父母的天空与儿女的天空恰恰相反–随着一天天老去而变得愈来愈小。我凡人百姓,同样拥有大众情怀,同样在乎你是否常在身边。儿,父母的儿女情长,你是否读得懂? (九)关于得失: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得意,也不可能永远失意,得意时,你要清醒,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比自己厉害的人,要记得自己的渺小;失意时,不退缩,坚持下去:过去是怎样走过来的,现在就怎样走过去。 (十)关于亲人:亲人只有一次缘分,这辈子,即使无法与你一路伴行,但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总会想着为你遮风挡雨一程!即使无能与你一路并肩作战,但在艰难险阻的时候,总会想着与你一同分担苦痛!这辈子,无论我们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优秀的孩子,都不合群
朋友小王性格很内向。小时候,他的内向性格,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 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待在屋里看书,而不是跑出去和一大群小朋友嬉闹; 喜欢一个人待在一旁思考许多无聊的问题,而不是和一群人叽叽喳喳地聊天; 亲戚来串门,对他表现得过分关心,他会感觉到很不舒服,会找借口故意避开; 老师问问题,他几乎从来不举手,虽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也能勉强回答上,可他并不是很喜欢被一群同学注视的感觉…… 后来,有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他妈妈:“这个孩子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性格太内向了。” 小王的爹妈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好有道理,决定要想办法培养他,让他变得不那么内向: 亲戚聚会,要强迫他在聚会上多说话,哪怕他觉得没啥可说的;在路上遇见老外,要强迫他去和老外用英语对话;小王窝在屋里看书,爹妈也会在耳边叨唠不停,非要逼迫他走出门去活动…… 小王感到很烦恼,后来终于忍受不了,和爹妈大吵了一架。老妈却指着他大骂起来:“看你性格这么内向,以后会有啥出息!” 这个世界,对于性格内向的人,大多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小王的父母,只是延续着这种偏见而已。 诗人西川曾说:“带头鼓掌的人可能会有非凡的一生,性格内向的人只能重复别人的笑话。” 在不少父母的眼中,外向的孩子,擅长交际、口才过人、待人热情,更容易讨得他人的欢心,长大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人生也更为顺利与幸福。 而内向的孩子,会一切相反。 印度心理大师奥修评价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内在是没有的,只有外在,而事实正好相反。但是,他们称内向的人是病态的,他们称静心的人是病态的。” 甚至还有人宣称,内向介于变态和失败之间。但这些偏见,都来源于自身的无知。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自曝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他曾经也为自己的内向而苦恼过。 上大学的时候,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他花了五年的时间,强迫自己和他人多交流,刻意变得风趣幽默。 结果,他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异性缘也一下子变得很好。表面上看来,他确实变得更为“外向”了。 武志红后来总结说:“外向而幽默的‘我’只存在了四五个月时间,后来我觉得好累,也觉得那不像是我自己,于是又变了回来。” 其实早有研究发现,内向是一个人伴随终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 哈佛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卡尔·施瓦兹教授认为,那些在2岁时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一切想让孩子变得不内向的努力,都只能是白费心思。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第一个提出了内向的概念。 可他从来也没说过,内向的人会比外向的人要差劲。实际上,他本人就是个十分内向的人,而且一直专注在自我的世界中。
Read more拿什么感谢你,我的孩子(感人至深)
这是一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也是一篇很感人的好文章。文中有个好妈妈,好妈妈有一个好儿子。不要再说好孩子都是天生的,绝不是!那是因为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文中的妈妈点赞,为妈妈的儿子鼓掌! 第一次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我从海鲜批发市场急三火四地赶去,衣服上沾满了鱼虾鳖蟹的污渍。尽管我破例打了车,还是迟到了。我迎着那些略带讥讽和嫌弃的目光走到你的座位旁,内心充满了羞愧和歉疚。你则扬着小脸,帮我擦额头上的汗,又递过来你的小水壶:“妈妈,喝口水。” 刹那间,你的体贴和不轻贱令那么多人对我们母子刮目相看。 家长会结束后,你的班主任让我留一下,你则跟老师请假:“我妈得回家给爷爷奶奶爸爸做饭,可不可以先走?有什么话,我回家讲给她听,保证不漏一个字。” 班主任叹了一口气说:“韩流妈妈,班里四十多个孩子,韩流最让我心疼,那么懂事、乖巧。”他告诉我,新学期开始时小朋友一起搬书,很多孩子都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干活儿,而他一个人在后门搬着几乎顶着下巴的书进进出出,满头是汗。“韩流妈妈,这样的孩子将来能没有出息吗?家里有这样的孩子,你有功啊。” 我握住班主任的手:“韩流爸爸出车祸瘫痪,爷爷奶奶常年卧床,我根本顾不上韩流。孩子从刚会走路起,就给爷爷、奶奶、爸爸接屎端尿,我连心疼他的时间都没有啊。” 回家的路上,我的眼泪就没有断过。回放你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我对生活有过的那些抱怨都不见了。老天给了我那么多不幸,可也给了我令人心疼、欣慰的你。 你放学回家时,我在楼下等你。看到我,你的小嘴张成了O型:“妈,你去相亲啊?”我假装打你说:“不管以后干的活多脏多累,我也不能给你丢分。看看,你妈还行吧?”你马上跳起来:“绝对是美女!我长大了,就找一个像妈妈这样能干漂亮的老婆。” 那一刻,我真想拥抱你。虽然你只有一米三,很瘦,但在妈妈心里,你已经长成一棵小树,令我想到去依靠,而不是拥抱。 充满离别的初中 你上初中那三年,我们分别送走了爷爷、奶奶。送走奶奶那天,我回到家里号啕大哭。你走过来,抱住我说:“妈,奶奶虽然没有别人家的奶奶长寿,但你让她活得很体面,我奶不亏!” 临睡前,你给我和你爸打来了洗脚水:“以前光给爷爷奶奶洗,现在你们也有这样的待遇了。”你爸的眼泪直往下掉。你笑着对他说:“我给我亲爸亲妈洗脚有什么可感动的?我妈给我爷我奶洗了二十多年的脚,我得向我妈学习。” 那一刻,我真想对你说,不要向妈妈学习,因为没有哪个妈妈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太累。 就在我们生活的压力有所减轻时,爸爸的情绪却越来越糟。在他39岁生日那天,你用不吃中饭节省下来的钱给他买回一个大大的蛋糕,然而,推开家门,等待你的是爸爸割腕自杀后的惨烈场面。 上初三的你,先用毛巾扎住了他还在流血的手臂,然后拨通了120。直到他脱离了生命危险,你才打电话给我。在病房的门口,你对我约法三章:“不许责备,因为坐在轮椅上的人是爸爸,不是咱俩;不许同情,这样会助长他的悲观情绪;不许害怕,我一定能把这件事处理好,让我爸永远不动这个念头。” 进了病房,我泪如雨下,心疼与抱怨的话都没有说,只是紧紧地握着他的手。“爸,你在,我就有爸爸可叫,我妈累了一天回家,就有个嘘寒问暖的伴儿。爸,我一定会让你快乐起来。”你的话,让我忘记了哭。我不敢相信,你已经长大到令我目瞪口呆的地步。 小小的你却已有大大胸怀 从那天开始,你放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先把爸爸推到小区里。瘫痪前,他是个铁路工人,并有一门剪发的手艺。为了让爸爸觉得他还有用,你挨家敲邻居的门,希望他们能来免费剪发,你还承诺,如果剪坏了,你花钱帮他们去理发店修理。冲着你,老老少少的邻居都来了。 那天下班,我远远地看着你们父子俩,一个给人理发,一个忙着给邻居端茶送水。你爸爸的嘴角,竟有我多年不曾看到的笑意。是你,找到了让他快乐起来的钥匙。杨奶奶看到我,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尖儿疼啊。” 渐渐地,小区里的人都知道了你,好多家长有意让自己的孩子跟你交往。我曾亲耳听你教训过一个比你还大的高二男孩:“下次不准跟你爸妈那样没教养地说话,再这么说话,就别承认住在咱院儿里,咱丢不起这人。” 你是如何让他服你的,我无意中得知了根由。你曾被院里的大孩子欺负,一个孩子王一度每天都劫你的钱,你舍不得钱,就让他打。直到有一天,那个孩子被另外一个比他大的孩子欺负,你动了拳头。 事后,那个大孩子问:“干吗帮我?”你说:“你是咱院的孩子王,如果你输了,咱院的孩子就都没好日子过。我以前不动手是因为我怕把你打坏了,还得我妈出钱给你治,我是心疼我妈。” 那个大孩子和他的“兄弟们”震惊了,你也获得了他们的“芳心”。那一刻,我无比自责,我对你的世界居然如此陌生,我是这样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你却给了我那么高的礼遇。
Read more